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投資就是生活 周顯 讀書無助發達有利打工 2015年10月16日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讀書能令人發達嗎?》﹕經過簡單的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是,讀書成績的優劣,和發達並沒有多大的因果關係。

本文刊出了之後,在香港和內地均有不少的連結和轉載,其中很多都說我教壞人。但我想,真正教壞人的,並非我這個認為讀書不能發達的人,反而是那些主張「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的人們。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讀書是為了將來賺錢,得到名利,但我,卻認為讀書不是求成績,更加不是求富貴,我們讀書的原因,只是求真理、求知識、求個人修養,看,我的想法是多麼的高貴,他們的想法是多麼的庸俗!

且先不說以上的高論,說回讀書和賺錢的關係。如果說,讀書和發達沒有相關系數,那麼,讀書究竟有沒有利於賺錢呢?


通常讀書成績好,具備成為高級打工仔的潛質,所以僱主多樂於聘用。

那天,我和某大公司的高層在中國會吃飯聊天,我說,如果我是老闆,也會傾向於聘請那些成績比較好的人,因為要想取得好成績,有一些必要條件,是和工作態度有關的。

成績好的學生,通常比較聽話,也會準時起床,勤力做功課,更加會比較聽老師的話,不會亂來。以上的這些好學生的優點,也同樣地適用於好職員的身上。所以,一個好學生,多半也是好職員。

當然了,所有的這些分析,都是社會科學,即是只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而不是物理學上的必然,換言之,好學生是好職員只是一個機會較大的相關系數而已,在現實生活中,好學生也有壞職員,壞學生也可以有好職員,這也是不必說的。

另一個好學生所必須有的特質,是對於一些自己不完全明白的概念,可以囫圇吞棗地照單全收,不但可以死記著,而且可以用清楚的語言去表達出來。一個稱職的行政人員,所需要的,正是這一種特質。

例如說,一個銀行職員,甚至是銀行的高層,並不需要知道雷曼債券有多騙人,他們只要能夠清楚地去理解上級告訴他的有關雷曼債券的詳細內容,然後死記下來,用清楚的語言去照讀出來給其顧客,便已經足以成為金融才俊,或金融才女,年薪數百萬元,甚至更高了。

所以,很多金融機構都會聘請一些新聞小花,去為它們去銷售產品,正是看中了這些新聞小花的讀書成績通常很不錯,但金融知識同時也通常很差,正好轉行作為金融才女。反倒是太聰明的人,卻不怎麽適合了。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成績好的人,雖然並不怎麼能夠發達,但卻是高級打工仔的最佳人選。所以說,讀書雖然不能令人發達,但是揾返一餐安樂茶飯,卻是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一個人在發達之後,也要很多讀書很叻的人,去為他工作。

在這裏,我必須再次說明一次,本文只是客觀地分析,讀書和賺錢的關係,但這並不代表,我鼓勵人們為了賺錢而多讀書。我的立場向來不變﹕為了將來的榮華富貴而讀書,非但是靈魂的墮落,也很可能會出現期望和現實的落差。

品中資 羅國森 前車可鑑,華融(02799)仍值得認購嗎? 2015年10月16日

  《品中資》有人形容,10月份股市能夠回穩,主要因為有幾隻大型新股準備上市,是耶非
耶,等這幾隻新股都上市之後便可以見真章了。這幾隻新股包括今日中午截止認購的中國再保險
(01508,下稱中再保)和今日剛開始招股的華融資產管理(02799,下稱華融)。
  這兩隻大型新股我都有興趣品評一下,但由於中再保已經準備截止認購,我決定先來評一下
華融!
  某程度來說,這兩隻大型新股從事的業務,都是與風險管理有關的。中再保是替保險公司把
關,萬一保險公司的基務太龐大或者太集中,便可以透過中再保去轉移部分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看成其他保險公司是中再保的Agent,即所謂的保險代理,拉
到生意回來之後便交給中再保。只不過,現實上,中再保只會佔這些生意的一個很小份額,保險
公司本身會盡攬大部分生意的。保險行內之所以有這種安排,主要是從風險角度考慮,因為理論
上,保險公司是最懂得管理和控制風險的。
  至於華融,它是一家以經營不良資產業務為主的綜合性金融集團。如果說中再保的業務屬於
「未雨綢繆」(明知風險高就先行轉移),那麼,華融的業務就屬於「臨渴掘井」了,因為是已
經出了問題才轉移。
  這次華融在香港招股,初步反應可能不及前年第一隻同類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
(01359,下稱信達)那麼墟冚了。
 
*信達招股曾掀高潮*
 
  兩年前的年底時候,信達開始招股,正式接受國際配售訂單時,不到一個小時就已經超購約
4倍。當日中午,在香港舉行的投資者推介會更因為登記的投資者過度踴躍,會議時間被迫延遲

  公開認購方面同樣熱爆,最後錄得160倍的超額認購,成為過去幾年首隻凍結資金逾千億
元的新股。不過,如果以過去兩年信達的股價表現來衡量,似乎是有點反高潮了。
  信達最後落實以招股價3﹒58元上市,12月22日首日掛牌收報4﹒5元,其後股價節
節上升,但升至2014年1月21日的高位5﹒4元(股價經調整),然後就反覆下跌,即是
說,好景只維持了一個月。就算今年4月港股大漲,信達仍然未能攀回早前的高位。
 
*信達股價上月份創新低*
 
  當第三季開始港股大幅回落時,信達的股價也不能倖免,它的低位其實是上月4日所創的,
當時報2﹒5元。該股昨日收報3﹒12元,雖然已經從低位顯著反彈,但其實仍然未升上招股
價水平(3﹒58元)。即是說,如果當日認購了信達的新股,而且一直持有至今,現在仍然要
蝕錢的。
  內地有四間國有的大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信達是第一間來港上市的,這次華融是第二間,
其餘還有兩家,一家是長城,另一家是東方。論規模和實力,其實信達跟華融都不相伯仲。因此
,如果信達這前科的表現如此,又怎能叫人有信心去認購華融呢!
  當然,客觀來說,從中短線角度看,信達的股價也不是一沉不振,即是說;如果大家是見好
即收的話(上市後一個月內),當日認購信達也不太差,至少是有一段時間賺錢,可以「光榮」
離場的。到底這一次華融能否做到這一點呢?我有少許懷疑。
  至於華融的基本因素,留待下次再跟大家品評。

楊衞隆 避險的真正意義 2015年10月16日

有人埋怨和經常說避險,讓他錯過了入貨賺錢機會。今天又有人給我電郵,跟我這樣說。
他這樣說,對我實在不公平。首先,我沒有資格提供投資建議,我的所有文章和言論,全部只用作參考。任何人的投資決定與我無關。
另外,避險是市場情況不明朗時的投資策略。不是每次避險,股市立即大跌,不是這樣。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每次都要左看看,右看看,是否每次看都有人開車衝過來? 我們過馬路之前停下來左看右看,卻沒有汽車走過。我們是否因此有理由責怪小學時候教我們過馬路的老師浪費我們時間?
現在的市場情況太多不明朗因素,避險是最佳策略。我不是說,今天股市就要崩盤。情況像是過馬路要左看右看一樣,那是應有的安全意識。
日元匯價無法脫離1美元兌120日元水平、油價大上大落、中國和香港經濟困難重重,樓價岌岌可危、中國企業債隨時爆煲、中國鬼城隨時爆大鑊、香港樓市出現崩盤前先兆,剛需只是笑話,住宅供不應求是胡言亂語。
我們要現實一點,不要被眼前恒指上升幾百點擾亂思維,升市要冷靜,跌市要鎮定。不要見到有點錢賺就狂性大發。
圖表分析有很多限制,沒有人能夠百份百準確預測股市走勢,資深圖表分析員也不可以。

曾淵滄專欄 中產市場商機處處 2015年10月16日

過去10個交易日,恒指上升2,000點,過程中,調整次數不少,我也不斷地勸大家不好再被調整震走手上的股票,調整多只是因為短炒套利的人太多。

內銀股攻守皆宜
上周末,人民銀行宣佈推出銀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安排,有人說是中國式的量化寬鬆,但不完全是,美國式的量化寬鬆是聯儲會主動每月買債,中國式的再貸款是由銀行主動,銀行認為有需要就可以動用再貸款以增加流動性,做更多生意,因為靈活度高,主動權掌握在銀行手中,對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也不容易估計,不過,很肯定的對內銀股絕對有利,進可攻,退可守。
前幾天,我提起中產概念股這個新的看法,昨日,有傳媒報道瑞士投資銀行瑞信發表一個報告,指中國擁有5萬至50萬美元財富的人高達1.09億人,超越美國,世界第一。
1億中產人口的確是很好的概念可炒,近來,最努力開發中產市場的上市企業是復星國際(656),過去一年多,復星兩次供股,一次配股,不斷集資收購企業,收購對象多是搞中產階層生意的企業,我是在2013年初買入此股並持有至今,買入的理由就是看到復星非常進取的拓展。
中產也一定喜歡買東西,可以到商場買,可以上網買,近日零售股吹淡風,倒是可以好好地挑選,趁低吸納,兩大網商——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及騰訊(700)也值得吸納,我買賣過騰訊數次,每次賣掉之後不久就後悔,最近一次是去年底買入的,持有至今。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核」字頭 順住炒 2015年10月16日

  人民銀行推出擴大質押試點究竟係咪暗推「中國版QE」,繼續成為內地熱猜的啞謎,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昨日否認新措施係QE的說法,吊詭係佢事隔差不多一星期至出來否認,而內地個市昨日就係佢否認下出力炒上2.3%,內地市場好似對壞消息免疫。

  根據馬駿講法,央行將優質信貸資產納入央行質押品範圍,是消除央行向地方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障礙,但不能假設所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因此自動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不意味着央行將大規模投放流動性。他這個說法可令「七萬億元QE」之說降溫。

  否認QE市照升

  人行逐步試行「擴大資產質押」,被理解為釋放流動性,解決地方債務危機,甚至「中國版QE」,過去也有傳聞,馬駿亦有否認過。不過今次被傳為「七萬億QE」,就比過去更大規模,更具體,點解今次傳咗大半個星期才否認,無人係馬駿條蟲,當然唔會知道答案。而內地股市昨日都幾詭異,不但沒有受馬駿否認的影響,反而低開高收,滬深挨近全日高位收市,上證指數收報3338點,升75點%;深成指數報11229點,升327點,所以市場對壞消息毫無反應,相當離奇也。或者大家都知,阿爺要出盡法寶托經濟,雖然唔確定做乜,但繼續炒住先。

  內地股市造好,港股前日下跌唔多,我已經話市底較強,昨日回升就有力,最多升501點,恒生指數收報22888點,升448點;國企指數收報10552點,升218點,成交908億元。未來有幾隻新股上市,焦點係中國華融(2799),今次基礎投資者佔整個發售規模逾六成,當中遠洋地產(3377)認購的金額超過50億元,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認購1億美元。華融主業係處理不良資產,是第四季集資的大股,係佢招股前後,個市有力量維穩都唔出奇。

  核電股呢輪起動,除咗話內地會加強減排,推動使用核電,另一個升因係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訪英,有說中國期望把核電走出去,呢個範圍會係洽談雙方合作的領域。

  核電股依家龍頭當然係中廣核(1816),同樣有個核字嘅仲有中廣核美亞(1811),內地A股有中核。中廣核上市後表現曾經幾靚仔,掛牌升完一浸,係年中大升市再爆上高位5.5元。當時佢步大力雄,有啲係時勢造成,因為中核正在A股上市,成為炒作概念。通常呢類巨股都係大笨象,好難急升猛炒,故此A股快牛變呆牛,中廣核股價都大幅回落。現在核電概念翻炒,呢隻股勝在穩陣,但要持續急升恐怕唔易。佢回落見底後,依家順住個勢,持續炒吓反彈。

  中廣核美亞改名變身

  反而另一隻中廣核美亞,概念有點奇怪之餘,炒作空間可能大啲。雖然呢隻股有個核字,實際上卻唔係經營核電,只不過因為母公司係中廣核集團,故此有呢個名。

  中廣核美亞唔做核電,主要生意是在中、韓從事電力與蒸汽的生產及供應,以及電廠及其他相關設施的建設及運營。母公司早前透露,會把公司定位為旗下唯一非核清潔能源平台,之前已作首次注資,注入的140萬千瓦風電及太陽能電站,管理層預計明年底之前,母公司將會對上市平台進行第二次注資,規模相信不小於第一次。為配合新定位,公司名稱會改為「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該股昨日收報2.14元,升5%。今年公司股價最高見過3.6元,應該係炒注資概念,喺A股暴跌下佢差不多打回原形,跌番去起步點。由於未來準備有動作兼正名,如果想炒新能源股,可以等佢靜一靜時投機性吸納。

C觀點 施永青 放棄盈利 傳媒何來獨立? 2015年10月16日

在一個社交場合,碰到一名已離開傳媒行業一段時間的朋友,他煞有介事地把我拉到一旁,在身邊沒有人的時候才問我:「am730還好嗎?是否每月都要貼很多錢?你肯這樣為社會服務真難得。」
我大吃一驚,問他哪兒來這樣的印象?我是一個商人,怎會長期做要貼錢的生意?不賺錢也肯辦傳媒的人,反而不知有甚麼居心!受眾才應小心,以免不自覺地被人框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
所以,我一直以維持盈利作為辦報的基礎。這樣,我們才可不依賴外來資金,才可以獨立地選擇自己想行的路。我們是有盈利之後,才加大發行量與提升內容的質素的。不似我們的競爭對手,一開始就發行數十萬份、長期不賺錢,也要先佔領市場,破壞行業的生態環境。
即使這樣,am730仍很快就收支平衡,開辦了23個月,就開始單月盈利,之後八年多都沒有虧損過。原先,我們預備了兩筆各五千萬元的資金,結果,第一筆五千萬用完後,第二筆只用了三千萬元就開始有現金回流了(並非只是在帳面上賺錢)。
am730有沒有錢賺,透明度極高,問我們的派報員都知道。我們的派報員雖不是我們的正式員工(我們的發行工作由發行商承包,派報員是發行商聘用的),但am730賺了錢,一樣有分給派報員,多賺多分。至於我們自己的員工,我們更有明確的成果共享制度,我們會把三分之一的盈利分給工作人員,而且不用做到年終才有得分;我們是每季分一次,拿到錢之後,員工若有需要,就可以在無顧慮下轉工。
此外,我們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股份拿出來給員工認購;這四分之一的股份,兩年前已認購一空。如果公司的前景不明朗,員工就不會願意用超過五成的溢價,去認購公司的股份了。以員工持股量計,am730可謂是全行之冠。我們有這麼多的真正持份者,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隨時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am730的組織模式與分配方法,注定了我們的機構不能不注重盈利,這與員工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不認為,注重盈利會令am730庸俗化,這只會令我們更加腳踏實地,更善於在所處的時空環境下持續發展。
我們現時的盈利,在分給員工之前,有超過10%(按毛收入計);在分給員工之後,也有七至八個巴仙,可說是處於一個極為健康的狀態。這代表我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那我們就有條件特立獨行,不受外力干預。
表面上看來,我們仍得依賴廣告收入,但我們毋須對廣告商阿諛奉承,廣告商是基於我們的讀者質素,才選擇在我們的報紙上登廣告的。那些指控我們向廣告收入低頭的人,只要去了解一下我們的廣告收費,就知道我們的立場有多堅定了。我們不減價、不送禮,我連與廣告商一起吃飯的次數也不多。我們的努力,主要花在為讀者服務上。

巴士的報 盧永雄 什麼事比尼姑假結婚更震憾? 2015年10月15日

大埔定慧寺住持釋智定爆出的醜聞,真是越揭越新鮮,事件之初只是說女住持釋智定管理寺廟帳目混亂,並在出家後兩次和男人結婚,涉嫌假結婚安排兩個男人來港定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後,政府也不能不做事,周三晚就有大隊入境處人員去定慧寺搜查。

從搜查人員是入境處官員可見,調查的方向是有無人以「假結婚」欺騙入境處。妙就妙在搜查之時,竟然踢爆女住持釋智定「密室藏僧」,她的註冊現任丈夫、和尚釋智光,一直藏身定慧寺一間密室內,釋智定房間後門有通道經後樓梯直達密室,釋智定及釋智光原來一直同住在定慧寺內。

什麼事比尼姑假結婚更震憾?當然是尼姑真結婚了。女住持密室藏僧,雙宿雙棲,現實世界,比艷情小說情節還要誇張。如此說來,若有人被指控假結婚時,最佳的辯解莫過於他們名實相符的真結婚了。

我小時候讀佛教學校,知道出家人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但見佛寺女主持用iPhone、坐Benz、戴假髮,已覺其三毒纏身,再加上密室藏僧,實在到了無從評說的境界。

心中的疑問是,這些尼姑僧人,到底是不是真僧尼呢?現不時在街上看到一些僧人在乞討,說著普通話,不是本地人,有媒體曾跟踪報道有些專業的「僧人」,乞討完一下班,就大杯酒大塊肉,是外來的搵食兵團。

亦一直有傳聞一些寺廟僧侶,天天在寺院內炒股,閒來甚至戴起假髮到旺角尋花問柳。對這些傳聞,我本抱著「未敢相信,未想相信」的態度。但爆出定慧寺事件之後,一切傳言都似乎是真實的,至少有部份寺院的害群之馬就是如此,捐錢到這些寺廟做善事,不如去馬會買六合彩穩陣一點。

這些一廟之主持,到底誰去證實他們是有道之士?延伸到一間寺廟,到底誰去監管它不是搵食之所?現時定慧寺被指有500幾萬善款,雖是慈善機構,但實際上並無監管。去年帳上有200幾萬收入,但卻申報了24萬幾交際費,到底這些使費是否合理,有沒有人從中漁利?

早幾年爆出不少寺廟被用作非法骨灰龕場,開始惹人對寺廟監管問題的注意。監管廟宇的《華人廟宇條例》於 1928 年訂立,當年鑑於偽冒宗教組織肆行詐騙的歪風熾熱,政府遂制訂《條例》,以遏止華人廟宇管理失當及濫用款項。條例規定一個強制註冊制度,所有華人廟宇必須註冊,讓政府委任的華人廟宇委員會,有權去控制所有華人廟宇的收入和財產,政府有必要時可以介入。而現實上有24間廟宇由委員會直接管轄,其餘廟宇自行經營,但受法例監管。

政府正檢討修訂《華人廟宇條例》,想將廟宇強制註冊制度,改為自願註冊制席,除了因為有其他法律監管詐騙之外,政府亦表示「與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社會發展情况相比,現今市民對虛假宗教場所有關風險的認知較當年為高。」現實真是如此嗎?

現時對廟宇的監管制度嚴苛,但實際上政府不出事不去理,還想改例放寛制度,將來廟宇註冊也不用,實在令人擔心,在現制度下都出現如此艷尼、色僧,將來恐怕更加無王管了,大家想做善事,真是要戴眼識僧人了。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楊衞隆 恒指大升500點 2015年10月15日

各位,這次恒指上升是相當有趣。好像有人要營造恒指轉勢。老實說,恒指沒有相當升幅,怎樣可以令到老散入局?
不營造轉勢的市場氣氛,誰會買股票?
今天入市的老散一定以為大市轉勢向上,從此升個不停。我不能說恒指今天上升不是轉勢,但是,從圖表看,完全不像轉勢。以勢論市,比較像大戶營造市場氣氛,引散戶入市踩香蕉皮。
還是那句話,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就算要入市撈底,睇定D,賺少一千幾百點好過一朝套牢,永不超生。

曾淵滄專欄 教育股民更勝監管 2015年10月15日

我喜歡長期投資,但是,更多人喜歡短期炒作,大家各取所需,通往羅馬的大路不只一條,畢竟,全球股市可以視為超級大賭場,也可以視為累積財富的好平台,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參與,教育投資者應該比加強監管更重要,明白風險與回報關係的投資者,自然有能力分辨甚麼是投資,甚麼是投機。
我也曾經參與殼股的炒作,有虧有賺,當然,我明白風險所在,投入的金錢極少,算是用錢買經驗,小炒怡情,以殼股來賭身家的小股民,已經是一名病態賭徒。

長建合併後勢造好
長建(1038)股價破70元,就快挑戰歷史高位73.35元,前陣子,長建宣佈與電能(006)合併時,我馬上建議大家繼續持貨及增持,千萬不好被當時的股災震走,長建與電能要是成功合併,吸引小股東投票支持的最佳方法就是炒高股價,就好像過去的舊長實與和黃合併一樣,股東大會前,兩股股價皆上升兩成以上,哪裏會有小股東反對合併,讓股價打回原形?近日有算是小股東的基金大手買入長建與電能,有人猜想是想向李澤鉅施壓,以提高電能的換股條件,實際上,基金大戶掃貨的行為是聰明的,換股條件能提早固然是好事,不能提高也一樣賺,因為合併後長建股價上升的機會非常高。
尖沙嘴星光大道重建,將來的新世界中心必然成為尖沙嘴最受旅客歡迎的購物中心之一,如果你持有新世界發展(017)的股票,必須耐心地持有,等這座新的建築物落成。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市底轉強 回吐難勁插 2015年10月15日

  中國版QE出籠,中港股市有點反高潮,連續兩日出現回吐,上證指數跌近1%收市。雖然個市調整消化,但疾風知勁草,個市跌吓反而見到佢承接力唔差噃。

  內地擴大銀行質押資產,即係容許銀行以債權抵押向央行借錢,有人形容係驚天重招,有人半信半疑,認為只是中央銀行完善政策工具的措施。兩個講法邊個啱,經過一輪理解後,陸羽仁聽聞都係以重手放水呢個說法至真。

  威力被指等同十次降準

  內地專家估計,透過增加可以抵押的金融工具去增加市場資金,威力等如十次降準。呢個做法不同減低存款準備金率或減息,除了可以大量提高可以借出的資金數量之外,可以校準方向,大力咁催谷資金落某些銀行,可以較集中支持民企、微小企業和農業等政策想支持的企業。

  喺擴大質押消息公佈後,內地股市借勢爆上後唞氣中。不過睇番過去一段時間,我會覺得阿爺這個七萬億中國量寬政策,已經開始為個市築起個底,大力浮起咗下面的承托力量,令人見到回吐時,都不怕股市驚天下插。

  上個星期內地借黃金周後復市爆上,到周一再借七萬億量寬抽高,呢兩日向下回調,港股都跟住消化,但調整幅度唔算好大,唔似得之前急插之後彈上,彈完之後插得再低啲,依家個市回吐時有少少浮浮沉沉的感覺,但係低位就見到有力托住,所以以回吐形態睇,個市底強咗。

  對於內地以QE形式救市,部份分析家抱質疑態度,認為係泡沫破裂,政府就搞出更大的泡沫的救市。呢種質疑係金融海嘯爆發後就已經存在,認為聯儲局的量寬,只係提供咗廉價資金,讓公司發債集資去回購股份,推升每股盈利,推高咗資產價格。到歐債危機又到歐洲央行重複相同做法,依家中國面臨滑坡,都加入埋灌水浮球的遊戲。

  經濟長線分析和財經分析不一樣,財經分析看到時段更短一點,從美歐例子,大量銀紙湧入金融體系,會令資產價格得到承托,如果同樣經濟在內地規劃下的經濟同樣應驗,內地資產就會俾大水浮住,短期唔會咁易沉落去,三五年後經濟爆唔爆係後話。在此假設下,內地股市好轉,港股即使是維持大型上落市,見回吐就係買股機會。

  港股昨日調整,理由之一係內地經濟數據弱,上月通脹數據遜預期,PPI更連續43個月下跌,其實中央連續出手大力救市,應該係預知數據肉酸,所以PPI唔靚仔,只係調整的藉口,睇番恒指午後港股一度再挫逾兩百點,尾市回穩跌160點收市,恒指收報22439點,行情叫做穩定,市底睇落強咗;國指收報10334點,跌103點,大市成交縮減至723億元。

  環保相關股有得炒

  由於中央政策再成市場焦點,所以買盤都係跟住國策轉。有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十三五規劃將會擴大內地的光伏發電規模化利用,協鑫新能源(451)、興業太陽能(750)、順風清潔能源(1165)都升超過8%。環保股龍源電力(916)升2%,報8.64元,是表現最醒國指成份股;京能清潔(579)彈10.2%,金風科技(2208)彈9%。

  習主席去美國訪問,其中一個最惹外界關注係同奧巴馬達成減排共識。按照中美同意減排的大方向,中國必須全力加強清潔能源,否則不可能達標,故此未來相關政策會陸續出台,有質素同派息啲環保股好似金風咁搶先湧上來,如果想穩陣又想搭呢個概念的順風車,可以等呢啲優質股回調吸納,若然想博大霧投機吓,就可以買細細粒嘅電池股或電動車設備股。

C觀點 施永青 信貸質押會增加央行風險嗎? 2015年10月15日

人民銀行宣布,將信貸質押再貸款的業務擴大至九個省作試點。業務範圍擴大至九個省還算是試點嗎?這與全面鋪開已無多大分別。
所謂信貸質押再貸款,是指央行(即人民銀行)接受商業銀行以之前的商業信貸作抵押,向央行再貸款。有評論指這是「中國式量寬」,這個說法既成立,又有差異。
成立的地方是其效果都是向市場放錢,令市場上需要資金的人/企業,有機會以較低的息率動用更多的資金,可起鼓勵消費與誘發投資的功能。
差異的地方是做法明顯與美國的QE不同。美國的做法是由聯儲局直接在市場上買入債券;但中國的央行卻沒有買入,它只是接受債券作抵押,然後向商業銀行貸款。買賣會產生責任的轉移,賣方在交易之後可以不再需要負責;而中國的央行只是接受抵押,債券出了事,還可追究商業銀行;不像聯儲局那樣需要直接面對債仔。
再者,買賣是全份交易,而抵押貸款則只會按抵押品的估值貸出其中一個成數。此外,買入債券後,就得等債券到期才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想中途套現,就得冒債券價格起跌的風險。但中國央行所做的抵押貸款,是可以有自己的期限的,期限一到,抵押人就得還款,無需一定等到債券的完結日期。
另一方面,美國的量寬是先定金額,然後按月在市場上買入,一定要買夠為止,屬硬性向市場輸送金錢。但中國央行只是提供一個信貸窗口,商業銀行有資金需要時,才拿抵押品來借錢。央行可以決定貸多少,貸多長,可看市場環境而定。這會更加靈活,不似聯儲局那樣,為了完成定額,連有毒的資產也買入了不少。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中國央行需要承受的風險應比美國聯儲局小,而一樣可以達到增加貨幣供應的效果。
中國央行今次的做法,符合中國一貫的逆周期財金政策,即是在經濟蓬勃的時候收緊,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放寬。中國就是因為在前一個階段收得緊,所以才有條件在今天放得鬆。
然而,寬鬆的財金政策雖可以增加經濟的動力,亦可以令投資者鬆懈自己的警惕。以房地產市場為例,貸款方便,息率又低,的確有利於開發商去庫存;但亦可以令投資者掉以輕心,因而作出了錯誤投資。
本來,內地房地產市場出現庫存累積的問題,責任應該由地方政府(胡亂批地)與開發商(胡亂投資)來承擔。但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令開發商成功去庫存之後,這些供應過剩,沒有投資收益的樓宇,就會落在小投資者的手裡。結果,原先的犯錯者不用承擔後果,可以套現脫身,而責任相對小的小投資者,卻在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大環境下,作了錯誤投資,需要長期「坐艇」,那真是「天道不仁」了。

巴士的報 盧永雄 中國這個「第二富國」是真的嗎? 2015年10月14日

有一條新聞十分刺激眼球,瑞士投資銀行瑞信發表最新全球財富報告,話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裕國家。

瑞信的報告話,全球最富裕國家仍然是美國,有85.9萬億美元財富。中國以22.8萬億美元財富,成功取代只有19.8萬億的日本,進佔第二位。另外又話以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財富來界定中產,中國的中產的增長驚人,達1.09億人,超越美國9200萬人,成為全球之冠。

中國真是這麼富有嗎?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改革股市,國企股開始到香港上市,那時的投資銀行家在推介會最喜歡講的概念,是「中國有13億人,這家公司做甚麼生意,只要1人賺1元,都賺13億了。」這種說法成為笑談,卻又成為今天的新聞。由於中國人口多,講到實際數字,好易成為全球數一數二,所以中國的中產人數全界第一,這種講法不太有意思,中國人口多基數大,講實數什麼也是第一,你換個角度話中國病人數量世界第一,也不能推論了中國是一個病國。

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確令4、5億人脫貧,是人類歷史上最短時間最大規模的脫貧案例,這點成就不容否認,但整個國家有22.8萬億美元財富,卻完全不等如中國是全球第二富國,甚至富國也說不上,因為第一是人均財富和產值不高,在去年底中國人均GDP是7575美元,按世界銀行劃定的標準,處於中等偏上位置,但距離12600美元的高收入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國只是中等收入國家,不是富國。

第二是貧富差距拉大了。《人民日報》今年1月發表了一篇題為《一些貧者從暫時貧困走向跨代貧窮》的文章,這是黨媒罕見的公開承認改革開放造成了嚴重的貧富差距,文章描述的兩極分化的情況讓人觸目驚心:中國居民收入的堅尼系數(貧富差距量度指標)2003年為 0.479,到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這之後逐年略降,2014年的基尼係數是0.469,還在較高水平。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是 0.3左右。接近0.5的堅尼系數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堅尼系數一般都在 0.24到0.36之間。

文章更指「貧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並形成了階層和代際轉移,一些貧者正從暫時貧困走向長期貧困和跨代貧窮…社會階層流動通道也將被嚴重堵塞。」

文章提出很嚴肅的問題,問中國的改革怎樣走下去,「如果繼續將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國企化公為私,如果城鎮化後失地的農民沒有長遠的保障,如果多數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狀況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如果再不將改革的紅利真正惠及老百姓,如果財富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極少數人和國外輸送,如果基尼係數仍舊維持在高位甚至持續升高,如果還堅持殺開一條血路,如果再不問姓資姓社……請問諸位頂層設計師,這樣的改革還能維持多久?是到了對30多年的改革再改革的時候了,再不改革原來的改革,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瑞信作為投資銀行,當然到處找富翁、搵生意,吹一吹「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富國」的牛,絕不出奇。但中國黨媒都這樣反思,可見中央領導不是為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飄飄然,而是在思考收入增加的副作用。我覺得上述文章中兩句最重要:「再不將改革的紅利真正惠及老百姓,如果財富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極少數人和國外輸送」,是點到題上去,所以買了澳門賭業股的朋友,以為阿爺會不斷擴大到澳門賭錢的人流,也是太天真太傻了。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曾淵滄教路 兩隻大落後藍籌 康師傅聯想值博 2015年10月14日

這一輪跌市,有兩隻藍籌股的跌幅相當大,那是康師傅(0322)與聯想(0992)。康師傅一年高位是十九點七五元,現價只是高位七成三;聯想一年高位則是十四點一元,現價更比高位回落一半。一般上,股價調整幅度往往多於大市,必定是這家企業本身出了問題,不過,這往往也是一個買平貨的機會,只要我們有信心,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國泰(0293)股價大跌,因為人人都不敢乘飛機,但是,不必多久,人人都乘飛機了,還有數年前三聚氰胺事件使到蒙牛(2319)大跌,但是不必太久,人人又再喝蒙牛的牛奶,蒙牛股價不止回升到大跌前的水平,更創出新高,時間磨掉了三聚氰胺的陰影。康師傅及聯想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屬於可以解決的問題,長遠也一定可以平息的。


康師傅受地溝油事件,及與統一的減價戰影響,股價跑輸大市,但相信事件很快會平息。

康師傅的問題是和蒙牛差不多,這一陣子,地溝油事件使到康師傅銷量受到影響,再加上與台灣統一之間的價格戰也吃掉了不少盈利,因此導致股價大跌。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會持久,時間會令人忘記三聚氰胺,也當然會忘記地溝油,康師傅與統一之間的價格戰是兩敗俱傷,最終一定得和解,停止價格戰,讓雙方的利潤都可以恢復。

聯想的問題是收購了美國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摩托羅拉嚴重虧損影響了聯想,不過,相信聯想一定有能力克服這個問題。多年前,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也一樣出現業績受到拖累的問題,但是後來,IBM個人電腦技術被聯想吸收,助聯想在技術上更上一曾樓,股價也一度再創新高。

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目前正在走下坡,但是技術水平依然是美國頂尖的,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的目的和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是一樣的,目的是吸收對方的技術與人才,然後在中國大量複製,以較低成本生產,再結合自身的科研力量,使技術成分可以更上一層樓。電腦、電訊科技的業務競爭激烈,而競爭的層面往往是技術的創新,因此,有理由相信,遲早聯想可以將摩托羅拉的技術全面吸收,同時利用摩托羅拉的品牌搶市場,將來時機成熟,就可以用聯想的品牌取代摩托羅拉,正如過去聯想先用IBM品牌打了一陣市場,但是很快就自我放棄,今日聯想已成了全球個人電腦最暢銷的品牌。

當然,大市的升跌也直接影響康師傅與聯想的股價,但是中長期而言,股價應該可以跑贏大市。

楊衞隆 移動平均線 2015年10月14日

我大談圖表分析,一直忽略移動平均線。很多人接觸圖表分析,最早看到移動平均線。不少圖表分析書都將移動平均線放到最前面。
有些最基本,最簡單的學問反而令人難以掌握。甚麼時候使用移動平均線,這東西又用來分析甚麼?
很多書將移動平均線看成入市訊號燈,例如200天平均線切入50天平均線就顯示轉勢之類。事實上,平均線是將複雜的走勢順滑化,平均化,用來看走勢的方向,不是用來找入市訊號。當然,明白走勢有助投資決定,但是,絕對不要將因果關係搞亂。
恒指由2015年9月29日的20500點上升至10月13日的22600點,不足一個月上升超過2000點。不少散戶欣喜若狂,撲入市掃貨撈底。從移動範圍看,恒指衝破下跌範圍的鐵頂,但是上升動力明顯不足。油價黑天鵝若隱若現,油價等閒一天上落半成,投資風險相當大。
恒指走勢到底怎樣,似乎用甚麼方法都看不清楚。2015年10月13日,恒指6個月走勢圖的50日平均線顯示恒指走勢仍然向下。雖然恒指不足一個月上升超過2000點,但是,50天移動平均線完全沒有改變下跌勢頭,仍然保持下跌的角度和形態。
這就是移動平均線的實際應用方法,用它來看恒指走勢是否改變。單純看移動範圍,已經轉勢。看一個月的短期上升點數,有實質升幅。看成交量也沒有甚麼重大變化。可是,看移動平均線就會嚇一跳,原來恒指還在原來的下跌形態,一點都沒有改變。
看過這條50天移動平均線,你認為恒指是否值得撈底?

曾淵滄專欄 發掘新派炒作概念 2015年10月14日

剛剛過去的黃金周,據報有40萬人到日本旅遊,花了1,000億日圓。這說明中國的確多了一大批中產階層,今後中國經濟發展所依靠的,就是這批願意花錢的中產階層,以彌補中央打貪腐所失去的高檔消費。

汽車內房有前途
中產階層的崛起與中央長時間打貪腐兩者結合起來,結論是企業必須更改經營方向,多向中產階層動腦筋。
中產喜歡旅遊、消閒、購物,也追求超級名牌,但量有限,要旅遊消閒,非有車不可,因此汽車股長遠而言是有前途的,中產除了買樓自住外,也會買樓收租,因此,內房股也是有前途的。
香港的80後、90後中,有多少算是中產呢?昨日,有調查報告指出80/90後受訪者,平均每月信用卡總消費額為8,270元,佔平均月入36%,最高卡數結欠平均達到7.9萬元。
更莫名其妙的是,半數受訪者更說置業較享受生活重要,他們自認置業重要,卻先使未來錢,何來儲蓄置業?原來香港欠卡數是這麼普及的事,難怪許多人像我一樣,每星期都接到至少兩次陌生人來電,問我要不要清卡數。
昨日恒指略為調整,但是,不同板塊依然繼續輪流炒,銀娛(27)上升6.05%,投資者把希望放在中國崛起的中產身上,銀娛手上仍有大量土地可供發展,在橫琴擁有的土地面積更大,長遠的發展就不是依賴高賭注的貴賓廳,而是旅遊消閒娛樂及小賭怡情的結合,走中產路線,今後,我們要更努力地發掘這個新概念:中產概念股。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放水益到內銀 2015年10月14日

  內地出重招救市,但因為之前全球股市都已經反彈咗一段,所以有好消息都要唞唞。今次內地推出疑似七萬億元的中國版QE,可見內地都覺得形勢不容有失,要大力放水浮番起經濟。但阿爺沒有唱得太行,正面效應又唔至於噴發而出。

  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佢嘅表現影響全世界,並且同美歐形成互動,中國係第三季下行情況,已經令外資大為緊張。最近美資高盛就由知名分析員Peter Oppenheimer的團隊,就以「歡迎金融危機第三波」為題,分析由美國抽緊銀根導致商品熊市同中國現時面對的危機。

  阿爺放水力拒第三波

  由於美國以量化寬鬆應對2009年的金融海嘯,造成大量資金湧入中國。高盛認為,這些資金大舉投資,但效率非常不足,結果形成大量呆置資產同負債,令到融資出現困難。本來,當美國情況開始穩定,新興市場撤資會紓緩,但跟住到歐洲債務危機好轉,美國央行唔再加印銀紙放水,令新興市場繼續面對壓力。

  Peter Oppenheimer解釋咗點解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呢幾年點解環境咁差,同埋商品價格為何跌完又跌。按照高盛講法,過去八年美國、歐洲先後大舉放水,造成資金巨浪湧向金磚四角等新興市場,跟住過去幾年美國開始扭番實水喉,中國喺資金退潮下出現放緩,形成經濟危機。照咁講,呢一次拋出中國版QE,就係要頂住西方央行閂水喉,有點救災的味道。

  有人會話,美、歐放水令資金氾濫,觸發內地過熱,重複投資同效率不足等問題,依家中央再放水,豈不是令問題持續落去。咁講聽落無錯,但從執政者角度,經濟滑坡滋生民怨,等同係政治自殺,為救命仲點理得咁多,正如金融海嘯爆發,美國有理無理用直升機灑銀紙救市,仲講乜嘢道德風險同金融紀律?

  所以,依家睇阿爺放水,唔係道德上啱唔啱,或者長遠經濟有無效率,而係佢會唔會一救到底,同埋有無力繼續落去。最樂觀估計,係內地不斷放水,撐住咗新興市場增長,最後保住全球穩定,否則馬上就係另一輪衰退嘅開始。

  由於阿爺放水力抗第三波,勝負無咁快會知,喺放水過程初期,救市刺激會比較明顯,投資者有機會可以順勢而炒返一轉。至於長線的泡沫經濟病,就同美國、歐洲、日本齊齊受。

  有利改善貸款質素

  宏觀分析完一輪,最緊要係操作層面有乜要做。喺放水措施公佈後,中港兩市繼續消化打底,上證指數全日收報3293點,升咗5點;深成指數報11042點,升80點。港股一度挫逾兩百點,但尾市跌幅削半,恒生指數收報22600點,跌130點;國企指數收報10437點,跌0.95點,成交金額799億元。國企股表現相對穩陣。收市後,由於港匯再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承接美元沽盤,向銀行體系注入69.75億港元,顯示資金可能再泊來香港。

  如果按阿爺今次放七萬億QE呢個說法有一半堅,資金都會透過質押流入銀行體系,除咗話依家水緊嘅內房商受惠,同樣得益嘅應該係內銀。

  由於睇到經濟下滑,中國大型銀行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唔敢放水畀中小企同民企,主要借錢畀國企。理論上國企唔會執笠,貸款唔會有壞帳,實質上經濟轉呆,好多國企都企咗係度,借畀佢哋嘅錢都係郁唔到,有點酸酸哋。若然阿爺玩量寬有大水流番去個市,點都對資產價格同企業有好處,內銀的壞帳唔會急升,所以見到內銀股如果回返,不妨分段低吸。

C觀點 施永青 內地房地產先得去庫存 2015年10月14日

雖然內地官員多次強調,不會再依賴房地產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力量;但如今經濟發展正面對沉重下行壓力,中國政府看來仍不得不借助房地產市場的回暖,作為穩住整體經濟局面的重要手段。而前一段時間一直想達至的壓低樓價以利民生的目標,只好暫時放下一邊;因為若然整體經濟不穩,一定會衍生更多的民生問題,樓價過高反而變成次要。
因此,自年初以來,大部分城市的限購令都已取消;加上貨幣政策漸轉寬鬆,買家遠比之前更容易取得按揭;在首期付款減低,供樓利息下降的情況下,內地投資者的買樓意欲又再被激活;其中尤以深圳與上海最為明顯。
在這種形勢下,八月份內地的百城樓價已扭轉同比(與去年同期比)下跌的情況,至於環比(與上月比),更早已出現連續五個月的上升。九月份的升幅雖然放慢了一點,但升勢依然持續。
如果純看表面數字,開發商今年的銷售業績尚算不錯;但如果我們看一看庫存的情況,就會看到開發商手上的貨尾都在增加。這種情況顯示:銷售量的增加主要源自過去的投資規模增加。前一段時間,內地的開發商都在比規模,之前買地多了,今天開的盤自然就多了。開盤多了,賣出的單位自然也多了。但賣出的是優質單位,仍留下不少貨尾,反映銷情並不太理想。
正因為如此,內地的開發商對前景大都不甚樂觀。除了在一線城市,他們尚會增加投資外,在其他地方,他們都不願意買地。在三四線城市,不要說買入新的土地,他們連手上已有的項目,也不敢全面動工,擔心將來可能連建築費也收不回。
現時最為困擾開發商的,是如何去庫存的問題。中央的政策,應先在這方面下功夫。若然這個問題不先解決,很難推動開發商作更多的新投資。因此,未來中國的房地產開發量無可避免會放緩。中國的經濟已不能靠房地產開發去帶動,能夠阻止房地產泡沫拖累經濟,已可算政策成功。
因此,我認為中國政府在房地產政策上宜守,不宜攻。在今天這種形勢下,不宜用太積極的手段去鼓勵開發商去投地。市場經濟就是要讓市場的參與者自行去作重大的投資決定,而不是搞「領袖揮手我前進」。
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問題,主要是過去投資過度,一時間消化不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鼓勵開發商再增加投資,那就只會一錯再錯,造成對經濟更大的破壞。政府現時最值得做的,應該是協助真正有需要的用家入市,手法可包括:(i)增加按揭成數,讓首期付款可降低;(ii)降低按揭利息,減少每月的供樓負擔;(iii)削減稅費,方便市場流通,助有條件換樓的人改善生活。當庫存的問題解決後,不愁開發商不買地作新的投資。

巴士的報 盧永雄 外敵製造團結 2015年10月13日

香港政治一潭死水,互相傾軋,早前和一班研究政治與歷史的學者朋友聚會,頗有啟發。

大家不約而同的談到一個問題:外敵。有研究國際政治的朋友提出幾個小國或地區,搞了民主政制,定期有選舉,但政治還算穩健,經濟相當強勁,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有強大的外敵在旁,逼著內部團結,奮發向前。

在中東有以色列,遲至1948年二戰後才建國,人口813萬,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以人口計絕對是小國,但人均產值達3.1萬美元,以一個非石油出口國而言,以色列極其成功。它生活在中東國家的包圍圈中,早年更長期受巴勒斯坦人恐怖襲擊,促成國人相當團結。

在亞洲有南韓和新加坡。南韓人口5043萬人,國土面積10萬平方公里,算是一個中等國家,人均產值3.5萬美元,1987年實行民選總統,但一直能保持相對的穩定。其北方有北韓虎視眈眈,隨意又來一場炮戰,令南韓還維持著半戰爭狀態,逼使國人團結。

 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人口547萬人,國土面積716平方公里,人均產值5萬美元,國小民富。新加坡雖然早就實行選舉制,但亦被指執政人民行動黨壟斷了政治權力。早年和馬來西亞關係極其緊張,國父李光耀快速建立自己的軍隊,以保護國土。近年和馬來西亞關係比較和緩,但執政黨長期強調國人要有奮鬥心。

有一個相反例子:台灣,面積3.6萬平方公里,人口2347萬,人均產值2.1萬美元,台灣早年經濟發展水平和南韓接近,近年被大幅超越。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後,海峽兩岸極其對立,到1976年毛澤東和蔣介石相繼去世,1978年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兩岸對立氣氛逐步化解,慢慢三通,關係變得友好。台灣也失去敵人,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後,在無外鬥的格局下,內鬥劇烈。

以色列、南韓、新加坡的成功,台灣的敗落,和外敵存在與否息息相關。

有研究歷史的朋友插話,中國歷代將相,有「養敵於外」之說,即是說不要急急把外敵消滅,否則馬上變成自己人打自己人,邊將會被調回京師,解除武裝,甚至抄家滅族。

明朝後期名將李成梁,就是玩這個遊戲的高手。萬曆初期,清朝前身滿族女真部開始在邊疆為患,李成梁鎮守遼東30年間,鎮守邊關,成為名將,後世指李成梁「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所未有」。其實李成梁的兵力遠強於女真諸部,他挑撥各部自己打自己,然後有需要時就滅一兩個部,殺女真500人,就報殺5000人,有需要時就像提款一樣,隨時向皇帝虛報戰功,最後被言官彈劾。好像李成梁這樣「養敵於外」,玩到相當過火。若然他一開始就盡殺女真諸部,恐怕之後也沒有清朝,歷史可能會改寫。

香港政治,97年的外敵,就是殖民地政府,那時也沒有太多選舉政治,社會相對和諧。97年後英國人一走,外敵一去,香港人就自己打自己。社會沒有共同敵人,就沒有需要團結,政治爭拗,也可以永遠不停了。

曾淵滄專欄 落後概念炒完又炒 2015年10月13日

股市氣氛好轉,隨之而來就是炒落後,炒有概念的落後。昨日出現炒作的藍籌概念股有聯通(762)及聯想(992)。

聯想收購利多於弊
昨日聯通股價升5.5%,概念是舊的,即炒合併概念,與中電信(728)合併,昨日中電信也上升4.2%,是的,聯通與中電信合併的概念前陣子炒過,股災之後,概念被丟到一邊,股災結束,再重啟合併概念。
聯通與中電信除了合併概念外,4G生意佳也是另一個重要的概念。論4G概念,中移動(941)當然更受益,畢竟中移動是4G的老大。
聯想昨日升7.7%為藍籌之冠,聯想是這場股災中傷得最重的藍籌股之一,由14.3元的高位跌至6.02元,昨日收市價7.56元仍然很低,聯想股價大落後的理由是,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是屬於走下坡的業務,聯想收購後自己的業績反被拖累,導致股價大跌。但是,我有信心這個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畢竟,摩托羅拉手機依然是一家擁有高科技的公司,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只會得益,不會有災難,聯想可以通過吸收摩托羅拉的技術,來推動自己的技術,過去,聯想已經有過一次非常成功的收購經驗,那就是將已走下坡的IBM個人電腦業務重新發揚光大,使到今日的聯想品牌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個人電腦品牌。
昨日,另一隻出現炒作的藍籌股是港交所(388),炒的是新概念,那是港交所收購回來的LME傳出會收購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品中資 羅國森 神州會買車,更會租車 2015年10月13日

  《品中資》連續兩次提到,在中央出手催谷汽車市場,減免1﹒6公升以下排量乘用車稅項
一半的情況下,汽車股成為近期當紅板塊之一。
  當然,內地汽車股旺市,需求主要來自神州大地的企業和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但另一邊廂
,當社會日趨富裕,除了買車之外,租車需求也與日俱增。具體來說,這方面的需求主要來自兩
方面,一是自駕遊的普及,二是有車牌但沒有車輛的人士。
  早前我在品評聯想控股(03396)的時候提到,聯想控股最成功的實業投資不只聯想集
團(00992)一家,還有中國最大的租車公司神州租車(以車隊規模計)(00699),
這家公司就是我今日想品評的公司。
  神州租車於去年9月才在港上市,當時的招股價8﹒5元,由於概念獨特,當時招股已經獲
得逾200倍的超額認購。隨著市況向好,神州租車上市後股價節節上升,升至今年5月的高位
22元才開始回落,至上月30日時更跌至11元的最低位,剛好比高位回落一半。
  神州租車自從去年上市後,已經有一連串動作。今年1月時,通過與從事第三方代駕服務的
優車科技以聯合品牌方式(稱為神州專車)合作,並以長租和短租形式向優車科技供應逾1﹒6
萬輛汽車。換句話說,透過這項B2C的合作,神州租車馬上可以增加萬多輛穩定的租車收入。
 
*中期盈利增長八成七*
 
  也因此,今年上半年,神州租車的業績非常亮麗,營業額23﹒07億元(人民幣.下同)
,增長24%,純利4﹒07億元,增長87%。
  基於這項合作可以產生不俗的協同效應,神州租車於今年7月和9月先後認購優車科技
250萬股A系列優先股和44萬多股B系列優先股,總代價約1﹒75億美元。如果這批優先
股全數轉換成優車科技的普通股,將佔優車科技接近一成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優車科技是神州租車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陸正耀配偶郭麗春持有主要股權。即
是說,神州租車與優車科技的入股交易屬於關連交易。
  另一邊廂,原來持有神州租車股權的早期投資者則陸續減持股份,當中包括外國著名租車公
司Hertz於上月中宣布出售接近6,000萬股神州租車股份予第三者,令到她的持股比重
由16﹒1%降至13﹒6%。
  而聯想控股旗下的Grand Union也剛於上周五(9日)宣布,出讓1﹒254億
股股份予優車科技,認購價是13﹒5元,比起神州租車過去30日的平均價有8%溢(這是較
少見的,反映接貨者看好後市)價。出售這批股份之後,GrandUnion在神州租車的持
股,會由28﹒97%降至23﹒69%。
 
*滴滴打車正式獲牌B2C潛力大*
 
  經過這一連串股權互控和入股行動之後,簡單來說,神州租車和優車科技的關係會愈來愈密
切(持有神州租車5﹒28%股權),而原來的創投基金或會陸續減持或淡出,但這一刻,聯想
控股旗下的Grand Union仍然是大股東。
  截至今年6月底止,神州租車擁有的車隊數目達84,719輛,這個車隊規模大約是第二
大的4倍,且比起其餘九大的總和還要大,可見內地租車市場的分布是多麼不平均。該公司在內
地70個大城市擁有726個直營租車網點;而在182個規模較小的城市,則有230個加盟
服務的網點,提供每日24小時的租車服務。
  神州租車的股價昨日急升了13%,收報13﹒48元,估計是跟上周上海市正式向滴滴打
車發出經營許可證有關。這對於另一家網上預約叫車服務供應商Uber名正言順打入內地市場
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換句話說,神州租車的B2C業務潛力大增了!
  無可否認,神州租車的基本因素頗吸引,但我已錯過了11元的低位和昨日(12日)急升
前的水平;所以,我會耐心等候它回落至大約12元的水平才吸納,作中短線持有。

楊衞隆 股市黑天鵝 2015年10月13日

還記得我的10月6日帖文,圖表推理23 股市黑天鵝嗎?
奧巴馬太早從伊拉克撤軍,中東回教兩大派系在敘利工和伊拉克大混戰。遜尼派的石油出口國增產壓低油價,打擊伊朗的石油收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什葉派的伊朗則聯同俄羅斯及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大力攻擊遜尼派的伊斯蘭國。這場大混戰推高油價,油價推高股價。10月12日,油價突然大跌超過半成,因為石油生產國增產。我懷疑10月初一直領漲的石油類股份,例如三桶油,會不會回吐全部升幅? 三桶油會否變成散戶的「心痛油」?
當市場上出現黑天鵝的時候,股價異動,妖股升天,散戶瘋狂。投資者應該立即做好風險管理。可是,黑天鵝剛剛現身,還是若隱若現的時候,股價必然上升。我說過很多次,股災之前一定是升市,而且升得很急。香港散戶有個壞習慣,見到股市升就撲入市掃貨,而且是哪隻股份升就掃哪一隻。老散買股是不論好醜,見升就買。三桶油升就買三桶油,明知中東亂局,油價會大上大落,還是要買三桶油。
今天的油價暴跌半成,對油價敏感的股份來說,是很大的衝擊。這就是我說的黑天鵝。油價可能因為中東局勢轉差而大升至70美元一桶,亦可以因為伊斯蘭國戰敗,阿薩德控制大局,油價暴跌至30美元一桶。天曉得跟著下來會發生甚麼事。
看看五日的油價走勢圖就會發現,過去五天,油價像過山車那樣,急升大跌,46美元一桶升至51美元,又跌到47美元。入市風險確實是想像不到有多大。扯大期造孖展的風險有多高,散戶完全不知,也完全不理會,心中只有怕執輸的想法,沒有避險思維。
不少人罵我害人輸錢,日日叫人避險,放過大好的賺錢機會。對,我早在一年多前在隆中對叫人避險。當時滬港通高唱入雲,恒指24000至25000點之間。後來,恒指確實升穿28000點,但是,大跌至20500點。現在亦只有大約22500點。如果當時避險,不會輸錢,反而是風險低穩賺2000點。
不要以為富向險中求,避險止蝕是笨蛋才會做,做了就肯定不會發達。投資正道是要看通圖表,見到危機就要避險,這樣才能縱橫股壇,投資獲利。即使股市短炒投機,也要找機會,看形勢。避險止蝕仍然是重要的工作。請細心看看油價走勢圖,這樣大上大落,全無方向,走勢混亂,黑天鵝若隱若現,你知道明天股市是升還是跌嗎? 這是時候入市嗎? 這時時候在股市投機嗎?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七萬億中國式量寬 2015年10月13日

  一到十月,阿爺已經連發勁招救市,放完黃金周假期,招數陸續有來,人民銀行在假期宣佈推出「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內地有估計放水規模達七萬億人民幣,形容係中國版QE(量化寬鬆),內地股市應聲彈高。由呢個大動作睇,阿爺似乎已經放低咗係咪粗放式催谷嘅限制,希望谷番熱經濟先,故此市場估計救市唔會畀佢停,總之不達目的誓不休。

  人行在上周六在官網發表公佈,會在九省市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呢個咁技術性嘅安排究竟搞邊科,大家初頭唔係好明,意思係銀行借咗錢出街,可以攞去央行抵押,借到錢再借俾人,藉以增加基礎貨幣。咁講聽落好似清楚啲,但實際影響係點,好多人都係不甚了了,直至有內地專家畫公仔畫出腸,形容呢個係中國版QE,同美國聯儲局開支票去買商業債一樣,仲估放水數量去到七萬億元人民幣。內地股市成個市都醒晒,上證綜指早兩日升完再升3.3%,一度重上3300點,收3287點,顯示阿爺係五中全會前落藥嘅威力。

  港股有少少未瞓醒,由於這個中國版QE出台有少少隱晦,老外似明非明,港股升得唔多,最多升321點,午後升幅收窄,恒生指數收造22730點,升272點;國企指數收報10538點,升131點,成交唔係咁多,全日計都係872億元。成交未係全面大升,都幾反映市場對七萬億大水喉呢個說法仲未完全入信。

  老外半信半疑

  中國係九個省用試點形式增加可以用嚟抵押的資產,擴大銀行放水能力,點樣可以計出七萬億元,如果唔係阿爺肚裏條蟲,相信就算數口幾好,都唔容易計到答案出嚟,所以呢個數唔係街邊分析員的估計,更大可能係匿埋係領導人牀下底的知情人士放風吹出街。若然啲料太流,理論一早就被否認,但官方就不置可否,佢哋取態有啲含糊,唔排除係刻意保留彈性,一旦放水太勁經濟太熱,可以有調控的空間。

  話阿爺放七萬億元來救市,一聽確係好驚人,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時,北京都係出了四萬億元救市,所以當呢個講法一出,老外都有小小半信半疑。我睇到老外主理的《華爾街見聞》好快就羅列咗對七萬億救市究竟係信抑或唔信兩種態度。

  信呢招好勁的一派,包括內地《證券時報》,形容呢招係驚天大招,主要係話擴大質押可以彌補基礎貨幣缺口,顯示中央對定向調控堅持到底之之餘,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放水,認為可以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至於唔信者就叫大家不要自作多情,高估了措施的效果。這方的論據係增加了質押品種類唔等如大家就咁易借到錢,而且從政策意義上來說,只係人行增加融資工具,估計能夠產生的資金投放規模只有幾百億元。

  優先關注內房板塊

  兩派意見有正有反,陸羽仁睇法係人行以至整個北京「管理層」,係第三季增長數據未公佈前就出招,維穩的心態已經相當明顯。第三季GDP可能只增長6.5%或者少少,距離7%的目標較遠(其實講有7%增長你都唔好信啦)。今次話放水七萬億元咁多,係咪真無人敢講,但能夠嗌到咁大,至少顯示中央對保持經濟穩定的決心。

  本來,內地喺金融海嘯時推出四萬億元救市措施,造成唔少重複建設,中央好唔想再出現相同情況。不過,內地增長經過一輪放緩,看來中央已經好難忍受下行風險繼續增加,今次措施就係想好大力咁將經濟推番上去。

  喺呢個政策底下,無人估計成效最後會點,我覺得最好做法係將投資焦點放係體量夠大,能夠大舉推郁經濟的環節,好似房地產就符合呢個要求。中央依家期望可以催谷房市,谷到經濟引擎熱番,拉動整個需求環節,就要係呢啲大環節動手。本來,雖然中央想谷番郁樓市,但銀行對按揭或房地產商放貸仲係好緊,依家阿爺就要谷到銀行較為水浸,等個市郁番,所以如果阿爺呢招唔得就無計啦,如果得嘅話,內房有可能先浮上去,所以內房股可以追落後也。

C觀點 施永青 中國通縮的威脅大過通脹 2015年10月13日

有朋友問我,為何自去年中以來,中央多次減息降準,但一點通脹的苗頭都看不到?不是說貨幣政策比前寬鬆了嗎?照道理,每次降準都會有數千億元人民幣流出市場?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多了這麼多,這不是通脹又是甚麼﹖為甚麼物價不升反跌?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減息與降準而流出市場的貨幣,並沒有直接流入一般人的口袋裏,而是流入掌控權力與資本的人的口袋裏。因此,普通人的消費能力並沒有一下子提高,無法帶動內需提高,物價亦因而相對穩定。
通常,要看到貨幣寬鬆的滿溢效應,必須先找到途徑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企業有投資的機會,才會擴張業務,增聘員工;屆時,人力市場就會供不應求,工資才會上升,打工一族才有更高的消費能力,然後物價才會上升。
現在物價未見上升,代表滿溢效果還未出現。這可能是時間差的問題;之後,效果會陸續出現,這當然最好。但這亦可能是結構與前置環境問題,那就不容易解決。
中央希望資本可以流向農村,可以扶助中小企;但這錢先是流入掌控金融系統的人的手裏,他們先要解決自己眼前的問題。現實是他們之前犯了很多放貸錯誤,他們的很多投資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資金鏈快將斷裂。所以他們先得用這些錢去挽救自己先前的失誤,沒法作新的投資。
中央當然知道錢已被這樣做,但這是必要的,西方也要在金融海嘯之後搞「bailout」,以延後危機爆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原先的「活錢」(可以調動的錢)就會變成「死錢」(被套住了的錢),社會上流通的資金並沒有太多的增加。
再者,即使還有更多的資金可以在市場上流轉,這些錢也會被用來買現有的資產,而不是作新的投資。因為現時中國的普遍情況是:產能過剩,庫存日增,再投入的結果只會是增加浪費。
以房地產市場為例,現在二三綫城市都有住房供應過多的問題,積累的庫存要幾代人才能消化。這叫開發商怎願意再投資?類似的情況在其他行業也有出現,所以要把金融系統內的錢引入實體經濟並不容易。這是滿溢效果遲遲未出現的主要原因。
現時,還有能力吸引資金的行業主要是受中央政策鼓勵的行業,包括互聯網+、環保、醫療、以及與一帶一路部署有關的行業。然而,這些多是高風險行業,否則中央也不用出政策去鼓勵了。因此,這類新投資的夭折率向來都是很高的。
若然這類新投資未能出現應有的成效,又會有新的資金被套住,那市場上可供流通的資金就會更少。因此,中國現時面對的通脹壓力不大,需要防範的反而是通縮。

巴士的報 盧永雄 一輪反攻 一劍封喉 2015年10月12日

中共總書記習大大訪美回國及出席國慶活動後,有11日沒有公開露面,但今天就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

今次政治局會議有兩大議題,第一是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第二是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政治局沿著全力搞好經濟和大力打擊貪腐兩大主線行進。

和這兩條主線相關的新聞也接連爆出,在反貪方面,兩個和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有關的貪官被判刑。有周永康頭馬之稱的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因受賄等罪名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6年。另外也是周永康系人馬、前四川省副書記李春城判就被判刑13年。判處貪官,有速戰速決之勢。

在經濟方面,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GDP增長數字快將公布,聞說和全年7%增長的目標有明顯差距。阿爺本來想谷高股市撐經濟,但7月一場股災,令消費信心大受影響,更拖累了經濟。

到底7月跌市,是因為過份槓桿而自然出現的跌市,還是有人在幕後搞鬼惡意沽空的跌市,人言人殊。到今天還有傳聞,指貪腐勢力不滿習大大全力打貪,所以插低股市打擊政府威信。真相至今未明,但我只知中國的財經,從來都泌雜了政治,幕後角力,不足為外人道。

人民銀行周六出了一招,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在9省市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新措施是銀行借了錢出街,可以拿這些債權去人民銀行抵押,拿到錢再借一次出街,換言之可衍生大量基礎貨幣。有人謹慎地解讀,認為新措施只涉及9省市,只是「中國式微刺激」。但也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版的量化寬鬆」,等如央行買了銀行的債放水出市場,會帶動7萬億新增貸款,比2008年的4萬億救市更厲害。

大陸股市應聲彈起,上證綜指再升3.3%,港股卻不太有反應,只升1.2%。另外人民幣匯價亦大升,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連續升破6.34和6.33關口,收報一美元兌6.3230人民幣,創今年8月11日匯改以來新高。離岸人民幣亦大漲,黃昏時報6.3219元 與在岸表現基本同步,兩地幾無價差。

我傾向相信一個中國式量寛來了,這是習大大閉關11日,部署了一輪反攻。中國經濟的確是差,7月股災亦令中國吃了一記悶棍,如今習大大出招了,一面大力打貪,另一方面大力放水催谷經濟,造淡者就要被政府挾倉了。

央行大力放水是祭出「倚天劍屠龍刀」,殺氣極盛,當然也有流弊。若然2008年4萬億救市的副作用是產能過剩,重覆建設,加上貪官橫行令大量資金被貪走,今次放水兼打貪,當可令資金較為到位,但產能過剩的副作用仍然難以避免。問題是在經濟可能大幅滑坡的前題下,在貪腐集團可能藉機反撲的危險下,阿爺也不能太細緻了,所以傳出的金額是7萬億而不是上次的4萬億,數量要夠大才成。

如今先要一劍封喉,其他的事情,慢慢再說吧。

勝向敗中求 黃國英 落後檢討 2015年10月12日

本月份環球股票強弱互易,自己組合表現嚴重落後恒指。當然頭痕,要追數但是又不應該違背自己的投資理念,中間要拿揑一個平衡並不容易。其中一個回應,是翻查自己和恒指表現差距的紀錄,發現原來有三成半的月份跑輸,數字遠比自己想像為高,即是眼前的困局,只是短期問題而絕對並非災難。贏得少慘過輸,可是一味背負心理包袱想追,反而容易進退失據,倒不如當作由零開始,繼續聚焦在以後的操盤程序之上。
一向不睇好中國,4月大牛市跟得到,今次終於要失手,因為兩次性質上大有分別。4月炒北水南下,想像空間無限大,所以當時反應超快,立即以期指及期權填補中資股倉位的空虛。今次擺明是熊市反彈,轉角位的前因後果,是先後有福士、希拉莉批評藥價及嘉能可(805)等事件,將負面情緒推到極致,然後美國就業數據欠理想,短期加息預期下降,觸發換馬活動,沽出好股,換入殘股。環球股票的短期走勢和公司基本因素瞬間脫節,形成愈墮落愈快樂。由於這種修正浪的空間不會太多,催化劑當時看亦不是特別明顯,一時掉以輕心,便錯過了這個短線機遇。
對於核心持倉的處理,自己並不後悔,曾經捱沽,但上周四開始看來已回穩。對於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在於估值數字高低,而是在於價值創造的能力,故絕對不會因為市場缺水,拋售好股來換馬,就要盲目跟風。假如自己投資選股一時一樣,這盤生意能否行到今時今日會是疑問。
需要檢討的是短線操作的部分。「極度恐慌,有利反彈」,一向是自己短炒戒條之一,今次居然走漏,理由有兩個。第一是今次出乎意料的壞消息一浪接一浪,自己在第二個壞消息即希拉莉批評藥價時已有行動,早了兩日,結果無功而還,挫折了士氣,到最後升浪終於出現時,失去一向的兇狠。第二是工具的選擇上失敗,追市時的加倉,包括生物科技股ETFs,與及本地地產股call,完全沒有貢獻,前者是壞消息風眼之一,後者是博息口預期,表面上都合情合理。
近年股票兩極化,玩選股玩到過分沉迷。4月之用期指及期權作主力,現時回看可能是太趕時間下的選擇,當時是在周五晚夜期追,與及在周一九點半現貨開市前買,今次沒有那種逼切性。其實既然明知自己會和恒指比較,日後要短炒市升的話,部分倉位應該改以期指作為工具,買期指始終會比買殘股容易接受。

曾淵滄專欄 勿被股市調整嚇壞 2015年10月12日

很高興,終於出院回家了。留院期間,看着股市由極度恐慌到急升,也為讀者們高興,畢竟,升市對大多數散戶而言是好事,多數散戶都不善於沽空。

加息降溫 後市樂觀
踏入10月,雖然股市不是天天漲,但是,恒指在過去6個交易日的升幅也超過1,000點。幅度如此大,令那些仍然遲疑不決者,更加不敢入市。恒指升幅超過1,000點,當然也過了撈底的時機。展望未來,依然樂觀,但是大量短炒投機者的套利行動也會不斷使股市出現調整,大家不該被這些調整嚇壞。現在全球股市的氣氛的確好得多,美國最新的失業率差,美國聯儲局9月份議息會議內容也顯示,聯儲局的委員仍多傾向於要非常謹慎地考慮加息,今年8月及9月美股急跌的主因,是市場擔憂加息,現在加息的壓力減少了,道指很有條件回升至急跌之前的水平,這有助於繼續推高港股走勢。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初步落實,不少人認為是美國要圍堵中國,奧巴馬也很興奮地說︰「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全球經濟規則。」實際上,這是奧巴馬在誇大TPP圍堵中國的功能,以取悅擔心中國崛起的美國人。
實際情況是,任何國際性的貿易協定,從初步落實到最後有效運行,是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而且期間也會不斷因個別國家政權的替換而改變,一波三折,到TPP能真正運行時,中國的經濟實力、13億人口的市場,會使到TPP成員國主動與中國建立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回歸上落市 2015年10月12日

  上周五港股走勢初段係威係勢,曾經高見22807點,最後見高回吐,收市報22458點,升了103點,表面睇好像升得不錯,其實已較高位回落了348點,令人有少許擔心,港股短期見了小頂。

  港股上周已升了952點,若從9月29日低位20368點計,高位升了2439點,以不足一個月的反彈幅度而言,反彈很夠深度,所以,外圍沒有太大的利好消息,港股出現回吐也不為奇。當然,這又不等於港股已經反彈完畢,看來港股在20368點已經搵到短期低位,形成反覆向上的反彈市走勢,未來仍可能會反覆上試高位。

  上周末與茶友相聚,問起我對後市的睇法。我提出了幾個觀點,第一是忘記今年以來的高位,就當做了一場夢。港股今年4月27日造出的28588點高位,純粹因為內地股市大幅拉高所致。當時內地股市不斷喪升,資金湧來香港炒股,港股相對內地雖然升得不足、跟得不很貼,但也升破此前的橫行高位25000點左右,升到28588點水平。

  忘記高價 重新部署

  內地當時的大升市是一個政策牛市,主要是阿爺表示大力鼓勵股市作為推動經濟的其中一個引擎,導致全民炒股,場外孖展借到5倍、10倍,就大力將股市炒高。先不論這種政策牛市做法對與不對,結果都被人篤爆了,7月政策牛市玩完。

  內地強力救市之後,大市已逐步回穩,中央官員開始唱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網上周五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上話,早前內地股市經歷數次修正,調整基本上結束;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市場,令系統性風險減少。佢又認為,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會繼續朝市場化邁進,日後會更具彈性。

  7月跌市挫傷了內地官員講話的信用度,不然單是易鋼這番話,上證指數都可以再升5%。經歷這一場風波之後,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政策牛市不再。如果我們仍以今年4、5月牛市高位作為炒股指標,以為股價好易回到這些價位,是不現實的期望。因此,忘記今年高位,是未來一段時間炒股的重要態度,時常記着高位去炒股,很容易會中招。

  局勢回穩 反彈持續

  第二是未來短期大市仍然是反彈市,彈得多,會回落,在未來的一、兩個月,都會繼續一個反彈走勢去上試高位。彈力少一點,23000點便已到達高位,強勁一點的話,可能會彈上24000點或更高一點的水平,不要期望會彈得很高,因為這個短期走勢,只不過是一個反彈走勢,之所以造成這個走勢,主要是兩大觸發跌市因素,即美國加息以及中國的經濟不穩,都有緩和跡象。

  反彈市與大升市的本質不同,是在於上述的壞因素並未全面去除。換句話說,除非美國已經確定不會加息,甚至掉頭再有第四輪QE放水,或者中國經濟全面向好,股市才會脫胎換骨,如果沒有這些特殊利好因素出現,不覺得短期內會出現一個大牛市。故此,未來要以一個反彈市的心態去處理短炒及長揸策略。

  第三,如果要睇長期一點的,例如至明年的上半年,在這階段,我暫時估計會回復一個上落市的走勢。港股走勢受美股及內地股市的牽引,過去幾年,美股向好,由低位一路炒上,中國股市過去幾年本來都沒有甚麼表現,所以港股表現也平平凡凡,幾年以來都是在20000點與25000點之間上落,每年都是走一個大約5000點的波幅,見高回落,見低炒上。

  五千點數 上下波動

  但拉近一點睇,過去兩年,內地股市大幅炒上,它既在4、5月時拉升港股破位向上,亦在後來帶動港股破位向下,令港股走勢偏離了正常的上下震幅。

  港股可以保持一個略略向上的上落市,皆因在外資不看好中國的前提下,美股大升,港股相對便宜,所以就在美股後面追落後,但卻沒有大表現。以兩年計,美股杜指大約升了10%,港股卻跌了3%,表現落後美股。當內地不再出現瘋牛走勢後,港股還是受美股影響較大。

  粗略估計,港股回歸常態,以一個5000點的波幅活動,未來半年在20000至25000點之間浮游,前設是內地經濟衰得嚟又唔係太驚人,美國加息又以極慢加的方式出現。

  第四是偏離上落市的風險。當然有向上突破和向下突破的風險,主要是怕向下的風險。如果港股守不住低位,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美國開始加息,而且是較急的連續加息,美元大升,美匯指數升上100、110水平,商品繼續急插,油價跌到20美元(高盛依家都估緊油價會跌到20美元),咁美股好大機會破位向下,其二是中國救經濟救不到,跌得較快,咁不止內地股市,連人民幣都有機會再急插。

  利息快加 牛市玩完

  美國加息的因素最難估計,美股已行了七年的牛市,今年已經疲態畢現,杜指5月升到18351點的時候,因為可能加息及中國經濟疲軟的因素,8月大幅插低15370點,短時間內不見了2981點!回落如此急促,近年罕見,令人擔心美國牛市可能已經見頂,未來還會在加息的前景中反覆向下。現時市場上較樂觀的芬佬是估計美國加息加一次0.25厘就頂唔順,唔可以再加,因為美國企業生意其實唔好,只是靠削開支去維持盈利,所以會不斷裁員,美國就業好可能會轉壞,以聯儲局睇住就業數字做人,無條件大力加息。若然如此,美股可能可以玩耐啲,否則接連加息的話,牛市好易完,靠美股帶動的港股亦有可能反覆向下破位。

  所以不能夠認為未來一定沒有風險,相反,美國加息及中國經濟的風險並存,但由於港股比較落後,估值比較低,而且美股和好多亞洲市場在8月一次探底就見咗低位,港股在9月底卻要兩次穿底探底,跌得較多,醞藏較大的反彈空間,要靠估的話,我估未來出現上落市的機會比較大。

  我給茶友的意見是,中短線而言,可以保持樂觀些少的態度,因為仍是反彈市,但見到大市彈得比較高的時候,卻不宜買股,甚至見得高要適當地減持股份。因為若上方是25000點左右的時候,大市升到24000點,已經消耗了大部份的上升空間,適當地減持股份,保留多點現金在手也無妨。若回落的時候,買一些股份睇一、兩個月也未嘗不可,若大市回吐的22000點以下,短線可以開始吸吓貨,博再走一轉。

  總的來說,股市氣氛的確是改善了,主要是習大大訪美時,似乎已與美國奧巴馬講掂數,大家不再嗌交,美國與11個國家組成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國沒有太大反對聲音,傳聞美國也接受了中國搞亞投行,並且不反對人民幣加入國基會(IMF)作為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國基會將於11月召開會議,如果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方面有所突破,將會刺激港股進一步造好,但我怕成事的難關仍好多。未來可以保持審慎樂觀態度,但不宜過份樂觀。

C觀點 施永青 美國軟弱 俄國發難 2015年10月12日

在敘利亞主政的阿薩德家族,長期以來都親俄,不大肯買西方的帳。所以西方一向都視阿薩德家族為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
2011年,西方借阿拉伯之春,扶助敘利亞反對勢力,企圖推倒阿薩德政權;但未能一舉而竟全功,反令敘利亞陷入曠日持久的內戰。這不但造就了伊斯蘭國崛起的機會,還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
面對這樣一個亂局,美國作為西方國家的領袖,卻予人軟弱無力,不知所措的感覺。美國既不敢派地面部隊去清剿伊斯蘭國勢力,又不願意大量接收難民,實在有點不負責任。
最近更傳出消息,說美國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竟願意與宿敵伊朗及俄羅斯合作,聯手打擊伊斯蘭國勢力。這無疑為俄羅斯提供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原先,俄羅斯就從未停止過對阿薩德政權的支援,但只限於輸送武器及提供培訓;但最近已直接派空軍進駐敘利亞,大舉轟炸反政府軍陣地,令阿薩德家族重佔上風。
有消息指,敘利亞政府軍的地面部隊,已攻破反對派佔領的加卜平原,有機會重奪敘利亞西部的控制權。
很明顯,俄羅斯今次插手,並沒有如西方所願,主力打擊伊斯蘭國的勢力,而是順手打擊親西方的反對力量,目的是要讓阿薩德重掌敘利亞的控制權,把西方勢力趕出敘利亞。
俄羅斯已盤算得很清楚,歐洲已經因經濟不景而自顧不暇,正後悔搞亂了敘利亞的勢力平衡,導致大量難民湧歐。現在俄羅斯願意出來收拾殘局,歐洲理應不會太過反對。
再者,上次歐洲替美國插手利比亞內戰,雖然成功推翻卡達菲;但利比亞的狀況卻比卡達菲當政時更惡劣。因此,歐洲再也不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至於美國,更一早已自綁手腳,表明不會再派地面部隊出征。之前俄羅斯派兵佔領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以及煽動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重投俄羅斯,美國都沒有出兵;更何況今次可借助俄國一起去對付伊斯蘭國勢力;因此,俄國不相信美國會為此事與俄國硬碰。
現實是自奧巴馬上台以來,美國已顯得比前怕事,無法再當維持世界秩序的國際警察。美國在越南是打不過越共才撤兵的,但總叫做盡力過。而今次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明明是打勝了仗,卻因為怕麻煩、怕要死人、怕開支大,就撇下盟友不管;對手又怎會肯放過乘虛而入的機會?
面對俄羅斯的新部署,美國顯然束手無策。表面上,美國官員表示:美國不會接受俄羅斯的威脅;但實際上是俄羅斯沒有接受美國的威脅。因為,現在有所行動的是俄羅斯,而美國除了口頭的回應外,卻未見有任何新舉措。
看來,敘利亞的局面,亦很可能像埃及一樣,兜兜轉轉又打回原形。國際政治力量的角力,卻令大量老百姓白白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