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品中資 羅國森 港股A股化初體驗 2015年07月10日

  《品中資》印象中,港股大跌逾千點,以至跌幅超過一成的日子我都經歷過好幾次,但那種
無奈和無力感,卻始終不及周三(8日)港股一度大跌2100多點時。為甚麼,因為這是第一
次感受到港股A股化的滋味(4月時感受過升市,今次感受一下跌市,這才完整),也感受到給
同胞們作提款機的滋味。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這是絕對不好受的。
  正如上日的品評所說,為了加大力度救市,中央採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去干預市場,用內地
的潮語,是所謂的「暴力救市」,當中包括「只可以買,不可以賣」(雖然誇張了一點,但方向
真的是這樣)的要求,結果,內地股市在昨日終於回穩了。
 
*香港沽貨,班資回朝*

  但在這一連串行政措施救市下,內地股市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有大批上市公司主動要
求停牌,以避免投資者拋售。投資者無從沽貨時,便唯有在香港沽貨套現,然後「班資回朝」。
  周三早段時下跌的股票,大部分都是二三線的中資股;但中午以後,跌勢開始蔓延至其他大
藍籌,例如騰訊(00700)和中移動(00941)等等,以及初段仍然企穩的內銀股,再
而至其他非中資類的大藍籌,例如友邦(01299)、長和(00001),甚至公用類的股
票。
  不過,最明顯的是,中資參與愈多的股票,跌幅就愈大,因為中資主要透過這些股票套現。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中資也會在香港沽空期指,以填補他們在內地的部分損失;於是,在連鎖反
應下,港股的跌幅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日升幅,今日奉還*
 
  這時,大家才知道,當初一窩蜂或一廂情願希望北水可以南下,但原來被北水沾過的股票會
有這樣的結果。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不過,我自己認為,我們也不應和不必這樣懊悔了,當日(今年復活節後)北水南下,把港
股推向高峰時,我們不是享受過那一刻的歡愉嗎?現在只不過是全數歸還而已(有些股票更還凸
了)!
  回看這次大跌市的源頭,其實就是內地「去槓桿化」的結果。我一直認為,「去槓桿化」是
必須的,因為內地股市仍然處於發展的初階,股市的結構也是以散戶為主。當股市重拾升軌時,
股民就會蜂擁入市,甚至不惜以高槓桿去參與股市。
 
*不要太側重中資股*
 
  內地中證監要求整治所有違規的槓桿,包括場外的配資,其實是無可厚非。我自己認為,唯
一做得不好的就是做得太遲。從去年底兩市的總成交剛突破一萬億後,不足半年間便增至二萬億
,當中的槓桿化程度之大,實在可想而知了。
  如果中證監能夠早幾個月前便開始整頓「槓桿」的問題,或許結果不會這樣慘烈。我們作為
香港股民,吸收過這次教訓之後,也要學識保護自己了。
  我認為,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至中資股身上。雖然我的欄目叫
「品中資」,我也認為必須買中資股,甚至內地的A股;但現實上,我的組合中,有大約七成都
是非中資股,例如友邦(01299)、長和(00001),以及領匯(00823)等等。
因此,在這次跌市中,跌勢總是有個譜。
  股民們,經一事,長一智,大家在擁抱中資股的同時,也要擁抱其他股票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