股票課堂上,有學生問我,對於買日本樓的看法。我的回答是:「如果單單看走勢,日本樓的價格隨時再升一倍,也還不止,不過同時日圓也會快速貶值,一加一減之下,日本樓有沒有升值潛質,這實在不好說。但不管買日本樓會不會賺錢,對於這一樁投資行為,我卻是完全不贊成的。」
以上的回答,是被驟然突擊發問,improvise地即興說出來的。當寫稿之時,細心回想,還有幾點要補充的:
如果扣除匯率因素,日本樓還是看升。在一個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一般來說,資產價格的上升速度,會快於貨幣的貶值速度,因為沒法逃離該地、移民他方的大部分人民,唯一可以對沖通脹的,便是購進實物資產。在一九二三年的德國,以及幾年前的津巴布韋,別說是樓價了,就是股市,對比起貨幣而言,也是上升了。
理論上的說法是:只要一種資產的價格,比另一種資產跑得更快,只消它的漲幅是一點點,哪怕是很豆丁的一點點,在經過市場的通道之後,其差距將會以倍數放大,而且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個差距還會一直的放大下去。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反射性」。
很多發展商會將在日本當地,賣不出的樓宇,拿到海外市場推銷。
不過,儘管日本樓是有升值賺錢的潛質,我還是勸喻大家,千萬不要買日本樓。我記得,我在《炒樓密碼》說過,買樓賺錢,不外乎幾種理由,第一,你買中了時間,即是在上升期前先買下了;第二,賣家的價格比市場平,你以廉價買進;第三,買家的出價比市場高,你以高價賣出了……
好了,甚麼日本樓會是推出來給香港人買的呢?在地產界有一個常識,就是在當地賣不掉的房地產,才會賣給外國人。原因很簡單,賣到外國的成本價很高,不單要花錢作宣傳,而且還要付出更高的佣金,更何況,連行政溝通,也特別麻煩過人,和特別貴過人。所以,把垃圾樓賣給外國人,這應該是全世界不動產市場的共識了。
在日本,甚麼樓是賣不掉的呢?答案是二百呎至五百呎的鞋盒公寓。在三十年前,日本的居住環境很不好,樓價也很貴,所以很流行面積這麼小的單位,因為單位太大,人們會買不起。但是,在這三十年間,日本建造了大量的房子,如果你還認為日本人的居住環境很狹窄,你就錯了,思想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因為現時日本的平均新樓面積,是一千四百呎,比對加拿大的一千七百呎,只少了兩成而已。
簡單點說,由於現時日本人的居住環境很不錯,所以鞋盒公寓賣不出去,那就只有找外國人,例如香港人去接貨了。當然,這些鞋盒公寓還有租務市場,因為很多外地窮人,如中國留學生、鄉下來城市的打工族,都是租客,可是本地的買家,那是很少很少的。
更加不消說的是,這些日本樓,到了香港人的手上,是經過了大量加工成本,例如宣傳成本,以及高銷售佣金等等。所以,你在日本買同一個單位,和在香港隔山買牛,你得付上很高的溢價。所以,結論是:最好不要買日本樓,如果非買不可,也要飛去日本親自去挑,才不會買貴了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