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民主派走入死角 2015年06月16日

泛民議員綑綁在一起,強逼一致行動,千人一面。但細心分析民主派政客和支持者的政治理念與行動傾向,可以劃分成兩個角度、四大分類,政治理念有激進,有溫和;行動傾向也分理想和現實。

兩個角度交雜,分出四類人,第一類是激進理想派,他們不但是理想主義者,也採取激進的行動。例如警方昨日於西貢蠔涌炸彈工場逮捕的疑犯,他們不止參與去年佔中及今年反水貨客示威,更要透過激進、甚至具殺傷力的行動,去逼使政權改變以達到其目標。這類人在社會上只屬極少數,但他們一旦將計劃付諸行動,對社會的影響極大。

第二類是溫和理想派,理念為先,少有行動,現時大部份泛民支持者都屬於這類。我接觸過很多年青人,他們支持否決政改方案,理由很簡單,既然覺得方案不夠民主不理想,便要否決,至於否決了方案之後,下一步將會怎樣,如何可以成功爭取到民主,這些問題基本上不在他們考慮之列,他們根本不是以這種方式思考,覺得不好,就要反對。

第三類是激進的現實主義者,他們行為激進,計數現實,各大泛民政黨的頭頭,都歸於這類。泛民政黨內,原本比較激進的只有社民連及人民力量,它們只屬少數,但卻牽著主流的泛民政黨如公民黨及民主黨的鼻子走。兩大黨有意識地選擇了比較激進的路線,接受綑綁否決政改,其實不為民主理想,只為了現實的政治考慮。他們吸收了民主黨在2007年與中央妥協的經驗,得出的結論是任何泛民政黨與中央講數支持政改方案,最後便會在選舉中受到懲罰。所以今次不再「重蹈覆轍」,以免自己的政黨在立法會內損失議席,甚至黑心地希望其他政黨與中央妥協,他們便可以坐享其成,一方面可以派人參與特首普選,另一方面自己卻不會「受靶」。

最後一類是溫和現實派,政見溫和,行動實際,比較突出的是公民黨的湯家驊及民主黨的黃成智,他們基於發展民主的大局,傾向支持妥協方案,認為先行出第一步,往後還可以再修改,不然的話,民主永遠不能向前走。

人人都講民主,個個議員要綑綁,但政見其實各有不同,在這四大類別當中,群龍無首,激進派聲大,溫和派「鵪鶉」。結果就是激進話事,愈走愈偏。

政改已到最後關頭,聞說中央最高層已經對香港政改最後取態拍板定調,總括而言是「九字真言」:「不調整、不讓步、不放棄」。不調整,就是對方案不作任何調整,甚至是提委會成員的公司票轉成個人票,也不會做,因為覺得做了也沒有用;不讓步,是不會有中央權威機構承諾政改方案不會「袋一世」,只會「袋一屆」,因為覺得中央只要做了這個承諾,便會給泛民狙擊,要求中央承諾最後的方案為何,陷入更大爭議;至於不放棄,是即使去到最後,也不放棄爭取通過政改方案。

看完中央這九字真言,已知道中央抱的是爭取通過,但過不了也沒有關係的態度。中央打出一張不完美的普選牌,看看民主派上不上。而民主派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激進派當道,將民主運動帶入了死角,出現炸彈狂徒,不會去劃清界線。綑綁推翻了政改方案,繼續一無所有。在政改推翻以後,也不見得有什麼力量足以推動中央重啟政改五步曲,再給予香港有普選的機會。香港幾百萬市民可以選特首的選票,就這樣白白地給人拿走了。

缺乏領袖的民主運動,叫人看不到出路,也見不到前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