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國家早年多由軍事強人把控,到上世紀末,才逐步走向民主政制。在旅行期間,我曾私下向當地導遊打聽他們對政治的看法,發覺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對民主政制感到失望;有人甚至會懷念強人當政年代的穩定性,覺得今不如昔。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秘魯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在回程的時候,遇到當地農民為了爭取權益,用大石封路,差點回不了酒店。第二天在飛機上遇到一批來自加拿大的旅客,他們比我們早一天到,卻因為農民示威,令火車也得停駛,而沒法去馬丘比丘,這個今次南美旅行的重頭戲,令他們感到十分失望。
據導遊說,自從行民主政制後,這種事情差不多每年都會發生,而且多是發生在旅遊旺季,因為這樣才容易迫政府讓步。我問導遊知不知道農民想爭取點甚麼,是否值得支持。他說報紙應有報道,但他已不大留意,大概是希望政府增加對農民的補貼吧。他說,自己沒有深入了解情況,所以不知道應否支持。他對政治問題很謹慎,不想輕易表態。不過他預期,無論今次農民能否如願以償,明年一樣會捲土重來。政府的資源有限,各個利益團體都會全力去爭取,否則資源就會落入其他團體的手裡。
他說,首都利馬的情況比馬丘比丘更惡劣。利馬是首都,是政府各部門的所在地,所以全國各地的人,如有訴求都會去政府總部請願,所以示威遊行無日無之,經常導致交通阻塞,令駕車者感到十分無奈。
在利馬的五月二號廣場,我們看到路邊就停泊著水炮車長駐候教;而防暴警察幾乎每個角度都會看得到。
導遊說,只要示威者不堵塞交通,不破壞公眾或私人財產,示威遊行是不會受到干預的;但示威者為了政府重視他們的訴求,總會採用一些較為激烈的行為。劣行已開始排擠良行。走向激烈似乎是民主政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導遊說,秘魯有六百多個政黨;甚麼人的利益,都有政客為你爭取,為了贏取民眾手上的選票,政客在為民請命時,都會開天殺價;因為叫價愈高,愈容易贏取民眾支持。所以,秘魯的通脹雖只是單位數字,有政黨卻要爭取加薪30%。大家明知做不到,但這個政黨的支持度卻立即大升。
導遊擔心,這樣發展下去,必然是天下大亂。導遊自己反而對仍在坐牢的前總統藤森(日裔)懷有好感,覺得他才是帶領秘魯經濟起飛的功臣,現時的民選政客,都只是說得好聽,卻甚麼事情都辦不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