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民主路 路難行 2015年06月18日

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由於政府拉不到泛民5票支持,否決本無懸念,怎料後來卻爆出建制派離場事件,搞到有點混亂,出現28票反對8票贊成的奇怪結果。

成件事起因是經民聯的劉皇發因病未趕到回立法會投票,經民聯想團結投票,該黨的林健鋒要求暫停會議不果,就想發動建制派離場,令投票人數不夠半數而要暫停會議傳召議員,混亂中投票已開始,而一向不妥經民聯的自由黨自然「睬你都傻」,繼續留低投票,令離場博暫停的行動失效,最後議案大比數否決。

搞到如此「蝦碌」,相關人等皆難辭其咎。投票之後,有朋友WhatsApp問我,若劉皇發在席,建制派無離場,是否夠票通過政改方案?我答謂仍然不夠,幸好如此,否則若政府已搵夠泛民5票,政改方案卻這樣被否決了,經民聯等人就大罪了。朋友答謂,這樣就是了,這次蝦碌離場,沒有改變整件事的本質,香港的民主路仍然走不通,他的一票仍然給人拿走了。

他的問題提醒了我,大家太受眼前發生的怪事左右,沒有睇到事情的本質,政改方案不夠票通過的事實,怎麼也改變不了。

泛民27個議員綑綁在一起,再加醫學界梁家騮一票,以28票否決了政改。他們說馬上重啟政改五步曲,如何重啟呢?拿一把刀架在特區政府咽喉上,事事拉布,發動各種不合作運動,逼到阿爺無條件接泛民提出的普選方案嗎?泛民提出以公民提名為核心條件的普選特首方案,如何可以拿到立法會三分之二支持票通過呢?

泛民提出佔中,全國人大搶先作8.31決定回應,定出普選的框架。據悉8.31決定第一句原本是「就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普選辦法」,後來面世的版本,就取消了「2017」的字眼,意味著8.31的決定不止對2017年選舉有效,若然政改方案不通過,對以後的政改也有效,直到實踐到方案為止。有政界中人形容,8.31決定如焗好的蛋糕,這次不吃,下次叮熱了又給你吃,還是那個蛋糕。想食新蛋糕,要先吃了這第一個蛋糕,試試它好不好吃才成,不會完全未試,就把蛋糕扔到垃圾桶去。這就是中央的意願。

泛民想逼中央改變他的意願,就要看它有沒有這個實力。舖舖和中央「曬冷」,就算中央不反枱,阿爺也沒有義務陪你玩。這一仗中央打出一張民主牌,連外國勢力都話這張牌要上,但泛民帶領港人把牌丟掉,只會令中央對在港實踐民主的意願,愈來愈低。香港的民主路,愈行愈難。

看世界各地的歷史,要發展民主,要麼是流血革命,要麼是妥協讓步,香港沒有搞革命的條件,若然也沒有妥協的智慧,到頭來只會一事無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