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北角ETF投資日記 投資、投機、賭博 2014年08月22日

根據曾教授在生果日報的專欄所述,買股票須要認清自己是哪一類人:投資、投機、還是賭博。說實在,我並不知道自己是哪類,我覺得我三種都是,但同時三種都不是。

投資須要了解你買的是什麼,你清楚該公司的價值是多少,因而判斷什麼時候低買高賣。我自問不懂怎樣判斷某公司價值多少,只是看圖覺得抵買或太貴,屬於毫不專業,甚至是有點亂來的投資。

投機是看時勢,追入開始升的股票,賣開始跌的股票,順勢而行,但我往往看錯,以至買的時候該股票股價升了一些後就暴瀉,賣的時候就跌了些後狂升,簡直是發光發亮的明燈,我家人經常取笑我:「你賣哪隻先跟我說一聲,我大手入貨!」

而賭徒則通常都經歷三更窮五更富的過程,但我卻未富貴過,全更都在窮,恐怕我真是個很糟糕的賭徒,往往只賺些蠅頭小利。

既然如些,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還買股票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從中賺到錢,雖然不多,但比放在銀行收零息要好。例如我有1000股中銀香港,是很多年前23塊多買下的,當時一直套牢,如今它就為我一直收息,每年有一千塊左右的零用錢。我沒有加碼也沒有賣掉,就只是一直放著收息。

第二個原因是學習,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人或多或少、無論你願不願意都必須參與投資的,而實踐是學習投資最好的方法,當中買賣股票成本比較低,即使犯錯,也不會損失慘重。所以我一直有為自己的交易作記錄,好讓自己能從中學習,不斷改善。另外在面對大額交易時,也比較能輕鬆面對。

第三個原因是刺激,猶記得當年我第一次買股票的情景,那時我還在大學唸書,所以沒什麼錢,用了幾乎全部身家買了2000股中國財險,可想而知我是多窮。雖然所有交易都是在互聯網上進行,但買了後當晚我一直睡不著,一直在想東想西,第二天一大早就盯著股價的變動……買時的猶豫、買後大升的成功感,也是我一直買股票的原因。

C觀點 - 施永青 順從多數才能避免撕裂 2014年08月22日


民主制度的一個主要原則,就是以多數人的意願為依歸,這才演變出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找出多數人的意願。
但近日亦有人說,民主的原則是要尊重少數人的意見,竟想藉此要求多數人跟少數人走。這就有點喧賓奪主,有違尊重少數人意見的原意。
民主制度主張要尊重少數人意見的原意,是想讓少數人也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意見,並讓少數派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不會因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受到歧視或迫害。但這種尊重絕不代表要多數人也順從少數人的意見。
一個社會之所以會被撕裂,往往是因為激進派要劫持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得順從他們的意願,非走他們指定的路不可。不但要走他們的路,還要跟上他們的步伐。現實是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溫和派,不願意為走得快而付出太大的代價。結果反給少數的激進派「扣帽子」,要背上很多難聽的罪狀。激進派要走得快,溫和派跟不上,社會於是被撕裂。
社會改革的步伐,應以多數人的意願為依歸,而不是任由少數人把他們的意願強加在多數人頭上。少數派即使自認為有先見之明,也不宜孤軍獨闖,否則只會離開主力部隊太遠,而自招失敗。
以佔中運動為例,激進派似乎走得太前了:佔中所採取的公民抗命的手段,就非一般市民都能認同。並非說所有公民抗命都不對,而是要看形勢是否已發展到非這樣不可的階段。再者,佔中所採用的亦非一般的公民抗命。
一般的公民抗命,在行動上是有針對性的。譬如拒交某一種新增的不合理稅項,或拒絕執行早已不合時宜的種族隔離政策。但佔中的行為卻是與訴求沒有直接關係的。佔中的支持者是企圖以癱瘓中環的方式去威脅政府接受他們的公民提名方案。這就不是普通市民都可以接受得了。
問題不在於佔中是否違法,而在於佔中只需要有幾萬名激進者去做就足以癱瘓中環,若然政府真的因而就範,那豈不是幾萬人就足以把他們的意願強加於多數人的身上,這才是佔中不為一般人接受的地方。
佔中的支持者可能會說,他們主張的方案,其實獲得大多數市民支持。然而,這種支持只是理念上的,而非具體推行步伐上的。一般市民雖然不反對以公民提名作為候選人產生的方法之一,但並沒有說要以公民提名作為唯一的候選人產生方法,更不打算為了爭取公民提名而不顧一切,包括把與中央的關係鬧翻。
一個社會的政治改革,牽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國家的、地方的;政治的、經濟的;富人的、窮人的;不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只會後患無窮。政府著墨時,必須考慮多數人的意願,而不是遷就聲音大的人的要求。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23091

青心直說:MPF一個就夠 2014年08月22日

扶貧委員會報告,建議引入全民退休保障,65歲或以上長者,每月可獲3,000元。按報告建議,政府一次過注資500億元,其餘需由現時打工仔及僱主每月額外供款,這形同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計劃。
根據世界銀行,四大保障支柱分別為:自願性儲蓄、強積金計劃、公共退休保障,及向貧困人士或最低入息提供安全網支援。環顧全球,其實很多福利國家均沒有提供全民退休保障,但它們有其他福利足夠抵銷。反觀香港,強積金推行14年、儲蓄率位居全球成熟市場最高之一,但貧富懸殊嚴重,政府回應社會訴求是一項正確舉動,但敢肯定,扶貧委員會建議面對的阻力極大,反對聲音會更多,包括自己在內,一定舉腳反對。
首先,強積金推行以來,弊病甚多、回報又低;其次,在現行強積金計劃下,已有自願性供款,打工仔可按照本身意願,在額外最多5%外,另外再供。在半自由行推出後,很多積金信託人因應情況,推出年金計劃,吸引額外供款的強積金參與者轉會,如果再搞多一個年金,未免有重疊之嫌;第三,強積金設有對沖機制,新的全民退保沒有,企業必定有保留;再者,額外再供2.5%,根本形同另類稅項,打工仔要繳交隱藏附加薪俸稅,企業就被徵額外利得稅。

應做好資源分配
現時強積金5%月入供款,另加多2.5%,每月幾乎九折支薪。退休人士保障要緊,但每月3,000元,足夠嗎?將這項年金計劃看成投資,涉及投資期動輒數十年,計算回報,一定要包括折舊因素。換句說話,將來每月領3,000元,購買力必定少於現在值3,000元,假如把通脹計算在內,這3,000元必定更縮水,擺明係攞你命三千。從另一角度,扶貧委員會報告的用意,在於向公眾說明,福利是有代價,要保障就要夾錢,令社會知難而退。
香港尚算是一個富裕社會,不僅稅率低,又有強積金制度,但公眾仍然埋怨保障不足,貧富差距持續加劇,或者真正要討論並非引入多幾個保障制度,或者引入全民退保等問題,而是現行政策、資源分配,以至強積金本身等等的結構性或缺憾性問題,否則只會斷錯症、落錯藥。我們已被逼接受一個強積金,十多年後,決不能再接受多一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2/18840245

曾淵滄專欄:通街好友時要小心 2014年08月22日

昨日看《蘋果日報》的散戶調查結果,抽了一口涼氣,有41.9%的散戶認為恒指在一年內升至26000點,有44.1%認為升至28000點,有14%認為會創歷史新高,升至32000點。當全體散戶看好後市時,一定要小心。幸好,還沒有散戶認為恒指會升上40000點。

25000點眾人阻力位
有趣的是,當散戶開始頭腦發熱時,恒指便守不住25000點,雖只差6點,但這6點的差距足以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畢竟,25000關口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巨大阻力位。
MSCI香港指數創歷史新高,說明恒指未創新高是被H股所累。現在眼前的問題是,我們應該追落後過的H股,還是繼續追捧創新高的本地股?
周永新教授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出爐,任何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最關鍵的問題是可持續性。據周教授方案,由2026年開始,計劃淨收入出現負增長,換而言之,開始吃老本,吃政府一次過注入的500億元,老本吃完,計劃也就破產。
計劃開始,每一年有大量的議員爭着要求提高退休金的金額,每月3,000元的確不足以應付一個舒適的生活開支,當退休金金額的增長率快過工資的增長率,整個計劃又會提早破產。大家看看,最低工資推出後,其增長速度是不是快過全香港的工資平均增長速度?每一年,社會為退休金問題爭吵不休。還有內地會不會有65歲以上的人因其計劃而湧入香港?這豈不是在製造中港矛盾嗎?且我也不知道,精算師有沒有考慮到香港人的壽命正在快速地延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2/18840233

楊衞隆 1928與2007 2014年08月22日

我經常說,1928年開始的大蕭條與2007年次按風暴極為相似。其中一項相似之處是美國最高收入的1%人口在整體經濟中佔的比重。1928年,1%收入比重到頂的時候,就是大蕭條的開始時候。
近期美國股市樓市強勁反彈只係高台跳水。全球經濟衰退才是大蕭條的主要原因。請看看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測,2014年只有1.7%,如果撇除頁岩油頁岩氣和矽谷的發展,如果計算真實通脹,美國現在比1930年的時候還要差。
美國是否陷入大蕭條還未有定論,但是,走上大蕭條的路已經是非常明顯。從圖表看,大蕭條應該已經出現。
日本和德國人口嚴重老化,香港也不差,亦是老到可以在經濟舞台退休,美國又碰上嬰兒潮人口開始退休。基本上,德美日都不可能出現嚴重失業問題。就是因為失業問題轉型,由失業變成就業不足或者收入不足,給人錯覺,以為大蕭條沒有出現。
全球性經濟衰退一定打擊中國出口,中國亦會衰退。我在這裡不下十次這樣說,最早一次是幾年前的時候,隆中對才剛剛開始。
強民瘋狂炒樓,鬼城遍佈,樓按不穩,只要踫上經濟衰退,強國樓災股災可以嚇破膽。香港人對滬港通的熱情和對前景的信心真是莫明其妙。聯儲局內鷹派抬頭,大力推動提早加息。我在隆中對用了很多時間談論茶黨與利率。聯儲局的責任是增加就業壓低通脹,如果通脹失控,聯儲局要負責。如果加息引發樓災股災,那不是聯儲局的責任,是國會控制經濟失敗。聯儲局沒有必要將別人的鑊孭上身。再說,茶黨來勢汹汹,隨時奪得兩院權力,即使不是絕對控制權,也會直接威脅聯儲局的存在。茶黨已經磨刀,等著殺局。耶倫有沒有勇氣衝著茶黨而去,拒絕局內鷹派的盡快加息要求,還看明日的講話。
無論如何,現在買樓買股票是看好未來幾年的經濟。我對未來幾年經濟可以說是全無懸念,直頭係死路一條。最起碼,恒指的走勢不像是滬港通谷起港股,更加像是大戶開飯,吃最後的晚餐。
香港住宅空置率應該是10%左右,與日本的情況差不多,只是港人炒樓,日本人已經沒有興趣炒下去。人口老化,有兩樣東西滯銷,住宅和避孕套。

https://www.facebook.com/yeungwailung?ref=stream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北角ETF投資日記 第一天 2014年08月22日

我自問是一個不擅投資的小股民。近來股市暢旺,手上一堆股票,沒什麼賺頭之餘,卻感到危機四伏,於是看了不少平時甚少看的股巿專欄及相關的評論,希望能找到點方向。可是看多了以後,發現不少股評人不是被譏作財演,便是被諷為明燈,對於我這樣的一般股民來說,感覺看得越多,反而越亂,於是便試著把幾位我比較喜歡的人的文章集中在一起,方便閱讀,順便也記下自己的投資(機)經過,以便日後作檢討之用。

把自己叫作北角ETF是因為我手上持有很多隻股票,雖然每隻都只有很少量,但感覺就像在自制ETF一樣,而我家住北角,所以就叫北角ETF了。我有個壞習慣,就是開巿後很喜歡時不時就去看一看組合整體的表現,看它能不能跑贏恆指、國指。因為經常看,就總會手㾗,日子一久,就滿手股票了,日後再詳談一下我的組合內容吧。

楊衞隆 資產價格與資產質素 2014年08月21日

資產價格與資產質素
今天和朋友談天說地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誤解,以為資產價格上升就是資產質素上升。事實上,資產價格與質素的關係不是正比,而是反比。
人們對資產質素的誤解是來自名牌貨,所有人都有這個想法,價格越高的東西,質素就越好。價格5000萬元的房子,質素當然好過500萬元的房子。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如果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正確,窮書生楊某就不必十年寒窗,諸葛武侯亦不能呼風喚雨。
資產價格 - 只是市價,只能反映買家的意向,不能反映物業的真正價值。
資產價值 - 只是反映物業租金回報與類似投資回報的差距。
資產實際價值 - 將回報減除實際開支,包括維修、出租成本、利息開支及稅務債任。
資產質素 - 資產減值的風險有多大。
樓按質素 - 變數很多,但是,樓按質素與資產質素扣鈎。即是資產質素高,樓按質素也高。銀行批出樓按之後,錢已經放了出去,持有的物業就是樓按的抵押品,當然還有供款人和擔保人的收入是否穩定,是否有還款意願等等。
回到資產價格與資產質素的問題去,同一經濟環境之下,樓價升得越多,它的相對減值風險就會增加,於是資產質素下降。簡單地說,租金回報不變,樓價上升,回報變得沒有吸引力,樓價會有下調壓力。當樓價升破當地人負擔能力,資產質素就是極差,如果還有的話。
資產價格上升就是資產質素上升的誤解令人在樓價上升時急於買樓。其實,樓價上升,物業的跌價風險上升,資產質素下降,應該在這時候賣樓,不是買樓。
樓災爆發時,樓價大跌,人們卻不想買樓,因為他們以為資產價格下跌就是資產質素下跌,物業就不值得買。這就是很多人買樓賠本的原因。
最有趣的事情是,銀行家應該明白資產價格上升會令到樓按質素惡化,但是,銀行最喜歡在樓價升的時候濫發信貸,樓市泡沫變成金融海嘯。其實,銀行應該在樓價上升時收緊信貸,因為樓按質素會下跌。這時候,銀行卻妄顧風險,放寬信貸。
銀行應該在樓價下跌時放寬信貸,因為樓按質素會上升。這時候,銀行卻傻頭傻腦地收緊信貸。哈哈,現代銀行業是將咀巴和肛門的使用方法倒轉。

https://www.facebook.com/yeungwailung?ref=stream

曾淵滄專欄:中銀滬港通大茶飯 2014年08月21日

中銀香港(2388)、中國銀行(3988)公佈半年業績,符合預期。不過,中銀昨日股價上升,中行下跌。當然,所謂跌,跌幅極小,僅僅1仙,相對於中銀的2.97%升幅,中行遜色得多,因此中銀股價上升與業績無關,反而可能與滬港通結算行成立有關。

兌換服務豬籠入水
香港中資銀行中,中銀規模一枝獨秀,超越其他三大國企銀行。理所當然成為滬港通的結算銀行。滬港通可分為港股通及滬股通,港股通以港元進行,內地股民在買入港股時,以人民幣支付,再兌換成港元,售出港股時,得到的港元即時再兌換成人民幣。
一買一賣之間,就是兩宗人民幣與港元的兌換服務,對結算銀行來說,簡直是豬籠入水,所獲得的利益僅次於港交所(388)。滬股通則全程以人民幣進行,香港投資者買入滬股,以自己持有的人民幣支付,賣掉該股後,收到的也是人民幣,存入自己的人民幣戶口,沒有港元與人民幣的兌換過程,銀行就少賺這個兌換服務的差價收入。當然,手上沒有人民幣的香港投資者,在購買上海A股前,還是需要兌換人民幣,這個兌換可以通過任何銀行進行,沒有專利。
聯想(992)股價連升數日後,昨出現調整,無貨者應趁調整買入,持貨者千萬不好只賺粒糖,提早止賺。聯想過去每一次海外收購,大行都出來唱淡,我真懷疑大行在收到收購消息後,才發現自己持股量偏低,於是努力唱淡,壓低股價來吸貨,等到收購正式成交時,大戶手上有貨,自然轉過來努力唱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1/18839134

青心直說 股市進泡沫期 胡孟青 2014年08月21日

市場表現好,投資者情緒開始旺盛,提示甚麼小心風險、利淡因素,一定會掃興。圖表意義在於掃除主觀願望,避免一廂情願而出錯。日線圖向上分散的移動平均線組合仍靚仔,指數食住10日線上有如拋物式上升格局,升勢有餘未盡,輔助技術指標同時告訴你,動力指標既超買又背馳,未能配合大市升勢,視乎你如何解讀。市況暢旺下做大淡友,往往形同過街老鼠。

中資股有值博率
投資者對中港股票的要求很簡單,有政策承托經濟、提供資金,且有改革繼續去創造概念,現在萬事俱備,資金亦有,沒有甚麼擔心。
更重要是繼IPO重啟,還有多家內銀要發優先股補充資本,規模龐大,單是中國銀行(3988)已傳聞要中港兩地齊發千億元優先股,中港兩地同時發行,中央放水意圖將更明顯,股市又豈敢跌下來?
股票市場走勢各異,但大致上存在一致性。全球股市處於牛市周期,管他們快牛慢牛真牛假牛,中資股表現落後好幾年,只要環球股票表現繼續給力,大致存在一定的值博率。問題是今日的市場似乎完全免役於利淡消息,更把壞消息當作好消息處理,這並非代表中港股太多賣點,而是全球牛市未盡,到底全球股市或資產市場現在正處於甚麼階段?

花旗研究過去多年的全球資產市場走勢,有一個模型,並提出一個結論觀察。該行將資產市場劃分為四個周期:第一階段,以債券為首的信貸市場築底,但股票下跌,這個周期大致在2008至2009年之間的短短三個月發生;第二階段,股、債齊升,在2009年3月已正式進入該周期,花旗認為這個階段最長;第三階段,信貸市場開始出現差息擴闊、避險啟動,但股票市場繼續尋頂;第四階段,完結周期,股、債均跌。
按照花旗判斷,全球資產市場已踏入第三周期,這體現部份高息債券出現走資。但第三周期最難捉摸,從過往幾次經驗看,可很快完成,對上一次僅需三、四個月時間,股市就見頂下跌,但九十年代的一次,卻足足歷時三年以上。肯定的是,第三周期的全球資產市場,每次都是泡沫催化期,例如多年前的科網及新興市場泡沫。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1/18839153

C觀點 - 施永青 社會契約與大廈公契 2014年08月21日

理論上,社會契約應由社會上的人,先透過商討,然後歸納出多個最有代表性的方案後,再交全民表決。
現實是,大部分的人都未看過自己國家的憲法,因為他未出世前,憲法已經存在,輪不到他去參與制訂。
情況就是大廈公契那樣,第一個小業主就得與發展商簽大廈公契(俗稱簽頭契);簽好後,其他隨後的小業主都得接受。
如果有人覺得大廈公契的內容不妥當,可以提出修訂。公契內是有可供修訂機制的,但行起來卻並不容易。原因是大部分小業主對大廈管理的問題都不關心,召開會議經常沒法達到法定人數。即使人夠了,但意見往往南轅北轍,不容易有共識。結果演變成權力鬥爭,小業主難再安居。
我也當過業主立案法團的成員,發現開會效率極低,原因是成員大都對大廈管理所知有限,連最基本的知識都沒有。要決定是否要換消防喉的人,既不懂消防條例,又不知工程市價,遑論工程的技術細節。所以,單是讓成員了解一些基本知識,就花了很長時間。
管理好一個社會遠比管理好一座大廈複雜,人類至今仍未發展出一套完美的社會管治模式。其中一個不容易解決的矛盾,就是如何在引入公眾參與的同時,而不損害管治的質素。
從民主的角度而言,提高公眾參與的程度,可以更好地體現民主;但公眾的知識水平不一,遇到複雜的社會問題時,就很容易眾說紛紜,爭拗難以休止。
近年香港社會爭拗不絕,社會走向撕裂,其實都與引入公眾參與有關。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充滿著理想,覺得人民應該當家作主,甚麼事都要管;環保要管、城市規劃要管、勞工條例要管,全民退休計劃亦要管;甚至連憲制的基礎亦想推倒重來,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能力,與推行他們那套理想的風險。
他們只知道自己也有權制訂社會契約,卻不知道要訂定一套為多數人大體可接受的社會契約並不容易。世界上至今仍有不少國家,由於舊的契約被推倒後,新的又無法有共識,結果打了很多年內戰,社會還沒法安定下來,變成失敗國家。利比亞就是處於這種狀態。
香港現有的社會契約,主要是靠中共的威權,才能在回歸後第一時間落實的。其他的前英國殖民地如印度,就沒有那麼幸運,都得經過一輪陣痛,如大規模的種族衝突或宗教衝突,才平靜下來。
按激進派的想法,最好能排除中共的威權,港人才能自訂屬於自己的社會契約。然而,激進派有辦法協調商界,以至社會上各方勢力,一起接受他們倡議的那套嗎?隨後可能出現的局面,絕非一批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懂得如何處理好。此之所以,普通人都接受原有的大廈公契算了,非迫不得已都不敢大改。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2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