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C觀點 施永青 傳統實業 備受互聯網衝擊 2015年06月05日

接連幾天介紹了地產代理行業在內地受到互聯網的衝擊。有做傳統實業的朋友向我反映,受到衝擊的何只地產代理,做實業的一樣受影響。有些公司早已因此而倒閉,餘下來的也只能說是苟延殘喘。所以,他很懷疑,「互聯網+」能否真的能夠對中國的經濟帶來新希望。

我的朋友是做廠的,生產程序亦已經機械化、自動化、電腦化,可謂相當先進,本來甚有競爭能力。所以,他原先以為,互聯網經濟對他不會有太大的衝擊。但現實是他的產品的出廠價不斷受壓,已接近無利可圖。中國的PPI(producer price index)不斷下滑,正好反映這種情況並非只出現在個別行業。

朋友做生產很專注,只做生產,不做批發、零售,讓下游的行業由其他人去經營。但自從電子商務透過智能電話在中國普及化之後,有不少中小型的生產商直接利用互聯網上的電商散貨。從淘寶、京東等電商的生意愈來愈好,正好證明有愈來愈多的生產商試圖直接透過電商出售產品給消費者。

其結果就是去中介化,批發商與零售商從此生意難做。連Walmart這類直接向廠入貨的零售商也有點抵擋不住。買衫的人只去Walmart試衫,找到合身的之後,未行出Walmart門口,就打電話經電商落單;買電器的人亦是這樣,所以大大地影響了蘇寧與國美的門市生意。

這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商品價格的下跌,大大提升了人民的物質生活。但與此同時,做批發與零售的商家就備受壓力,很多要被逼瘦身,部分從業者可能要失業。連我朋友做廠的也受影響,因為零售價的下跌,無可避免會衝擊出廠價。

零售商與批發商的利潤空間小了,自然只好向廠商壓價。他們會告訴廠家,同樣類型的商品在網上只賣甚麼價錢,非要廠商與這些跳樓價比價不可。
朋友說,網上的跳樓價,提供的可能是倉底貨或清盤貨,現在卻被視為價格標桿。朋友驚覺,所謂訊息透明度的提升,竟被電商弄到以偏概全的普及化。導至批發商與零售商紛紛向生產商壓價,否則他們也沒法自保。這種情況令朋友也不得不試用電商,以增加自己產品的銷路。

朋友對原有的生意模式受到破壞很不習慣,他想專注生產,不想直接面對消費者。他發覺電商對生產商的要求比以前的買家更苛刻,要他們接受消費者退貨,經營成本比以前還要高。他很討厭電商,覺得他們店大欺客。電商要在下游競爭,消費者是他們爭取的對象,當然不能欺負,所以專門欺負廠商,朋友心中有很多氣。

他說,近日股市狂升,已令電商變得更加財雄勢大,以電商現時的經營手法,一定會進一步壟斷市場,榨取其他行業的利益。這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不一定有好處。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Chok爆 2015年06月05日

  上證綜指昨日逼近5000大關,走勢Chok到唔恨,上午差50幾點到5000點,午後股市一度大跌,上證指數一度瀉5.4%,低見4647點,搞到港股跟插,但之後內地股市又V形反彈轉跌為升,港股跌幅跟住大大收窄,真係心血少啲都爆咗血管啦。

  A股早上跌得咁甘,其中一個源頭係創業板急挫。由於內地證券商發出公告,話鑑於近期股市波動,創業板股票漲幅大,市盈率過高,決定對兩融(即係孖展和借貨沽空)業務中有關創業板股票全部調出融資融券範圍;調整創業板股票的可充抵保證金折算率,咁等如即時閂細咗創業板的水喉,搞到相關股票紛紛掉頭向下,拖累埋主板。

  A股插低後去到4600點有番啲支持,仲拗腰彈番上去;創業板指數跳水時曾重創7.2%,後來出現戲劇性出現「V」彈,收市只跌1%,上證指數收市回升,報4947點,升37點,升幅0.8%。

  累升太多 唔易爆上

  點講都好,內地個市累積升幅咁大,連續兩次調整喺5000點前回頭,但好快回升番,嚴格嚟講調整唔夠。

  從阿爺角度,可能都覺得隻牛走得快過頭,所以最近唔見有乜新政策推出,正路講個市最好都係唞夠至好,方便阿爺再出招,唔易大幅爆上。

  港股跟A股坐過山車,恒生指數收造27551點,跌105點,微跌0.4%;國企指數收報14127點,升12點,成交增至1952億元。

  除咗內地股市好唔穩定,都要留意吓歐美國債債息急升的情況蔓延至亞洲市場,亞洲多個國家的國債息升至近期高位。澳洲10年期國債息連續第三日急升,一度突破3厘水平,升至三周高位,日本、紐西蘭等國家的國債亦被拋售,債價下跌,債息上升逾3個點子。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投資者須適應近期市場的波動性,言論進一步刺激歐洲多國債息急升,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高見0.89厘,是去年10月底以來最高水平,從債息抽上,顯示全球資金喺度執緊位。

  中廣核比亞迪借力A股

  市況勁Chok,但暫時無影響集資功能。在內地上市的中國核電今日公佈中籤率結果,網上中籤率1.6319%,網上網下凍結資金合計1.69萬億元人民幣,創A股IPO單隻新股申購凍結資金量逾七年新高。

  佢一隻股凍資金額超過同期上市其他10間公司凍結資金總額1.59萬億元。

  中國核電今次發行價格每股3.39元人仔,集資131.9億元。由於招股反應理想,帶動香港掛牌的中廣核(1816)挑戰高位。中國核電中籤率唔算高,下一浸睇佢掛牌會唔會再炒多轉。

  內地新股受捧,比亞迪(1211)計劃發A股,集資150億人民幣,用於動力鋰離子電池擴產、新能源汽車研發及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該股復牌後抽升,最高造62.3元,收報59.3元,升4.8元,幅度是國企指數成份股最勁。

  對於比亞迪發行A股集資,德意志銀行發表研究報告,認為對現有股東的影響是中性至偏向正面。

  考慮到政府支持新能源車,維持H股「持有」評級,目標價為51.1元,同時俾A股「沽售」評級,目標價40.9元。不過,呢啲又係外資之見,同大媽股民睇法未必一致。

  呢個星期股仔炒風無之前咁勁,不過隻中國置業(736)獲南車(1766)附屬公司CSR入股,午後復牌後狂升,一度飆3.23倍,高見3.64元,收造3.33元,爆升2.47元或2.87倍,升幅是港股最勁,南車就重組未完繼續停牌。

曾淵滄專欄 大戶壓陣波幅溫和 2015年06月05日

恒指昨日走勢幾乎是上周四的翻版,波幅驚人,幸好見識過上周四的風浪,香港投資者處跌不慌,見反彈也不急着追貨,故波幅遠比上周四小,上周四即5月28日,恒指全日波幅達920點,昨日是760點,上周四收市時恒指對比5月27日收市跌了627點,昨日僅跌105點,從這個角度看,香港股民是進步了。
恒指波幅大,A股波幅更大,昨日A股高低波幅達6%,過去,經常有股民埋怨A股升得快H股升得慢,理由之一是國際基金大戶壓住H股升勢,現在港股有A股化傾向,也幸好有這些國際基金大戶壓陣,故波幅還是比A股溫和,A股化的程度較小。

賭業股終見曙光
昨日澳門賭業股全線上升,逆市上升,不是股價跌得殘而出現所謂的技術性反彈,而是投資者開始看到曙光,澳門政府公佈最新的賭業收入統計資料,與去年同一個月份比較是大幅下跌,但是,與再上一個月比較是上升了,這說明澳門賭業已有見底的現象。
銀娛(027)新賭場酒店開幕了,版圖加了一倍,更重要是銀娛已簽約買下橫琴一片非常大土地,足有25平方公里這麼大,橫琴與銀娛只一水之隔,橫琴肯定是中央定下來特區中的特區,目的是協助土地稀少的澳門更全面發展旅遊業,長遠機會無限。目前金沙(1928)市值2,404億元,銀娛市值1,532億元,金沙比銀娛強得多,理由是金沙所擁有土地已幾乎全部開發,銀娛仍有大量土地未開發,因此潛能更強。

青心直說 胡孟青 趁勢最佳拍檔 2015年06月05日

港股昨天即市出現的閃跌,為繼上月28日以來另一組瘋狂過山車式走勢,兩次皆源自內地A股之跌,事有湊巧同樣在發生在周四,只是昨天之跌較上周來得早,內地股民最清楚明白,買賣股票本身就是賭博,暴升暴跌何須找理由,一切理由與藉口都是馬後炮。
說隔晚債市插水被指影響投資股市信心,從另一角度看,當連債王也說要拋空德國國債,足以反映債市已是強弩之末,股票市場反而應該樂得有資金棄債從股;說內地收緊創業板槓桿,根本正路過正路,券商繼續向幾百倍市盈率、單純靠併購壯大、盈利隨時無以為繼的神創板股份提供孖展融資,只會令其死快啲,甚至出現火燒連環船,本地散戶不需要羨慕內地A股市場有神創板,我們一樣擁有自家的神化板,合股、供股、配股,還要是大折讓,統統可以成為股價爆升催化劑,不是神化又可以是甚麼?

中央不會讓牛變熊
自4月底以來港股已跟不上A股,與其賴秋官、大媽,倒不如賴自己家衰口不停更接近真相。有統計指上月A股升3.8%之際,機構投資者資金卻是淨流出,規模更達萬億元,股市依然暢旺,全靠散戶進場,他們的信心源自相信手上持中資股不足或偏低的境外基金,怕的是執輸跑輸,被動加入戰場。下周五《大時代》大結局及再下周三為政改表決投票前,重頭戲將繼續落在下周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會否在主要基準指數中納入中國股票的決定。2014年未被納入,原因是境外投資者難以進入中國股市。
滬港通的啟動,令指數納入中國股票的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說到底,本輪牛市既然已擁有中央祝福,在短短六個月內的三次減息,等同於趕資金入股市,孖展炒股,遂變得理所當然。股市暢旺,更有利企業進行去槓桿,2007年的6124似是一步之遙,投資者戰戰競競情有可原,中央不會讓牛突然變熊,惟間歇性風險監控實屬必要,知大媽莫如中央也。
惟關鍵是,他們可以看淡中國,但真的落手落腳沽空中國股票,就形同跟央行對賭,面對中國未來仍可更寬鬆的政策預期,不敢看淡,6月中從良買入指數與龍頭藍籌、尤其息口敏感股,是為尊重市場之道。緊記trend is your friend。

楊衞隆 留意美股 2015年06月05日

歐洲股市確實如我所料初段微跌,中段大跌,尾市回穩,只是微跌。中段跌兩個巴仙,算係不祥之兆,不算是凶兆。美股的走勢和歐洲股市一模一樣,也是初段微跌,中段大跌,可是,尾市能否回穩,是未知之數。因為美國政府的市場操作完全在華爾街手中,華爾街不是政治掛帥,是經濟掛帥,不會像歐洲那樣由政府附屬機構光明正大入市。
如果今日美股無力反彈,那就是凶兆,明天會是香港股市的黑色星期五。如果真的出現凶兆,明日港股的跌幅會是道指的「最少」兩倍。這裡說的跌幅是百份比,不是點數。那就是說,道指跌2.5%的話,港股明天就爆股災。
希債危機再拖下去,即使希臘不破產也會拖垮股市債市,甚至拖垮全球經濟。在這危在旦夕之際,剛好楊某要到外面去探險,笑傲江湖︳沒有時間盯著股市。

楊衞隆 債市危局 2015年06月05日

昨日,我要求各位留意歐洲股市,而且預計歐洲股市初段微跌,中段大跌,尾市回穩,只是微跌。結果真的有這樣的走勢,只是沒有出現3個巴仙大跌。中段跌3個巴仙和只是跌兩個巴仙,分別不大。看完歐洲股市就要看美股。
為甚麼有這樣的走勢,為甚麼大跌是凶兆?
歐洲央行QE不是振興經濟,是想在希債危機中保住歐洲債市。但是,人心虛怯,就算歐洲央行全力買債,債價仍然下跌。早段歐洲股市下跌係正常,一旦股市開始大跌,各國政府和大戶立即入市托住,否則殃及債市就不堪設想。
100萬億美元債市危在旦夕,眾多國家國債如山,糧食價格高居不下,美國部份地區暴雨成災,加州卻千年大旱,債息已係負息,債價升穿天花板,沒有人傻到以為債價可以無限期維持在高位。利率一定會回升,否則超級通脹會突然爆發,而且維持超低利率已無經濟效益。債價必然下跌,再加上希債危機沒有轉機,債市危局可以千變萬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三頭馬車不敢貿易讓希臘破產,也不敢讓歐洲股市大跌。
現在的投資市場,信心繫於一線。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觸動投資者神經,立即拋售債券,爆發債市崩盤。此刻,歐美日等國家債務太多,無法還債,違約已成定局,問題只是怎樣違約,怎樣善後。

楊衞隆 希債談判沒有成果 2015年06月04日

齊普拉斯和三頭馬車在布魯賽爾的談判一直延續至凌晨,但是,沒有突破。三頭馬車要求希臘實行更加嚴厲的緊縮政策,包括增加電力稅和削減退休金支出。齊普拉斯拒絕,會議各方不退讓,結果沒有達成協議。
他們認定今次談判是有益和有建設性。這是政治術語,即是今次會議只是吵架,沒有打架。談判拉倒的消息傳出之後,市場對希臘不破產的假定產生疑問。市場信心還未崩潰,但是,已經沒有幾小時前那麼樂觀。
從現實角度去看,希臘就算拿到貸款,也沒用,仍然要破產。從投資角度去看,希債談判在有益有建設性的情況下破裂,希臘違約的機會率九成。希臘違約之後,債市和股市會有甚麼反應,我也不知道,只是知道很糟,很糟。如果用上次雷曼時刻作一比較,希債應該是雷曼時刻乘大一百倍。

巴士的報 盧永雄 平反的吊詭 2015年06月04日

六四事件轉眼過了26年,若然年齡未夠26歲者,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時尚未出世,也難怪年青人對紀念六四無甚感覺。

支聯會的支持度也在急跌中,據港大民研的調查顯示,不支持平反六四的受訪者比率是5年新高,雖然仍有逾半受訪者認同要平反六四,但不支持平反六四的被訪者比率升至24%。今年六四紀念活動備受本土主義的質疑,認為應該解散支聯會的被訪者比率,由去年的18%急升至26%,與此同時,認為不應該解散的比率就由44%跌至38%,支持和反對比率只差12%。按這走勢,不出3年,可能支持解散的支聯會的人已佔多數。

對阿爺來說,這不是值得慶祝的事,只表示香港年青一代距中國愈來愈遠。同一個調查顯示,24%受訪者認為香港人沒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28%受訪者認為香港人沒有責任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兩者同屬五年來新高。

香港正在台灣化,可以從台灣的發展,看到很多啟示。先說平反六四,朋友之間閒聊,講起這個話,有人話距六四越遠越難平反,我的看法不一樣,時間長了,說不定就會平反。你看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在1947年發生,因為國民黨政府拘捕一個本土賣煙小販觸發騷亂,最後血腥鎮壓收場。要到1995年,即是48年後,才平反二二八事件。

不要忘記,在李登輝設計下,台灣在96年首次參行總統直選,李登輝對內解除戒嚴兼平反二二八事件,對外發表「兩國論」挑起大陸的針對台灣的軍演,都有助他以54%高得票勝選。政治相當殘酷,講實利多於理想,李登輝作為一個本土人、國民黨內的「獨派」,當然不覺他要為47年國民政府的鎮壓行為負上多少責任,而平反則有助他提振民望,得到更多綠營人士支持,所以他就平反二二八了。事情的吊詭性在於,該負責的人不會平反,到平反時已經換了幾代人。

台灣新一代的心態,也和香港年青人十分接近。還在不遠的十多、二十年前,台灣國民黨政府和大陸共產黨政府,還在爭執誰是代表「中國」的正統。到如今一方面大陸經濟崛興令外國不敢與之為敵,但另一方面獨派興起早已當台灣另成一國。而年青一代更加前衛,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嫌老土,覺得台北市長柯文哲這種破壞性人物才是英雄。

「本土」這種政治術語來自台灣,台灣由黨外運動(民進黨的前身)開始,就提倡本土主義,力批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甚至殖民者。到這一代台灣年青人,47年二二八事件時不單他們未出世,他們的爸爸也未出世,對事件並無感覺。如果上一兩代的反對運動是想對政權取而代之,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反對運動的搞手可能只想擺束縛,搞完就走,並不想上台執政,執政這種麻煩事,就找其他人來做吧。

香港也出現本土運動,慢慢地年青人會覺得紀念六四老土過時,他們不想建設中國什麼,中國離他們太遠。這才是值得阿爺擔心的地方。

曹仁超 明日A股有望冲击新高 2015年06月04日

  今日沪深两市早盘小幅高开,在临近午盘收盘时习惯性迎来一波跳水,午后开盘更是放量大跌。但之后大盘迎来反弹,指数快速拉升,最终翻红。在各种不利传闻之下,市场今日再度出现恐慌。明日打新资金归来则是一大利好,明日有望冲击新高。

  板块热点看,今日早盘银行板块可谓是苦撑大盘的主力军,交通银行一度封死涨停板,板块涨幅明显。午后有色煤炭发力,国投新集、美锦能源、永泰能源、吉恩镍业、华泽钴镍等概念股均逆势封死涨停,走势十分强势。首批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开售,今日智能家居概念股表现较好,邦讯技术、三星电气、航天通信等概念股封死涨停板。
  以下几点或是大盘跳水原因:

  1.想必市场受到最大影响的消息是昨日印花税要调高的消息,而从财政部了解到,近期确实是第二次上报过办印花税方案,之前一次被否认,但国办本次没有开会讨论,总理在忙沉船事情,故谣言不攻而破,引起跳水完全是出自市场自身的恐慌。

  2.国盛证券今日下发的《关于调整融资融券标的券有关事项的通知》称,鉴于近期股市波动较大,创业板股票涨幅过大,市盈率过高,决定对两融业务中有关创业板股票标的券调整如下:1、将创业板股票全部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2、调整创业板股票的可充抵保证金的折算率。从2015年6月4日执行。

  今日创业板遭受大面积杀伤,此消息可谓“功不可没”,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大盘今日跳水。
  3.技术面看,今日盘大盘再度出现暴跌现象,但尾盘快速拉升,最终收出长下影线的十字星,可谓强势依旧。近期大盘调整态势明显,加上谣言四起,市场自身恐慌导致大盘暴跌,而更多的主力则是选择低位抄底,今日多头演的一出戏非常漂亮,明日A股有望冲击前高。

  总体来看,今日大盘可谓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一度跌5%的大盘在尾盘翻红,多头实力再度得到体现,明日则是打新资金归来日,此波冻结资金较多,在市场去除谣言之后,加之资金面的充裕,明日A股有望冲击新高。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入摩指陰謀論 2015年06月04日

忽然之間,內地股市走勢,以至港股往後成交,一切前途都繫於一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指數已經等同於世界盃決賽周的級數,換句話說,A股儘管市值已處於一市之下,萬市之上,惟仍然停留在分組外圍賽階段。
摩指是造王者?的確,初期大概最少為數以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資金被動買盤追貨,產生買盤力量之餘,更是想像空間催化的動力。高盛曾經計過,A股在摩根士丹利指數比重持續上升情況下,每年隨時可有多額外160億美元買盤流入。簡而言之,入摩指,有如對外資基金的強制指令購買要求。或者,正正是摩指產生對追蹤指數基金的強制購買令,遠的不說,早前已有大堆基金因為漢能及高銀而損手,因為兩間公司獲納入為摩指成份股,基金要購入股份,有多少是心甘情願?
有意見認為,提早入摩指,反而成全了內地。亞投行一仗,中國既然向美國展現了顏色,贏了漂亮一仗,摩根士丹利豈會令A股順利入圍?但調轉想,富時指數公司已經步步進逼,在商言商底下,大摩要拖也拖不來。近期,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發放相對善意言論,從中揣摩的話,A股入摩指,大約是介乎年中至年尾之內的事情了,而不再是Yes or No的問題。

催谷泡沫風險
純粹天馬行空想法,若將A股納入摩指與否,加入中美博弈元素作考慮的話,反過來認為美方越早讓內地股市加入,會越收控制之效。首先,加入一個全球公認的指數,逾10萬億資金追蹤的指標,中國市場更要受到無形壓力,要遵守國際規則及市場標準。陰謀論的話,由於A股熾熱程度已如入無人之境,任何消息都會被無限放大,令內地股市槓桿及泡沫風險每日升溫。既然如此,花旗大國倒不如以毒攻毒,送君一程,要你炒至泡沫頂峯,往後隨時一切盡在掌握中!
近一段時間,市場的討論仍然流於因為一個指數,而觸發有多少資金流入。再跨前一步去思考,無論納入摩指,抑或富時指數,其實是內地股票市場加快改革的契機大於其他實際貢獻:例如盡快採用T+0制度,緊隨而來的其實是成交隨時翻一番。但同樣地,有漢能等問題浮現,市場似乎更應集中討論摩指選納股份的標準及透明度,事關中國始終是新興市場。

曾淵滄專欄 超人魔術的獨特性 2015年06月04日

今年1月9日,長實收市價124.8元,當天收市後,李嘉誠宣佈長實、和黃重組的大計;第二個交易日,即1月12日,長實股價飛漲至143.2元。人人都說超人變魔術,每股變出18.4元,可是,昨日才是超人變魔術第一段落的結束,當日的一股長實變成今日的一股長和(001)加一股長地(1113),以昨日收市價計算,總值192.1元。超人變魔術,每股變出67.3元,下一次全球富豪榜的排名可以大躍進。
在長和除淨之前,我多次建議大家買長和,我認為一股長和贈送一股長地之後,兩隻股份加起來的總股值一定會高於除淨前的長和股價,昨日長地正式上市後,證明了我的推論。5月27日,長和除淨,除淨前的收市價是165.1元,如今長和加長地總值192.1元,短短一個星期,每股賺26元。現在,我正在耐心地等待超人繼續變魔術。

不輕易重估資產值
超人宣佈長和系重組之後,不少人四處尋寶,看看有沒有其他富豪會有樣學樣,可惜,至今為止沒有任何動靜。
實際上,超人的重組,重頭戲是分拆長地,將地產與非地產業務分開上市,在長地上市的過程,進行重新估值,讓市場明白其真正的價值,過去許多年,超人的習慣是不輕易重估旗下企業的資產值,因此,每次賣資產都「賺」很多錢,所謂「賺」很多錢就是因為資產的賬面值很低,一出售,市場價遠高於賬面值而產生利潤,香港有些富豪,旗下企業年年重估資產值,因此,重組也不一定能帶來超人式的魔術效應。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長實地產威晒 2015年06月04日

  國際足協選舉前,歐美國家展開一場「黎明進擊」,喺選舉前由瑞士郁手拉人封艇,拘捕多名涉嫌貪污的高層,此舉被視為配合歐洲要拉倒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的重要部署,結果白禮達在拉非國家支持下仍然當選,但英國等歐洲足球大國誓不罷休,聲言要杯葛在俄羅斯舉行的世界盃,美國同時暗示調查會牽涉白禮達,在連番角力下,白禮達終於頂唔順宣佈請辭,美歐民眾大呼革命成功,俄國人就質疑呢次係美國佬整蠱佢哋,令人諗番起三十幾年前西方杯葛莫斯科奧運會。

  一隻股撐起個市

  中環茶友唔少係球迷,但佢哋講呢啲唔止係球迷之見,有茶友話,足球有巨大商業利益,歐美當然想自己操控,白禮達靠「新興市場」自重,終於被人拉咗落馬。同一個道理,都可以用嚟睇中國A股入大摩MSCI指數應該點玩。

  內地想中港南、北水互調,要靠中港股市互聯互通;若想東西水流動,一個方法係把A股納入大摩MSCI指數,因為好多基金都係根據大摩呢個指數的比重去配置股份,如果A股入選,就有誘導這些資金流入內地,所以最近幾個月內地股市炒作呢個概念之餘,同時見到財金官員好努力咁做工夫。

  大摩MSCI涉及海量資金的流向,美資大行有無咁順攤幫手呢?呢個問題相當複雜,涉及好多利益考慮同交換。簡單啲講,將A股納入指數,等如畀錢內地使,咁樣一問大家都知無咁易啦,所以內地雖然努力緊,但好多分析都估六月檢討成事機會只係一半半。

  ?家內地金融改革,牽涉最大議題係市場開放,其中包括人民幣自由兌換同A股對外資開放,人民幣會否納入美國貨幣基金(IMF)係其中一瓣,預期今年內或者有突破。至於股市開放雖然做緊,但外資要搵着數,似乎?家都仲未有好大甜頭。早幾日英國富時指數公司搶先話放A股漸進納入,甚有英國細佬搶胡的味道,反映中國有銀,同俄國只係講惡有啲唔同,亦證明資本主義社會銀彈比炮彈有用。雖然係咁,要突破大摩MSCI呢條戰線,可能都仲需要繼續做工夫,唔好以為實得。

  講番即日市,表面睇乏善足陳,實際長江、和黃一班股東就賺到笑!長實地產(1113)首日登場,開市造70元,最終收造74.1元,比開市價升4.1元或5.85%,但就撐起港股219點;長和(001)則挫4.9元或3.99%,收造118元。長和改組,股東獲送一股長實地產,兩隻股份加埋?家值192.1元,距離兩百元大關只係一步之遙,長和主席李嘉誠改組,市值暴增接近80%,創富威力絕對驚人。

  長實地產一鳴驚人,恒生指數收報27657點,升190點;國企指數收報14114點,跌86點,成交金額1505億元。其他地產股都略為向好,有茶友話如果長實地產可以企穩呢個價,咁其他地產股會唔會都有可能受惠呢?

  大摩唱淡莎莎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睇淡莎莎(178),目標價只有2.6元。報告認為,受港元跟美元強勢,來港旅客增長變得呆滯,加上三至四線旅客持續來港,令平均每位客戶消費下滑,損害平均售價增長。莎莎面對內地免稅店競爭,而持續錄得虧損的內地網上業務雖然虧損收窄,但預計2016年第四季收支平衡的目標難以實現,sasa.com銷售增長只有單位數,比網上同業明顯落後,預料2015財年純利只有7.67億元,唱到佢前景相當唔靚仔。

C觀點 施永青 寄生體靠宿主供養 2015年06月04日

地產代理行業的確存在著消費者訊息不足的狀態,令內地的互聯網企業以為有機可乘,大舉入侵這個行業,企圖以增加訊息透明度的方式,顛覆傳統的經營者。

如果他們真是在這方面下功夫,的確可以促進行業的進步。可惜,他們急功近利,等不及他們的新模式展現優勢,就轉用以本傷人的方式打消耗戰,企圖在短時間內消滅對手,壟斷市場。

他們靠降低收費去爭奪客戶,有些甚至願意倒貼客戶,但求第一時間切入市場。可惜,他們負責實務的線下人員欠成熟,一下子沒法應付搶回來的生意,所以只好高薪向行家挖角。

現時,他們願意付出的工資,常高達行家的兩三倍,希望藉著挖角,把行家長年積累得來的經驗與知識,連人一起帶過來,令他們可節省很多時間。

由於他們可以借互聯網概念輕易在市場集資,而傳統的地產代理卻只能一筆一筆的生意去積累,沒法跟互聯網企業鬥「燒錢」,所以很難在爭奪人才上作出有力的回擊。

傳統的地產代理通常在向員工提供基本工資的同時,會要求員工每月都得完成一定的業績配額。但互聯網企業卻以無責任底薪作招徠,完全違背售銷行業的一貫做法,以凸顯自己的顛覆能力。然而,這種報酬方式真的有持續能力嗎?

現時,互聯網企業的業績好像增長得很快,很多時都得靠借助(實質上已接近偷取)傳統經營者的積累。除了靠挖角去換取經驗知識外,還藉著高比例的佣金提成,引誘傳統行家的員工飛單,把交易轉到互聯網公司名下去。

由於內地沒有ICAC,一些沒有操守的員工,在不虞遭刑事檢控的環境下,一方面留在傳統公司任職,以利用傳統公司的平台,包括品牌、客路與數據庫;但一有快可成交的買賣,就拿去高提成的互聯網公司開單。有些人更是結黨成幫,同時在多間公司任職,在傳統公司竊取盤口、客源,成交時卻拿去互聯網公司開單。

對這樣的行為,互聯網公司不但沒有制止,而且還公然鼓勵。他們不斷宣傳,在他們那裏開單,能分到的提成比傳統公司多幾多,以爭取行家的員工飛單。

此外,他們還鼓勵買賣雙方,在利用了經紀的服務後,撇掉經紀,手牽手地去他們那裏辦成交手續,他們不收佣金,只收小量手續費。他們這樣做,目的在取得客戶資料,將來還有很多後續生意可以做。他們現在急於要做的是增加市場佔有率。

從他們這些營運手法來分析,這些互聯網公司根本沒有獨立生存能力,他們只是傳統公司的寄生體。很難叫人相信,這樣的營運模式會成為市場的主導模式。這樣的新經濟能為中國帶來新希望嗎?

楊衞隆 一子之錯滿盤落索 2015年06月04日

戰爭的成敗不是取決於做對的事情,而是取決於做錯的事情。投資市場也是一樣,做錯大事就會一敗塗地,無論以前做了多少正確的投資。請想想,神童輝和榮少做對了多少事情,他們的成敗最終取決於他們做錯的一兩件事。古語說得好,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執筆時,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去布魯賽爾與歐洲各國領袖舉行緊急會議,決定是否向希臘發放貸款。這是歐盟的挫敗,明顯地向齊普拉斯的強硬態度表示屈服。齊普拉斯威脅要將整個歐洲拖到地獄去,歐洲各國領袖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放鬆對希臘的要求,而且在公開發表的聲明表現得立場軟化。
投資者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即斷定希債危機可以及時化解,本來已經沒有將希債危機入價的股市,因為受到希債危機即將完結的提振而大升。那是有點過火,美股開市之後,道指一口氣大升將近兩百點,但是,升了兩百點之後,大鱷看到投資者的盲目樂觀,於是大咬一口。希債不會因為歐盟立場軟化而解決,反而出現西班牙等國家的強烈反彈,走希臘那條路,與歐盟硬撼。到時,歐洲大亂。道指回軟,幾乎回吐所有升幅。
香港投資者早就斷定希臘不會破產,希債危機不重要,買港股只要北望神州就足夠。但是,希臘破產早成定局,若果希債危機不重要,歐洲和美國的領袖為何如此慌張,不停開緊急會議。我看,這些緊急會議不是拯救希臘,而是要拯救全球經濟。非常明顯,香港投資者太樂觀。
大鱷沒有本事吃掉老散,除非老散走了一著錯棋。那麼,老散的一子錯,通常錯在那裡?
香港股壇傻厘吃悶棍的一子錯十居其九九是,升市時太樂觀,跌市時太悲觀,投資策略跟著財演走,不止蝕不避險,賺到一點錢就臭串,蝕了一點錢就死狗。

巴士的報 盧永雄 護老院千瘡百孔 2015年06月03日

大埔劍橋護老院爆出要老人家「剝光豬等沖涼」的醜聞,結果被社署釘牌。我與曾經從事護理行業的人士聊起,發現劍橋的問題,只屬冰山一角,香港的護理行業問題叢生,而且不易解決。

香港人口日漸老化,子女要上班,家中的老人家去到一定年齡,無法自理的時候,便要送到護老院,讓人照顧,令護老院的需求愈來愈大。特首梁振英認為護老院質素參差,關鍵在於香港土地不足。其後有評論譏諷他的回應為「萬能Key」(意思是任何問題,都以土地不足作為萬能答案)。但業界人士表示,公平點說,特首的回答也對,但問題遠比「土地不足萬能Key」複雜。

子女將父母送人護老院,都會盡量選擇市區的護老院,靠近自己的居所,以便探望。不過,業界人士慨歎,經常到護老院探望父母的人,只屬少數,大多數人都是一兩星期才去一次,有些人極少會去。但無論如何,子女總希望在市區內找到護老院宿位。

但由於市區缺地,租金高昂,令到經營護老院,不是想像中般容易。如果收費太高,市民負擔不了,就沒有競爭力。要在市區中經營護老院,又要獲利的話,只能夠壓縮成本。我所接觸的這位業界人士,就是因為業主要大幅加租,無法經營下去。

另一個是人力成本問題。護老院的護理員,是一份厭惡性工作。本地人很少願意做,即使有本地人做,稍為做得好一點的,很快又會給醫院撬走。醫院也需要大量護理人員,而護理員在醫院工作,福利較好,也有晉升機會。

護老院請不到本地人,便只能夠從內地輸入外勞。問題是內地輸入的護理員,質素相當參差。尤有甚者,護老院為了節省成本,都不付足法定最低工資,應付1萬元的,卻只給6、7千元。據業界人士透露,無論工資有多低,一些無良中介都可以幫護老院請到「護理員」。固然,護理院願意出的工資愈低,招聘到的人員的質素便愈低。事實上,按本地勞工法例,支付外地護理員工資的護老院,十分少見。這個業界人士過去是極少數俾足錢請外勞,難怪他無法經營下去。

由於低價輸入的外勞的質素亦低,工作上便出現很多陋弊。據業界人士所知,護老院為了節省人手及時間,要老人家在室內洗澡間,「剝光豬」排隊,等候洗澡,像工廠運輸帶式處理的情形,司空見慣,只是未有像大埔劍橋護老院這樣在露天處進行而已。不知道社署知不知道?或者管不管?

由於行業經營狀況比較差,請人又難,行內又充斥著低質素員工,護老院負責人也睜眼閉眼,任由員工亂搞。

聽完業界人士的一席話,深感香港的護理服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政府不願意花重大資源,直接提供老人院舍服務;市民又堅持要在市區找護老院宿位安置老人家; 行業經營者想方設法壓低經營成本去謀取利潤,便搞得本地的護老服務千瘡百孔。

大埔劍橋護老院事件,只屬冰出一角,要送父母到護老院的市民只能夠自求多福。要麼是容忍交通不便,將老人家送到離市區比較偏遠的護老院,那些地區的租金較便宜,有更多資源做得好一些。要麼付出較高昂的費用,選擇質素比較高的護老院。不然的話,子女看不到,老人家又說不清,父母可能天天給人虐待,也不知道。

曹仁超 巨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市 2015年06月03日

  今日沪深指数及创业板指全线高开,随后持续震荡,午前出现大幅跳水,午后再度出现拉升,但尾盘再度出现跳水。今日的走势可以说是连续性的过山车走势,沪指在4900点左右持续震荡,创业板指则是盘中再创新高冲上4000点。

  从盘面来看,今日银行股表现较为突出,其中南京银行一度涨停,带动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大涨。概念板块方面,高铁股表现出色,时代新材强势涨停。此外中国中铁也一度涨停,带动整个一带一路板块大涨。

  消息面上:
  第一: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海外资金正大幅流入A股。与此同时,国内的券商资管产品发行规模上也不断攀升,前五月总规模已经突破千亿。

  第二: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Vanguard集团周二宣布,将A股加入其新兴市场ETF,这是A股首度被直接纳入全球新兴市场ETF。

  总体来看,随着海外新一波资金源源不断的入场,加上周二打新资金后天的解冻,A股有望再度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势头,而今日创业板指的极度抗跌显示出后市焦点仍在创业板上,而主板今日的表现垫底显示出资金仍旧对其兴趣不大,后市担当中国经济转型重任的创业板有望沿着4000点的新起点扶摇直上。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曾淵滄教路 長地本周上市 或出現低吸良機 2015年06月03日

本星期三,香港第一隻百分百沒有參雜其他業務的藍籌地產股長實地產(1113)將正式上市,一上市就列入恒指成分股,也甚為有趣,事緣李嘉誠玩重組,將長實與和黃合併成長和,再將長和資產內的地產部分分拆成長實地產,獨立上市,上市採一送一形式上市,不集資,每股長和送一股長地。

長地上市後每股值多少錢,根據長和的資料,測量師的估值是每股98元。不過,上星期長和除淨後長和股價僅下跌40多元,既然一股長和送一股長地。因此,恒指公司在計算恒指時就以40多元來計算未上市的長地價格,本星期三長地正式上市,若股價真的只有40多元,我會大手買入,道理很簡單,每股長地的淨資產值高達98元,數千億市值的藍籌股若真能有如此巨大的折讓,真是機不可失。

踏入二○一五年,傳媒多次報道香港零售業走下坡,零售業走下坡,受到打擊最大的可能不是零售股,而是地產股,特別是收租股,理由是零售業利潤下降,必然要求業主減租金,業主也不可能不答應,不減租零售商撐不住,搬走了,新的租客也一樣交不起貴租。

零售業走下坡是因為旅客減少,旅客消費購物減少。因此,以本地人消費,購物為主的領匯(823)未必會受影響,下星期,領匯將公布業績,應該留意。


長和系通過重組後,將分拆長地於本周三上市,長和除淨後反映長地價值為四十多元,    遠低於資產淨值。

也因為零售業走下坡,近幾個月領匯股價由年初的53.65元高位向下調整,調整幅度也超過15%,一向來,我都認為買領匯不是為了炒着股價的升跌,而是收息,年初領匯處於股價高峰期,股息率僅3厘。現在,股息率已上升至3.6厘,如果下星期公布業績後增加派息,而股價不變,股息率有機會升至4厘,那就是很不錯的收息股。

恒大(3333)配股,反應不佳,股價一度跌破配售價,內房股在今年四月進入大時代之後,股價急升,急升後往往面對配股集資的壓力,對小股民而言,配股是最吃虧的事,配股使到股價由高位突然往下跌,配股價也往往比配股前的市價出現不小的折讓,而自己沒有份,配股的反應不佳的話,更可能導致股價低於配售價,有苦難言。當然,股價在配股前一般也會出現急升,股價炒上之後,大股東才願意配股,讓新的股東以高價入股,配股時大股東並沒有拿錢出來投資,可見在大股東眼中,配股價也不一定吸引大股東,我倒覺得供股好一些,大小股東一齊參與。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如何以股救債 2015年06月03日

一年內,內地股市創了近八年高位,市場雀躍;惟同期內地企業就有四宗違約個案出現,而且大部份都是今年之內發生,剛過去的5月就有兩宗。之前內地基本上是沒有違約這回事,但經濟增長放緩,違約發生已是預期之內,故幾乎每宗違約都算是中國債券市場的第一次吧。
超日太陽能是去年內地企債首宗未能如期償還利息個案,今年就有中科雲網作為首宗內地企業未能如期償還債券本金,較超日太陽能嚴重。至於保定天威涉及的15億人民幣債券違約,就創出首個國有企業違約例子,問題又比中科雲網更多。到近日的珠海中富實業,該公司為可口可樂飲品樽供應商之一,因未能清還逾5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券本金,導致短短兩周內出現兩宗企業債券違約事件。

違約後風平浪靜
四宗違約可總結兩種情況:一、每宗債券涉及金額實在為數有限;二、有一半來自光伏太陽能行業,行業環境有多好,可想而知。早前及近日相同行業、不同公司的股價表現,連番集資及高息發債,仍備受市場熱捧,似乎與客觀行業經營環境截然不同,皆因股價原來可改變一切。
超日太陽能算幸運,債務重組及有長城資產管理為首的債券擔保人肯出手拯救,債券持有人能獲取回百分百本金,問題基本上不大。但其餘三家,目前仍然充斥不明朗因素,其中涉及債券總額4.8億元的中科雲網,已表明最多僅能夠償還三成半本金,換句話說,債券持有人最少要削債六成半。內地企業鮮有做債務重組,三間公司的處理方法備受外界關注。
內地領導及財金官員早就說過,要準備有違約事件發生,他們沒有說謊。敢肯定,內地年內必然有更多債券違約出現,尤其考慮到四宗違約涉及僅36億元,佔全國企業債券的12.9萬億元未償還總額實在太微不足道,違約比率實在太低,絕對有條件再測試市場反應。
有留意的話,由於保定天威是國有企業,國企違約本應是可以有條件觸發市場震盪,但內地債市在事件發生後,仍然風平浪靜,除反映市場漸見成熟外,人行放水以及股市表現拉動市場氣氛樂觀,都沖銷了大部份市場應有的負面情緒。中國貨幣寬鬆及刺激股市政策目的,豈止要製造財富效應那麼簡單。

曾淵滄專欄 尋找大媽至愛板塊 2015年06月03日

滬綜指繼續上升,再度突破4900,準備挑戰5000點,但恒指依然是外資大戶的主場,老外不讓恒指上升,我們也不得不接受,現在同一天同一分鐘內,同一隻股票的A股升而H股跌是常態,總之A股有A股的大媽捧場,H股仍然由國際基金經理維持秩序。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也不犯河水。
H股這麼便宜,為甚麼大媽不來買?理由是大媽沒有興趣買便宜的股,她們不信畢菲特,她們對價值投資法也沒興趣,她們只有興趣會升的股,去年滬港通計劃公佈後,未正式開通前,不少香港股民一廂情願地炒高股價比A股便宜許多的H股,當時我多次撰文說炒AH股差價消失是錯誤的行為,A股依然是A股,H股依然是H股,不能互換,故去年我最努力推薦的仍然是兩隻A50 ETF,去年買入至今我仍然持有,一股也不賣。

中國機械冇蟹貨
我依然看好A股,滬綜指破5000是必然的,新挑戰是創歷史新高,破2007年的6124點。我買A股是順勢,勢衰時也一定得撤退,買H股則以價值投資的角度選股,做長期投資的打算。
一帶一路概念炒起基建股,一般熱門的基建股是中鐵(390)、中鐵建(1186)、中交建(1800)及南北車,但上述概念股太多人炒,可能炒過熱,積存不少蟹貨,壓住股價,倒是上市歷史較短的中國機械工程(1829)沒有蟹貨,這家企業也可以算是一帶一路的基建概念股,也承包海外的大型基建工程,我從上市第一天就持有至今。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帖文效應 2015年06月03日

  人民銀行傳出向特定內地銀行以抵押補充貸款操作方式(PSL)救市,再令滬深股市急升,上證綜指升1.7%至4910點,無奈港股懶理A股走勢,全日反覆下跌,收市回吐130點。

  除了政策消息,有段股市花邊引起陸羽仁注意,報道話最近內地有個經常在網上發帖評論港股的「金手指」,懷疑係香港的投資持牌人,佢點評的股份近日接連急升,狀況已經引起證監注意。可能是受這則消息影響,金手指品題過的股仔呢兩日都靜咗少少。

  大媽羊群來勢洶洶

  香港股評人數目繁多,佢哋眼光無論好壞,點都同市況有些關連,正如陸羽仁口頭禪,個市錢多雞犬皆升時,掟飛鏢揀股可能最準,你講理性就輸啦,所以名嘴喺魚缸邊指點江山,資深股民最多係當參考,無人會信到十足。不過,內地股民炒股就唔同,佢哋興集體行動,有人形容呢個做法係羊群,但大陸人多,就算係羊群猛衝,數目太多就連巨熊都會被佢撞死,所以有人發號施令,羊群效應都可以造成短暫得來又好勁的殺傷力,財演威力過咗深圳河又會唔同晒。

  好似內地呢類炒股帖文,評點港股,引發內地資金湧入,造成市值細小的公司爆升絕不為奇。相同情況喺幾年前大陸樓市最瘋狂時都出現過,當時好多溫州炒樓團穿州過省,四周炒作,一處一處咁撩高樓價,掀起圈圈樓泡。

  嚴格而言,呢類「金手指」點石成金,如果只是推介,無造市無在背後「搭棚」,只是口術造成資金湧入的效應,咁同大行喺度唱好無好大分別。相反,如果有人互相配合,互相交波,咁當然就要小心地雷啦。

  依家股仔禾雀亂飛,有股份一日瘋狂爆上,搶盡眼球,有股份陰陰上升,驚你睇到。部份係賣盤有搞作,部份係借勢炒作,有做開「大刁」的本地投行話,依家市場資金確係多,咁嘅環境小股民投機博懵買少少無妨,但想瞓身之前就要諗清諗楚先!

  講開爆升股,周初因馬雲入股復牌後急升的瑞東(376),一向低調的集團主席、股壇猛人高振順在股東會後好罕有咁講個交易,聲稱自己持有的股份仍有18個月鎖定期,因此,相信仍留任一段時間。佢仲話,在新股東入主前,他與馬雲並沒有溝通,亦不認識對方。

  有記者就問佢對方「無啦啦」點解入股,高老闆就話相信新股東是經慎重考慮才入股,透露新股東與瑞東集團的未來合作方向,會以香港為主,認為香港是一個良好平台,讓中國資本走出去,認為互聯網金融是發展的一大趨勢。隻股前日大升後略回,收22元,微跌2.2%,後市就要看他們如何亮劍搞作了。

  核電股先回後穩

  內地有新股熱,中國核電等11隻新股昨日開始申請認購,大量資金流向「打新」,市場預計IPO凍結資金將創新高,但市傳人行近期針對特定銀行進行了1.5萬億元人民幣抵押補充貸款(PSL)操作,上證指數先跌後回穩,全日升逾1%,收復4900關。核電股喺A股繼續炒作,在港掛牌的核電股回一回後,尾市都企穩番。

  本港藍籌昨日就乏善足陳,幾隻大股中,港交所(388)300元關口點都有阻力,升完一日又回番跌5.2元,造296.8元;被投行美銀美林降級的利豐(494)股價沽壓大,插5.9%,成為包尾藍籌股,仲有匯控(005)傳公佈裁員計劃,股價依然無得升,收市跌0.3元,造73.55元,收市後外電報道匯控被法國司法當局要求在6月20日之前繳納10億歐羅保證金,為支付可能的罰款做準備。

  傳統藍籌無力,國企跟唔上內地,恒生指數收造27466點,跌130點;國企指數收報14201點,跌97點,成交金額1465億元。

C觀點 施永青 「互聯網+」變資本侵略 2015年06月03日

由於中國的經濟遇到下行的壓力,政府決定借互聯網去推動改革,發展新經濟。市場預期政府的政策會向互聯網相關行業傾斜,以致社會上的資金與人才都向互聯網相關行業匯聚,對傳統的經營模式造成嚴重的破壞。到這一刻,還未知道,究竟這些破壞將帶來新生,還是變成一場難以收拾的革命。

我經營的地產代理行業,「有幸」被「互聯網人」看中,認為只要能夠借助互聯網解決這個行業的訊息不平衡狀態,就可以釋放大量生產力,並令消費者可以享用到更加「價廉物美」的服務。他們預期,傳統的經營者將很快的被顛覆,而不得不退出市場。

起初,這些互聯網人還嘗試行正路,希望透過反思行業的社會功能,引入資訊科技去重組交易流程,以更優秀的營運系統去取代原有的經營者。

可惜,他們設計出來的那套,只是說起來漂亮,對吸引一些不知內裡的資金與人才尚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沒法在實踐層面迅速地把傳統的競爭對手排除出局。

他們在線上建立的優勢,無疑吸引到一定的眼球,但由於線下的服務跟不上,往往無法完成實際的交易,以致業績一直沒有起色。這種情勢迫使他們改善策略,改為依賴自己在資金上的優勢,向傳統的經營者開展一場消耗戰。

他們在未能降低營運成本的情況下,已向客戶降低收費,甚至完全免費。譬如最近就有一些公司竟完全不收租客與業主的佣金,而買賣也只收0.5%(內地的公價是共3%)。表面上,這好像對消費者很有利,但很明顯,商業機構不可能長期用貼錢的方式去運作,待他們清除競爭對手,壟斷市場後,消費者看到的將是另一種嘴臉。

此外,他們又高薪挖角,以雙倍甚至三倍的工資向傳統的營運者挖角。我們這一行要靠人去提供服務,有經驗、有客路的人被挖走後,生意自然流失。這對傳統的經營者,立即造成壓力。

對很多資金不足的小經營者來說,他們若是以同樣的報酬方式留住自己的員工,將很快把自己的財力耗盡;但如果不在報酬上貼近對手的話,則無法阻止人才流失;變成處於兩難的局面。

我在內地經營的公司,在線下有很強的優勢,加上一向有盈利、有積累,可以頂住他們連續多輪的進攻;結果只是令到他們更加瘋狂。最近,他們連挖角也嫌慢了,改為搞收購合併,把我們很多原先的對手都買下來,迅速增加自己的規模,希望藉規模上的優勢把我們壓下去。

中國不是有反壟斷法嗎?為何任由這類公司在社會主義國家搞資本侵略?這樣子去發展新經濟,會否把中國社會的性質也改變了?我看到的情況是:擁有資本的人,在中國可以比在美國更加橫行霸道。

巴士的報 盧永雄 私人意見唔過就算 2015年06月02日

政改很像一個牌局,中央在一方,泛民在另一方。過去雙方談判的成功例子,即2007年第二次政改,全賴當時的特首曾蔭權居中斡旋,將中央及泛民的要求拉近,最後在「超級區議會」的方案上達成協議,搞出一些不是直選、但很接近直選的新功能組別議席,勉強達到雙方的要求,令到政改方案得以通過。

在今次的特首普選牌局上面,我們要分析雙方能否達成協議,或者某方最終「硬食」對方的方案,需要知道雙方各自要求的是什麼東西?

中央的一方設計的政改方案,目的是追求穩定,是希望釋放出政治權力的同時,不至於弄至政局不穩,不至於有極端反對中央的人成為特首,帶領香港與中央對抗。而泛民的一方,要求的則是自己「揸莊」,可以透過普選,上台執政。  

問題是這個牌局甫開始便打壞了。泛民發動佔中,目的是要中央百份百接受他們的方案;而中央搶先在佔中之前,出手反制,提出了人大8.31決定,講明只能接受經過提委會過半數篩選的人選。牌局之所以打壞了,在於一開始雙方都攤牌了,攤了牌,雙方便很難再作密室談判,從而拉近距離。

最近的事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們要小心詮釋上星期日的深圳會晤事件。三大中央官員與立法會議員會面的時候,雖然態度平和,但表達的立場卻很強硬,特別是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表明激進泛民是不能執政,即使在普選時勝出,中央也不會任命他當特首。其實有中央官員早前與建制派議員會面,在閉門講話的時候提到香港的困局,直指主要是因為有部份人不接受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意圖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問題的根源就是反對派在搗亂。

王光亞今次的公開講話,對泛民已經比較客氣,調子亦比中央官員閉門講的話稍稍溫和,王光亞將泛民分為激進泛民及接受「一國兩制」的泛民。但即使經過了修飾,阿爺的信息仍很清楚:激進泛民不可以做特首。從中央官員的表現,我們可以理解為進一步攤牌的行為:明白地告訴大家,他們只能夠接受這種形式的特首普選。

深圳會面之後,坊間仍有人推測,這是中央一種「靠嚇」的手段,正在做「期望管理」,講到寸步不讓,但估計到最後關口,仍會作出退讓。據我認為情況不是這樣,不要再盲目樂觀了。談判要取得成果,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滿足對方的要求。我們希望香港發展民主,倒過頭來要中央相信香港普選特首,不會搞亂香港,亦不會像中央所擔心那樣,讓激進泛民做了特首,要香港脫離中央獨立。如果我們不能夠讓中央有這個信心,究竟中央又有多大的意願,讓香港實行普選呢?

我最近察覺到中央對特首普選的態度出現了微妙變化,阿爺對香港的信心不但沒有增強,還減弱了。我接觸過不少內地官員,在官式地支持政改方案通過和討論一下通過的機會後,很多官員私底下這樣說:雖然中央希望方案可以通過,但個人意見卻認為,方案被否決,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方案通過了,馬上便要考慮2017年普選特首會怎樣;方案通過了,反對派又馬上要爭取2020年全面普選立法會;方案通過了,可能馬上要應付反對方案的激烈街頭示威。方案過不了,反而更加太平。若說到不通過有管治困難,他們也覺得方案通過了,特區政府也不見得有好日子過。這些內地官員的「個人意見」,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中央看不到政改方案通過了,對她有何好處。

如今阿爺與泛民都好像沒有太大動機要不惜一切去達成協議,面對這個局面,直正希望香港可以發展民主的人,都會感到極度無奈,看著普選的機會,正在一點一滴地流走。

曹仁超 A股均衡强势躲过“打新劫” 2015年06月02日

  今日沪深两市早盘高开,今日整体走势出现剧烈震荡,盘中一度翻绿,但尾盘快速拉升。而创业板则领涨三大股指,今日站上3900点,继续向4000点冲击,明日有望一举击破。

  西藏板块午后异军突起,本地股纷纷直线拉升,西藏发展、灵康药业、西藏矿业、西藏城投等强势涨停。猪价格连续上涨,养殖业板块今日大涨。福成五丰、西部牧业、百洋股份等均涨停。3D打印大会明日召开,今日3D打印板块掀起涨停潮。蓝光发展、机器人、金运激光、华工科技等逾10只概念股涨停。而机器人板块则越涨越猛,今日更是逾20只概念股涨停,三丰智能、赛为智能无疑成为龙头。除此之外,电子制造、医疗器械、物流等板块亦有大涨表现。

  据报道,中国央行近期针对特定银行进行了PSL(抵押补充贷款)操作,以提供基础货币,本次PSL利率降至3.1%,但规模尚不确定。央行再次推出PSL,有助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更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M2也有望触底回升,对于股市而言,给市场带来极大的流动性,利好股市。

  分析今日巨震原因:今日大盘盘中出现剧烈震荡,可以发现,巨震出现在中午收盘前和午后二点前,想必中国核电(601985)这只超级大新股的中签率是吸引资金打新的关键因素,而下午一点到二点是打新的高峰期,所以出现跳水也在情理之中。而昨日就任性的主力今日再度洗盘洗出了打新资金,再度拉升一波,明日有望冲击新高。

  总体来看,今日狡猾多头再度洗盘,洗出了不坚定的资金。尾盘的快速拉升则体现出主力的实力,明日沪指即将向新高发起冲击,而创业板亦向4000点发起总攻,在躲过中核电吸血之后,大盘有望继续走强。

品中資 羅國森 為A股納入MSCI指數把脈 2015年06月02日

  《品中資》A股今年內能否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還有一星期便揭盅。綜合來說,市
場已經有共識: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是「是」或「否」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
。市場另一共識是,今年加入的概率是50╱50;但如果今年入不了,那麼,明年就是百分百
機會了!
  上周末,我去了一趟廣州,跟一批從事金融業的朋友交流,他們最有興趣向我瞭解的,就是
外資怎樣看待A股,因為他們也意識到,這次A股的牛市能否延續,除了中央如何有效地微調這
隻「瘋牛」,讓牠變成「慢牛」外,外資是否有機會大規模參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他們
對於MSCI是否會將A股納入她們的新興市場指數,也是十分關心的。
  順便一提,內地這一刻是否已經到了全民皆股的地步呢?據他們形容,暫時仍不至於這麼瘋
狂,但股市也確實很火紅,有些人已經炒股發了達,早已提早退休。而另一邊廂,內地也開始出
現一些本來不應參與股票市場的人士,例如公司的茶水阿嬸,也開始跟其他人分析她們對股市的
看法。歷史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牛市見頂的訊號。
  不過,有中央政府的悉心調控,這一波牛市按理也不會在短期內告終:「震盪調整拉長牛市
時間軸,6月「慢牛」邏輯未變。A股5月收官時,出現「斷崖式」暴跌,是對指數持續衝高所
累積的風險進行了快速釋放,更是一次「瘋牛」向「慢牛」換檔的陣痛,中長期來看不會瓦解市
場的強勢格局。」以上是官方新華社前日發表對A股前景的分析。明顯地,這些言論正正就是引
導市場走向,以及堅定投資者對A股牛市的樂觀情緒。

*指數應反映投資機遇*

  儘管如此,MSCI是否願意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似乎不是取決於內地投資者有多想
,而是外國投資者有多想!
  當然,一隻手掌是拍不響的,中央政府明顯地是想開放資本市場的,因為這一刻,中國正需
要外資參與,一方面支持中國的牛市,以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調整內地投
資市場的「結構」(以散戶主導的態勢)。而在內地開放資本市場的過程中,A股能夠納一些國
際公認的指數,是引入外資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外資也是躍躍欲試,因為歐美經過幾年的量化寬鬆之後,市場充斥大量資金,這些
資金正由成熟的歐美市場流出,向其他更便宜的市場邁進,A股是其中最吸引的選擇之一(理論
上,MSCI的新興市場指數也應該如實反映新興市場的投資機遇)。

*有可能象徵性地納入1-5%*

  正如我在上日的品評中說,對於外資來說,買賣限制和交收結算仍然是內地A股被納入國際
指數的最大障礙。試問,現時每日透過滬港通買賣上海的A股,仍有額度限制,以及深港通更完
全未開通,因此,A股今年就能夠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是低於一半的,甚至完全未
納入我也不會驚訝。
  也許,另一個可能性是象徵式地先納入1-5%,這可能是對中國最有「體面」的安排,也
符合內地「循序漸進」或「摸著石頭過河」的國情。而這種安排也更可以加快內地開放資本市場
的步伐,相信這是雙贏的安排。

楊衞隆 希債危機最近發展 2015年06月02日

最近兩天俗務纏身,四處奔走,相當辛苦。雖然如此,我還是盯著希債危機的最新發展。
出乎意料之外,希臘在七國瘋會拿不到貸款,擺明車馬要拖整個歐洲一起去地獄,這個關鍵時刻,歐洲各國財長突然提出星期五的談判限期。我還以為歐洲財長已經放棄談判。美國官員也這樣想,所以發出警告,叫歐洲財長不要讓希臘破產。原來,華爾街認為希臘破產開小的機會太大,不要冒險。說到底,歐洲財長沒有膽量冒這個險。這次,齊普拉斯霸王硬上弓,雖然只是靠嚇,可是,真的把歐洲財長嚇傻了。希債危機再拖四日,能否解決? 希債危機的根源是希臘使用不合適的貨幣,經濟無法維持下去。即使歐盟決定再削希債、為希臘提供超低息貸款、增加在希臘的投資,希債危機一樣要爆出來,只是時間推後一點而已。
七國瘋會之後繼續談判之外,市場認為即使希臘不還錢,IMF也不會宣佈希臘違約。IMF的貸款沒有寬限期條文,到期日不還款就是違約。世事有時千奇百怪,債仔不還債,只要債主不追討,不投訴,那就不算是違約。道理雖然這樣,可是,名義上不破產,實際上破產,希臘人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希臘的銀行存款越來越少,希臘的銀行系統很快就會停擺。希臘不能發行歐元,希臘的銀行沒錢就是沒錢,拿不到貸款就可以關門大吉。希臘政府缺錢,不是還債的問題,而是沒有足夠資金讓政府繼續運作。醫院缺乏藥物、交通機構缺乏汽油、租客沒錢交租、業主沒錢繳稅、商店沒有生意、希臘人沒有錢消費、希臘的企業借不到錢.......這樣的情況,不破產也會經濟崩潰。
市場信心非常薄弱,隨時會崩潰,否則,歐洲財長也不會這樣通融。投資者避險情緒開始出現。
港股和A股上升,絕對是白痴,美國加息和希債危機惡化,危在旦夕之間,這時候,無論有甚麼好消息都不值得將錢押在股市,除了美國股市。當我們不知道明天發生甚麼事的時候,一定要作最壞打算。期望要是最好,打算要是最壞。現在的市場情況,可以突然來個超級股災。上次叫金融海嘯,今次應該叫金融浩劫。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必買廣州概念股 2015年06月02日

本報昨天B2版報道有關越秀集團名字突然出現於中銀香港(2388)放售南洋商業銀行次輪入圍名單中,而且出價進取,被視為大熱買家之一,這篇報道可放在B1,震撼力會更大,因昨天只有《蘋果》煞有介事報道,更正好配合早一日《廣州日報》關於廣州市印發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檔《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提出薪酬與企業上繳財政的收益掛鈎,市屬企業2017年調整至30戶,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競爭性領域企業擬全部整體上市、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措施,打造若干國資金融控股平台的報道。

創銀憧憬無限
由於在綱領性檔中明確提到國有資產證券化,可以預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實踐模式,將會透過上市進行。今年2月舉行的廣州國資監管工作會上,廣州市國資委已透露過關於廣州國企的上市計劃,要打造創興銀行(1111)、越秀金控、廣州金控、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五家金融上市企業;並選擇20戶左右中等企業通過IPO上市或新三板上市。
已經成為越秀附屬的創銀,去年股東資金回報(ROE)為9.5%,與另一本地老牌華資銀行恒生(011)相比有落差,雖然恒生股份代號較創銀少兩棟,但去年ROE達到12.3%,明顯就跑贏創銀,主要原因是創銀過去在股票孖展融資領域較強,惟因為規模較小,較少參與大型銀團貸款或項目融資,今天的創銀已不可同日而語,超強中資股東背景,越秀為廣州市政府窗口企業,財政實力毋庸置疑,資本充足,集團內已發展成熟的地產與公路基建業務,與金融服務可產生龐大協同效益。
人才是金融業最大資產,具備高管專才配合,兼顧拓展業務與風險管理,是創銀未來成功的要素,創銀成功覓得前滙豐女大班梁高美懿加盟,成為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之外,最近再招兵買馬,並且邀得工銀亞洲第二把手宗建新加盟,成為創銀副董事總經理,成為梁太副手,進一步彰顯該行大展拳腳拓展業務的決心和野心,相信以創銀的經營根基,在強人領軍之下,肯定有助激發潛能、提升ROE,提升投資價值,是為最值得投資的廣州概念金融股。

曾淵滄專欄 阿爺也勒不住A股 2015年06月02日

恒指昨日低開高收,高低波幅達524點,恒指之所以能高收,當然是受A股再度狂升影響,中央政府擔心A股狂牛不受控,不斷地想辦法勒一勒牛繩,但是依然勒不住,理由是股民很清楚知道中央政府希望看到股市升。

靜待長和系下輪重組
因此,一有調整,就有人趁調整買便宜貨,把股價再推上去。昨日推動A股上升的消息之一,相信是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的消息,又一次炒作國企重組,南北車重組為股民帶來太多的憧憬,再提醒大家,超人的長地(1113)正式上市之後,就完成了長實與和黃的重組,但是,整個集團的重組工作應該仍未完成,耐心地等待長江基建(1038)與電能(006)的重組好消息吧!
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的消息,導致多隻同類股股價狂升,不過,同類股會不會搞重組,不容易猜,昨日股價炒上可能沒有甚麼實質的支持力,我比較有興趣的只是核電股,因為核電技術是有條件出口的大生意,因此我只持有中廣核(1816)這隻股。
有消息說南洋商業銀行的競投者之一是廣州的越秀集團,越秀已成功收購創興銀行(1111),若再買下南商,極有可能將之與創銀合併而成為越秀銀行,那將是香港一家市值不低的銀行,也一定能夠回到廣州大顯身手,有本土的經驗再加上外資的優勢,去年越秀以高價成功收購創興銀行後,股價大幅調整,近幾個月已靜靜地回升,還有,我的愛股越秀地產(123)走勢也不錯。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外資拖港股後腿 2015年06月02日

  美股上周五受加息陰影籠罩低收,搞到港股開市前氣氛都幾差吓,結果恒指低開,之後掉番轉頭向上,真係有啲估佢唔到,主要受內地股市上升帶動。

  自從四月北水湧落嚟炒一轉之後,港股市場焦點轉咗去內地,對美息關注少咗,不過,呢排美國加息之說愈來愈響亮,雖然六月份聯儲局調整息口機會唔大,但九月份加息機會唔細,美國利率掉頭,搞到美元上升,對外圍股市都有啲心理影響。

  我話雖然北水對港股影響增加,但唔能夠話完全當美息走勢無料到,其中一樣係會左右外資的部署。第二季外資基本上係睇淡港股,北水湧入佢哋順手沽貨,後來見資金源源流入,但佢哋始終唔太肯退讓,若然美息向上,資金會唔會撤離股市,令佢哋進一步拋售港股,搞到香港國企同A股差距再擴大呢?雖然我係好友,但見到近期港股的弱勢,呢一着不可不防。

  好似昨日匯豐中國五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回升至49.2,官方五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2,創六個月新高,帶動滬深股市持續向好,上證指數全日飆逾4%,相比之下港股又係跟唔上,所以雖然話港股能夠向上造好,大型股份買貨氣氛只係一般。

  新股食胡舖舖清

  內地股市就唔同,滬深兩市高開後,昨日係威係勢,愈升愈有,上證指數收報4828點,升216點;深成指收報16917點,升817點。創業板指數收報3718點,升175點,再創歷史收市新高。兩市今日成交額達1.81萬億元人民幣。港股受內地帶動,一度轉跌為升,倒飆342點,高見27766點,但尾市升幅減半,受制於27600關收市。恒生指數收造27597點,升172點;國企指數收報14299點,升195點,成交金額1648億元。期指在現貨收市後再下滑,夜期亦軟,到昨晚8點左右,夜期27211點,低水386點。港股唔想跟內地升的趨勢明顯。

  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重組,電力股全線飆升,香港的核電股表現都唔錯,龍頭股中廣核(1816)升上高位,收報5.1元,創咗掛牌新高。除了炒重組外,內地三大核電龍頭的中核準備上A股,相信都係令整個核電板塊炒作的原因。

  市場昨日有兩個焦點,大股係首日掛牌的華泰證券(6886),收造26元,比招股價24.8元,高1.2元或4.8%,未計手續費及佣金,每手賺240元,升幅比預期升30%細好多,亦無之前隻證券股廣發證券(1776)表現咁好。喺咁情況下,內地證券股逆市下跌,海通證券(6837)下滑0.45元,報24.15元,跑輸一眾國企指數成份股;廣發挫0.8元,造25.5元。

  華泰證券集資額大,加上好多人孖展認購,呢類捧場客十個有九個會快手沽貨食胡舖舖清,華泰升唔夠半成,正好係呢啲大飛客平手離場的水平,相信隻股點都要喺呢個位消化一輪先。

  瑞東一鳴驚人無得恨

  華泰雷聲大、雨點小,瑞東集團(376)獲馬雲有份的雲鋒金融控股共五名投資者入股,復牌後全日爆升13.65元或1.52倍,收22.65元,就可以話一鳴驚人;連帶阿里系的阿里影業(1060)亦揚0.29元,收報3.62元,有炒友話佢?家只係開始,有貨者不妨坐定定。通常呢類概念股,信則有、不信則無,要睇有幾多人肯跟,所以唔可以睇死佢話佢唔得,尤其係大升市之時;當然更加唔敢話佢實得,皆因股市乃少數人贏多數人錢的地方。

  總之,好似華泰咁十個申請九個賺,能夠飲餐茶都應該滿足;好似瑞東升到你唔信,但及時上到車者恐怕無幾多個,至於爆升後跟唔跟,咁就係膽博膽啦。

C觀點 施永青 深圳創業板高PE的利弊 2015年06月02日

香港的創業板乏人問津,股價偏低,沒有太大的集資能力。所以大部分想上市的公司都會爭取在正板上市,有條件的都盡量繞過創業板。

深圳的情況剛剛相反,投機者對創業板的興趣比正板還要大,原因是新創業的公司比已存在着一定時間的公司更能使投資者產生幻想,只要把前景描繪得漂亮一點,就能令投資者產生憧憬。相反,在正板上市的公司,大都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歷史,而這些歷史正好制約了人的幻想能力。

起初,創業板裏細價股比較多,入場門檻低,手上注碼不多的投資者也可以參與。這些初加入的投資者,很多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非常有限,心態與去澳門賭場相差不遠。他們盲目跟風,經常把股價炒到不合理的高度。譬如,今年3月24日才上市的風暴科技,上市兩個月就升了41倍,市值一度升至336億人民幣。有波幅就有賺錢的機會,於是資金紛紛入場,連大鱷對創業板也產生了興趣。

現時,深圳創業板的PE已超過100倍,有人覺得極不合理,泡沫遲早會爆破。這種結論不難作出,相信參與者自己也知道。只是他們可能認為,在泡沫爆破前,可能還有升幅,才會貪升不知輸。

不過,以PE高去推論某隻股票會爆破並不可靠。有些新上市的科技股,自身可能尚未開始賺錢,那PE豈不是等如無限大?這種情況在美國一樣有發生。因此,創業板的PE比正板高是正常的事,不必大驚小怪。

中國政府看來並不急於要刺破創業板的泡沫,因為中國極需要發展新經濟,李克強總理就經常倡議要搞「互聯網+」。但搞這類型新經濟,要勇於作很多新嘗試,要花很多錢,中國政府樂得看到有大量資金肯流入新興行業。

搞新興行業夭折率很高,銀行為了向存戶負責,不會輕易借錢給這類公司,要搞債務融資並不容易,只能搞股權融資,要搞股權融資有個前提,就是要令到民間的資金願意流入股票市場,那就需要股民以為股市可以有利可圖。一個瘋狂急升的股市,才能吸引資金入市。

現時,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市值都升上了驚人的程度,好處是他們集資容易,可以透過收購加快自己成長,並擁有更多的技術與品牌,令行業可以迅速整合,增加整體的社會效益。其效果遠比由政府牽頭成立創新科技基金,撥款去支持新興行業好。官僚怕犯錯,又缺乏眼光與市場觸覺,靠他們去審核撥款,一定細眉細眼,效果一定比不上創業板也瘋狂。

當然,在這場瘋狂遊戲中,會有很多人可能傾家蕩產。按毛澤東的說法,「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且看經過這場瘋狂投機之後,中國的新興事業能否在屍橫遍野之下,得到更好的成長。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政改通過機率下降中 2015年06月01日

早前和一班朋友吃飯,「藍絲帶」、「黃絲帶」都有(即建制派與泛民派),講非政治話題談笑風生,講政治青筋暴現,談政改簡直劍拔弩張。

最有趣是講到政改方案會否通過,藍絲朋友話一定過不到,因為泛民議員投反對票阻住晒。但黃絲朋友嗤之以鼻,話睇死那4、5個零散泛民議員一定俾阿爺搞掂,變節支持政改方案,所以方案一定過。

一個話一定過,一個一定不過,差距又可以大到咁樣?我插咀話,叫得做「一定」,若然換算成賠率,睇怕都有1賠100啩。既然如此,我就叫聲稱一定會否決的藍絲朋友俾我買100元,通過了賠我1萬。同樣又叫聲稱一定會通過的黃絲朋友俾我買100元,否決了賠我1萬。那麼無論通過或否決,我都賺梗9800元了。他們面面相覷,異口同聲話不會開1賠100的盤口。我反問既然你們話「一定」,為何不敢這樣開盤呢?

政制爭拗得厲害,很多時大家受自己的政見影響,對形勢分析有失客觀,到底政改方案通過的機率有多少? 現時通過機率在上升中還是下降中?

我想找一個科學一點的方法來幫幫手。1763年一個英國牧師貝耶斯(Thomas Bayes)的作品問世,他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的文章叫「論以機率學說解決問題」,成為後來重要的貝氏學派理論基礎。他形容我們以趨近法認識宇宙,隨著我們收集的證據越多,我們就越來越接近真理。例如阿當第一次見日出時,他不知道是向來如此,還是一次特別詭異事件,後來他活著的每一天,太陽都升起,他慢慢認知這件事每天都出現的機率是逐漸接近100%。機率是無知與知識之間的中途站。

我們先看基本上立法會三分二通過政改方案的機會有多大,然後才分析最近發生事態的影響。政改方案要立法會三分二票數通過,至少需要泛民4票才成,政界一般分析是泛民綑綁反對,政改方案通過的機會極低(用數字表述可能是10%、20%機會率)。但現實上過去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政改,一次成功,一次失敗,直接講歷史機率是50%。

不止一個了解中央想法的消息人士對我說,政改方案通過的機會比政界想像中高,因為美國政改支持政改通過,認為通過政改民主前行了,對泛民有利,所以外國人也不明白泛民為何反對。阿爺基於「美國人會發功」的前題下,認為政改方案有機會通過。我問他們通過政改的機會率多少,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五五波,即是有50%機會通過,所以我亦以50%為一個基本機率假設。

但近期發生的事件,特別是周日的深圳會面,可以說是一個新事態,會影響到政改通過的機率。事前泛民一直傳聞阿爺不惜一切代價要政改方案通過,甚至吹水到話阿爺會用1億元買泛民議員一票(阿爺人馬堅稱犯法的事不會做)。另外溫和泛民一直期望阿爺在深圳會晤拋出修訂方案。但深圳會議開完,結果不是如此,阿爺不單沒有拋出B方案,而且口風亦十份硬,不是「不惜一切要通過方案」的格局。

如果貝耶斯教我們不要有太強的主見,去認定世界一定是這樣,或一定不是這樣。那麼政改方案通過的機會原本不是那麼高,但也不是那麼低。貝耶斯亦教我們要利用不斷出現的新事態,去評估事件最後發生的機率。那麼深圳會面帶出最重要的訊息,是阿爺強硬的一面,顯示他不會在大問題上讓步,甚至會否作絲毫讓步也存疑,阿爺一方的強硬,無疑會減少方案通過的機會(現在通過機會率可能已降到40%,甚至30%了)。阿爺到底在打什麼牌呢?(明天續談)

曹仁超 大金融有望成未来领头羊 2015年06月01日

  今日沪深指数及创业板指全线大幅高开,随后略有回调后再现单边拉升走势,沪指盘中大涨逾4%再度站上4800点,深成指也是强势逼近17000点,创业板指更是创出历史新高,盘中强势站上3700点,大牛行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盘面来看,今日盘中出现权重与题材双飞现象,午后银行、券商强势发力,国海证券和交通银行一度涨停,大大带动了整个蓝筹板块。其次,煤炭、有色也不甘示弱,相关个股大面积涨停。此外,核电等题材股也是大放光芒,龙头浙能电力4天3涨停。

  消息面上:
  第一:2015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小幅扩张。

  第二:央行强调要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力推战略新兴板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其中指出,促进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央行表态有利于为股市营造慢牛氛围。加之PMI的环比上涨,使得投资者对经济复苏信心有所增强,且今日权重股无视明日新股抽血利空大涨,大量资金涌入券商、银行等大蓝筹板块,使得蓝筹接力创业板或开启牛市第二轮上涨。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勝向敗中求 黃國英 相反理論 2015年06月01日

最近個多星期,自己的睇法剛好和短期市勢相反,絕對不是天生包拗頸,盲目擁抱相反理論。相反理論是有其吸引力,賠率較佳,而且一旦命中,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令人相當享受。所以要警惕自己,即使這兩三場戰役最終可能都得勝而回,卻不能踏入這個心理陷阱,否則反而會學壞師,種下禍根。
上周二把握基金互認消息大舉撤退,是因為過去跑大陸的經驗實在太差。今時今日,內地股市旺到飛天,時移世易之後,香港人要開拓內地基金市場只會更難,而且一向認為主動型基金已經是夕陽工業,ETFs(交易所買賣基金)才是大勢所趨。正如香港人買A股,絕大部分都是透過幾隻熱門ETFs,如果要令內地民間資金南下,最好的方法是在A股市場內搞活港股ETFs,威力比基金互認隨時大幾倍。所以當時市場的表現是過度熱情,極速無以為繼,是因為像筆者想法的行內人應該頗多。
急回之後,傳媒紛紛轉向,著重於最壞打算,可是最近兩個交易日,中港股市所展現的氣氛,其實是相當鎮定,如果不看指數表現,只看個別股票,會覺得升市依然持續,例如近期炒得火熱的用友(600588)及中直(600038),上周五都從低位大幅抽升,前者更升停板。至於香港方面的二三綫,也沒有絲毫散水跡象,反而買盤看來進一步集結,蠢蠢欲動之勢十分明顯。
其實正如近期債券市場走勢一樣,一輪急跌之後,未必會繼續惡化,跌得急不外乎是清理孖展倉,弱手離場之後,壓力便會減輕,而且上周五是MSCI調整指數比重的日子,大部分指數權重股要捱沽,令到今日起步位原本已經偏低,更加提高了趁低吸納的值博率。歐美股市上周五下跌,也不妨看作是令今日初段有比較好的水位去出擊,畢竟外圍的影響已經愈來愈細。
今次買貨卻不會賭得太大,始終近期中港股市高位成交大,要消化一批蟹貨,向上阻力並不少。而且市場如果要轉風,是可以相當之快,尤其是牛氣主要是由二綫熱門股份所散發,這些股票一旦要逆轉,速度可能會比大盤更快。策略是部分作上落市操作,有反彈便食胡,部分則見機行事,可能博大升。
以相反理論行事,都只是巧合,完全是周邊證據都指向逆市行動,千萬不要誤會相反理論會是一條財路,否則萬一遇上一次大趨勢的話便會沒頂,贏埋未必夠輸。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六月好壞參半 2015年06月01日

對市場來說,5月過得很不爽,過山車式上落,個別細價股有時崩盤式下跌,令人忐忑不安。敢肯定的是,經過頭幾個月的燦爛市況,5月此情此景,似乎投資者已有所習慣,每隔一、兩星期就會四處查問、瞭解,牛市會就此完結嗎?升市已到了盡頭嗎?

滙控有機會落鑊
市況難料,資金多了,惟夾雜的因素更加複雜。分析問題其實適宜化繁為簡,簡單的搞清楚兩個大前提:一、整體市況雖由一帆風順轉變成極之波動,但趨勢有大變化嗎?二、亦是最重要的是,內地寬鬆及市場善意政策,有否出現過根本性改變?後者最容易判斷,但有時市場人士是太過受外界噪音左右而自亂陣腳。以中證監政策、或人行流動性政策為例,就經常將防範風險,情緒化地解讀成為打壓市場,而對正常流動性管理措施,亦誤以為是貨幣政策調整。
6月怎麼辦?五窮而又六絕?純粹天馬行空,樂觀可以建基於最少兩個因素:一、《大時代》將會播大結局,廿年來一直對市況構成負面影響的秋官效應,亦將告一段落。二、如無意外,6月立法會將會表決政改,市場充斥不明朗因素,擔心這個、憂心那個,情況是正常的。但從樂觀一面猜想,基於維穩大於一切,而股市又是其中一個欣欣向榮信心指標,君不見,去年八三一甚至佔領運動期間,股市表現是來得較想像中要好,皆因之前調整足夠。
以宏觀因素而言,6月是好壞參半的。月初,市場可能炒作A股入摩指,足夠幾日炒作材料;期間的滙控(005)投資者策略日,不排除是個題材,炒炒遷冊,舊事重提滙豐有更多企業行動,大象有機會行一行。同樣,6月開始,基金要為下半年的大規模配置準備,相比其他季結,中期結牽動影響將是相當之大的。至於另一變數,仍然是聯儲局的一舉一動,看看耶倫說了一句今年會加息,整個滙市債市就有點翻雲覆雨,一旦6月公開市場委員會有更進一步表述,擔心市場仍然準備未足。誠言,客觀環境上美息是可加可不加,但若將聯儲局息口政策由簡單一個貨幣工具,想成為一個政策工具的話,情況可以好不同。美帝始終有影響力,看看近期的國際足協FIFA事件即可知。

曾淵滄專欄 中國人炒乜都轟烈 2015年06月01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被形容為中國務院智囊,去年發表文章,預測滬綜指將在今年見5000,結果,相信社科院也沒想到這麼快滬綜指就快達標,中國人炒甚麼都比人強,過去幾年中國人炒蒜頭、炒鹽、炒黃金、炒比特幣,那一次不是轟轟烈烈,世界聞名?現時中國人炒股,真的不知道炒到幾時。
中央政府想見到牛市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六個月,中央的種種行動一再證明了,這些行動以滬港通為起跑點,然後是減息、降準、深港通、基金南下、基金互認……所有的行動都是利好股市的,沒有人會看不明白,既然看得明白,何必拖拖拉拉,不如像火箭般直飛沖天,問題是火箭一飛沖天後,有沒有能力將火箭固定在已設定的軌道上運轉,或是飄到漫無邊際的太空?

牛市應主力買藍籌
現在也不單止是中國在印鈔票炒股票,美國、日本、歐盟也做同一件事,股市不可能只升不跌,到有一天爆煲了,會不會再引發另個金融海嘯?或者比海嘯更加可怕的災難?是不是印更多鈔票再度將股票的價格炒上?
但上個世紀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長期而言,我們皆一命嗚呼。」故暫時不必想得太多,更重要是趁牛市未完,好好地捕捉機會。中國中央政府至今依然希望股市上升,只不過升得太急時會勒一勒,不讓牛跑得太快,那麼我們就應該繼續留在市場,好好地控制槓桿比例,避免因無力補倉而被殺倉,資金主力還是應留在藍籌股,不要眼紅別人炒神仙股而買跑車。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創」時代 傳統股捱打 2015年06月01日

  內地股市上周四暴跌,翌日再玩過山車,上證綜指開市頭半小時再跌4%,下午一度回升,高低波幅達到6%,收市接近持平,微跌0.2%,報4611點。港股上周五亦穩定下來,恒指收市微跌30點,收報27424點,5月份則下跌了708點,跌幅2.5%,是去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Sell in May」的負面預言,終於應驗。

  我看內地牛市格局未變,股市此前升得太急,搞到阿爺神經緊張,又收水,又查證券行,將上證綜指由5000點關口前硬拉下來。預計大市經過反覆調整,未來行情仍然看好,投資者可以趁大市回吐時吸納,不要以為股災將至,清倉離場。牛市策略,應該是逢低吸納,見高位可將部份減持,但切忌清倉,最多減到半倉就停,然後等回吐吸番這一半沽出的倉位,才可以保持較多持倉,甚至做到跑贏大市。

  漢能死撐 證監爆料

  經常有人同陸羽仁講,「你介紹啲股份或者投資策略,唔介紹啲倍升股,好難發達。」我一般都會展示我的經典微笑,然後回答:「在介紹你買內銀都升咗四成的年代,成倍成倍咁升的股份比比皆是,愈衰愈假,愈升得多,問題係走唔走到啫。有時發達與『仆直』,其實只差一線。」就像買了漢能薄膜發電(566)一樣,過去一年發達,但沒有沽出的話,今時今日就仆直。

  漢能能夠這樣喪炒,其主席李河君想當然有一定的背景。漢能在上月20日股價大插水四成七後停牌,一直未能復牌,在這樣惡劣的情勢下,竟然可以找來新華社做採訪。上周三,他對新華社說,漢能沒有遭到香港監管機構的調查,又聲稱漢能二十年以來未曾欠銀行利息,相信未來也不會有。他指屬下所有工廠都在加班,從來未有這樣好環境。

  不過,李河君的澄清,卻迫使香港證監會罕有地作出回應,說基於公眾利益,正在調整漢能。李河君今次有點「攞嚟衰」,如果他不說「沒有給證監會調查」,證監會其實不會主動對外公佈正在調查漢能。但他偏偏說沒有此事,證監會便要澄清確有其事啦!漢能前景如何,首先要看證監會對其帳目的調查結果。這個故事教訓我們,炒股是有風險的,特別是那些成倍成倍咁升的股份,這個「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好多散戶卻不明白。

  DT時代 機械人熱

  雖然有人想買股日日升一倍,但亦有些散戶不想炒作,想找一些可以持有十年都不需理會的股份,其實在現今變化咁快的社會,這種要求同樣咁難。最近便有朋友問我是否可以長揸工行(1398)或者建行(939),例如持有十年不理。我對於持有某股票十年的問題,會比較猶豫。主要原因是現今社會科技發展神速,市場可能會因為科技發展,出現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長期揸住某隻股票,不進不出,當中風險其實不小。互聯網業界話由IT轉入DT(大數據)時代,又有「互聯網+」以互聯網進擊傳統產業的趨勢。工業又講工業4.0,機械人當道,人工智能急促發展,未來必定由機械人慢慢取代工人,世界會變得很快。《人民日報》早前訪問權威人士(被認為是最高領導),就提到中國經濟要以創新驅動,中國進入「創時代」。聽到佢咁講,都知道新經濟股好炒,舊經濟股長遠前景不明朗。

  在急變的時代,公司的長遠前景難測,譬如內銀股,去年今日,市道很差,建行股價便只有5元多,我當時建議大家不妨買入,因為5倍幾PE,接近6厘息,屬超筍價,皆因當時外資認定中國銀行體系有崩潰危機,無人願意買內銀。到了今天,中國銀行業崩潰風險大減,建行已經升上7.79元,比當時大漲升了40%以上。或許你會說內地股市進入牛市,中線(一年半載)睇好,等內銀股價回少少再吸納,我覺得還可以,但若講到持貨十年超長線,問我買內銀好唔好,我覺得好難答你。原因是世界變得太快,新事物層出不窮,特別是內地,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我說不準對內銀的衝擊有多大。

  阿里巴巴 活力十足

  過去一年,我參觀過內地很多自貿區,也探訪過不少高新科技企業。近日便到過杭州,拜訪過阿里巴巴的總部。香港人對於阿里巴巴的感覺,仍然停留於它多年前來港上市,後來退市,再走到美國上市,有好處唔益香港人嘅層面,股民仍然對阿里巴巴有點反感。我看事情則傾向往前看,看一間公司、一個城市、一個經濟體的未來是否有前景,才決定投資策略。無得買阿里巴巴,也要睇佢為市場帶來甚麼影響。

  身處阿里巴巴在杭州西溪總部,由於公司車位不夠,一整條幾百米長的路上,停滿了幾百部阿里巴巴員工的小汽車,直覺感受是阿里人相當有錢,這麼多人有錢養車。入到內部,我感覺就像到了一個大學城,多於一個公司總部。那裏有16000人上班,平均年齡低於30歲,在那裏,你會感受到年輕人的幹勁。導覽參觀最精采的一部份是一塊很大的展示屏,展出阿里巴巴各種類型業務概況,紀錄着它各種業務生意額的實時變化,見到顯示屏的數字不停地跳動,你會感受到阿里巴巴生意的流速有多厲害。

  阿里巴巴的網購,每天平均有3000萬張定單,去年的光棍節(11月11日),一天便產生了2.87億張送貨單!雖然有人說電商生意已經飽和,但阿里巴巴的新生意集中在農村,由於農村購物仍然不太方便,農民利用手機,便即時可以在淘寶及天貓買貨,可以預計未來在農村仍有很大空間。

  阿里巴巴另一個未上市的業務是營運「支付寶」和「餘額寶」的螞蟻金融服務。據聞馬雲已經在籌備將螞蟻金服分拆上市,至於將會選擇在那裏上市,現時仍未決定。看螞蟻金服的數據,數字亦很誇張,每天的電網購物平均有三千萬張單,相關的支付服務的流速有多快,便可想而知。對應着這些支付服務,還有網上金融服務、網上投資服務、以及一些很新的網上發展形勢:聚眾投資服務。看着阿里巴巴的業務展示板,我在想,如果阿爺不刻意地勒住螞蟻金服的發展,而任由她與內地銀行作全面競爭,到時螞蟻金服的服務不但針對中小企、甚至是國企、巨企,都有能力搶到生意,可能在一、兩年時間內,便會打擊所有的內地銀行。

  長買內銀 不確定性

  現時阿爺正面對一個困境,一方面見到四大國有銀行,有錢但不願借出,怕冒風險,特別不肯貸款予中小企,令到各行各業的融資相當困難,實際付出利息高企,影響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卻深知四大銀行是大笨象,若全面開放競爭的話,他們將鬥不過對手。我在內地也有親身體驗,幾次買樓,都要與內地銀行打交道,雖然服務正在改善,但相對於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這些銀行就像停留於中古時代。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只有幾個仔在香港借殼上市。港人要投資阿里巴巴並不方便,但買內銀股的,則為數不少。我覺得內銀未來發展,除了看中國經濟狀況之外,還有很大程度上要看阿爺如何調控內地的互聯網金融,會開放多少的空間,讓她們與內銀競爭,當中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不過我估阿爺在短期內是不會「隊冧」內銀的,所以,睇一年的話,趁低吸納內銀股,仍有作為,但講到睇十年,我便不懂回答了。

  華泰少升 沽壓不低

  如果真的要買一個十年的投資,我會建議與其買內銀股,不如買恒生H股ETF(2828),因為恒生H股ETF包含了內地不同的產業,成份也經常轉換,不會投資於單一行業。在現今變化這樣大的社會,還是分散投資會比較有利。

  最後講兩句內地證券商華泰證券(6886),佢今日掛牌,據輝立上周五場外交易場資料,華泰暗盤價早段最高報28元,較上市價24.8元高12.9%,收報27.8元,較上市定價高3元或12.1%,成交1070萬股。雖然成交唔太大,但都係一個指標,華泰上市好可能無預期升三成咁多,不少大戶認購新股的策略都係鋪鋪清,因為新股陸續有來,所以華泰上市價若然真係只升12%,可能都要面對較大沽壓。

C觀點 施永青 美國不會放棄金融業 2015年06月01日

近期,在與本地學生組織接觸時,發覺他們普遍對金融業採取一種蔑視的態度。他們覺得金融業並沒有真正替社會帶來增值,反而令社會財富更集中地落入少數人手裏。所以他們極之反對香港搞過多的金融業,而主張加強實體經濟方面的發展。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支持在本地恢復農業,還說想香港也能糧食自足。

我個人十分喜歡耕作,因為耕作有助我們了解大自然的力量,讓人懂得該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香港的耕地有限,即使全都用來耕作,也養不活七百萬人口。再者,香港根本找不到那麼多的人,願意全職當農民;即使有,香港的生產力也會全面下降。若然沒有金融業,香港人根本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生活水平。由此可見,年輕人這套想法一點也不實際。

金融海嘯把美國弄到「雞毛鴨血」,但金融海嘯後,美國只是對金融業加強了管理,絕無制約金融業發展的意圖。相反,政府只是頻頻出手打擊外國的金融業,對本國的金融業卻以公帑施以援手,助他們在金融海嘯後很快可以恢復元氣。

近年,美國司法部差不多把所有歐洲最有品牌的銀行都告上法庭:瑞銀、瑞信、法巴、德銀、滙豐、皇蘇、柏克萊等,無一倖免。讓世人看到,原來這些信譽昭著的銀行,平日竟然無惡不作。他們私下操縱市場,有組織地欺騙客戶;還協助黑幫、毒販、貪官洗錢;導致這些銀行名譽掃地,客戶大量流失。

這些銀行,由於有「痛腳」給美國司法部捉住,又好與美國司法部妥協;不但要接受巨額罰款,還得接受很多營運上的制約,譬如,要容許美國司法部門查核,不得為客戶保密,令這些銀行的優勢盡失,難以恢復當初的架勢。這等同由政府出手,為美國的金融業掃平競爭對手。今後,美國的金融業一定可以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美國對金融業的管制,只是要引導金融業配合美國的國策與全球的戰略部署,不能再為少數人的商業利益而危害社會的穩定。美國政府並沒有意圖遏抑金融行業的發展。

現實是:美國的印鈔紅利,得靠一個全球性的金融體系去實現。全球的金融體系肯接受美鈔,美國就可以靠大量印刷美鈔去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與服務。美國這種套用全球資源的方法,成本比大英帝國在全球建立殖民地的成本還要低。此之所以,美國一定會費盡心機營運好自己的金融業。相反,美國樂於看到其他國家不重視金融業,而把力量放在實體經濟上。這樣,大家都得為換取美鈔,而把商品與服務廉價地賣給美國。中國大陸早前就一直熱衷於做這種傻事。

金融業對美國茲事體大,美國一定不會放棄。香港的年輕人認為香港應該減少金融業的比重,真的對香港有好處嗎?

楊衞隆 急報 - 齊普拉斯威脅爆大鑊 2015年06月01日

英國傳媒報導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拒絕向債權人的無理要求讓步,威脅引爆歐洲危機。他的說話意味著希臘如果要走入地獄,必定會將整個歐洲帶到地獄去。
希臘在布魯賽爾和七國瘋會無法拿到救助貸款,一怒之下,與歐洲財長反臉成仇。希臘可能會違約拒付及即時退出歐元區,拒絕承認全部主權債,引發債市和歐元區危機,拖垮整個歐元區,甚至全球經濟。
齊普拉斯說,「如果有些人以為或者想去相信,這項決定只會影響希臘,他們犯上致命錯誤。我會建議他們重讀海明威的傑作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那就是說,齊普拉斯將歐元區財長及三頭馬車比作法西斯大軍,將自己比作美國義勇軍爆破專家Robert Jordan,獨力對抗邪惡勢力,直至犧牲。齊普拉斯快要炸橋啦! 很抱歉跟各位說,香港和大陸的股市樓市炒家都在橋上,而且在橋的中間。

楊衞隆 希債危機的疑惑 2015年05月31日

5月,幾乎所有人認定希臘可以在布魯賽爾談判中取得72億歐元貸款,希臘不會破產。可是,布魯賽爾談判沒有達成協議。5月底,幾乎所有人認定希臘可以在德國舉行的七國瘋會取得72億歐元貸款,希臘不會破產。可是,七國瘋會七國咁亂,沒有達成任何希臘救助協議。現在,幾乎所有人認定希臘有足夠資金在6月5日償還3億歐元欠款,不會破產。
為何市場對希債危機如此樂觀? 為何傳媒每天都在說謊? 幾乎我們看到的所有希債危機報導都是錯漏百出,過份樂觀,對三頭馬車過度信任。
希債危機已經拖了六年,而且不停惡化。2009年開始,希臘已經無力還債,破產已成定局。2010年2月,希臘國會傻到以為只要緊縮一點開支就可以渡過難關。希債危機持續惡化。2010年5月,當時的希臘總統柏藩德里歐、IMF和歐元區領袖達成協議,為希臘提供提1,100億歐元貸款,為期三年。希臘、IMF和歐元區領袖天真到以為希臘拿到1,100億歐元貸款,三年之內可以成功脫困。政府官員傻,投資者更傻,2011年10月,私營機構和投資者白痴到同意削債一半,將舊債換新債。希臘政府實行嚴厲緊縮。2011年11月,實行緊縮政策的希臘總統柏藩德里歐獲得連任。希臘人相信,只要緊縮一兩年,希臘就會由貧變富。其實,希臘由2009年開始已無脫貧機會。我不明白為何所有政客和投資者都這麼笨,連希臘選民都笨起來。笨和傻可能是傳染病。
經過深入研究,楊某認為希臘會在2012年5月破產。2012年5月,希臘政府倒台,但是,沒有破產。三頭馬車傻到以為給希臘大量貸款,加上削債,希臘再緊縮,希臘就可以脫困。投資者對三頭馬車完全信任。2014年4月,希臘獲得市場信心,重新發債,金額高達30億歐元。2014年年中至年底,三頭馬車、希臘、傳媒和投資者相信希債已成過去,一片歌舞昇平。2014年年底,傳媒還吹噓希臘很快會像愛爾蘭那樣還清欠款,脫離紓困計劃,回復正常經濟。怎料到,希臘經濟急轉直下,無力還債。2015年2月,歐元區財長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達成協議延長希臘救助計劃4個月,希臘救助貸款累計高達2400億歐元,等同希臘GDP。
自從今年1月希臘反緊縮政黨上台,希臘每一兩星期就到了還款死線,破產危機不停重現。可是,市場沒有將希債危機入價。星期一,港股開市會有甚麼事情發生,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國際投資者看到希臘和債權人「真的」沒有達成協議,希臘「真的」可能破產,可能出現恐慌。他們一直以為希臘可以在七國瘋會得到救助貸款,希望落空。股市就算跌一半也是小事,最怕是希債破產危機衝擊100萬億美元債市。全球經濟可能毀於一旦。

楊衞隆 加州旱災到了災難程度 2015年05月30日

2011年,我在隆中對說加州大旱,被人取笑。當時的香港傳媒完全沒有報導。我像是瘋子那樣,在加州四處查看旱災情況。有人說我無聊,有人說與香港無關。
加州是世界糧倉,加州大旱又怎會與香港無關? 當你在超級市場見到水果肉類越來越貴,你就可以感受到加州大旱的影響。
現在,加州旱災到了災難程度。加州水利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今日說,加州主要水源,即是奈華達州山上的積雪在5月29日是正常情況的0%。簡單地說,積雪都沒有了。
夏季,即是旱季還未開始,積雪就沒有了,這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加州的旱季依靠高山積雪溶解的水補充河水和水塘淡水。沒有積雪就是老天爺關水喉,今年旱季肯定是真真正正的「旱」季。
加州很多農場牧場已經收檔,本來綠色的山變成金黃色。這還未算恐怖,加州最大的湖泊Salton Sea 面積360平方英哩,現在只有幾潭死水。 整個湖泊變成沙漠。刮大風的時候,湖底的幼沙會飛起,直吹洛杉磯附近地區,影響六十多萬人的健康。
如果你認為北京乾旱和霧霾嚴重,你就要看看2015年的加州乾旱和霧霾。由北京到加州的人肯定會賓至如歸。
我們怎會有這樣的一天,是天災還是人禍? 為甚麼沒有人重視這場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環境大災難?
先天下之憂而憂,我確實做到了,但是楊某只是一介書生,而且是窮書生,擔不起全世界的憂患。

楊衞隆 此刻難忘 2015年05月30日

今日,希臘會否在幾天之內破產仍然是未知之數。希臘仍然和歐洲各國談判,盡最後努力達成協議,雙方都有意妥協。妥協的範圍是否能夠達到雙方要求,沒有人知道。
現在知道的事情如下:
不知道希臘會否在六月破產;
不知道希臘不依期償還IMF貸款算不算是違約;
不知道希臘債會否再次剃頭;
不知道希臘破產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有多大;
不知道希臘破產對全球銀行業和金融業穩定性有多大影響;
不知道希臘和歐元區國家有沒有應變計劃;
不知道全球投資者會否因為希債危機迅速惡化而產生恐慌;
不知道希臘破產會否令到歐豬國破產;
不知道希臘破產會否令到希臘脫離歐元區;
不知道希臘破產對全球100萬億美元債市有多大衝擊;
不知道希臘會否發行自己的貨幣;
不知道歐元匯價會相對美元大跌還是大升,還是大幅度波動;
不知道歐洲各國會否因為希臘破產而陷入衰退;
不知道歐元區會否因為希臘破產而解體;
不知道各國財長知不知道希債危機是甚麼東西............
希債危機發展到今日,過了六年時間,所有人以為我們甚麼都知道,其實我們甚麼都不知道,除了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是甚麼。同時我們不知道知道的事情到底知道還是不知道。所以,現在我們只能夠基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去推算我們已經知道的不知道事情,令到已經知道的不知道事情變成不知道的知道事情。
原來經濟是這麼複雜難明,真是此刻難忘。

楊衞隆 希臘3年期國債息率走勢 2015年05月30日

5月27日,3年期國債息率升破25厘,28日回落至23厘。過去幾個月的息率走勢相當惡劣。1月的平均息率是12厘,4月是24厘,升了一倍。
希臘企業想借錢,國債息率是25厘,付30厘也借不到錢。如果借錢要30厘,做甚麼生意可以賺這麼多錢? 不要說30厘,就算10厘都是很難賺得到。
按月平均走勢
月份--------------------債價 ---------------債息
April 2015 -----------67.20 -------------- 23.98
March 2015--------- 74.01 -------------- 18.11
February 2015------75.03----------------16.84
January 2015--------81.24---------------12.68
對希臘經濟來說,越早破產,越早脫離歐元區越好。再拖下去,希臘經濟一定崩潰。債息實在太高。就算希臘和債權人來個迷你刁,讓希臘暫時有錢還,希債息率肯定要升穿30厘。希臘企業要支付40厘利息才能舉債。若果不舉債,不可能做生意,舉債做生意就更難。在希臘供樓,樓按利率肯定30至40厘,根本上沒有人有會借樓按,樓市急凍。最慘是銀行,希臘的銀行面對擠提,存款減少,就算有人肯支付40厘利息借樓按,何來資金?希臘的銀行嚴重缺錢,自己也要借錢,何來資金借出去? 試問,希臘再拖下去,是否比破產還要可怕?
我不明白為甚麼希臘要拖下去,更加不明白為何三頭馬車想希臘拖下去。長痛不如短痛,今日破產脫歐,十八個月後一條好漢。今日還債留歐,十八個月後一條死屍。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沙士小故事 2015年05月29日

一名南韓男子經香港去惠州,最後確認為南韓第七名感染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俗稱新沙士)的患者,香港及內地有關部門都要作出緊急應對。

首宗新沙士個案於2012年在中東出現,但暫時仍未在其他地區出現大爆發。據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認為病毒來源於駱駝。由於新沙士是新型的呼吸綜合症,人類仍未有抗體,因此傳染極快,而且醫治困難,死亡率高,令人十分關注。

南韓第一名確診新沙士的是一名去過中東巴林的68歲南韓男子,染病後回到南韓的醫院就診,在治療期間感染了家人、醫院內的醫護人員及的同房病人。而這名經香港去惠州的帶病姓金男子,就因為去醫院探望父親(南韓第三名確診者),而同房的正是首名確診者,金姓男子在爸爸的病房逗留了近4小時而受到感染。他於3日後出現發燒等症狀,並在急症室接受治療。

這名男子是LG的工程師,原定要到中國惠州參加一個LED的研討會。當地的醫生勸他不要出遊,但他卻堅持行程。星期二由仁川乘搭飛機到香港,同機有158名乘客及機組人員,之後轉乘永東巴士去惠州,同車的則有10人。他入境香港時給發現正發燒,醫護人員問他有否到過其他國家、有否接觸過病患,但他卻完全隱瞞相關的病史,入境後去了惠州。

這事件讓我回憶起香港爆發沙士的情況。遇有這類個案,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絕對切斷整個傳播鏈條。當年有幾件小事值得重提的。沙士在2003年3、4月之間爆發,早於2002年12月,我從廣州一位朋友口中知悉內地有神秘疫情爆發。朋友的母親是廣州中山醫院的高層,見到當時有大量有肺炎癥狀的病人入院,由於入院人數太多,病因不明,令到醫院的工作人員很驚慌,有些人甚至在醫院內煲醋,以為可以抗病毒。

當時沒有人知道是什麼病,懷疑是「退伍軍人症」。後來我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記者,做了頭條新聞。但當時大家的警覺性太低,覺得事不關己,有人還拿內地人煲醋當作笑談。

到病毒殺到香港,港人才幡然醒悟。當時播毒的人是廣州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退休教授劉劍倫,他染了病,卻還來港出席親友婚宴。於2003年2月入住九龍的京華國際酒店(現稱九龍維景酒店)911號房。香港沙士亦由此開始爆發,住在該酒店的部份旅客受到感染,將病毒帶到加拿大及其他地區。劉劍倫稍後病情惡化,入住廣華醫院(另一説是他有意來港就醫)。在京華酒店中招的一名病人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觸動一場爆發,將病毒傳播給醫護人員和其他病人,當中一名需要洗腎的重症病人染病,他家住淘大花園E座,結果將病毒帶到淘大花園。由於他的排泄物帶有大量病毒,病毒經過污水渠在大廈內急促散播,搞出大爆發。

當沙士在淘大花園初爆的時候,我與某政府高層見面,問起他對事件的看法。當時政府很猶豫,未決定應否將淘大花園E座所有住客全面隔離,因為當時對疫情的掌握仍然很少,怕採取全面隔離這樣嚴厲的方法,會惹起社會上很大反應,特別是淘大居民的不滿。不過,幾經掙扎,最後還是決定要全面隔離。事後回想,全靠這個嚴厲措施,才能成功阻斷了病毒傳播的渠道,病毒不至於進一步大幅擴散。

幾個月後,當沙士事件已經平靜下來以後,我再與該政府高層見面,問他估計事件會有何後果,他當時搖頭歎氣,說凡涉及死人,都會有官員為此而下台。在沙士事件中,有近300人死了,恐怕政府高屬要為事件負上責任而要下台。結果沙士風波最後發酵成2003年的50萬人大遊行,固然,當中也混集了樓市暴跌、經濟蕭條,以及廿三條立法的衝擊。而這位政府高層的預言也終於應驗,一年以後,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離任,再過一年當時的特首董伯伯以腳痛為由下台。

無論如何,歷史的教訓很清楚,遇到這些新型傳染病的個案,一定要用非常嚴厲的手段去處理,要絕對徹查所有與這名染病韓國人所接觸過的人,是否受到了感染,以斷絕傳播的途徑,不能讓新沙士像在韓國一樣出現小爆發,並散播到外地,否則小災也可以變成大禍。

曹仁超 下周反弹级别定后市基调 2015年05月29日

  今日沪深两市早盘再度出现暴跌走势,个股纷纷奔向跌停,随后大盘快速拉升,在中午收盘顺利翻红。午后则在一波冲高之后快速回落,今日市场依然不够稳固,抄底时机恐怕还未到来。而创业板则走势较强,今日领涨三大股指。

  板块热点看,快讯:软件产业“十三五”规划,今日国产软件板块涨幅居前。联络互动、华宇软件、金证股份均封涨停。其他概念股亦有大涨表现。网络安全千亿新市场开启,工大高新、任子行、拓尔思等概念股强势封涨停。军工行业迎来高速成长期,国防军工板块今日有较好表现,航天通信、航新科技、四创电子、耐威科技封涨停。除此之外,次新股、大数据、白糖等板块亦有优秀表现。

  下面几点或是大盘连续大跌的原因:
  1.市场有分析称,部分公司服务器异常的可能性是来源于自动平仓软件的疯狂指令,也就是今天上午,使用HOMS配资系统配资比例在1:3以上满仓股票的股民将被迫在最低价卖出自己仓位中所有股票,导致股票直线大跌,大盘在开盘15分钟暴跌4%。此波杠杆牛市有利有弊,此番政策去杠杆势必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势,在连续大涨之后,调整需求是必要的,故调整还在继续。

  2.下周新股再度发行,而中国核电这一吸金王则将冻结巨量资金,分析成下周冻结资金将达数10万亿,打新抽血效应可见一斑,在连续大涨之后,获利盘出逃选择打新这一稳健的投资方式也在情理之中。

  3.技术面看,比较07年牛市,大盘亦在类似时间点,类似位置出现大面积调整,此番牛市惊人的相似,而然此波调整只是中期调整,对于牛市长期格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故待调整到位便可逢低建仓。

  总体来看,去杠杆化是眼下牛市的一大特点,券商不断收紧两融业务,证监会不对提醒融资风险。此轮调整最大的因素或是对于去杠杆化的不适应,去杠杆化是为了牛市的更健康走势,下周打新会有狡猾主力偷袭,故下周反弹级别将决定近期走势。

投資就是生活 周顯 成為了華人飲食和福臨門的股東 2015年05月29日

我們這些市場活躍者吃中午飯,來來去去總離不開福臨門、國福樓、富豪酒家,即是阿翁鮑魚,以及富臨酒家,不是上市的那一間富臨海鮮火鍋,而是鼎鼎大名的阿一鮑魚,又或者是富聲酒家。

之所以如此的重複去吃,一來是因為這些餐廳均是處於灣仔銅鑼灣的繁盛地帶,就腳方便,二來是當市場中人都聚集在同幾個地方,這幾個地方必然也是收風的最佳場所,三來港式喝茶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商業模式,雖非最好吃的料理,但卻是最百吃不厭的料理形式,適合天天去吃,四來嘛,當然是因為這幾間餐廳是真的好吃,才可以吸引到我們這些食客老饕,三不五天便去光顧一次半次。

以上的這些高級餐廳之中,只有福臨門是上市公司,嗯,它是透過逆向收購申請上市的,借殼的對象是「華人飲食」(8272),現在還在等待交易所的審批。此外,國福樓和福臨門是同一個老闆所擁有的,如果我的所知沒錯,國福樓也是一併合進了這宗借殼交易之內。

有一個問題,就是福臨門的食物,到底好吃在甚麼地方呢?這個問題,得要是很專業的食家,例如周顯大師,才能夠回答出來。

福臨門借殼華人飲食上市,是值博率超高的股票。

很多人同我說過:「福臨門的食物很好吃,但也不見得比富聲更好吃,為甚麼它的價錢可以貴一倍以上呢?」我的回答是:「我也認為兩者的好吃水平差不了太多,不過福臨門所用的油、糖、鹽和味精明顯少得多,在廚藝而言,以較少的調味料煮出同樣好吃的食物,不單成本較高,也要更高級的廚藝。再說,調味料較少,肯定食物更有益健康,而健康食物正是富豪所愛,因此,福臨門是不折不扣的富豪食堂,而富聲只是第一流高級食府。」

也有人同我講過﹕「其實好多餐廳的好多菜,都比福臨門某些菜更好吃,為甚麼福臨門名氣這麼大呢?」

我的回答是﹕「很多菜都很好吃,例如說,我便很喜歡吃國福樓的牛腩麵、煎封魚、梅菜扣肉、茶燻雞等菜式。不過,國福樓的水準參差,有一些菜做得並不好吃,其他的餐廳也有同樣的情況,只有福臨門,它的一百分菜式,也許並不比其他的餐廳更為出色,但好處是,它並沒有很差的菜式,菜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九十分以上。所以,或許它並沒有全香港最好吃的菜,但是平均食物水準卻肯定是最高,所以它的確是香港第一,殆無疑問。」

以上的這番分析,純是公平的評論,並不因其老闆和太子爺是我的多年好友,因而放水亂吹,這也正如我買了「華人飲食」,也不是因為和他們的交情,而是我看好這股票,想賺大錢而已。

為甚麼我對「華人飲食」這股票如此有信心呢?因為逆向收購,相等於把整隻殼的控制權拱手相讓,現時一間上市公司的殼價是三億元,這一宗收購,讓出上市公司的殼主,肯定有信心自己可以賺到六億元以上的利潤,才會把三億元的一隻殼送出來。當我購買「華人飲食」這股票時,它的市值只有三億元,執筆此文時,它的市值也只是四億元而已,這自然是值博率超高的一隻股票。

品中資 羅國森 開創A股大時代! 2015年05月29日

  《品中資》昨日(28日)恆生指數急跌627點,但奇怪的是,長和(00001)逆市
上升2﹒4%;更奇怪的是,歷史最悠久的恆指ETF盈富基金(02800),尾市有大手吸
納,同樣逆市上升,升幅0﹒4%,相對於大市下跌2﹒2%,這個表現已經令人驚訝了。
  港股已經進入大時代,相信沒有人會否認。不過,很多投資者以為,恆生指數仍在
28000點之間爭持,距離2007年高位31958點還有一段距離。樂觀的人認為,這一
波牛市至少還有約4000點或15%以上的上升空間。
  但原來,今時今日恆生指數的總市值,早已超越2007年時的高位了。何出此言?我翻查
港交所(00388)的資料,原來2007年10月30日恆生指數創上述31958點高位
時,港股的總市值是23﹒03萬億元。
  以今年4月底止的數據,港股總市值已經升至30﹒7萬億元,足足比2007年的高位上
升了33%!原因當然是很多股票其實已經創了新高。再者,過去8年,港股市場也增加了很多
新公司。恆生指數沒有反映這個現象,是因為恆指成分股以外有更多公司的市值都是大幅上升了

  但準確一點來說,港股總市值在2013年10月3日已經第一次超越2007年的高位,
只不過,這一次未能「站穩陣腳」,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便無以為繼!
 
*港股市值早創新高*
 
  但當去年初公布了滬港通的消息後,港股又再回升。到了去年5月14日,港股總市值又升
至23﹒04萬億的新高,而且,從這時開始,港股的總市值就一直沒有再跌低於該水平,而且
是一浪高於一浪。
  我引述這些數字的目的,是想說明,很多人以為,港股仍未重上2007年時的高位,所以
,港股還有很大上升空間,這可能是美麗的誤會。如果現在港股已經在歷史高位,那就應該要問
,現在的港股是高處未算高,還是高處不勝寒呢?
  當然,今時今日的港股大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大量內地資金湧港,我相信,很多都不是通過
正式的滬港通渠道進來的。君不見,滬港通的額度,絕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用盡,但港股的成交額
就明顯比過去正常時期高出五成或以上。
  港股大時代造就的,就是大量「北水」來炒起很多中小型股。上星期有多隻自從滬港通公布
之後,股價累積上升幾倍至十幾倍的股票,單日或短時間內急跌四至五成,可能就是港股大時代
的一大特徵。
  要判斷港股還有多長時間「玩」,當然是要評估這些「突如其來」的資金,到底是長期留港
,還是短暫停泊,擇肥而噬,然後飽食遠颺了!
  我自己相信,較為接近現實的情況是一半一半。即是有一半新來的資金是以較長線角度投資
香港,而另一半則是來「混水摸魚」。我相信,就算單靠那一半的新資金,就足以推動港股再上
一個新台階。
 
*改革開放到了資本市場*
 
  但港股相對於內地股市,我認為只是小巫見大巫。我認為,A股才是真正的大時代!內地政
府一直貫徹落實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到現在,改革和開放的,就是資本市場了。
  當然,在這一刻開放內地資本市場,也是客觀環境促使的,因為內地經濟滑坡,正好需要一
些外來力量扶一把。如果這時有大量外資湧入內地的資本市場,一方面可以重振內地沉寂6年多
的股票市場(實際資金未入,A股已經重拾升軌),另外也可以藉機調整一下內地股市的「結構
」,即是以散戶主導股市的特色。
  內地開放資本市場,其中經過早期的QFII(認可境外機構投資者),然後是滬港通,以
至深港通,最近是中港基金互認。當然,最徹底的就是讓MSCI這家國際上認受性最高的指數
編製公司,將A股納入她們的新興市場指數。
  如果A股真的能夠納入MSCI的新興市場指數,這就是內地A股開創大時代的契機了。本
周初,有報道指,另一家國際指數編製公司富時,已經率先推出兩隻納入A股的全球指數。有分
析認為,這是一個過渡安排,估計不出一兩年內,A股便可以正式納入MSCI的新興市場指數
。現在A股只欠改善交收結算和買賣限制這兩個重點,如果能夠與外國接軌,相信距離A股大時
代的日子就不遠了!

楊衞隆 暴風雨前的寧靜 2015年05月29日

今天早上,在露台望著迷霧中遠方的高山,感受寒冷的高山清晨。心中有說不出的憂傷,因為今天是美國時間2015年5月29日星期五,香港時間是星期六。在德國舉行的七國瘋會今天結束。我沒有打錯字,確實是七國瘋會。
清晨五時,我就起床看新聞,沒有任何希臘與債權人達成協議的消息。反而看到美國警告七國瘋會不能談好希臘貸款,希臘會破產,觸發全球性金融「意外」。5月中,希臘動用在IMF6億5000萬歐元緊急儲備還債。這就是說,希臘不可能有3億歐元在6月5日還債。希臘沒錢又借不到錢,相信真的會觸發全球性金融「意外」。
昨日看到港股沒有暴跌,心中十分難過。不是楊某黑心,不是楊某渴望看到股災。事實剛好相反,我希望投資者可以安然脫險,香港經濟不必硬著陸。星期五是避險的大限,過了星期五,投資者就要持有股票過渡希債破產。天曉得有甚麼事情發生。歐洲股市在星期五大跌約2.5%。這是合情合理,投資者要甩掉部份高危股份,準備迎接希臘破產。香港投資者為何不避險? 由現在的形勢判斷,希臘破產觸發全球性金融「意外」爆發的機會率高達八成。香港投資者應該買細的時候,竟然將注碼押在只有兩成機會開出的大。
這次押錯注碼不是開玩笑,香港經濟可以一炮打沉,永不超生。香港傻子狂炒樓股,以為可以發達。超高價供樓是用自己的人生作為賭注向銀行借錢,分開數十年攤還。超高價供樓踫上全球性金融大災難,必然集體斷供。銀行必然集體倒閉,香港金融業肯定會大混亂。
過去幾年,香港政府怎會容忍這樣的金融風險?
香港投資者為何如此無知,外圍形勢凶險而且千變萬化,無從捉摸卻深信港股脫美入中,股市樓市必升。當形勢不明的時候,應該避險,怎可以看到股市升就撲入股市掃貨?這樣做和大馬搶金有甚麼分別,和餓狗搶屎有甚麼不同?
可以避險的時候不避險,可以軟著陸的時候不著陸,面對硬著陸還在取笑沒有入市上車的人。此乃愚昧無知,神經失常。
今日,避險時機已過,我們只能看著形勢怎樣發展。萬一真的爆發全球性金融「意外」,星期一港股港樓硬著陸............我可以笑傲江湖,浮沉隨浪,只記今朝。真的會記著今朝,寒風冷雨,百感交雜。

楊衞隆 又是3,000多億美元的小事 2015年05月29日

2009年,希臘差一點破產,三頭馬車提供2,400億歐元紓困貸款,條件是希臘實行改革,即是經濟緊縮。2012年再出現破產危機,私人希債被削掉一大截,名義削債一半,實質削債7成半。2015年,希債危機又爆出來。希臘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希債危機越來越難解決。
有趣的地方是,希債危機的起因是2009年金融海嘯。金融海嘯的根源是次按風暴,而次按風暴最初被政客、投資者、銀行家和財經專家輕視,有點資格的財經評論員都不屑談論次按危機,因為那只是「3,000多億美元的小事」。由於次按風暴的影響力被低估,市場完全沒有防備,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希臘的債務同樣只是「3,000多億美元的小事」。
三頭馬車最初以為希債危機很容易解決,給希臘一些貸款,叫希臘緊縮一下經濟,事情就會過去。希債危機被政客、投資者、銀行家和財經專家輕視,有點資格的財經評論員都不屑談論希債。希債危機和次按風暴都是不受重視的 3,000多億美元的小事。
各位應該明白無聲狗咬死人的道理。無聲狗最可怕,因為牠不受到注意。人們會避開不停地張開咀巴狂吠的狗,即使惡狗追著人來咬,人們也會逃跑。可是,沒有人理會蹲在一旁的無聲狗。當無聲狗突然撲出來咬人,大部份人都無法逃避,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上不為意身邊有一頭狗。次按風暴是無聲狗,希債危機也是。財經評論員的工作就是提醒人們防避無聲狗。只可惜,沒有人理會我的警告,只要狗無聲,人就無警覺。每次無聲狗咬人都是血淋淋。再過兩天,希臘和IMF談不攏,希臘就會破產。到了這個時候,無聲狗已經撲出來,仍然沒有人相信這頭狗會咬人。不少人仍然認為,希臘不會破產,一定拿到貸款; 美國一定不會加息,股市樓市一定會繼續升上去; 中國企債危機不會惡化,滿手六四鮮血的強國政府一定會放水把企債危機壓下去,還會為香港投機者送大禮.............。試問楊某還有甚麼興趣繼續談論經濟? 似乎再談下去也沒有甚麼意義。

楊衞隆 人民幣匯價合理嗎 2015年05月29日

過去一段很長時間,美國人和歐洲人不停地說人民幣匯價太低,出現不公平競爭。有些美國政客更加說中國在貨幣系統出術,佔了美國企業便宜,要求國會制裁中國。可是,突然之間,華爾街大戶和IMF總裁拉加德說人民幣匯價合理。
人民幣匯價真的合理嗎?
事實上,人民幣匯價仍然偏低。人民幣不是硬貨幣,在全球金融系統之中,人民幣既係重要貨幣,卻又不能自由兌換。華爾街不能通過買賣推高拉低人民幣匯價,只能通過政治手段迫人民幣升值。
為何美國人突然間不要求人民幣升值?
過去,中國出口商品到歐美。人民幣匯價太低,除了打擊歐美企業,亦會打擊日韓企業。
現在,歐美日等國家經濟衰退,日元又大幅度貶值,中國貨的出口競爭力大大削弱。如果硬要人民幣升值,中國就會經濟衰退。美國準備加息,債市危在旦夕之間,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加息令到全球金融形勢更加惡劣。歐美日現在希望人民幣匯價和利率穩定。
美國加息,人民幣匯價何去何從?
人民幣匯價取決於通脹和失業率,在失業率最低的情況下,要有最低通脹。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的失業率會自然上升,中國必須將人民幣匯價訂在有利出口的水平。通脹方面,中國其實可以補貼糧食。所以,人民幣最大機會輕微貶值。美國加息,人民幣亦要有較高利率,才能維持匯價穩定。中國企業債的比例太高,約佔總債務4成,如果中國加息,同時日元大幅度貶值,企業債的質素會下降。外資看到美國快要加息就撤離中國市場,原因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