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巴士的報 盧永雄 魯平受辱小故事 2015年05月05日

港澳辦主任魯平過身,認識他的人都感難過,他是一個對香港有感情的京官,而這種感情,源於香港的歷史。

我和一班老記者在2011年3月,到珠海探望魯平,他那時身體還可以,還建議我們看一些歷史書。言談間他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的人,都很愛國,說我們這一代年青人(其實已不年青)沒有他們的經歷,自然沒有那種感情。

魯平說他當年在上海聖約翰學院唸書,學院處於日本租界那裏(租界等於一個租借地,由外國借了,歸外國管轄),他們騎單車上學,要經過一座橋,有日本士兵把守。學生們經過日本兵前,要下車脫帽,向日本兵行禮。

有一天年青的魯平親眼見到,在他前面有一個印度藉的同校學生(那時上海有各國人士聚居),騎單車過橋,不知是否想著什麼事情,沒有下車敬禮。日本兵二話不說,就把那個同學從車上拉下來,一巴掌就打過去,那同學自然不敢反抗。

魯平說自己平日走過要向日本兵敬禮,已感非常屈辱,看到同學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受日本兵侮辱,也沒有辦法反抗,心中十分苦惱。心想為什麼中國會弱成這個地埗,被列強瓜分中國,在上海劃出英、德、法、日租界?

他們這代人,對香港有特殊的感情,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熟悉香港,而是覺得香港作為殖民地,割讓給英國155年,到1997年回歸,是一雪民族之恥,是一填心中之痛。所以在97年香港移交儀式上,這一代人看著英國旗降、中國旗升,熱淚盈眶,喜悅之情,發自內心。

魯平的愛國心,亦提升到成為愛港之心,只想香港成功,不想香港失敗,特別是不想香港回歸之後失敗。

魯平1990年出任港澳辦主任,那是面對香港人心未定,港澳工作一點也不易做,在接近回歸的日子,魯平甚至忙到病倒,他曾透露,當時中方做的很多事情,港人並不理解,每天他吃的午飯,就是將之前一晚的剩菜熱一熱,在辦公室吃當一餐,而且邊食邊爭取時間看香港報紙,越看越激氣,所以胃就開始不妥。

到1994年因為太忙沒有應醫生建議做胃鏡檢查,到1995年就照出陰影,在五月港澳訪問行程結束,返到北京就入院做切除胃癌手術,做了一期化療,魯平就對醫生說,工作實在太多,並沒有做到第二期療程,又投入後過渡的工作,用他自己的形容詞為了回歸這個必須完成的任務,「挺住了」。他們這一代親身經歷了中國的動盪時代,對國家對香港回歸的感覺特別強烈。

反觀我們這一代人,了解中國歷史之事,只能看看書,聽聽父輩講的故事。而我們下一代、下兩代人,距離這些事情就更遠了。最近聽到有個小朋友的中學,升中四下年度的中國歷史科,只有四個人報讀,結果開不成科,我的心就有點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