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C觀點 施永青 工程超支主因工人短缺 2015年07月14日

近期,香港有多項大型基本建設都出現工程超支與完工時間延誤問題,政客於是大興問罪之師,先是要求負責有關工程的機構主腦人承擔責任,繼而把矛頭指向政府的有關問責局長。議員處理這類事情的手法非常簡單,就是先要找出罪魁禍首,然後就逼他下台。一旦做到有「人頭落地」,他們就自以為已向人民有所交代。

誰是罪魁禍首?根本不用追查研究。政客的一貫做法是「有大咬大」。於機構而言,就是機構的行政總裁,於政府而言就是問責局長。西九管理局就先後轉了多次行政總裁,而港鐵的行政總裁韋達誠亦因此被告知,在約滿後不會再續約。為了要他提前不用上班,港鐵需額外付出2,000萬元呢!

當時,本欄已提出質疑,是否不理工程超支與延後的真正原因,一味只曉得要人落台,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事實上,韋達誠下台後,高鐵的工程繼續超支與延後,而且程度比前更甚。

出現這種情況一點不難理解。陣前易帥,無可避免會影響軍心;而新舊交接,亦會費時失事;於是造成新的超支與延誤。弄成這種局面,難道議員自己沒有責任?

其實,無論是西九還是高鐵,抑或是啟德機場重建與港珠澳大橋(例子不勝枚舉),在開始時無不受到反建制派議員多番阻撓,導至施工日子不斷延後。他們提出的反對理由,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碟菜,先是說之前諮詢不足,繼而質疑政府在環保問題上的判決,要求司法覆核。他們的所作所為最為明顯的功能就是令工程延誤,導至建築成本上升。

其實,現時建築工人後繼無人,工人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6歲。如果社會對聘用外勞的問題上仍遲疑不決,工程延誤與建築成本上升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解僱多幾個行政總裁,一樣無助於事。

事實上,現時不但政府的工程出現延誤與成本上升,私人市場的工程一樣有類似情況,為何不見私人企業把有關負責人一一解僱?分明這並非最佳辦法。

我年輕時曾在建築公司工作,至今仍與建築界保持聯絡。建築界其實很清楚,近年基本上缺乏年輕人入行。建築業議會所提供的培訓,有書讀,又有實習,還可以拿到現金津貼,訓練完成後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工資優厚,但一樣缺人問津。所以,除了僱用外勞外,他們已想不到其他辦法。

勞工界常以為,勞工短缺有利工資上升,一旦輸入外勞就會壓低工資。但現在有技術的建築工人,每天的工資大都升上過千元水平,卻一樣沒法吸引年輕人入行。可見單是建築業工資上升,已不足以帶動整體工資水平上升。至今還限制建築界請外勞,對勞工界已不會帶來實質的好處,卻嚴重拖慢了社會的整體發展,實在不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