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曾淵滄專欄 下一波重組潮快臨 2015年07月24日

內地A股持續造好,昨日滬綜指再升2.43%,以香港的標準算是大幅上升,過去一個星期,內地傳媒大事報道內地的場外配資死灰復燃,再度活躍,有人在之前股災時輸了錢,想翻本,再度通過場外配資,以高槓桿的形式入市博一博,也有人認為既然中央政府出手救市,趁低價衝入股市,風險不高,富貴險中求,也以高槓桿的形式通過場外配資取得資金入市。
中國監管當局不可能不知道,於是又再重新查辦場外配資,據內地傳媒所報道,部份場外配資活動轉移陣地來到香港,昨日《蘋果》財經版頭條新聞指,香港券商全方位收緊孖展,不知道與內地重新查處場外配資是否有關?但既然稱之為場外配資,當然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向經紀行借錢,而是地下錢莊,香港地下錢莊是否活躍?不得而知。

地產股低吸良機
有重組概念的長江基建(1038)與電能(006)公佈業績,若不計算特殊項目,表現還不錯,現在電能手上有一大筆現金,會如何處理?因此,炒重組之風是隨時會重新出現。
前陣子股災時,香港地產商一齊收起新樓樓盤不賣。現在股市回升,很快地又會有新樓出售,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顯示,股災期間二手樓價沒有跌,當時傳媒報道說有人蝕賣,相信只是極小量周轉不靈的個案,整體而言,樓價依然高居不下,因此,當本地新樓盤再開售時,人山人海的買樓照片,會使到本地地產股再度受追捧,現在依然是趁低吸納的時機。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iBond熱 2015年07月24日

  人有人運,股有股運,投資產品有時都要揀吓出世時間。股市呢排處於休整期,政府推出通脹債券IBOND,吸引大批市民認購,有銀行職員話今年排隊嘅人多過上年,估計今年一人可能只得一、兩手,實際情況要睇真正認購市民有多少。

  買股嚇親寧願穩陣

  買IBOND變潮流,有人問好唔好認購,呢啲政府嘢實唔會輸錢,你唔怕麻煩都會有粒糖,不過,IBOND唔係股票,升極有個譜,加上分派有限,如果滿足執一千幾百,咁咪認購囉。

  坦白講,如果佢喺兩個月前推出,肯定無乜人理佢,因為個時炒股郁吓執幾十個巴仙,美國又話加息,不利通脹敏感的債券。點知自從A股風暴,好多人知道股市專收叻仔,早排贏得多,跌市仲輸得多,大家風險胃納急降,加上早日大陸豬肉價又話急升,於是IBOND變番有啲睇頭,依家俾傳媒炒熱咗,仲變成唔買好似有啲老襯咁。

  中環茶友中,有IBOND忠實支持者,次次佢都有認購,今年佢仲未郁手。

  茶友話,買呢隻政府債券,最和味係第一次,當時無人識好嘢,佢大手少少入貨,一中就中到滿額,分咗四十幾手,若然掛牌即沽就執幾萬銀,不過佢唔等錢使,擺喺度擺到贖回,賺足咁多年息。

  第一鋪爆冷食了胡,第二年開始就多人認購,分配金額大跌,但既然係政府分糖,市民應得嘅,茶友交足稅,但無點攞福利,就算小小哋着數佢都年年買。

  茶友話,由於政府斟掂銀行唔收手續費,認購起碼唔使花佣。要留意係IBOND唔係用按比例分派,認得多唔等於派得多,以現時形勢,估計申請三幾萬已經分到盡,所以唔需要入大飛啦。

  一沙一石見世界,投資市場都係咁。茶友話,從IBOND咁多人買,可見公眾做事好情緒化,喜歡一窩蜂,依家大家突然愛上低風險、低回報的產品,係市場喺早前大幅波動市的集體心理反射。從呢個現象睇,心態弱的投資者,好多已經減磅或者避險,咁對後市反而唔係壞事。

  港股似叉唔夠電

  依家市場關注係內地股市震盪後點樣收拾殘局,同時美國有可能加息,令到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依家恒指兩萬五千點,睇落唔係太平,但個別股份都算抵買。如果人心虛怯,個市有機會插低,屆時可能買到又平又靚的優質貨,咁比起爭買IBOND,計落可能仲着數。

  昨日人行繼續「放水」,再推逆回購350億人民幣,帶挈港股止跌回穩,一度升過兩百點,尾市回順,在25400點徘徊。恒生指數收造25398點,升116點;國企指數收報11834點,升100點,成交縮至798億元。

  內地股市升2.4%,國指只升0.9%,香港好似叉電叉唔起咁款,升唔跟足就怕佢跟跌。

  藍籌以今日公佈中績的友邦(1299)至叻,貢獻40點升幅,收造51.45元,升1.1元或2.19%。李寧(2331)獲高盛調高評級,由原先「中性」升至「買入」,因估值可撐起股價,目標價4元,收市報3.78元,升近10%。

  市場繼續升平股,借住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持續低企,水泥股受追捧。海螺水泥(914)飆近7%,造26.1元,為表現最叻國企指數成份股;中國建材(3323)漲3%,不過呢排資金炒作一浸浸,如果見佢升先追入,可能已經遲咗,平股如果無乜古仔,炒兩炒可能就會靜番落嚟。

  軍工股反而睇落襟玩啲,昨日再次起動。航天控股(031)、航天萬源(1185)齊齊急揚10%;中航國際控股(161)升5.7%,造6.45元。

C觀點 施永青 Uber不祇搶出租車生意 2015年07月24日

“Uber”是一個利用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叫車服務的品牌,內地譯作「優步」;既譯音,又譯意,可謂譯得不錯。
優步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原只是因為自己叫車不便,才設計了一個程式,在朋友間共用汽車;後來覺得這個方法很好,才從朋友間的共用發展至社會層面的共用,變成一種商業模式。現時優步的服務已走向全球化,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約4,000億港元)。
優步能這樣高速發展,是因為它所提供的服務的確比普通出租車優質;不但快捷方便,而且有不同檔次與款式的汽車任選。只要在智能手機上下載一個優步的程式,開通信用卡戶口後,按一下鍵,系統就可以知道你在甚麼地方要車,而你亦可知道附近哪些地方有車可提供服務。你輸入要去的目的地與附帶要求後,就知道有沒有車應接,要多久才到。你還可以看到車的型號,車牌號碼,以及司機的照片。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查看司機的背景與顧客的評分。行車的路程全部在GPS螢幕上顯示,司機不會兜路。到達目的地後,只要在手機上確認,就可以在信用卡內扣數,不用付現金就可以下車。
在優步服務已普及的地方,叫車只需等5至8分鐘。由於不同的時段與不同的路程會有不用的收費,繁忙時間與短程客一樣可以叫到車,只是收費高一點罷了。如果願意與其他乘客同車,收費會有折扣。
優步的司機很多都是業餘的,有些還是車主。在歐洲,就有環保人士積極當優步司機,因為可以減少耗油與交通堵塞。這樣的司機,服務態度一般都比較好,在車上有傾有講,可以增廣見聞,開闊視野,在旅程中可能有意外的得益。
優步對司機有要求,要穿白恤衫,並為乘客提供樽裝水及充電服務。經常被乘客劣評的司機會被除名。不似一般出租車司機,根本沒有監管制度。
現時有些大都會,在繁忙時間不准私家車未坐足乘客就進城,政府要監管很費力,用優步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並省回很多行政費用。所以中國政府對優步採取寬鬆的態度。
卡蘭尼克在中國發表演說時表示:全球有16億部汽車,其中1.5億部在中國,價值20萬億人民幣左右,但這筆龐大的資產大部分都沒有好好地被利用,使用率不足10%。優步若能增加這些資產的使用效益,以後中國就可以減少用車,中國的霧霾就不會這麼嚴重。
內地人很喜歡買車,但有了優步之後,沒有車、沒有司機,一樣很方便,有人因而不覺得需要買車了。可見優步的功能不祇是促使出租車改善服務,還提升了整社會的汽車使用效益。它有這麼高的市值不無道理。
然而,優步的經營方法是否合法的問題,至今仍到處受質疑。它對要交牌費的出租車,的確造成不公平競爭。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留待下次再談。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標準工時大災難 2015年07月23日

政府正在研究實施標準工時將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按政府經濟顧問的報告,把每周的標準工時定為44小時,將有76萬名打工仔受惠。

現時香港每月工資1.5萬元或以下的低收入勞工,人數約141萬,按政府推算,每周標準工時時間愈長,受惠的打工仔人數愈少,估計將標準工時由每周44小時,調高至每周48小時及52小時,受惠人數會由76萬人降至約53萬及約28萬。

香港勞工界多年來爭取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表面上看,這兩項措施,都是要保障低收入人士,讓低下階層的打工仔受惠。

我記得當最低工資實施之初,我與一位小企老闆吃飯,他對這項政策大聲讚好,說香港社會貧窮懸殊,他這個老闆階層也贊成最低工資政策,讓基層僱員工資得以提升。不過,幾年後的今日,這位「仁慈」老闆卻慨歎,最低工資對社會的影響,令他大跌眼鏡,低下階層特別是從事保安、清潔及地盤工人工資確實大幅提升,但他兒子是大學畢業學生,工資卻連清潔工人還不如,原來這種保障勞工工資的政策,會有這樣大的副作用。

上屆特首曾蔭權,將實施最低工資及推動立法會的政制改革,視為他任內的兩大政績。現任特首梁振英在競選的時候,曾經提出會研究實施標準工時,但時至今日,仍未做到,便給工聯會的陳婉嫻「追數」。政圈中人現時都在竊竊私語,以香港的經濟狀況,還未具備實施標準工時的條件。但在未來特首選舉白熱化時,政府隨時可以推動標準工時,爭取工會的支持,以及提升特首在低下階層的民望。

香港的大學經常做研究,但甚少做有關本地議題的研究。例如實施了最低工資之後,究竟為香港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有什麼副作用?我便看不到本地有什麼有質素的相關研究。

粗略觀測,實施最低工資的直效果除了令保安、清潔等低收入行業加人工之外,更令地盤工人這些厭惡性行業的工資大幅提升,像要在戶外從事高勞動力的紥鐵工人的工資,便增加至每月三萬元以上,要深入地底挖掘隧道的工人,每月工資更高達四、五萬元以上。這是實施最低工資的第一個副作用。

第二個副作用是出現從事文職的大學生收入,薪金比厭惡性行業工人低很多的「薪金倒掛」現象。目前,在本地讀完大學學士學位,甚至碩士,起薪點大約一萬元。由於經濟放慢,很多行業經營情況不理想,僱員薪金加幅非常低,甚至追不上通脹。大學生畢業以後,工作五年、十年,月薪不足兩萬元的,比比皆是。不過,如果願意做一些勞動力強的或者厭惡性工作,賺兩、三萬元工資,非常容易。

或許很多人說,技術勞工收入偏高的情況,在西方社會非常普遍。但由於西方社會的稅率高,福利安全網比較廣泛,不同工種的工作地位,相對平等,工資拉近,甚至倒掛的情況,也廣為社會接受。不過,在香港這樣的社會,學歷高收入低的情況,已經造成年青人極大不滿,再加上高樓價、高租金,更看不到出路。

至於第三個副作用,是嚴重地推高物價。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包括零售餐飲業及房地產,由於洗碗的、當侍應的工資大幅提升,鋪租高昂,茶餐廳快餐店要經營下去,惟有大幅加價。在中環、灣仔,一個普通茶餐40元以上,已經是等閒的事。在建築工人工資大增,又不能夠輸入外勞的情況下,令到新樓每呎建築成本高達5000元。雖然樓價高企也不純粹因為建築費上升,但建築成本上漲,也是推升樓價的其中主要動力。樓價貴,亦推動租金急升,推升通脹。

相比十年前,現時的基本生活的物價,已經飆升了一倍或以上,拿到十年前同樣的工資,實質的生活水準其實已大幅下降。因此,除非你是從事那些直接或者間接因最低工資受惠的行業,例如清潔、保安、地盤等,否則你已實質受害。因為你的工資輕微上升,根本趕不上物價的大幅上漲,最低工資推出,令你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艱難。

未來若實施了標準工時,又定在每周44小時這樣的低水平,肯定會造成第二波的厭惡性工作薪資的上漲潮,上面提到的副作用將進一步激化。那些工會大力爭取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貌似要讓全港低收入打工仔受惠,結果卻只有幾個特定行業受惠,而其他行業的打工仔以至中產人士,卻因此而大受其害。

然而,由於政治鬥爭劇烈,這些問題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很多議員、政黨都看到,但沒有人有勇氣提出,因為怕得罪了工會和低收入的打工仔。公共政策已淪為政治鬥爭工具,毫不考慮其副作用,糊糊塗塗地將其推上馬,結果全社會都要慘嚐苦果害。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曾淵滄專欄 股災同樣製造機會 2015年07月23日

基本上港股及內地A股已經開始正常化,狂牛受制,股災也已獲中央化解。今後的升跌,很大程度得看個別上市企業的盈利。

領匯租金有上升空間
美股也如此,希臘問題暫告一段落,美國聯儲局加息的壓力也逐漸消化,投資者已做好心理準備,故股價升跌也得看上市企業的業績,前晚Apple業績比市場預測低,導致股價大跌更拖累道指。道指低開,也使恒指低開。
領匯(823)股東大會,多人到會場抗議示威,對小股東而言這是好事,這表示領匯的租金仍未達市場水平,領匯仍未將小租戶趕盡殺絕,結論是領匯的租金收入仍有上升餘地。
內蒙古是中國兩大牛奶品牌的大本營,上網看資料發覺伊利(滬600887)股價在近日股災中下跌不止五成,伊利不是細價股,市值達千億元人民幣,營業額也年年創新高,遠比數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前後高許多,可見事件對中國奶業影響已過,信心基本上恢復,新問題反而是牛奶供應多了,奶價下跌,但伊利與蒙牛(2319)的主業不是養牛賣奶,而是將奶包裝成飲料,大部份的奶都是買回來,不是自己養牛供奶在消費零售層面伊利與蒙牛有壟斷地位,也就是可以控制零售價。
近期股災令股市回到大時代前的水平,也造就許多機會,讓大時代前沒有入市的人有另一個機會入市,嘉國(173)主席呂志和一連五日買貨,恒地(012)主席李兆基、新地(016)董事郭基煇都趁機買入,可見港股前景亮麗。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揀飲擇食 2015年07月23日

  港股呢排頭頭碰着黑,內地A股急插搞到恒指一日下挫二千點,中央救市穩定番之後,昨日又因為美國科技股業績唔靚仔插咗二百幾點,可見市底都係虛虛哋。

  美息看升 美股難爆上

  美國科技股早前爆升,納斯達克指數創出新高。呢個星期幾隻龍頭大股派成績表,結果被指低於預期,杜指下挫一百八十多點,納指就跌十點,幅度反而細過杜指。美股高位回落,港股再度腳軟,變成跟跌唔跟升。早兩日大市回勇,但成交不足千億元,睇番北上投資A股滬股通額度,全日額度剩餘134.34億元人民幣,是連續第三日全日賣盤超過買盤,顯示兩地資金唔夠,內地穩定咗指數,但投資意欲不振,港股坐埋一條船,於是變咗孱仔。

  美股借科技股業績調整,陸羽仁認為背後係市場開始預期九月美國加息,在利率調高下,市場風險胃納降低,杜指上到一萬八千點就開始有壓力,短期見唔到佢有力爆上,高位就借啲理由調番落嚟。喺呢啲咁嘅市況,股民要保持有現金在手,買股唔能夠心急,就算想郁手都要等個市回落先行動,咁就穩陣啲,簡單來說,就係要揀飲擇食,寧缺無濫。

  美股回調,恒生指數低開,午後跌幅擴至359點,都有啲得人驚。不過,內地股市回升收市,尾市跌幅收窄,恒生指數收造25282點,跌253點;國企指數收報11734點,跌137點,雖然波幅增加,成交都係817億元。港股成交奀,港交所(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跌6.2元,造222.2元,預計個市無乜好消息推動下,短期成交好難大上,港交所短期下試二百元低位都唔出奇。

  市場昨日話題梗係蘋果公司(Apple)業績展望差過市場預期,多隻蘋果概念股捱沽。瑞聲(201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挫6.9%,報41.45元;高偉電子(1415) 股價及相關新聞 瀉8%,造6.23元;富智康(2038)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下滑4%;舜宇(2382) 股價及相關新聞 降3.4%,報17.46元。

  理文手袋(14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賣盤交易告吹,復牌後應聲急跌,為表現最差港股,收報1.13元,急跌20%,股價最低曾經跌到去1.05元。

  據公司講,接獲大股東告知,鑒於訂約方未能就有關交易條款達成協議,故與潛在買方就可能購買理文手袋全部或部份股份討論將不會繼續進行。理文喺五六月期間,仲喺四、五毫子徘徊,由於憧憬賣盤,股價急衝,最高上過1.99元,就算A股暴挫期間,佢都繼續頂得好硬。?家賣盤消息告吹,短期應該無得炒作。

  殼股買賣唔易成交

  市場人士話,?家賣殼有兩種方式,若然買家名氣大,就興低價發股,以攤薄方式轉換控制權,大、小股東趁買家號召力推高股價,自己執生搵機會散水。另一種買家名氣無咁大,就要真金白銀高價收購。

  內地股市碌低,少咗炒股熱錢,買家未必即刻肯再畀高價買嘢住,沽家就認為內地變相叫停新股集資,殼價有條件炒上,亦都唔願意賤賣。喺買賣意向差距擴大後,堅持想高價賣殼短期就比較難成事。

  市況唔穩定,投資者眼光轉向業績有保證公司發掘機會。大和估長江基建(103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與電能實業(006) 股價及相關新聞 合併,變身成為基建巨人,兩隻股份雙雙造好,長建收63.95元,升1.7%;電能造70.55元,輕微下跌咗。

  買績優股有息收,策略進可攻、退可守,難度係好多都價錢唔平,買呢類股份唔會發達,但係連iBOND都大把人排隊的環境下,佢哋自然唔缺捧場客。但想買呢類股份都唔可以心急,要等機會趁市況唔好,個價低啲先至吸納。

C觀點 施永青 局長換馬 意欲何為 2015年07月23日

政府突然宣布,更換兩位問責局長的任命:民政事務局由劉江華接替曾德成;而公務員事務局則由張雲正(海關關長)接替鄧國威。由於事前全無跡象,事件令很多人都感到錯愕。
由於政府未有解釋這次更替的原因,社會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猜測。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兩人都不是因個人理由而主動申請離任的。因為個人理由不會那麼巧合,都在同一時段發生,且不可能事前全無跡象。因此,最大的可能是特首對他們的工作表現有所不滿。
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有傳言說中央對此十分不滿,要對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進行問責,估計有一批港澳辦與中聯辦的官員會被撤換。想不到中央尚未動手,梁振英已經走在前頭。
照道理,民政事務局與公務員事務局都不是直接負責政改的部門,為何兩位局長竟首當其衝?原因可能是這兩位局長都比較低調,很少在台前配合政改三人組做推動工作;或許因而被以為一早打定輸數,不肯盡力而為。
事實上,要政改取得成功,的確極需要這兩個局在平時的工作上大力配合。今次被追究亦非全無道理。
民政事務局負責地區民眾與政府的關係,除了搞康體文娛活動外,亦負責公民教育與青年工作。但在佔中運動中,大量年輕人加入反建制陣營,有些更鼓吹地方主義,抗拒一國的概念,出現這種情況,雖不是曾局長一個人的錯,但若要扭轉這種現象,他看來已被視為不能勝任的人;那就只好找個新人一試。
至於鄧國威,公務員系統就一直有聲音說他對公務員的權益太過冷漠,只肯公事公辦,不善於反映公務員的意向,導致政府與公務員之間的矛盾加深。
此外,政府對部分公務員佩帶黃絲帶上班亦感到擔憂,覺得公務員事務局有責任令公務員盡忠職守,而不是與政府訂下的總體目標對抗。
可以預期,今後政府會願意進一步改善公務員的待遇,但對公務員的政治要求則會收緊。這項工作雖不易做,但會比做青年工作容易。為了保持高薪厚職,一般香港人會傾向妥協;但年輕人則傾向理想主義,不願意向現實低頭,要做年輕人的思想工作並不容易。張雲正來自紀律部隊,硬的一套應沒有問題,但要真的爭取到公務員歸順,還要善於攻心。那就要軟硬兼施,非常考功夫。
今次局長換班,顯示梁振英對做好這份工仍興致勃勃,並沒有如坊間所傳,今次上京被中央領導人面斥,已失去連任的機會。如果他已經不存寄望,他只會做一日和尚打一日鐘,無需要自找麻煩,還要去得罪人。梁振英現在還這樣有為,代表他正為爭取連任作出部署。

巴士的報 盧永雄 特首選戰開場 2015年07月22日

距離2017年特首選舉還有一年多,選戰已提早開場。明年今日,特首選舉將進入白熱化階段,想不到三大陣營,如今已磨拳擦掌,動作多多,積極備戰。

談到積極性,排頭位的自然是現任特首梁振英。他上周和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見面之後,說「只要有機會有空間,一定盡最大努力為香港社會服務」,正式掀開他競逐特首連任的序幕。梁振英是在任特首,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控制政府資源,預計未來政府的施政,例如明年初的施政報告,將會成為他民望工程的重點。固然,最近的換局長事件,也和他部署連任有關。

另一組人馬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他一直都在支持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競逐下屆特首。曾主席雖然因為WhatsApp漏料事件,民望稍跌,但他仍是最受歡迎的立法會議員,高踞榜首,遠遠拋離排第二的田北俊。曾主席時有公開評彈政府的言論,例如就特首說在政改以後要專注經濟民生,曾主席就對政府不講政治而能夠成功,有點質疑。

政界人士分析,曾主席發言,除了要拉升個人民望,以便增強他所支持的特首候選人的推力之外,還有討好泛民的用意。因為如果他支持的候選人未能獲得中央的祝福,他可能要尋求泛民選委的提名票,才可支持梁錦松入場角逐。

至於第三組人馬是財爺曾俊華,他與特首梁振英的理念有差異,在官場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由於曾俊華主管財政,他與梁振英的矛盾,也圍繞在用錢的問題上,例如早前的公務員加薪,政府討論是否額外加公務員0.5個百分點工資,以安撫他們的情緒。對此,曾俊華有點保留,認為應該跟原有機制,按薪酬趨勢調查建議的幅度加薪。結果梁振英一錘定音,額外加了0.5個百分點工資予全港公務員。兩人的分歧,顯而易見。估計未來梁振英在再灑金錢的時候,曾俊華仍會有很多意見。

另外,曾俊華在中央力推的「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上,表現異常積極,多次在個人網誌上發表支持「一帶一路」政策,被視為營造中央好感的動作。

上述的三路人馬,如今已經浮出水面,積極地為特首選戰鋪路。另外,也有一些實力強橫的人選,例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或者金管局行政總裁陳德霖,暫時仍未有太大動作,似乎蟄伏在旁,靜候時機。政改方案遭到否決,2017年特首選舉沿用大選團模式,本來大家都以為這次的特首選舉會比較平淡,如今從三路人馬搶韁出閘的形勢看來,是次選戰絕不平靜。

政改風波剛過,中央尚未為下屆特首人選拍板。在習近平主席最近在亞投行協定簽署儀式中,和曾俊華握手,有人覺得這次「習握手」,是中央支持曾俊華當特首的暗示,這種講法雖然有趣,但略嫌誇大。不過,從梁振英陣營聽到這種傳言,即時著力反撃的態勢,可見未來的特首賽,必然打到參與者牙血齊流,遍體鱗傷,不會那麼容易善罷干休。

曾淵滄教路 股樓復活刺激消費 零售概念股可留意 2015年07月22日

內地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符合政府的保七目標,增長數據達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零售業的增長幅度很大,達雙位數。看來,減息、降準已有作用,股市樓市復活、上升也產生財富效用,鼓勵人們多消費,除此之外,中國政府大幅度調低入口關稅,使到入口貨品價格下降也是原因之一,歐元、日圓貶值更是錦上添花。

推動中國零售業增長是國策之一,是中國經濟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製造業已到了瓶頸的位置,面對挑戰發展零售業可以補充製造業增長放緩的壓力。因此,相信中國政府還會再繼續推動零售業。

今日的零售業也已經不再局限於開店做生意,網購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部分,因此,騰訊(0700)肯定是一間能繼續快速成長的企業。


華創向母公司出售大部分業務,只餘下雪花啤酒,交易後股價升近一倍,可見市場對其前景看好。

零售業增長快,但是,高檔商品依然壓力重重,中央打貪腐沒有停,不會停,依然嚴重影響高檔商品的銷路,直到有一天,中產崛起,取代了這個空檔。

不論是網購或是逛街購物,物流業不可少,嘉里物流(0636)是此行業的成功者,復星國際(0656)與阿里巴巴合作搞的菜鳥也有前途,李嘉誠旗下的Tom(2383)屬於有潛質的物流企業。

華創(0291)母公司選擇在這個時候收購華創旗下除了啤酒業務之外的所有業務,也是看準了中國的零售業快高速增長,不過,我依然是支持這項收購,至少,收購行動使到華創股價大幅上升,升幅近一倍,留下的啤酒業務也不錯,是華創旗下最佳企業,隨着整體零售業的增長,華創旗下的啤酒業務也一定能快速增長,華創旗下的雪花啤酒已經是中國最暢銷的啤酒品牌。

零售業復甦,過去一度跌得很重的運動服飾品牌股也該復甦,騰訊已決定入股美克(0953),其他如特步(1368)、安踏(2020)、361度(1361)、裕元(0551)都應該也有不少的前景。

零售業復甦,以開發商場為主線的內房企業寶龍(1238)也該水漲船高。過去,寶龍因為開發商場為主,回本期慢,比不上開發住宅的地產商,導致股價長期落後,股價與資產值間的折讓巨大,值得留意。

近期股市經過這場股災後,正處於復甦期,整體而言仍是樂觀的,現在是時候好好地檢視機會的時候。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曾淵滄專欄 買內房股要小心揀 2015年07月22日

前陣子到了法國旅遊,過去五天又去內蒙古,這已是第三次到內蒙古,草原景區多了很多,算是競爭激烈,但依然生意很好,草原上停了密麻的汽車,自駕遊的旅客非常多,景區人山人海,今日中國中產階層正在壯大,旅遊業根本不需要靠外國旅客,單是中國本身的中產旅客已很驚人,13億中國人,只要1億人達到中產的消費力,已很不得了。除了草原,內蒙古的沙漠也是旅遊景區,響沙灣是其中一個比較靠近呼和浩特、旅客比較多的沙漠旅遊區,過去我也到過,現在重遊,分別很大。索道已由一條變三條,玩的東西多了很多,最有趣的是大沙漠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巨大游泳池,不少旅客更在沙漠中暢泳。

復蘇進度大不同
最努力開發中產階層生意的,當然是房地產商,過去中央政府擔心房地產泡沫吹得太大,出手打壓,現在算是相當全面解除打壓,故此次股災後,內房股是可以選擇性的趁低買入,說要選擇性買入,是因為內房股畢竟很多,全國不同城市,在中央打壓結束後,其房地產市場復蘇的速度不一樣,因此投資內房股要詳細了解,研究其開發的房地產在甚麼城市,該城市的復蘇情況如何。
除了內房股外,另一些很努力地開發中國中產市場的香港上市企業有鳳凰醫療(1515)、復星國際(656)、騰訊(700)、聯想(992)。
這一回到內蒙古,與上一回很不一樣的,是草原上多了許多風電機,現在風電多上了國家電網,利潤比較有保障,風電股也值得留意。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豬肉股落鑊 2015年07月22日

  唔知無消息係咪就係好消息,港股低開後回升,結果升咗131點。要留意係,交投持續減少,得820億,對港交所(388)好不利,佢昨日逆市跌1.2%。個市升升跌跌,動力都唔係好大,暫時都仲係上落市格局居多。

  內地繼續執緊暴力救市後的攤子,《證券時報》報道,部份配資公司開始主動清理既有存量配資,其中包括限期清理客戶現有A股股票持倉,對停牌個股做出專門處理方案。相關處理有兩個方法,一是自有資金持有;二是提供50%的保證金後繼續持有,並在復牌後一周內視情況賣出。

  喺執手尾期間,A股波幅減少,上證指數全日收報4017點,升25點,深成指數全日收報13315點,升113點。港股就靠中移動(941)撐起造好,一隻股票已為大市貢獻73點,結果收市佢重返「紅底股」,全日升4元,收102.2元;對手聯通(762)更醒,為藍籌升幅最大股份,收造11.56元,飆0.64元;中電信(728)跑贏多隻國企指數成份股,收造4.66元。炒電訊股主要係話業績數據唔錯,加上鐵塔公司準備融資,更大理由係市場趨向買入穩陣的大股,於是推高內地電訊股。所以電訊股升其實係大市呆滯的一個表現。

  物價急升 不利放水

  國企大股撐實,恒生指數收造25536點,升131點;國企指數收報11871點,升97點,成交縮至820億,為近四個月來最少,是連續四個交易日成交少過一千億元。

  除咗電訊股,衰咗幾年的豬肉股,因為內地豬肉價格上月升一成,大受追捧。大股萬洲(288)升2.8%,造5.43元;雨潤(1068)升2.9%收2.46元。惠生(1340)急升19%,報1.44元;普甜(1699)炒高22%,冷門股炒起上來都係細細粒易食。除咗豬肉股,內地農業股都郁。

  除權股仔興風作浪

  我見到豬肉價升得咁急,有點擔心,經濟未好,豬肉農產品先升,有點停滯膨脹味道,苗頭唔係咁好,若然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升得急,阿爺唔可以再放水。當然呢啲只係遠慮,好短線睇豬肉股就吸引到資金落鑊炒一轉。

  A股一輪波動後,部份投資者興趣轉向國企以外股份,趁中期業績公佈前搵啲嘢炒作炒作。友邦(1299)將於7月24日公佈上半年業績,高盛就估佢上半年新業務價值按年升21%,達至9.58億美元,純利達18億美元,料會派息19港仙。

  另一方面,高盛估計友邦(1299)受惠2014年的活躍經紀業務,會為友邦今年提供良好的基礎增長。高盛話友邦香港與內地業務過去數季銷量與毛利率持續擴張,預料泰國及馬來西亞業務毛利率會有明顯改善,同時相信新加坡業務次季會有復甦。由於預期友邦當地業務受制匯率拉低業務增長,因此調整2015至2017年每股盈利預測至0.3美元、0.34美元及0.39美元,但維持「確信買入」評級,目標價60元不變。

  友邦本來係美國AIG屬下公司,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買起AIG,早幾年部署退市,將友邦分拆上市,掛牌後股價持續上升,至今已經翻了兩番,有中環茶友笑言,政府沽貨唔怕接,呢個智慧香港與美國皆然。

  內地資金炒風收斂,股仔變成八仙過海,各展神通。宏霸(2918)一供五除淨,股價一度大幅攀升,收造0.36元,升幅縮窄至5%,高追咁就中招。同樣供股除淨的中策(235)都炒作,股價升13%,收0.385元。藍鼎國際(582)之前公佈的十供一供股計劃僅獲63.62%認購,股價前日大跌17%後,今日收復失地。至於完成供股新貨出籠的錦興(2906)就插低近一成,收報0.188元,跌近10%,呢批抽水股喺早排大時代就肯定有得炒,依家水頭減少,就變成只可以湧上湧落。

C觀點 施永青 《忽然1周》忽然結束 2015年07月22日

繼《壹週刊》要大量裁員後,同為壹傳媒屬下的《忽然1周》亦已證實會於下月初停刊。行內對這個消息十分錯愕,不明白黎智英為甚麼忽然會有一個這樣的決定。連《忽周》的行政總裁趙偉堅在向員工公布決定時,也講不出所以然,只能無奈地叫員工去問老闆。如果連高級管理人員也弄不明白,相信大部分的小股東更加沒有心理準備,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及早在投資上作好部署。
執筆這一刻,還未聽到黎智英對這個重大的決定作過任何解釋。趙偉堅在回答記者查詢時有談到廣告市場因經濟環境而萎縮的問題,但看來也不似是結束的原因。因為《忽周》去年還在賺錢,而今年尚有半年才結束。沒有理由下半場都未打完,就這麼快認輸。這不似是黎智英的性格。
《忽周》的銷量比《壹週》還要多,長期在行內處於領先位置,競爭力絕不比對手差。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整體經濟環境惡化,要排隊去死的話,也還有很多人排在前面。只要肯守住陣地,待行家先死掉一批後,就可以有餘下的生存空間。黎智英做了這麼多年生意,沒有理由連這點道理也不明白。
據趙偉堅透露,下月會從市場上消失的,除了《忽周》外,還有同屬壹集團的《飲食男女》與《Me》。兩本雜誌將於8月16日起與《壹週刊》合併出版,對於雜誌的出版界來說,這無疑是一項好消息。因為這些準備結束的刊物,市場地位有別於《成報》與《新報》,原先都佔了很多廣告份額。今後這些市場份額將放出來重新分配,起碼可讓剩下來的人吃飽一些。
這亦是令壹傳媒的員工最不理解的地方。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做得比別人差,亦不覺得公司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理由這麼快就打退堂鼓。
據曾替黎智英打工的人反映,黎智英雖然在社會問題上強調民主,處處爭取公民參與;但在公司管治上,卻獨斷獨行,從來沒有把員工也視作是持份者。要是在公司內來一次公投,相信大部分員工都贊成繼續拼下去。
相信除了員工不認同這項決定外,公司的小股東也不一定贊成董事會這項決定。要把一份雜誌辦起來絕不容易,更何況是辦到全港銷量第一。《忽周》、《飲食》與《Me》合起來價值不菲,為甚麼不放盤尋求買家,收回合理市值。這才對得住小股東。現在竟選擇「自殺」,讓公司的價值在毫無回報下消散,完全沒有照顧到其他股東的利益。
黎智英今次作出一個這樣的決定,實在難以理解。他從來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在台灣辦電視的時候,虧損的速度比今天快,五年裏燒錢數以十億計,他一樣面不改容;今天竟為區區幾千萬而退出市場。這不似是他個人所作的決定,難道他已是身不由己?

巴士的報 盧永雄 這是一個顛覆的年代 2015年07月21日

近日確是媒體的寒冬,先有《新報》結業,再有《成報》停刊,昨日又傳來《忽然一周》8月結束的消息,70名員工,全部遣散。身為行業中人,聽到這些消息,不無傷感,悲歎行業波動,感慨大樹凋零。

《忽周》曾經是一棵大樹,從《蘋果日報》隨報附送的娛樂周報起家,後來分拆出來獨立銷售,高峰期銷量超過20萬份,長期高踞本地娛樂雜誌一哥位置。近年《忽周》銷量大跌,但仍有6萬份的銷量,在本地同類產品中仍是數一數二。據《忽周》負責人稱,雜誌去年仍有盈利,至今年才開始虧蝕。不少《忽周》的員工慨歎,為什麼他們較亞視還要早執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恐怕壹傳媒集團屬下很多紙媒體都出了問題,所以才出此下策。

這麼多報刊同時結業,不少朋友問我,紙媒末日是否已來到?對於這個不斷被人提起的問題,我有一個標準問案:「不一定,看自己。」1930年,當電視機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預告紙媒與電台將同時步向末日。結果,80多年以後,正當電視台也面對著嚴峻挑戰的時候,仍有報紙、電台生存得很風光。這是一個淘汰賽,新產品出現,搶了部份市場,便會將原來的經營者的空間擠壓大半,部份經營者被淘汰,市場又達致平衡。

不少人說收費報紙主要是給互聯網逼死,我覺得這樣的分析略嫌簡化。無疑愈來愈多讀者把時間花在互聯網上,減少閱讀紙媒的時間。但從廣告角度而言,免費報紙才是紙媒最大侵蝕者。像《頭條日報》這個免費報紙一哥,最高發行量曾經達到100萬份,佔據了免費報紙市場的最大份額。目前,全港所有免費報紙的廣告收入,每年共計超過10億元,遠比新聞網媒拿到的3幾億元廣告費為高。免費報紙表面上看似不甚亮眼,實際上是這場淘汰賽的大贏家。網媒看似耀目,其實只是急流中逐浪者。

說到傳統行業面對的挑戰,不期然想起三個星期前在國內瘋傳的一封離職信。寶潔公司(P&G)全球職位最高的華人、寶潔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副總裁熊青雲離開寶潔,加入京東商城,成為京東商城市場部主管,她的離職信引發廣泛傳閱。我與熊青雲曾有一面之緣,對她的衝勁及幹練,印象極深,想不到她連離職信也寫得如此出色。她在信中說,「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你不顛覆自己,別人就顛覆你。寶潔歷來就是一個顛覆者,在將近 180 年的公司發展長河中,出現了無數次顛覆性創新。」(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7/03/a-letter-from-pg-laura-xiong/)

我們見到報紙雜誌倒下,原因是它們的市場給別人顛覆了。報刊依靠廣告生存,大部份的廣告費給強者拿走了,剩下的弱者,便只能夠分食殘羹。無論過去有幾輝煌,可能在幾年間,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便變成失敗者。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所有事情都不再是必然。惟有創新,才能令產品保持永恆不墮的地位。

創新當然不限於跳去做互聯網,從產品內容、售價、分銷渠道,以至公司自身的成本結構,都有各種顛覆現有行事形式的創新空間。不變,好易出局。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品中資 羅國森 券商股短線吼銀河廣發 2015年07月21日

  《品中資》當上半年內地股市火紅的時候,券商股可說是天之驕子,受到熱烈追捧。但當早
前A股急速回落的時候,券商股又首當其衝受到衝擊。但問題是,現在內地A股總算喘定,到底
券商股的反彈力度如何呢?哪些券商股值得短線追捧呢?
  在拆解券商股最新的投資價值前,我想交代一下,在今年4月之前,在港上市的券商股主要
有8隻,當中4隻是純粹的本地券商股,3隻是純粹的內地券商股,其餘較特別的是光大控股(
00165),因為她既有本地券商牌,也持有經營內地證券業務的光大證券。
  但從4月份起,本港上市的券商股突然多了4隻(全部都是經營內地業務的),分別是廣發
證券(01776)、華泰證券(06886)、國聯證券(01456),以及魯證期貨
(01461)。當中除了國聯證券和魯證期貨的市值較細外,廣發和華泰都有一定份量。從供
求的角度看,股票供應大增,自然會遏抑內地券商股的股價。
  整體來說,該8隻券商股的股價,大多都在4或5月份見頂,當中只有國泰君安
(01788)延遲到6月下旬才見頂。而3隻純粹本地業務的券商股,自高位計,直到大跌市
當日,跌幅最高曾達六成多七成,而論反彈力度,則以申銀萬國最勁,達到七成半!不過,如果
計及跌幅的因素,其實,第一上海(00227)和申銀萬國(00218)是不相伯仲的,即
是始終貫切大上大落的特色。
 
*海通證券反彈力度弱*
 
  至於我一直認為是質素最好的中信證券(06030),這一回的表現令我有點失望。她從
4月份的高位大幅回落了六成,但從7月8日的大跌市當日的低位,反彈至昨日收市的23﹒4
元,升幅只有44%,明顯不及其餘兩隻券商股。
  其中銀河證券(06881)的表現是恰如其份的,她從5月份的高位回落,跌至7月8日
的最低位,跌幅高達六成六,但她從當日的低位反彈,至昨日的收市價7﹒87元計,回升幅度
高達63%,反彈力度大大高於其餘兩隻內地券商股。
  至於另一隻券商股海通證券,她從4月份的高位回落,但最低位不是在7月8日所造的,因
為當日她剛好停牌(內地發布了公司回購股份和高管的購股計劃,但香港未及發布,所以暫停買
賣一天),到了7月9日復牌才創出近期的低位,跌幅五成九,基本上跟其餘兩隻券商股無異,
但論反彈力度,海通證券卻是最弱的一隻,以昨日收市價15﹒24元計,她從低位反彈只有三
成三。
 
*廣發證券反彈七成二*
 
  至於廣發證券,由於是在4月份上市的,所以也算經歷了券商股光輝的一刻。但從4月的高
位回落至7月8日的最低位,廣發的跌幅也達六成四。不過,從低位反彈的力度,卻幾乎是最強
的一隻,彈幅高達72%。
  其餘3隻券商股新丁,以華泰證券的表現最「有趣」,她從高位回落了56%,但也從低位
回升了56%(以昨日收市價18﹒44元計)。當然,跌了56%,又回升56%,也不能回
復至原來水平。如果要回升至原來水平,升幅要達85%才行!
  至於「生不逢時」的國聯證券和魯證期貨,一上市就碰著「小股災」,兩者都從高位回落四
成半,但魯證期貨的反彈幅度很強,以昨日收市價3﹒08元計,幾日間反彈了72%。
  其實,這次小股災對於各券商股來說,基本因素是沒有明顯變化的,只不過,未來券商可能
要肩負起「托價」的重責,但如果內地股市能夠稍為健康發展,在低位買入,原意是托價的股票
,日後也應該有回報。所以,長線來說,問題應該不大。但從短線炒賣的角度,銀河證券和廣發
證券可能更值得追捧呢!

楊衞隆 香港樓市快要崩潰 2015年07月21日

最近,傳媒說香港樓價破頂,私樓平均實呎租金33.5元歷史新高。請問各位,你的收入是否破頂,消費能力是否創下歷史新高?
如果你的收入沒有破頂,消費能力沒有創下歷史新高,為何樓價租金狂升? 這是真相還是假象,明眼人一看就知。
銅鑼灣、灣仔、中環、旺角、油麻地等等一線商舖的租金,平均跌了一成,不少劈價四成。為何香港的舖租暴跌?
這與香港人不滿內地客完全無關,甚麼反中示威,鳩嗚,不會阻止強國人到香港。自由行消費暴跌的實實在在因素是強國爆A股股災,30萬億資產蒸發掉,港元跟著美元升值,香港吸引力下降,強國人消費力又下降。這樣的情況會無了期維持下去,香港舖租卻無法維持下去,結果出現舖租暴跌,劈租四成之聲,此起彼落。
舖租暴跌,顯示經濟環境急速惡化,住宅租金亦會暴跌,劈四成之聲亦會跟著響起。好像已經響起來。
鉛水是相當可怕的東西,租豪宅,交貴租,飲鉛水,誰會做這樣的傻事?
沒有人想住的豪宅,誰會去買。舖租跌,離地舖價還能維持多久。住宅租金劈完再劈,住宅天價能離地多久?
不要天真到以為鉛水樓會減少住宅供應,推高樓價。你想一想,如果有尖沙咀豪宅賤賣,整體樓價會否受到影響?
開水喉5分鐘才使用食水,這是不切實際的做法。請想想,全香港所有人每次開水喉放水5分鐘,每日要浪費多少食水? 你試試開水喉5分鐘看看可以裝滿多少個水桶,你就知道問題多麼嚴重。煲一煲水,要用十多桶水,你說,香港的食水供應能維持多久?

曾淵滄專欄 兩個板塊趁低吸納 2015年07月21日

上周五是中國A股指數期貨結算日。當日滬綜指大幅上升3.5%,最高至3994,有再度挑戰4000點的能力,這說明中國公安打贏了「惡意沽空」第一仗,這是內地的沽空行動,但海外還有一場大戰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富時A50指數期貨市場非常活躍,成交很大,我們再耐心地等月底新加坡期貨市場結算,估計結算後情況會更好。上周五恒指沒有滬綜指升得那麼多,但是表現也不錯,升1%。
美元因美國聯儲局耶倫的談話而向好,美元升,石油價格就跌,但國際石油價格遠比前陣子高得多,當時盛傳美國聯合沙地阿拉伯壓低石油價格來向俄羅斯施壓,不過,搞了一陣子,徒勞無功,沙地阿拉伯不可能長時間受美國指揮壓低石油價格,石油價格下降,沙地阿拉伯也有損失,既然搞不死俄羅斯,也只好放棄。

石油股+電訊股
今年4月,中石油(857)、中石化(386)股價與其他H股一樣,因大時代而上升,如今也大幅調整,可以考慮趁低價買入,畢竟,大時代以及小時代對石油價格全無影響力,而石油價格則是中石油、中石化股價的最有力量的影響因素。
還有,前一陣子中移動(941)、中電信(728)、中聯通(762)股價的上漲,除了大時代因素外,中國4G市場快速成長也是重要的因素,如今大時代過去了,但4G市場肯定依然可以為上述三家電訊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因此,也是另一批可以考慮趁低吸納的股。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黃金勁插 留心美元 2015年07月21日

  內地A股期指結算完畢,內地股市都有啲古靈精怪,上上落落,港股因此無乜方向,如此市況買股只能小心揀股,睇住低吸。

  內地股市最古怪係早上傳出中證監開會研究點樣退市,仲講到點樣沽股套現,包括分股畀證劵商呢啲講法。阿爺啱啱先頂住期指結算嘅洪峰,忽然間話佢想退市,甚至沽股,一聽都覺得離奇,但個市唔知係咪俾佢咁搞一搞,有小小唔知應該炒上抑或炒落的感覺。

  謠傳阿爺沽股退市

  到了下晝,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有關報道不實,認為相關媒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報道,未有與監管部門核實是不負責任。他強調,下一階段證監會將繼續將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作為工作目標,全力做好相關工作。

  我話中證監退市的傳聞,用常理去諗都覺得奇怪,因為中央依家都未肯定救市工作已經敲定,點會咁快話退市,出到放流料的招數,莫非淡友已經無子彈?要留意今次傳出消息的不是網上無名留言,而係有名有姓的媒體,點解媒體會搞出咁樣的消息,肯定又有一番議論。從呢次假退市消息,內地好淡雙方鬥法仲係好激烈,投資者聽到消息真係要好小心分析。

  中證監澄清退市報道,一度帶動上證指數再急升,其後獲利回吐,上證指數全日收報3992點,升34點,升幅0.9%,深成指數全日收報13202點,升197點,兩市成交增至1.3萬億人民幣。港股喺內地波幅收窄下買賣兩閒,恒生指數收造25404點,微跌10點;國企指數收報11773點,跌76點,成交金額只有849億元,港股成交咁奀,港交所(388)下滑咗3.4元,造231.2元,我估港股成交仲會再縮。

  內地股市經歷暴力救市,短期陷入拉鋸。美元美股呢排強勢,納指幾隻巨無霸好似谷歌(GOOGLE)、面書(FB)都爆上,特別谷歌因為業績好單日爆上16.6%,令到中港科網股相對硬淨,騰訊逆市向好,收造155.5元,升1.9元,升1.2%。港股如果無乜方向,唔排除會跟外圍炒個別股份。美國有加息傾向,資金流向炒作對息口無咁敏感的科技股,尤其對辦的龍頭大股,唔排除股價高處未算高。

  美元強,黃金自然無運行,尤其依家連中國大媽都少了買金。金價在亞洲時段曾失守1100美元大關,由上日收1132美元,怒插到1080美元,雖然在黃昏時段彈番上1110美元,但都跌咗1.9%。多隻金礦股捱沽,紫金(2899)瀉跌6.3%或0.15元,造2.23元;招金(1818)挫0.17元或4.3%,造3.77元;中國黃金國際(2099)插0.6元或5.12%;SPDR金ETF(2840)下滑2.6%,報829元,咁跌法炒金都幾傷。

  金油腳軟大勢未改

  黃金暴跌穿位,和美息向上有關。美國息口趨向可以改變全球資金流向同風險胃納,喺加息機會增加下,投資者要睇多兩眼留意。除咗金價外,油價都同美元有密切關係,所以短期產油相關股份都不宜沾手,相反用油股份可以逢低吸納,好似呢排走勢強勁的航空股,繼續有好表現。

  另一隻低油價受惠股份仲創埋新高,就係做巴士的載通(062),載通主要經營巴士業務,包括九巴、龍巴、陽光巴士等,去年溢利為4.15億元,按年增幅11.8%,現價市盈率21倍,最吸引係息率有4%,過去一個月佢由20元水平開始爆上,差不多有成10%進帳。由於燃油成本佔佢生意一大開支,油價跌了差唔多大半年,唔排除係炒中期業績。呢個升幅在快牛市時當然無料到,但係個市CHOK到人人自危下,佢就相當難得啦。

  後記︰陸羽仁新書《順勢•逆勢》出版,有簽名書在書展發售,地點是泛華發行的書展攤位1B-A16(綜合書刊館),歡迎到場選購。

C觀點 施永青 《壹週刊》的起與落 2015年07月21日

近期,市場上不斷流傳對《壹週刊》的不利消息;真沒想到這份曾在行內創先河並叱吒一時的雜誌,也開始由盈轉虧,弄到非裁減員工不可。
想《壹週刊》在90年代初成立時,曾令行內耳目一新。黎智英以辦企業的氣派突破傳統文人辦報的迂腐。他一開始就在定位清晰的基礎上,在宣傳上大量投入,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此外,他又高薪聘用大量專業人手,令讀者對雜誌的質素抱有信心。再者,他又不怕得罪權貴,令讀者相信雜誌對尋求真相極其執著。傳統的本地雜誌在這些方面明顯有所不如,令《壹週刊》成立不久就能夠在行內建立領導地位。
成立初期,《壹週刊》的政治立場並沒有像今天那麼鮮明,可以接受它的讀者較多。當初,他們還設有風月版,似乎不太理會政治形象。他們的主要賣點是專門揭露社會名流(主要是娛樂圈)的私隱,以滿足一般讀者的八卦心理。能夠看到社會上地位較高的人尷尬與無奈,可令平時不甚如意的小讀者在心理上獲得一點安慰。《壹週刊》的主要吸引就在這裏。
然而,這種做法很快就有跟風,市場上很快出現了多本更善於滿足讀者庸俗需要的刊物。連壹傳媒自己也出了一本《忽然1周》,去填補《壹週刊》未能覆蓋的市場空缺。如是令《壹週刊》無法保持銷量最高的龍頭位置。
高峯期,《壹週刊》的銷量超過16萬份,現在跌到只有6萬份左右,少了超過六成。壹傳媒沒有單獨公布《壹週刊》的盈虧狀況,相信被歸類在書籍、雜誌與印刷的項目內。在剛過去的財政年度裏,這一項目由盈轉虧,上半年蝕了456萬元,下半年的虧損倍增,蝕了2,116萬元。情況看來正急劇惡化。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廣告商受到壓力,不敢在《壹週刊》登廣告所致。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政治壓力只能影響廣告商,卻很難施加在個別讀者身上;從《壹週刊》的銷量也在急劇下降的情況來看,讀者流失才是今次裁員的主因。我想,以黎智英的作風,只要仍有讀者擁護,即使虧損也會經營下去。
我不知道別人為甚麼不再愛看《壹週刊》,我自己是因為時間不夠,不想花時間去看價值不高的八卦新聞,事實上很多貌似吸引的標題,內容卻是小題大做,想譁眾取寵罷了。
誇大的報道方式已令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最可怕的是,它對別人的私隱毫不尊重,常為了增加銷量,完全不理會是否有無辜者會受到傷害。所以發展到後期,已沒有多少名人肯接受《壹週刊》的訪問。
此外,我相信亦有一部分讀者是因為黎智英的政治立場而抵制《壹週刊》的,他們想在香港過安穩的生活,而黎智英卻主催抗爭,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佔中運動之後,黎智英雖辭去了壹傳媒的職務,但他在佔領運動時的表現,可能仍影響着某部分讀者對這份雜誌的取態。

巴士的報 盧永雄 當學者遇上政治事件 2015年07月20日

「鉛水事件」沒完沒了,近日一些政府高官的言論,惹來各種批評,出事言論都和一些科學化描述有關。

好像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話, 若市民飲用的水含鉛量「一生拉勻計」,平均不超過每公升10微克 ,就不會有明顯威脅,言論引起抨擊後,她再解釋話「 一段短時間可能喝了一些含鉛量超標的食水,但整體來說如果70歲 、80歲,都是喝一些符合標準的食水的話, 其實他整體來說不符合所謂超標的定義, 所以對於健康是沒有明顯的影響。」

程醫生說的是一種科學化描述, 如果一個人一世只是在短時間內喝了輕微超標的鉛水,對身體不會有太影響。這可能也是如今啟晴邨居民的實際情況。 問題是事件起因未完全查明之前,在居民相當驚恐之際,你對他講一些一般情況下是對的說話,就會被指為涼薄。即使居民有 90%機會不是面對真正的死亡威脅, 但他們的感覺並非如此輕鬆自在。

另一個例子是先開水喉開幾分鐘的問題。 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陳健民話,抽水樣本化驗必須在先開水5至30 分鐘沖洗喉管,以反映市民全日飲用的水質。

這個「先開喉30分鐘沖洗喉管」講話,馬上被質疑為「有誰會沖喉 30分才用水?」其實和上述程卓端醫生的說話性質是一樣, 這是一種「學者思維」,要找一個平均數, 例如一生平均飲用的水質,一天平均飲用的水質。 他們忘記了這種表述,違反了一般人的常識, 普通人認為自己不會這樣喝水, 普通人認為含鉛超標的水一點也不能喝(甚至認為有一點鉛的水也不 能喝)。你和普選市民討論、甚至爭論超標的技術定義, 這些爭議一定沒有好下場。

這令我想起2006年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回應教師自殺的事件。當時有兩個老師自殺,羅太話「為兩位教師自殺感到難過… 咁多學校都做教改,如果係因教改而起,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 」

這也是一個經典回應。羅太這個提問,邏輯上有一定的理據, 同樣是一種「學者思維」,問題是在教師自殺之時,這些言論出自一個教育高官之口,會被反問「是否嫌死的教師不夠多 ?」自然是一場公關災難。

當民生事件變成政治事件,就要以政治化的方式處理,不能以學術性態度處理。市民關心自己健康,或許有點不理性,但政府並無監管承建商維修喉管時使用的含鉛物料,政府也是失著在前,不能怪市民過慮。 試想若你是住在啟晴邨的父母,看著小孩子日日喝鉛水,你告訴訴他們「無事無事」,他們會不會接受?面對這些民生危局,官員若能有多一點同理心,從市民的顧慮出發,不要太學者上身,可能磨擦會少一點。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勝向敗中求 黃國英 陰謀論閃電戰 2015年07月20日

「殺低A股,摑了現任管理層一大巴,要有這種動員能力,背後一定有重大政治陰謀。不過習李也並非省油的燈,肯定可以戰勝邪惡,鞏固勢力,所以A股應該值得大力睇好。」朋友再度陰謀論上腦,發表以上的偉論。

上述例子,正正說明了在中港投資,是相當容易學壞師。這位朋友炒了十幾年,毫無寸進,就是因為不斷用陰謀論推敲,長期胡亂追逐政策方向,誤信(或者應該說是誤判)國家,落得成手廢股蟹貨。今年以為終於有運行,結果還要增加痛苦,蟹貨清單愈來愈長。

用陰謀論測市極之危險,是因為基本上無路可退。朋友心目中今次這一場正邪之戰,到底要怎樣才需要認輸,其實是完全無答案,這亦是手上蟹貨不斷囤積的主要理由。

陰謀論恐怖之處,是永遠自圓其說,可以將決勝點無限拖延。假如A股上升,是邪不能勝正,繼續睇好,不幸下跌,則是邪惡外國勢力陰魂不散,要俾更多時間管理層做嘢,重返正軌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要死守甚至是加碼。沒完沒了,一味淨係得睇好,可惜中國股票不是人為泡沫就是周期股,長揸死亡率極高。

要出淤泥而不染幾乎是無可能,自己當然也會用陰謀論,但大前提一定是要加上時間限制,以速戰速決為原則,如果幾日之內無運行,就要自我推翻,宣判陰謀不成立,去避免無限拖延的弊病。舉一個近例,上周三及周四自己買了一堆A股博反彈,理由是當時A股萬一再跌,又會陷入恐慌,加上兩桶油逆市升,國家隊已經再現手影,而上周五是A股期指結算,很可能萬眾一心去挾高。這次建基於陰謀論的行動無論勝負,都會在上周五有個了斷。

這一刻陰謀論還在延續,不過,戰場則轉移到港股。最近港股忽然間沽空盤急增,造就了挾倉的條件,最關鍵是外圍科網巨企紛紛急升,創造出來的市值以百億美元計,投資者忽然間相當認同大公司的優勢,畢竟互聯網是贏家大納(winner take most)的行業,巨企才是贏面大兼且贏得大的目標。

香港這方面的選擇只此一家,騰訊控股(700)一旦發力,順道拉動期指挾淡倉的機會看來相當樂觀。又是集齊了天時地利,如果兩日之內假如不見功,就要減倉撤退。想用陰謀論行事,先決條件是要有打閃電戰的心理準備。

曾淵滄專欄 新iBond長短皆宜 2015年07月20日

今年書展有一個專區,慶祝金庸寫武俠小說60周年。我中二時開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算是老讀者。很多年後,有次去聽一個有關易經講座,講者談到乾卦,聽起來覺得耳熟能詳,對了,乾卦中的爻名與金庸的降龍十八掌招式名很像。
有趣的是乾卦內容與今日股市的周期更脗合,大家不妨細味。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最後,乾卦以「見群龍無首,吉」來結束。乾卦談的基本上也是一個周期,可以是國家興衰周期,也可以是股市周期,股友可以研究。目前港股處於哪一爻呢?也許是九三吧!即「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國際投資者吼實
又有新一批iBond推出,這次推出時間恰好是股災後,相信反應會像過去那樣好,三年前申請iBond者,現在已可取回款項,可以重新投入。可能有人認為,美國將於今年下半年加息,iBond吸引力會下降,這是錯誤的,iBond的回報肯定會比美國國債在加息後高,申請iBond可持有至到期,純收息,短炒者也可在上市第一天賣掉,有相當多的國際投資者,願意以較高的價格大量買入iBond收息,他們會計算預測不同的收息債券的回報,而其他國家地區政府推出iBond時,是通過投標定價,一般都有溢價,只有港府以無溢價的價格出售,擺明派禮物。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內地股市康復期 2015年07月20日

  內地股市度過了救市後的主要洪峰。上周五是內地期指結算日,在中央大力護盤下,上證綜指大升3.5%,收市直逼4000點大關。港股跟隨造好,恒指升252點,收報25415點,升幅1%,國指表現反而較弱,只升0.9%。港股雖然回升,大市成交只有951億元,連續第二日低過千億大關。

  雖然中國慶祝國家隊救市成功,外資對中國強硬救市並不看好,從國指表現已經可以看到。上周恒指累升514點或2.1%,國指卻背馳,微跌了8點或0.07%。按理,上證綜指夾上4000點水平,已回升至大救市前水平,國指卻遠未升回相應高度。內地救市救到這地步,很多朋友關心內地股市以及港股後市走向。

  打壓配資 水源緊縮

  我覺得要留意幾個動態。一、內地全面打壓配資(場外孖展)炒股。這次跌市風波背後,幕後有無重大沽空力量,目前未有確證。在牌面上看,跌市是由配資爆煲引發,中央在救市之餘,正全面打擊配資。有一家配資公司負責人向內地媒體講,從2014年開始,內地配資市場大爆發。此前,他們都比較低調,貸款給股民炒股的方式也很原始,做法就像借高利貸而已。從去年開始,配資公司覺得中央救經濟的牌已經打完,從房改,到國企改革,到四萬億救市,經濟仍未見好轉,房地產卻累積大量風險,政府唯有谷高股市救市。

  配資公司看到這個空間,趁機急速發展,再配以新電腦系統,例如HOMS交易管理系統,他們可以用電腦化方式,管理客人帳戶,例如超越風險紅線,便會馬上知道,叫客戶補倉,或者為客戶斬倉,配資行業借助這些系統愈做愈大,大量爆發。中央預見到可能會出現危機,便由5月開始着手監控場外配資。該名配資公司負責人說,當時未感到壓力很大,到了股災以後,政府發了兩次要監控配資的公告。配資公司業務便遇上毀滅性打擊。目前,行內所有業務已差不多停頓了,線上交易已不可以再做,不透過電腦交易的貸款活動仍在進行,至於新客戶,全部不可以做。以他的公司為例,正進行逐步清倉。

  輕量救市 高估低揸

  記者問及往後將有何對策?他提到下半年會進行業務創新,例如通過滬港通進行繞道。叫客戶在港配資,然後透過滬港通買內地股票。這種做法有一個難處,就是從內地調動資金到香港會比較困難。從上述的講法,內地的場外配資,大部份已接近停頓,由於資金供應減少,水源緊縮,對內地股市的活躍度有較大打擊。

  第二、政府短期內會維持護盤。上周五結算過後,可以想像未來政府護盤力度會減弱。政府不可能永遠地護盤,會逐步退出市場,讓市場正常運作。以現時股市狀態而言,由於配資大量減少,資金萎縮,有很多公司還未復牌,部份公司在較高位置停牌,復牌時將帶來較大衝擊。內地股市目前就像一個大病初瘉的病人,不是那麼容易馬上康復,如果政府有形之手馬上完全脫離市場,估計內地股市會馬上暴跌。

  內地股市會進入第二階段康復期,波幅會收窄。在期指結算之後,中央可能會放輕對股市的承托,若見到股市跌得過低,還是會出手托市,因此,估計上證綜指將在3700點至4200點之間震動,波幅慢慢收窄,但又不會跌得太低,固然,也不可能期望會升得很高。從短期炒作角度而言,當見到紅色股隨着內地股市向上抽升,可以走走波幅,高沽低揸,內地股市短期內不像是一片好景,大幅向上。

  港元強勢 支撐大市

  第三、中央的限沽措施,將會約束股市跌幅。香港政府於1998年入市打大鱷,遇過差不多的狀況。當時政府做了大量措施,加上入場買了一千億元的股票,抽乾市場的股票流動性。港股隨後經過一、兩個月震動以後,便康復回升,但當時港股由高位17000點跌到低位5800點,跌幅巨大。內地股市中期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經過第二輪震動尋底,大多數股份復牌以後,由於中央在股市加入大量限沽措施,股市向下深度應該不會太大,如果配合一些利好政策出台,大市有機會慢慢企穩向上,若然成功,就可能出現由快牛變成慢牛的狀況。

  第四、外資短期睇好,長期看淡。雖然有包括高盛等不少外資,在中央救市後撲出來說,內地股市短期已經見底,其實,他們不過是提出一個炒作建議:炒內地股市大跌市低位可反彈回升。綜觀外國媒體,仍有大量中長線看淡中國股市的聲音,主要是對中國暴力救市的批評,認為人為阻止股市下跌,不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從香港國指的走勢,已見到追不上內地股市的升幅,估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出現落後內地股市的情況。主要是外資不太認同內地夾上指數的手法。所以港股還會維持着既要看外圍如美股,也要睇內地股市,美股是看能否消化加息消息,重拾向上動力,同時要看內地股市,是否能夠維持牛市格局。唯一好消息是港元上周五收7.7496,匯價好強,可能是有外資流入撈貨,成為港股一個支持。

  結論是經此一役不要太過心雄,以為跌市之後,大市又會「嘭嘭聲」回升,大力炒上。股市短期應已見底,亦要調節一下過去對牛市的觀感與期望。如果手上股票還未返回入貨水位,要明白股價修復,仍需要有一段時間,可以耐心等等。

  內地水乾 股仔遭殃

  另外,本地股市短期會較缺內地水,那些三、四線股仔,由於缺乏資金,遇上負面消息,便很容易洗倉。早前中國天然氣(931),給沽空機構格魯克斯狙擊,指估值過高,發出強力沽出評級,目標價只是0.08元。中國天然氣上周五復牌,股價由停牌前1.64元,一度大跌至0.99元,其後反彈回穩,收市1.21元,仍跌超過17%,中國天然氣主席簡志堅還在大力唱好,聲稱大部份股票已落入大戶及專業投資者手中,它們不會輕言沽貨。我覺得這些喪升股給人狙擊,往後的風險仍然比較大,大家要對這些股份維持戒心。特別市況唔就,幕後人要維持股價更難。

  股仔市況不利,爆煲頻頻,例如今年5月底才配售上市的半新股超智能控股(8355),上周最後三日沽壓沉重,三日內由4.78元跌至上周五的0.7元,若論最高價6.7元就差距更遠,雖然現價0.7元較配股價0.36元仍有接近一倍升幅,若在高位追入的話,得番十分一多少少,肯定損手爛腳。大家應該要注意,內地股市處於這種狀況,港股短期內不會有太多內地水來港炒股,香港炒股市場正陷入乾塘局面。雖然見到港元仍然維持強勢,要小心這可能只是外資流入,炒港股暴跌後的反彈,這種資金炒大不炒細。如果講到細股,水源主要來自內地,內地水乾,細價股不容易炒。

C觀點 施永青 又有報章停刊 2015年07月20日

繼7月12日《新報》停刊後,《成報》亦於五日後(7月17日),因母公司清盤,報紙營運戶口被凍結,要暫停出版。
這兩份報紙都歷史悠久,一度叱吒報壇,難免令人惋惜。不過,它們的厄運人們早已預見,所以一點也不感到驚愕。
據報販反映,這兩份報章的銷量已長期處於極低水平,如果純從商業利益考慮,應該一早停刊。只是近年香港政治矛盾激化,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傳媒去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令有些傳媒的老闆以為,可以憑擁有傳媒去換取界外利益,所以即使處於虧損狀態,仍願意苦撐下去。
然而,當銷量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政治影響力就會銳減,再也無法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構思。如果事情已發展到賣盤無望,結業可能是遲早要面對的選擇。
《新報》社長顧堯坤表示,傳媒報紙之所以日益難以經營,是因為受到免費報紙與互聯網嚴重衝擊。事實的確如是。
當免費報紙提供的內容達到一定的水平的時候,自然不難以免費的優勢向收費報紙爭奪讀者。現時辦得好的免費報紙已開始盈利,證明免費報紙是一種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商業模式。他們能夠有盈利,就代表他們有能力繼續提升自己的內容水平與增加發行量。今後,免費報紙對收費報紙的壓力將有增無減,優勝劣敗的淘汰賽仍會繼續進行。
不過,免費報紙亦有隱憂,他們一樣受到網媒的衝擊。免費報紙現在只能從傳統報紙身上爭奪傳統讀者,但在爭奪新一代的年輕讀者時,卻明顯敵不過網媒。
相對印刷傳媒,互聯網在訊息傳遞上有著極其明顯的優勢。第一是及時性,隨時可以報道即時新聞,不用晚上印刷,等第二天早上才能發行。第二是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除了有文字之外,還可以有聲音、有畫面、還可以配以想像出來的動畫。第三是方便搜尋,可以自行選取自己喜歡的內容。第四是可以互動,隨時可以讓受眾回應,而這些回應亦同時成了網媒的內容,產生蝴蝶效應。第五是可以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向受眾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這些都是傳統印刷傳媒做不到的。
早上上班坐地鐵的人都會覺察到,約十年前開始,地鐵車廂內看免費報紙的人已日漸多過傳統報紙的人。而在三年前開始,看手機的人日漸多過看免費報紙的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投了移動互聯網一票。網媒取代紙媒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現時阻礙網媒發展的是廣告模式追不上。很明顯,網民都不接受banner與poster式的廣告,但廣告界卻未能創造出更多更新穎的、適合數碼媒體的廣告,以致網媒絕大部分都找不到足夠的財政來源,只能以一雞死一雞鳴的方式存在,無法有沉澱和積累。傳統紙媒若不趁這段時間轉型,很快亦會步收費報紙後塵。

巴士的報 盧永雄 原子彈炸烏蠅的故事 2015年07月17日

看到《壹週刊》要裁員一半以求全的消息,頗有物傷其類之感,搞傳媒從來都不容易。

這讓我回憶起25年前的往事。1989年六四事件後,由於讀者對時事的興趣大增,湧出一股辦時事雜誌的熱潮,在1990年有三本雜誌面世,分別是《壹週刊》、《當代》和《香港政經週刊》。我當年離開《信報》後,就參與籌備《香港政經週刊》,當一個小採訪主任。

三本雜誌大不同。若從內容趣味性來劃分,壹仔最趣,政經週刊次之,當代最嚴肅。若從財力而言,壹仔最有錢,政經週刊次之,當代雜誌較缺水。不過政經週刊雖然有錢過當代雜誌,但都只是較有錢的窮人,只看員工人數已可見一斑。壹仔當年已有200個員工,政經週刊只有20人,當代只有10人左右。

一本週刊200人,在當時是一個驚人數字,當年一份財經報紙編採部只有50人,一份知識份子報紙只有100多人,所以壹仔以200人之多進攻雜誌市場,可以用「原子彈炸烏蠅」來形容,一個原子彈炸下來,不止烏蠅會死,連烏蠅所在的城市也會移平。當日的壹仔自然份量十足,比報紙富豐多了。聞說它們是要拋棄稿件,可能有一半稿不夠料,永遠不能面世,或者由幾千字裁到200字,當花絮新聞出街。

 我們這些雜誌,人如其名太正經,加上老闆也不想開大水喉瞓身搞傳媒,所以搞出半年就出局,只餘壹仔雄霸市場。壹仔玩的是燒錢遊戲,用比搞報紙還要多的鉅資,開創一個雜誌新市場。不過錢燒得多也難持續,後來聽一個壹仔前社長講,壹仔燒錢燒到1993年,那時開支太多,廣告收入未夠,有一兩個月不夠找印刷數,最後要搞節流行動,精簡人手,自始就一帆風順。

時光流轉,25年後,當年雄霸武林的壹仔,今年竟然走到末路窮途。壹仔發行量由1995年高峰每期16萬份,到去年下半年平均銷量只有6萬份,按年下跌15%,估計今年發行量和讀者人數還在急跌中。而去年度壹仔廣告收益下跌18.5%至1.5億元,今年仍在急跌。以目前的走勢看,估計壹仔年蝕2000萬以上。

壹傳媒老細似乎還舉棋不定,考慮過停掉壹仔印刷版,只餘網上版壹週Plus,但現在又想先裁員一半,做多兩個月到9月,看看能否打平。但以這種街知巷聞地裁員一半,產品質素難免大倒退,試問在免費媒體充斥的今天,減料的刊物如何支持20元一冊的零售價? 廣告商明知壹傳媒將壹仔放入深切治療病房,隨時拔喉,又如何有信心繼續落廣告?壹傳媒這種見步行步式的手法,恐怕在自製一個「印刷傳媒死亡」的預言,你相信自己的刊物會死亡,它就真是會死亡了。你不信它會死亡,你還好好活著。

更值得探討的問題是肥佬黎搞生意慣用的「原子彈炸烏蠅」的手法,大火蔓燒的策略,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香港這樣細小的市場,是否仍合時宜?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更生換代太快,你掟鉅資開發一個市場,即使流行一時,但轉眼就過時,你還未收回換入的累計成本,你已經出局了,你看看諾基亞的結局就知了。再加上香港這種細小的市場,投入和產出未必成比例。一條25年前成功的好橋,如今重看,頗有明日黃花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