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北角ETF投資日記 股巿九月會大跌嗎 (續) 2014年08月29日

上次談到預測股巿可以利用所謂的技術分析,但技術分析的缺點是很沉悶,一般大眾都聽不懂或不想聽,他們比較喜歡聽故事。因此,新聞報導財經時,經常把當天的升跌跟某些事件關聯在一起,但有趣的是同樣的消息,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例如經濟的數據向好,所以股巿上升,但亦可以是經濟的數據向好,退巿和加息會加快,所以股巿下跌。

無論如何,這次我們試以消息來預測股巿。先談談壞消息,最近壞消息可說得上是一蘿蘿,香港政改問題、內地影子銀行問題、樓巿泡沫、歐債危機未解決、烏克蘭局勢惡化、美國退巿加息通帳等問題……好消息可能只有一個,滬港通,和之後或許會有的深港通。

我試著把每個消息都跟股巿聯系一下:政改方面,中央將會為香港政改定案,方案應該會相當保守,高門檻、少侯選人,個人不負責任地估計佔中是100%會發生,而立法會一半機會以上不會通過政改方案,香港2017未能普選特首,政改將會原地踏步,而這對股巿又有什麼影响呢?我估計中短期影响不大,佔中不會很大規模,影响會像打一場颱風一樣,有震蕩,但很輕微。可是長遠來說就向壞,其實已經在向壞,以後將會更壞,政府將會更難施政,外國對香港的投資會減少,經濟將會向差。

而內地影子銀行問題、內地樓巿泡沫,內地的債務問題應該是中央繼貪污外最頭痛的問題,不過中央一連串行動証明他們在想辦法,現在只是看看影响有多大而已。首先內地銀行股、地產股應該避開,看好A股的話,請買A股ETF。另外H股的金融股相對A股大都存在溢價,因為滬港通的關係,還是先不要踫為妙,假如我是老外看好中人壽,怎會買H股的中人壽呢,又假如我手上有H股的中人壽,我也看好中人壽,我會拋掉H股,買入A股,A股中人壽的升幅一定比H股大。至於內地樓巿就更糟,中國人多麼愛買樓也不會買這麼多,一堆鬼城、一堆要須要集資不然就會倒的地產股,短中長期都不看好,喜歡賭博的人也不要買,應該到賭場買。

歐債危機、中東和烏克蘭局勢惡化會使石油價格上升、成本增加、出口減少,一些在歐洲有業務的股價亦可能因此受壓,雖然香港好像受歐洲影响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不好,香港也好不到哪裡去。而美國退巿加息通帳等問題則比較複雜,股災可能一觸即發,但樓災我並不認為會發生,有人估下跌一半甚至更多,我的估計是未來兩至三年一共下跌少於25%,所以不會出現負資產。香港樓宇供應短缺、賣家持貨力強,除發展商所謂的減價(但依然貴得要命)外,二手賣家不會大減價發售。但店舖例外,因為自由行減少。想買樓的人應該先等美國加息時再看看情況,而地產股則應該和大巿同步。

好消息方面我受曾教授的影响,使我對A股看好,現在估計起碼有20%的升幅,我個人也買了南方A50和安碩A50,雖然這幾天跌得很厲害,但還是建議不想選股的人逢低買入,目標11塊,除非是借錢買的,否則短期的波幅都不用理會,到11塊以後才去想。另外雖然滬港通是雙方互通,但我估計內地人要買香港的股票的早已買了,滬港通對香港股巿輕微,這只是老外大戶炒高的借口。

最後是我對九月股巿的估計,我認為九月和十月股巿會有最少一次的大跌(過千點),和最少一次的大升(過二千點),可能會是先微升後大跌再大升,或先大跌後大升,然後就來迎接今年最後一季期間來臨的股災。

楊衞隆 兩個姣婆守寡的故事 2014年8月29日

路透社報導,聯儲局計劃在明年第二季加息,英倫銀行計劃搶先在明年第一季加息。到底,英倫銀行為何要和聯儲局鬥快加息? 這是兩個姣婆守寡的金融小故事。
耶倫拒絕公布加息時間表,企圖把加息的事情拖下去。她的處境像是姣婆守寡,捱不了多久。
英倫銀行和耶倫的處境差不多,也是姣婆守寡,相信堅持低息的忍耐,已經不能支持下去。
耶倫咬緊牙根死頂著,但是,英倫就怎樣也無法支持下去。原因非常簡單,英國地產市道太旺,樓價太高,打擊經濟發展,削弱出口,所以有需要加息。英倫這位姣婆早就忍耐不住,但是,總不能操之過急。當英倫知道耶倫會在明年第二季放棄守寡,當然要搶先加息,解英倫一時之急。
耶倫的處境其實非常難受,加息爆樓災股災,不加息就爆超級通脹,如今守寡不行,不守寡又不行。
兩個姣婆守寡是不能一個守著,另一個去快活。英倫加息,錢就會跑到英倫那邊,美國的銀根會抽緊,債息會上升。英倫是有苦自己知,全球寬鬆數年,單是美國銀行體系內就有3萬億美元閒置資金,要維持高息並不容易。英倫宣布加息之後,錢就會湧到英倫那裡去,但是,英倫不缺錢,卻要為那些自己跑過來的錢支付高息。情況就像是守寡很久的英倫突然旦旦而戈,沒完沒了,很快就會遭到催殘。
耶倫那邊,即使不加息,但是,英倫加息,資金都去了英倫那邊,耶倫那邊的市場利率會自然上升。耶倫這位姣婆會因為英倫放棄守寡而無法繼續守寡。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基建債券有計 2014年08月29日

如果買樓純粹是為了回報的話,現時買樓收租,有三至四厘回報已經很好,所以只要政府肯推動更多定息產品市場發展,例如債券,而回報率又有三、四厘的話,已可吸引一批缺乏出路的資金,免卻物業市場水浸的問題。
預期歐日將接力放水,內地又遲早要減息的大環境下,好息之徒將繼續充斥市場。
香港政府喊窮,但又大搞基建,其實已經是很好的基礎,去設計一些基建融資債券,當中部份零售化,另一部份以機構投資者為對象。
參考2003年沙士一役後的60億元五隧一橋債券,當年就以營運中的基建收入去支付本息。

今次來個變奏,為未來的基建項目進行融資,為氾濫資金提供出路,不失為一為功臣、二為弟子之創舉。況且,在樓市上升的周期,人容易忽略風險,以為長升長有,其實一旦樓價下跌,債券肯定較為可取。
政府怕市場出現泡沫,但忽略疏導市場過剩資金的需要。基建融資債券可以做到未雨綢繆,滿足資金回報的渴求,更加可以平衡樓市的剛性投資需求。現今政府年年靠iBond,明顯是太過忽略香港的財富能力。

第三條跑道有逼切性
過去個多月,香港機場航班頻頻延誤,而且不限於因內地航空管制而延誤的航班,雖然可以被理解為暑假人流、學生度假後開學導致運力需求上升,但若非有網上預辦登機,怕且機場離境大樓人頭湧湧,針插不下。
一年有多個假期,港人不知是否對這噪音多多的彈丸之地已忍無可忍,連周末假期都不放過,旨在鬆一鬆,情願逃離這個本來被稱樂土的地方。

按此情況,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國際城市,兩條跑道每小時68架次的最高起降容量極限,不需等到2015年,將已明顯飽和,再不興建第三條跑道的話,總有一天,搭客會忍無可忍,索性轉乘屆時陸續開通的高鐵,或經港珠澳大橋等直接由內地機場飛出去。
如果此猶如天馬行空的想像一旦成為事實,香港就真係要乘搭886航班歸西了。

曾淵滄專欄 企業抽水可分好壞 2014年08月29日

恒指前日大幅下跌,昨日再跌,暫時仍分不出是期指結算導致,還是有投資者認為恒指25000是強大阻力,決定暫時套利離場?也許,今天恒指的表現可提供答案,如果今天大幅回升,則證明昨天與前天的下跌,是受期指結算影響,如果今天再跌,則表示想套利離場的人增加了。碧桂園(2007)昨日宣佈供股,中國光纖(3777)宣佈配股,一向我都不認為供股或配股是壞消息,早前新世界發展(017)供股,我鼓勵有股者供股,無股者買來供,並額外加供。
供股與配股,是好事還是壞事,最重要是供股的目的,還有企業的大股東,在過去是不是會照顧小股東利益。

等錢使還是玩財技
市面上有些垃圾股,經常無緣無故配股或供股,所提出的理據無法說服股民,如此配股與供股是玩財技,把股民口袋裏的錢變成大股東的錢,但是,如果一家老老實實做生意的企業,在遇上好時機,需要增添資金做生意而供股,那麼供股是好事。因此,過去新世界發展供股是好事,復星國際(656)供股是好事,今日碧桂園供股、中國光纖配股也是好事,現在不少內房企業都面對資金周轉壓力,碧桂園供股可以紓緩壓力,日前我提到中國光纖技術上的突破,配股集資為新技術擴大產能,當然也是好事。
我又出發旅遊了,今日啟程,峇里島六日遊,這是我第三次到峇里島旅遊,遊峇里島的好處是沒有時差,不會因時差而於旅遊期間及回家後仍昏昏欲睡。

C觀點 施永青 內地電商的經營偽術 2014年08月29日

內地的電商近年踏足地產代理業,揚言要顛覆傳統的地產代理。昨文已介紹了他們搶佔市場的主要手法——不但提供免費的網上廣告(當然只局限在他們自身的網站),而且還免收開發商佣金。另一方面,他們亦不收取買方佣金,令他們看來可以不食人間煙火。
做生意當然不能一點收入也不要,電商其實是有收入的,他們的收入來自樓宇的買家,只是他們沒有清楚告訴買家,這錢是他們收的,他們是有權用的,有剩會變成他們的利潤的。
他們以提供購房的折扣去吸引買家,美其名是團購折扣。他們告訴買家,透過他們去買樓,付1萬可以頂5萬或付2萬可以頂8萬之類,譬如,原來100萬的樓,只要在電商那邊先付1萬,就可以拿到一張1萬頂5萬的折扣券,以95萬購入,好像便宜了5萬。
現實,這根本不是甚麼團購,亦拿不到真正的折扣。一般的團購,賣方都會要達到一定銷量,才會提供折扣給買家的。賣方求量,才願意薄利多銷。但如果量不足,團購的組織者可能要自己出錢補貼買家。但購房團根本不用有這種安排,因為購房的所謂折扣往往都是虛的。
普通的商品,買家都知道平時賣甚麼價錢,有沒有提供折扣,買家可清楚知道。但樓房每個單位都不一樣,買家亦不知道每個單位的正價是多少,便宜了多少,只是電商自說自話。現實是非電商介紹來的客人想買樓,負責售樓的現場人員都會告訴他,到電商那邊登記一下,就可以1萬頂5萬,並沒有以100萬的正價來賣樓。可以說,不管是否團購,這樓都可以用95萬買得到,買家根本沒有拿到折扣。
真正的結果是:買家共用了96萬,才買得一間95萬的房子。房產證上清清楚楚寫著房價是95萬,不是96萬,那買家多付的1萬到哪裡去了呢?還不是落入電商的口袋裡。
不過,這錢電商亦不能獨家吞得下。因為他們自己根本沒法為開發商介紹足夠的客戶,要把瀏覽網站的客戶變成付錢購產的客戶還有很大的距離。電商必須收買線下的經紀,把客戶透過電商轉介給開發商才能向開發商有所交代。電商收到1萬元中,很多時有把七至八成分給線下的經紀做佣金。有些新加入競爭的電商,甚至願意自己掏錢去吸引線下的經紀提供客戶。
線下的經紀之所以願意把客戶提供給電商,除了因為電商已簽得開發商的獨家代理外,還因為電商結佣比開發商快。
一般而言,開發商要收足樓款才會結佣,但電商就只需買家簽好買賣合約就可結佣。因為電商的錢來自買家的先付,不用等開發商付錢,這種安排令電商可以訛稱自己有很多客戶可以介紹給開發商,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這種能力,他們的客戶與「電」沒有多大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商的業務仍十分依賴傳統的經紀,他們自己的增值不多,他們仍未有條件取代傳統的地產代理。他們的經營偽術遲早會被社會拆穿,社會不需要沒有功能的寄生體。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北角ETF投資日記 股巿九月會大跌嗎 2014年08月28日

預測股巿的人通常都沒有什麼好名聲,當中最有名氣的可能是被籲為亞洲股神的恆地老闆李兆基四叔。當年四叔估計股巿升至3萬3,恆指就最高到3萬3。但可惜近年也好像不大準確,例如13年1月時說大巿最牛上2萬8,可是農曆年後就不斷下跌,高位是1月的2萬3,低位是7月的1萬9左右,之後才靠著新經濟股一路向上。

另外一名我最近比較留意的股巿專家楊衞隆,他是一路唱淡的,不斷地說股災樓災即將來臨,叫大家小心。大家可能認為他只是為了成名,估中的話可以一鳴驚人,估不中也沒什麼,他只是叫大家小心,沒叫你買也沒叫你賣。雖然有點取巧,但我認為他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在12年買了樓的話,我也認為實在太貴,只是沒想到現在更貴,要準確預測那時到頂,看來只能靠運氣。難怪股巿專家當中有風水師,因為預測股巿跟算命可能差不了多少。

至於一般的股巿專家,他們預測股巿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我在之前則提過的低B法則。即是以昨天的表現,預測今天的表現,如果過去股巿是一路向好的話,預測將來當然是一路向好的。預測的目標價也很簡單,如一年高位、心理關口、或以n天平均線作支持等,你幾乎可以猜到他們要說的是什麼。

讓我先來模仿一下一般的股巿專家如何預測股巿吧:恆指短期走勢向淡,但中長期依然看好,初步支持位在24500,下一個支持位在24200左右。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有這樣的預測,20天平均線通常是來看短期走勢的,今天恆指不單穿了20天平均線,更有微微向下的趨勢,因此說恆指短期走勢向淡。初步支持位在24500,這個其實沒什麼根據的,只是每500點都當作一個心理關口,有些人則喜歡用200、800作心理關口。下一個支持位在24200,這是50天平均線,通常是來看中期走勢的,順帶一提,250天平均線,也叫牛熊分界線,兩條條都依然在20天平均線下面,走勢依然向上,所以中長期依然看好。

北角ETF,今日表現遜於恆指、優於國指。這星期的決定暫時還好:亞倫國際(684)除淨後一直潛水,帳面跌3仙,看來還是不應買細價股;申洲國際(2313)沒在23.95賣掉是正確決定,今天升回24.2,今天沒賣不知是否正確了;北車(6199)一度又回到6.39,收巿大幅回升至6.47。

青心直說 胡孟青 盲搶樓怎收科 2014年08月28日

中港雖在經濟規模及結構方面不盡相同,但以整體居民層面來衡量,大致亦有相近之處,包括存款比例高但資金缺乏出路。內地情況還好,至少滙價仍處於上升軌。
反之,本港在全球量化寬鬆、港元持續貶值,將手頭現金買任何一項投資工具,均會遠遠勝過存款。量化寬鬆是十惡不赦的劫匪,因為它強搶手無寸鐵的存戶來支持銀行貸存業務,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所應得的資金回報。700多萬港人純粹為增值或保本的話,其實只可在樓與股之間做選擇,一間自住、一間收租,有剩餘再拿去炒股,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

資金欠出路成關鍵
樓市呈現超出剛性需求現象,部份為買樓的人士,竟可將次序對調,靠炒股攞本金,繼而置業。在沒有物業、就等同沒有安全感的大前提下,連新界近邊境的新盤,實際呎價亦要近萬元,發展商推盤面積越來越縮水,美其名是方便客戶上車,實際上是因細分的呎價太驚人,希望在大銀碼上令準買家聽得心安,數字遊戲盡在不言中。
凡事無絕對,有篇文章說得很好,一個每月供樓支出過萬、住新界的打工仔,一旦被綁,就是十幾廿年,每日上班,還須日日捱貴車資,子女學位隨時爭崩頭。反之,一個月租數千的公屋戶,位處市區,校網或一流,每年隨時有多餘錢外遊一、兩次。這個例子,當然存在一定的極端性,亦不足以說服大家放棄盲搶樓,但至少可以證明,比較之下,為上樓而上樓,未必是絕對最佳出路。作為政府,土地供應增加之餘,其實更需要增加更多公屋供應,以改善住屋質素及減少私人市場太多不合理的租務現象。
磚頭文化使然,如果因為內地人的傳統觀念,認為有樓才感到安全的話,那就沒法子扭轉。但市場目前所謂的剛性需求,部份只是源於資金缺乏出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是大有發揮機會。目前,本港單是港元存款就有4.7萬億元,基於風險配置及安全性,股市可吸納的過剩存款為數不多,剩下來的可能就是拿去買物業,用過剩存款去製造貸款需求,令到金融海嘯後,本港存款增幅持續落後於貸款增長。如何為過剩存款排洪,已成為大家極須正視的課題。

曾淵滄專欄 信四叔買股有斬獲 2014年08月28日

道指昨上升,滬綜指造好,恒指於結算日前夕下跌155點,跌破25000點,恒指在25000點水平已徘徊一段時間,的確有一定阻力,不過,無論你如何看淡,你所應該做的事是不增持,而不是沽空,沽空被大鱷挾死的機會不小。
潤電(836)總裁王玉軍被中紀委帶走調查,股價先大跌後回升。不錯,一手打貪,一手維穩,以免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但要留意,打貪已影響高檔消費,打貪行動將會是長時間執行,經營高檔消費品的企業的確要設法應變,否則業務一定會日漸走下坡,在企業未能成功應變、轉型前,投資者也許應該先避開這一類股票。

跟掃恒地利潤豐
恒地(012)股價昨日逆市創今年新高,今年初,很久不出來談股市的四叔李兆基突然大開金口,說現階段買股票好過買樓,四叔這麼久不談股票,卻又突然站出來,因此我也相信他的看法,買入恒地股票。至今為止,賬面利潤還不錯,且獲派一成紅股。當年,四叔開始被封為亞洲股神時,所提供的貼士準備無比,跟進者大有斬獲。
鳳凰醫療(1515)公佈半年業績,盈利大幅增長63.6%,的確亮麗,我也相信內地政府會逐漸鼓勵成立民營醫院,讓市場來決定醫療價格,走在國策最前面的鳳凰醫療得益不小,去年此股上市前,我推薦過,自己也有申請。上市後股價曾熱炒,最高升至14.48元,升幅驚人,然後出現獲利回吐,我相信這行業會有高增長,因此並沒有在高價套利,持有至今。

楊衞隆 清明上路圖 2014年08月28日

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是2.2萬港元,用65%收入供樓。22,000元的65%是14,520元。問題是,剩下來的35%只有7,700元。以現在的香港物價來說,一個家庭沒有可能將每月開支控制在7,700元。
用14,520元作為每月供款,年息3厘,供20年,樓按金額應該是260萬元。
美國聯儲局不是加息,只是利率正常化。過去數十年的美國平均利率是5厘半。即是說,美國利率正常化,聯邦基金利率應該上調5厘。港元匯價與美元單一掛鈎,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香港樓按息率應該調高至8厘。
美國由超低利率加至5厘半,應該只有約兩年時間,不會太長。當然,不一定會加至5厘半,亦不一定低於5厘半。旱災會推高物價,令到加息幅度高於過去的平均值。另外,量寬出來的錢太多,亦會推高物價,加息的速度和幅度可能令人大吃一驚。但是,這裡只計算平均利率。那就是說,香港樓按利率會逐步上調至8厘。
如果香港政府於2013年年底將樓價壓低3成,樓按金額應該由260萬減至約180萬。加息至8厘,每月供款是15,000元,等同家庭總收入的65%。這就是我說的軟著陸。
現在,樓按利率加到8厘,香港人就要用百份之一百家庭收入供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我說的硬著陸。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013年年中,我計算過之後,斷定香港政府要壓低樓價三成,讓香港樓價去到可以軟著陸的水平,迎接美國加息。可惜,香港特區政府竟然無視美國加息對香港樓市的衝擊,全心全意維持香港樓價在硬著陸的高水平。
事到如今,美國一旦宣佈加息,就是宣佈香港樓市崩潰。現在用行政手法壓低香港樓價3成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年前,美國仍然QE得不亦樂乎,樓市股市大旺,那時候有秩序壓低樓價3成,絕對可以穩住樓價在低3成水平。
現在,樓市股市到頂,夾不上去,加息陰雲密佈,全球經濟開始衰退,旱災和地緣政局不穩,日本經濟陷於困境,中國出口將會放緩。樓市本身有壓力,香港政府再踩一腳,樓價不會跌3成就停下來。現在要大幅度壓低樓價,樓價會暴跌一半。如果等到加息時間表公布之後才想辦法壓低樓價,樓價要暴跌7成。
現在,香港樓市已經非崩不可,一定是硬著陸的悲劇結局。這是人為災難,今次香港樓市崩潰是政客不思進取,苟安一時的不良心態造成。
不要將香港的經濟災難推到佔中那裡去,佔中不會令樓市崩潰。

C觀點 施永青 內地電商 恃財橫行 2014年08月28日

電商一詞,香港尚未流行,乃內地對電子商務的縮寫罷了。凡是利用互聯網與智能電話開展出來的商業活動,在內地通稱電商。
內地人口眾多,加上移動電話普及速度很快,為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純以規模而言,內地的電商已超越美國的先行者。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集資額破歷史紀錄;難怪內地人敢說,在中國最大的,已差不多等同全球最大的了。中國眾多行業中,唯電商最有能力利用全球的資金來做生意。
由於有源源不絕的資金提供及電商創新,加上內地法治基礎薄弱,電商在內地開發業務的手法,稱之為橫行霸道亦不為過。以電商已涉足的銀行業務為例,全世界對這個行業都監管極嚴,但中國的電商卻可以在沒有牌照下,吸收民眾存款,代客理財,拆息圖利,而且不用交存款準備金給中央銀行,不用遵守銀行監管條例,令傳統的銀行業務受到嚴重的衝擊;政府卻至今尚未出手干預。
如果連銀行業也抵擋不住電商的顛覆,其他的行業更加不在話下。以我在內地經營的地產代理業務為例,最近亦飽受電商困擾。他們強的地方,並非善於利用資訊科技,而是靠資金雄厚,以及敢於無法無天;行內稱之為「偽電商」。
他們以電商的名義向開發商接盤,但實際上他們的客戶(以真正能成交的計),大部分都不是來自他們的互聯網,而是來自傳統的代理商,他們只不過是找到一種整傳統經紀人的手法,令傳統經紀人願意把手上的客戶提供給他們罷了。
開發商願意把盤放給他們代理,是因為他們自詡有大量客戶瀏覽他們的網站,他們可以把這些訪客轉化為開發商的買家。在開發商將信將疑的時候,他們竟向開發商承諾,他們提供的服務,不但不收取佣金,還可以免費為開發商提供網上的廣告。
在開發商負責銷售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職業經理人,他們的報酬大都與職效掛。所謂職效就是指他們的工作在職能成效上的表現。在銷售部門,職效就是要看花了多少錢,才能把樓賣出去。透過電商賣樓,既不用付佣,又不用付廣告費,若是真的行得通,他們的職效就會大大提升,年終檢討加薪幅度時,他們就可以處於有利位置。因此,即使電商不向他們提供回扣(實際上很普遍),他們也樂於放盤給電商一試。
電商能開出這樣的條件去接盤,其他傳統的地產代理商都做不到;一時間一些大盤好盤都被電商搶去,傳統代理商完全處於捱打的位置,無力招架。究竟電商憑甚麼可以不收佣金,不收廣告費,也可以做生意圖利,留待明天再談。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投資就是生活 周顯 流通性在投資世界的重要性 2014年8月23日

在上星期的本欄,說出了投資者需要面對的四種風險,分別是下跌風險、波動風險、天災風險和個人風險,今天繼續說第五種風險,就是流通風險。

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的世界,流通的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流通性愈高,價值愈大。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把公司上市,即是它的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這個平台買賣,由於這個平台有着很多的參與者往來交易,所以,有資格在這平台交易的股票,也比未上市的股票更為值錢。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完全沒有資產、幾乎完全沒有業務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值上五億元主板、二億五千萬元創業板的殼價,就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它獨特的流通價值,而這個流通價值是可以把其股票價格大大增高的。

就是在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也有流通價值的比較。像藍籌股,普遍上它的成交量會比普通股票為大,所以它的流通價值也比較高,因此它的股價也普遍比較高。所謂的「股價比較高」,意即是以市盈率去計算,藍籌股的市盈率會比較高,這正是因為它包括了「流通性溢價」在內。如果從這角度去看,你買了股票,股價用不着下跌,但它只要減少了,甚至是消失了成交,這便已經是等同於股價大跌。


藍籌股如騰訊的流通量較高,所以市盈率也比較高,因包含了「流通性溢價」。

在一個流通性喪失了的市場,你可以把商品標價出售,表面上,標的仍然是舊價,你甚至可能還能夠以舊價把商品賣出,但是,在以前,也許你只要等上一個月,便能夠賣出商品,但是到了流通性喪失的時候,你也許要等上一年,才能夠以相同的價錢賣出商品。

由於時間就是金錢,當你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出售商品(但價錢不變),這其實在某程度上等同於價格已經下跌了。

然而,就某一特定的商品或投資品而言,所謂的「流通性」,並非是不變的常數,而是不停轉變的變數。換言之,股票的股價固然是天天不同,它的流通性也是天天有別,有時候,股價會突然大跌,也有時候,一隻成交量很大、很高流通性的股票,會突然「熄燈」,變得幾乎完全沒有成交。

所以,當我們購進一隻股票的時候,非但要擔心它的股價下跌風險,還要擔心它的波動風險和流通性風險,更加要擔心天災風險和你的個人風險,所以,很多在計算投資回報率的時候,並不將價格下跌以外的其他四種風險也計算在內,實在是很大的失誤。

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子,在很多年前,我曾經試過在一次股市的調整時,輸得股票戶口的總值只剩下一千萬元,但欠下的孖展額已經達到了七百萬元。在理論上,我還有三百萬元的資產剩值,但在實際上,由於這價值一千萬元的股票,在當時的弱市之中,幾乎全都是完全沒有成交的垃圾股,我深知道,如果證券行「call孖展」,我沒錢付,證券行狠心把我的所有股票沽出,這些股價必然大跌幾成,我很可能會馬上變成了負資產。

還幸好,證券行並沒有這樣做,過了幾個月之後,股市轉旺,這些股票的股價和成交量也回升了,我遂脫離了險境。自此之後,我便認識了「流通風險」這個概念。

北角ETF投資日記 亞倫國際、中國北車、申洲國際 2014年08月27日

過去兩天我買了兩隻股票,星期一買了亞倫國際(684),星期二買了中國北車(6199)。買亞倫國際是因為星期天整天都在看股價跟交投量的關係,結果選了幾隻股票,其中一隻比較看好的就是亞倫國際。亞倫國際早前有大成交,但股價沒什麼變動,單純地估計有人看好,另外星期三(即是今天)除淨,派8仙的息,以當時2.25的股價來看,好像很吸引,一年低位2.11,盈利年年上升,風險貎似不大。我是第一次買巿值10億以下的細價股,整天成交量就得幾萬,我的交易成了當天的第一宗成交,作價為2.24買入10000股。當天收報2.27,第二天收2.24打回原形,今天除淨收2.19,目標價看2.35。

星期二鐵路股大跌,中國北車跌得最嚴重,跌超過4%以上,收巿報6.39,我手上本來已有4000股,早前以5.82買入,近日高位6.9左右,以為他會一浪高於一浪,怎知這兩天大跌,覺得實在跌得過份,在6.42時再加了3500股。買了個當頭跌的股份實在有點擔心,幸而今天逆巿上升,收報6.5。

今早申洲國際(2313)大升近5%,我早兩星期前以22.6買入,今天最高報24.65,公佈業績後,在下午開巿後急速回落,一度回至23.5,於是我掛了23.95賣,但後來又回心轉意,心想他業績也不算差,而且現在跟一年低位差不多,當年以類似的業績衝上29塊多,沒理由24就放,重申當初決定的賣出價25至27元。

星期一跟星期二北角ETF都跑輸大巿,星期三跑嬴,但一點也不高興。

青心直說:克強指數失效 2014年08月27日

不認不認還須認,被《經濟學人》認為較官方GDP數據更能反映內地當前經濟運行狀況的克強指數(Keqiang lndex),伴隨上周滙豐8月中國製造業PMI遜於市場預期的初值回落。
克強指數由耗電量、鐵路貨運量以及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組成,比重分別為40%、25%及35%,近年已獲得全球大行關注。

產業轉型 有微調需要
根據內地公佈的7月份資料,三個構成指標均出現回落。首先,由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反映內地1至7月份的耗電量,按年增長4.9%,較上半年即前六個月的5.3%增幅回落,其中以工業生產及製造業活動為主的第二產業,用電量按年增長更只有4.7%,增速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7月份完成的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按年下跌4.37%,反映銀行信貸狀況的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跌至五年新低,全社會融資更急跌86%。
數據顯示,雖然內地經濟持續復蘇,動力卻漸見放緩,預期政策不但再難收緊,更須維持寬鬆,滬港通準備起飛,深港通亦有傳已報批,資本賬進一步開放,全方位多角度的穩增長措施,難再走回頭路。
一直認為,隨着內地經濟發展日見成熟,加上產業結構轉型,運輸不再局限於一種形式,企業貸款不再局限於銀行單一渠道,克強指數的組成部份,亦早已屆需要稍作微調的時候。
麥格理最新報告對此提出關注,認為由於指數與工業生產的相關性已漸漸弱化,指數對經濟運行力量的反映難免失靈。
然而,佔比重最高且最受關注的耗電量,因為高耗電量的能源密集型行業隨產能過剩問題而凸顯,須要減速發展,產業成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令耗電量滅少,同時,用電量少於工業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佔經濟增長比重上升,亦降低了用電量的增幅。
鐵路貨運量主要反映煤炭運輸規模,但隨着高污染的煤炭被其他清潔能源及再生能源局部取代,如天然氣、風電、垃圾發電等,煤炭運輸需求量自然減少。至於銀行信貸,影子銀行的影響就更屬路人皆見。

曾淵滄專欄:央企減薪政治味濃 2014年08月27日

滬綜指昨日跌1%,恒指自然受累,跌幅不算大,但相當全面,能逆市上升的股不多。
A股會大跌?與市傳習近平下令央企老總大幅減薪有沒有關係?央企老總大幅減薪,會不會影響士氣?央企老總大幅減薪是政治行為,不是經濟行為,因為所節省的錢與如此龐大央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央企老總人人亦官亦商,又是副部長、局長,也是董事長、總經理等等,與他們同級的官員相比較,薪水差很遠,也許心理也不平衡,可是央企老總大幅減薪後,他們的薪水很可能比他們的屬下還低,心理也一樣不平衡。

新能源股勿過份憧憬
風電股金風科技(2208)大翻身,推動其他新能源股的股價,數隻光電股昨日股價也大幅上升,內地政府的確很努力地推動新能源的應用,改善環境,不過,推動新能源需要政府大量的補貼,只能循序漸進的推廣,因此,投資新能源股千萬不好頭腦發脹。
中國光纖(3777)公佈半年業績,盈利增長23.3%,相當不錯,不過,因近日股價已上升,所以在公佈業績後出現好消息套利現象,股價不升反跌,我也在前一陣子買入這隻股,也沒興趣賺粒糖式的趁好消息套利,決定繼續持有。我認為大力發展光纖通訊也是內地政府重大的國策,中國光纖是內地最大的光纖活動連接器生產商,業務發展快,目前股價也處於歷史高位,最近更宣佈技術上有突破,成功調試世界尖端的陶瓷插芯核心生產技術,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及發展海外市場。

楊衞隆 風險折讓 2014年08月27日

中國人和香港人投資的時候,完全妄顧風險,更加忽略風險折讓。風險折讓是投資策略之中,非常重要一環。老外極度重視風險折讓。簡單地說,市場上有兩個住宅單位放售,大小、質素和價格都是一樣。其中一個單位有水浸風險,如果這個單位的業主不依照風險程度作出相應折讓,我們應該買另一單位。
以Napa某酒廠的投資個案為例,附近有幾條斷層,2012年年初,我忽略了今次引起大地震的West Napa斷層,因為它已經有幾千年沒有任何活動,我以為它死了。其實,斷層不會死亡。當時,我關心當地另一較為活躍斷層,無論如何,我的判斷是,投資年期(10年)之內有一半機會出現地震,造成總投資的一半損失。一半機會的一半,就是1/4。物業應該折讓1/8至1/4才是合理。旱災的風險更大,幾乎是必然出現,造成的損失也相當嚴重,應該是1/4。所以,有吸引力的價格應該是合理回報減去一半。但是,當時的價格是合理回報以上,即是高估物業價格一倍。以投資角度去看,沒有甚麼價值。可是,姚明的招牌夠大,名字夠響,強國投資者一窩蜂湧到納伯去買酒廠萄葡園,沒有風險折讓之外,還出現巨大的名星效應漲價。價格一直上升,買家就跟著增加。
根據我的理論,資產回報與價值不變時,資產價格上升,資產質素下降。投資者應該避免買入這樣差質素的資產。可是,強國投資者不理會資產質素,忽視風險折讓,高價追貨。他們的論點是: 價格正在上升,不買就會走寶,執輸。
結果,旱災發展成超級旱災,斷層引發大地震,損失亦在我的估計之中。酒廠的損失非常嚴重,數以百噸計紅酒報廢。市內超過一百棟建築物被列為危樓,幾乎所有市內建築物都有不同程度損壞,修理費用是天文數字。強國投資者忽視風險折讓,令到自己的投資有高風險,低回報。現在,他們開始關心,三藩市和洛杉磯會否有大地震。他們不應該現在才擔心,應該是買的時候擔心,計算風險折讓才買入。忽視風險折讓,高價買了之後,擔心也沒用。
如果有風險卻沒有風險折讓,就是買貴了,更加嚴重的情況是妄顧風險,增加損失。例如在納伯買房子,要買地震險,雖然減低物業回報,但是,投資得到某程度保障。

C觀點 施永青 特首不獲任命的後果 2014年08月27日

人大常委會正在北京開會,要為香港特首的選舉辦法訂出一個基本框架。一般估計,今次訂出來的框架,從嚴的機會多過從寬。人大常委不但會規限候選人只能由提名委員會選出,而且還會規定候選人的數目與候選人產生的具體辦法。中央的取態是:先要確保候選人是中央可以接受的人,然後才讓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
出現這種情況,多少與泛民之前所採取的策略有關。本來,若想中央取態寬鬆,應盡量令中央釋疑,而不是用威嚇的方式與中央對抗。佔中根本不可能令中央讓步,反會令中央收緊對香港的政策。
我沒法理解,為何泛民經常要嚇中央,強調港人可能會選出一個中央不接受的特首。這叫中央怎敢放心?正確的策略應是設法令中央相信,港人會替中央守「尾門」,絕對不會選一些與中央對抗的人當特首。這樣,中央才不會在候選人產生的方法上設太多的限制。
現實是中央的確要盡量避免親自守「尾門」,因為,若然要中央拒絕任命港人已經選出來的特首,後果會十分嚴重。除了會出現我昨天所寫的憲政危機外,更嚴重的問題是這勢必會激化中港矛盾,甚至會動搖一國兩制的基礎,令平穩過渡變成無休止的動亂。
試想一下,若然中央真的要拒絕一個由港人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特首會有甚麼結果?激進派一定不會就此罷休。他們一定會指控中央不尊重香港人的選擇,以及沒有給香港人真正的民主。如果之前他們為了特首候選人的提名方式也可以發動佔中,那他們怎會容忍中央直接撤掉港人選出來的特首?他們一定會發動比佔中更大規模更激烈的群眾鬥爭,社會無可避免會有衝突。
再者,若然一個擺明車馬與中央對著幹的人,也可以被港人選作特首,那等同港人對中央投了不信任票,而中央亦有可能視港人不接受一國兩制。港人可能說,港人只是不接受中共,而不是一國兩制。但一國兩制恰恰就是共產黨統治下的一國提出來的。否定中共統治下的一國,就意味著再沒有兩制。
如果港人只是偶然「選錯」了一次特首,那中港關係還有機會在重選時作出修補。但如果激進派成功地引導港人刻意與中央對抗,那中央就只好重新檢討香港是否真有條件行一國兩制。以中央的作風,與其委任一個中央不接受的特首,就寧願不理任何既有機制,也要委任一個他們可以放心的特首。那就可能令一國兩制提早變成一國一制。
香港一直有人想證明一國兩制失敗,但這絕非大多數香港人想見到的景象。李光耀說,新加坡要適應新環境——太平洋的西岸出現了一個力量龐大的中國。香港更需要適應這種新環境。香港應學習在新環境下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與中央政府對抗並非有前景的出路。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北角ETF投資日記 利用人工智能預測股巿 2014年08月26日

最近看了一篇國際性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s的學術文章,題目名為Integration of genetic fuzzy system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stock price forecasting。起初,我只看了該篇文章的摘要,它講述作者發明了一個新的人工智能的模型應用於股價預測上,並與之前一些模型作出比較,實驗結果顯示他們的模型比前人的要好,能有效地預測股價。

看到這摘要我非常興奮,迫不及待就跳過內文,直接看實驗的部份。發現原來他們所指的預測,只是指預測第二天的股價,這已使我失望了一大半。另外他們只利用四隻股票作為實驗對象,分別是IBM,DELL,British airlines,Ryanair airlines,姑勿論數據太少,另外這些都是些大型企業,每天的股價變動不會很大。再看看實驗結果圖表,發現除了DELL外,其餘三家的預測很明顯的有滯後現象,感覺就好像畫了條一天平均線一樣。基於科學精神,我根劇文章所述,從YAHOO和GOOGLE找到原始數據,利用一天平均線(或稱Naïve approach,我譯作低B做法)來作預測,實驗結果如下:

平均絕對誤差百分比(MAPE) IBM DELL BRI RYAAY TOTAL
前人做法1(HMM) 1.219 1.012 2.629 1.928 6.788
前人做法2(HMM+ANN+GA) 0.849 0.699 1.646 1.377 4.571
前人做法3(HMM+FL) 0.779 0.405 1.529 1.356 4.069
前人做法4(ANIMA) 0.972 0.66 1.573 1.504 4.709
前人做法5(ANN) 0.972 0.66 2.283 1.504 5.419
文章建議的方法 0.63 0.534 1.413 1.241 3.818
一天平均線(低B做法) 0.651 0.804 0.71 1.453 3.618

沒想到低B做法的誤差百分比居然是所有方法中最低的,不禁令我懷疑作者在攪什麼。於是我看了一下內文,發現他的模型真是複雜得要命,居然還有臉說:The central idea to successful stock market prediction is achieving best results using minimum required input data and the least complex stock market model. 他們的模型首先用stepwise regression選擇Variables,簡單來說就是找出哪些變項跟要預測的東西關係最大;之後用self-organizing map為輸入的資料做分類(self-organizing map是類神經網絡的一種);最後用Fuzzy logic跟genetic algorithm去選擇一些合適的規則作出預測(這個有點複雜,中文就是模糊邏輯和遺傳算法,有興趣可以上維基慢慢看)。他們的模型比低B做法真的不知複雜上多少倍,他們的模型還要經過預先學習的階段才能應用,沒想到這樣的文章居然能登上Knowledge-Based Systems,實在令人失望。


青心直說:阿爺如來神掌 2014年08月26日

美國十年長債息率今年以來已下跌半厘左右,反而短債指標的兩年期債券,卻合共累積上升約15點子。如果長債是反映經濟、短息是預示息口走勢,似乎市場預期經濟而言,仍維持百分之二左右增長,又繼續相信利率短期內會向上。
儘管美國退市不收水,正因一份足以影響資金流的不確定性,耶倫的言論備受關注,市場人士皆爭相解讀。暫時每次耶倫出場,皆為投資市場派定心丸,股債齊齊拍手掌,耶倫更已成為演繹這場全球叫好又叫座《損人利己實錄》世紀巨獻的最佳女主角,正因沐浴於資產泡沫中的投資者擔心耶倫實在太好戲,一旦劇情對白有變,仍交足戲甚至施展變臉伎倆,加息將不再是懸念,一個近期最熱門問題:加息就等於股市跌?事實亦不然。
以港股為例,對上幾次加息周期,恒指反而上升,美股情況更是亮麗,當中以1994年加息周期的一次,港股升得最標青。當時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於短短一年內加息七次,炸爆加州橙郡,至今仍歷歴在目。當年港股港樓成功逆市場預期越升越有,足以引證加息未必股跌。
投資市場總不能長期不按常理出牌,越拖延反應,就越猶如溫水煮蛙,令人忘記風險存在,畢竟當年正值回歸前,市場一片歌舞昇平,當眾人迷失於市場,再無人敢發表不中聽的溫馨提示時,音樂椅遊戲自會無疾而終。謹記,趨勢是你的朋友,太早離場的風險,不在於賺少幾個升浪,而是因埋怨自己過早割禾青而不甘心見人食糊,終於按捺不住,摸頂翻啅,是為技資市場的第一類型危險。

降準兼減息煞食
以整個區內計,市場目前已認定,一旦加息東南亞市場將最受影響。當中首推印度及馬來西亞,反而包括本港在內的北亞地區市場,因資本及經常賬較穩健,可能是避險好地方,加上內地政策積極配合,單是滬港通,已足夠為中港兩個估值仍相對吸引的市場推波助瀾。央行透過不斷印鈔扭曲市場,但未有扭曲市場敏銳觸覺,觀近期好息之徒蜂擁聚焦公用股,視股為債,加上歐元區景氣薄弱,普京早已取代德拉吉成為市場短暫恐慌的最佳男主角,只要歐洲及日本繼續天量放水,配合內地一招如來神掌第十式萬佛朝中,降準兼減息,相信市場將出現一批假公用股。

曾淵滄專欄:滬港通是長期規劃 2014年08月26日

恒指再升54點,滬綜指下跌,壓住恒指向上的力量,個別板塊各自發展,觀望氣氛仍很濃,要等滬綜指起飛,恒指才能跟着飛,並飛得更高。

恒指上升原因複雜
滬綜指要起飛,可能要再耐心的等待滬港通真正通了,海外基金大戶的資金湧入上海才能實現,也許,中央政府推出滬港通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引入海外資金進入上海股市。
昨日提到,總理李克強4月10日宣佈滬港通後,恒指只升一天就掉頭下跌,跌至5月7日才止跌,說明最近三個月恒指的上升,原因複雜,滬港通絕對不是中央政府的單一計劃,而是習近平的經濟改革中的一部份,一系列的改革規劃之一。因此,我們不能把滬港通當成單一事件作分析,如果你把滬港通當成單一的政策,你就無法解釋為甚麼恒指會在滬港通正式宣佈後的第二天開始下跌,跌近一整個月後又連升三個月。
引入海外資金到上海股市,救一救這半死不活的股市是滬港通目的之一。中信泰富(267)吞下母公司資產,讓中信集團整體在香港上市,則是習近平的經濟改革計劃之一,讓大型國企整體在香港上市,接受香港更有效的監管,可減少大型國企的貪腐機會。同時,讓內地投資者可買賣這些企業的股票,其中一個最佳方法當然就是通過滬港通來實現,故認為滬港通與習近平的經濟改革必須放在一起考慮及進行分析。
滬港通不是一次過、只影響股市幾個月的政策,滬港通是一項長期規劃,與2003年的自由行一樣,會不斷擴大。

楊衞隆 黑馬與企業決戰 2014年08月25日

美國企業稅係35%,加拿大只有15%。美國企業可以收購一家加拿大的小企業,然後將美國的企業結束,業務全部轉移到加拿大去。美國企業仍然在美國賺錢,但是,改個名就變成外資企業。很多美國企業的總公司在開曼群島或者加拿大,原因就是想交少一點美國稅。
事實上,美國大企業交的稅平均只有約13%,比加拿大的15%還要低。原因非常簡單,美國企業懂得走法律漏洞。有些賺錢的大企業已經很多年沒有交稅。
奧巴馬決心要打擊這些省稅企業。當奧巴馬正在密鑼緊鼓,要向省稅企業開刀的時候,賣漢堡包的連鎖店Burger King竟然公開挑黑馬,宣佈收購加拿大的Tim Hortons,並且將總部遷移到加拿大去。
2012年開始,黑馬誓言要阻止企業省稅,但是,21家美國企業在他發表雄圖大計之後,先後變成外資企業。Buger King如果真的變節,將會是第22家。
Burger King股價今日急升兩成二,原因是它換了招牌之後,可以省稅。市場似乎壓注在黑馬敗北,黑馬如之奈何。
奧巴馬的加稅加稅加稅做法令到富人放棄美國公民身份,企業集體外逃。這樣的失政只是小事,太早在伊拉克撤軍,讓伊斯蘭國坐大,四出屠殺,死亡人數以十萬計。選黑馬出來做總統的人,如果真的以為克人就是好人,克人就是公平正義,克人就是了不起,可能要再想一想。

C觀點 施永青 特首不獲任命 有何後果? 2014年08月25日

有建制派的朋友認為:我昨文的建議,一定不會為中央接受。因為我主張,選舉必須留有一定的或然性,那就有可能選出一個中央不可以接受的特首,難道真的要中央拒絕任命他?中央雖然在憲政上有這種權力,但中央應該不會隨便拿來使用,因為後果可能十分嚴重。
中央一旦選擇這樣做(拒絕任命),首先會出現的是憲政危機,隨後,矛盾甚至會演變成市民對中央的信任危機,代價十分沉重。
不過,我認為,正確的做法不是靠制定一種可以避免這種風險的選舉框架,而是讓市民知道他們的實際處境,以及作錯選擇足以導致的嚴重後果。然後讓市民自作取捨,自承後果。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是理性的,當他們知道風險何在時,自然會懂得趨吉避凶。
我今天先談談預期中的憲政危機將會是怎樣的,明天再談市民的信任危機。
如果新選出來的特首真的無法獲得中央任命,那就只好發回叫香港人重選。但重選需時,流程一定會超越原有特首的任期,那就無可避免會出現憲政危機。
因為,基本法規定,特首的任期是五年;連同到期的,還有行政會議成員、各司長、以至廉政專員、審計署署長、警務處處長、入境事務處處長與海關關長。這批人的任期屆滿後,基本法並沒有為他們提供繼續留任的機制,除非新特首願意再次委任他們。所以一旦新特首難產,他們就只好離任。
為了避免政府的管治出現一段真空期,那就需要成立一個臨時性的看守政府。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叫原有的官員留任,直至有新特首獲任命為止。可惜,基本法並未對這方面的做法有清楚的說明,可出現爭拗的地方一定很多。結果一定是節外生枝,處處受到刁難,令看守政府也難產,政府的施政出現嚴重的耽誤。
要避免出現這種危機,現時就得修訂基本法與相關法例。但要修訂基本法談何容易,只會導致危機提前上演;所以至今未見中央政府有這方面的打算;即使有,亦可能會胎死立法會。此之所以,很多人都估計,中央政府寧願堅守候選人產生的高門檻,以減低這方面的風險。但這又會招來操控候選人產生方式的指控。
為了避免這樣的指控,中央宜參照我昨天的建議,讓各種各樣的候選人都有參選機會,然後才交全體市民守「尾門」。若然香港人真的選出一個擺明車馬要與中央對著幹的人做特首,那中央亦只好堅守自己的原則,發回重選,讓香港人自己親嘗自己選擇的後果。
香港的競爭力已不及新加坡,如果出現憲政危機,資金就會流向新加坡避險,香港就會更加吃虧。激進派當然不會為此而放棄自己在政治上的訴求,但普通市民會有不同的選擇。他們多數會傾向盡可能避免憲政危機發生,他們應懂得如何投票。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北角ETF投資日記 股票專家 2014年08月25日

在07年以前,印象中沒有整天談論股巿的電視節目,起碼免費電視的應該還未有。但現在,由開巿前至收巿後,電視台全天候不停地講解巿況。小時候我早上看兒童節目,不知現在的小朋友會不會看創富坊,耳濡目染下,相信股民數目將有增無減。

這些節目中,都會有打電話問股票的環節,而解答家庭觀眾疑難的,是一班某某證券公司董事或高級研究員,他們有問必答、無所不知,你問他那隻股票他也曉得,厲害得不得了。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準確度方面,我沒有正式統計,但感覺是一半半。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次,因為我都剛好和打電話的觀眾持有相同的股票。一次是問波司登,那時股價下跌,我跟家庭觀眾一樣套牢,股評人叫沽掉,我沒聽從,股價再瀉了兩成,至今還很後悔;另一次是問中國建材,股價在上升中,當時價格大約是7.2左右,觀眾問能否在當月上8塊,股評人說機會很微,結果當月就上了8塊。

記得黃子華在他的棟篤笑中提到,打電話問功課的主持很有英雄感,因為他們什麼都曉。而打電話問股票,我認為股民是把股票專家當作神或先知,下凡來打救他們。現實往往很有趣,你以為他們是來打救你?其實可能是你在打救他們。

C觀點 - 施永青 向人大常委會進言 2014年08月25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南下深圳,為香港的政改搞座談會。我也被邀出席,但未有機會在會上發言,現借這個專欄發表我的看法。
要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須在立法會獲得2/3的多數支持才能通過;現在建制派明顯未夠票。
要突破這個困局,不能單靠重申中央立場或設法遊說個別議員;最有效的方法莫如爭取中間派的群眾支持。當議員發覺原來大多數市民都能接受中央提出的框架時,自然會願意歸大隊,不願意被少數激進派劫持。中央要為泛民中的溫和派轉投贊成票提供下台的空間。
中央如果真的有心要爭取中間派的群眾,就得在不違背基本法的前提下作一些讓步,以展示中央的誠意。這樣可以減少市民被激進派挑撥的機會,削弱佔中運動的氣勢。
為了爭取中間派,中央應該:盡量採用由中間派學者提出的方案;避免採用強硬親中派的方案。我建議在「入閘」時用學者提出的1/8提委支持的低門檻;在「出閘」時則採用我之前倡議的「多席單票」制。
中央可要求「入閘」者,不能單是取得總提委人數的1/8的支持,而是四大界別每個都有1/8的成員支持。這樣可以保證將來的特首在各個界別都有均衡的支持,同時亦可以避免某些界別無法接受的人「入閘」。
至於該讓多少個人「出閘」成為正式的候選人,中央可先不拍板,交由提委會自行決定好了。而「出閘」的方法則可用「多席單票」制,即每個提委只有一票,每票只可以投給一個準候選人,然後按準候選人得票的多寡排次序,決定誰可以成為正式的候選人。
用這種方式產生的候選人,除了排第一的那個外,其他的都不會得票超過一半,這就可以擺脫能否過半數票的糾纏,而且一樣符合基本法所要求的,以民主程序去反映機構意志。
這種做法,畧為收緊了「頭門」的「入閘」要求,卻放寬了「中門」的「出閘」要求,而「尾門」則交給廣大市民去守。
這樣做中央可能擔心會失控,但中央必須明白,民主選舉必須存在一定的或然性,市民才會覺得是自己的選擇。如果中央一早作好編排,選出來的特首就難有高的認受性,將來施政一樣會困難重重。
再者,親中人士若然長期只能靠中央編排下上位,他們的政治能力就難有進步。他們若是缺乏與其他政黨比併的能力,又怎能完成中央交給他們的任務。
因此,人大常委會在為選舉訂框架時,應盡量寬鬆一些,當市民知道香港的前途將由自己投出的一票作決定時,自然會謹慎一些,大部分港人都是理性的,取態溫和的,他們會為香港的整體利益守「尾門」。

楊衞隆 聯儲局開的房東叭要打完場 2014年08月25日

耶倫在星期五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沒有說加息時間表。但是,星期六,亞特蘭大聯儲銀行行長洛哈特Dennis Lockhart 說明年第一季至年中開始加息。最快會在下個月正式公布。雖然投資者早就預期明年初加息,但是市場對加息的消息非常敏感。說到底,加息這樣的消息是不能消化掉。如果耶倫說明年初加息,可能會引起市場激烈波動。洛哈特早一個月說出加息時間表,可以試探市場反應。10月完成退市,9月才公布加息時間表,已經很遲。加息的消息如果來得太突然,投資市場可能會出現恐慌。下個月仍然沒有加息時間表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由此可見,耶倫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我懷疑她沒有加息的計劃,不知道怎樣應對加息的衝擊。如果她有計劃就不會拖到今日才試探市場反應。
耶倫擔心加息會損害經濟,確實有她的理由。全球多處地方出現戰亂,四處都有債務危機,而且是越來越糟。加息會增加經濟衰退和主權違約風險。不加息又有超級通脹和資產泡沫風險。
有些美國財經專家認為嚴重股災隨時爆發。例如GMO首席投資策略員 Jeremy Grantham說,股災即將爆發,而且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恐怖股災。市場傳聞,巴菲特正在準備迎接股災。
耶倫擔心的事情是她不應該擔心的事情,聯儲局的責任範圍不包括防止股災爆發。失業率降至加息門檻,聯儲局就應該加息。她說就業市場仍然疲弱,所以不能提出加息時間表。事實上,她只是找籍口。
表面上,美國經濟很好,例如加州樓價在過去一年上升1成半,但是,美國樓價非常脆弱。最近美國發生兩件事,對樓價構成壓力。
近期,密蘇里州佛格森市種族暴亂立即引發樓市劈價潮,相信部份地區要劈價一半。如果加州爆發種族暴亂,樓價就會暴跌。1992年洛杉磯和2009年屋崙市都爆發過種族暴亂。中國人和香港人到加州買住宅,最喜歡選擇有過種族動亂的城市。種族主義強烈的底特律市,部份地區平均樓價只是數千美元,而且超低樓價維持數十年。在有種族暴亂風險的地方投資房地產是犯不著的事情。
兩年前,中國投資者湧到加州Napa買萄葡園和酒廠,並且在市中心購買住宅物業和興建住宅。例如市中心第一街的地王就是中國投資者買下,用作發展住宅項目,單是土地就要120萬美元。其實,Napa處於地震帶,有很大的地震風險。今日凌晨的地震對Napa市構成嚴重破壞,相信不少中國投資者蒙受損失。
加息會令到有種族暴動和地震風險地區樓價大跌。地區性銀行的穩健性會受到考驗。可是,美國的情況不是太壞。日本的經濟情況最令人擔心,第二季經濟倒退6.8%已經夠糟,7月份超級市場營業額對比去年同期下跌2.1%,已經連續下跌4個月。以年率計,連續下跌17年。(註4) 日本人口老化打擊消費是相當明顯。美國加息會進一步打擊日本消費,加速日本經濟衰退。
聯儲局加息一定是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只是不知道這個影響有多大。我相信加息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會相當嚴重。我們不能只看滬港通,還有很多東西要注意。
現在的全球經濟情況就像是聯儲局開的房東叭,過了幾年美女大麻,風流快活的日子。現在一切已成過去,東窗事發,當事人要為事件負責和付出沉重代價。這次加息非比尋常,應該是人類史上一次經濟浩劫。伯南克見到勢色不對,下堂求去。耶倫接手之後,苦無對策,說到底,印鈔票挽救經濟根本上是痴人說夢話,完全行不通。
不要以為房東叭可以永遠玩下去,總有一日,快活的日子要完結,我們要面對現實。

曾淵滄專欄:散戶緣何後知後覺 2014年08月25日

我於8月22日評論周永新教授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時,指2026年該計劃便爆煲,吃老本,老本來自政府一次性注資,老本吃光,計劃破產。除周教授外,民間許多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據報道至今所有退休保障計劃沒有一個能挨過30年。今日開始交老人稅的年輕人,交30年稅,到65歲時才發現計劃破產,沒錢分,到時不上街示威也不行。負責任的政府不該推出一個明知會破產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眾多民間建議中,有一個最恐怖的是所謂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建議,該建議竟想打強積金主意,強搶5%存款,這肯定是犯法的搶劫行為,違反基本法,是共產行為。基本法清楚列明,香港是資本主義的特區。

中石化前景看俏 2014年08月25日
恒指由5月7日的21680點開始回升,至今升幅達15.8%,股民開始興奮。上周末參加投資講座後與股友交談,發現多了一些對股市一無所知的新股民,令人擔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0日正式宣佈滬港通後,恒指僅升一天就一路下跌,跌至5月7日才止跌,為甚麼這麼多股民會如此後知後覺?或者另有原因,大家應該深思背後原因。
中石化(386)公佈一份比市場預期更好業績,煉油業務表現好,歸功於習近平的經濟改革,開放價格,汽油價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決定。過去,中石化煉油是虧本生意,因政府刻意壓低汽油價,導致油站要排隊入油,有人走後門買油,貪腐現象產生。中石化開放汽油站的零售業務將與民營企業合作,業務更多元化,利潤自然會進一步上升。

青心直說:息魔股債雙飛 2014年08月25日

耶倫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繼續大打兩面牌,內容新意欠奉。今年會議以勞動市場作主題,由研究勞動市場的學者耶倫作重點發言,點出問題所在,但未有羅列問題構成的所有,令人失望。經濟轉型,局方繼續逃避或繞過結構性失業問題,貨幣政策難以重新回復海嘯前的正常水平。
市場近期稱得上是畸形,資金在同一時間流入股市及債市,起盡雙飛。全球機構大戶的現金水平,仍持續高於正常資產組合4.3%水平,近月更曾高見5.2%。上述資金部署情況,相當利好投資市場,皆因可供好、淡兩派各自解讀,既可說成投資者部署避險,亦可理解為市場風險注碼升溫,更可說成大戶舉棋不定。

內銀股隨時翻叮 2014年08月25日
獲大行祝福,股價造好,這話說來言之有理,亦非事實全部,觀乎近期個別爆升破頂股份便是好例子。港鐵(066)、中電(002)及領匯(823)都持續獲買盤追捧,但看大行予以的評級水平,選出五間券商,分別為里昂、摩根士丹利、美林、瑞信及摩根大通。首先,五間券商給予中電評級,沒有一間叫買入,評級最高的是瑞信,其餘分別是建議沽出或減持。港鐵更有兩間券商沒有跟進,剩下的里昂、摩根士丹利及美林,評級最高的一間僅給予中性。主觀上,港鐵無論在管治及不明朗因素方便,亦不該出現破頂。至於領匯,雖每間券商都說好,但都認為估值太貴,僅得摩通建議增持。
大行不建議買入,不代表被判處死刑,事實和現實往往剛好相反。眼見公用股或高現金流股份持續上升,市場眾說紛紜。避險?該批股份多在3、4月份開始上升,市場避險之旅,竟可維持長達近半年,匪夷所思!真佩服這份耐性。高息?聯儲局仍醞釀加息,該批股份隨着股價向上已一段時間,派息回報已不見吸引。為甚麼高息不再的公用股竟可意外造好呢?
市場似乎相信即使沒有美國,其他央行會維持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鑑於德國國債開始出現日本化情況,息率隨時跌至僅半厘,於是有一批純粹尋求派息及穩定回報的基金,開始將高現金流、有穩定派息的公用事業股份,當作投資債券看待。若情況維持的話,就連內銀股都有可能獲該批息魔投資者進一步垂青,始終有五、六厘回報,肯定不會執笠,實在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