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日本股市交投早已有超過六成是來自外國投資者,外國個人投資者與海外機構持有逾三成日本股票,日本股票難吸引日本投資者,主要原因是派息過低,處於長期通縮的日本,企業危機意識甚重,平均息率只有1.7厘,所以日本人就算有資金亦情願存入澳元,願派高息的日本上市公司寥寥可數,三井物產、Japan Rental Housing Investments Inc.及Canon有三厘派息,安倍經濟學其中一項考慮是要逼日本上市公司增派息,提升股本回報率,反映日本股市的問題要靠自身企業解決,而非在於是否要借外力締結聯盟。
日星台股市各有隱憂
至於新加坡及台灣,再可以增值的空間極其有限。再者,對兩地投資者而言,縱使日本企業有更吸引的投資價值,但滙率持續貶值已經抵銷相當幅度潛在升幅,打了個大折扣。對日本個人及散戶投資者來說,他們亦會問,新加坡、台灣有甚麼股票有賣點、有吸引力?新加坡交易所平均每天成交只有八億美元的成交量,實在慘不忍睹,去年更曾爆發多宗停電及軟件故障,有辱家聲。今年初採取措施救亡,把每手股票交易單位由一千股削減至一百股,意圖吸引更多散戶參與,提升人氣。
除此之外,三個市場在地域上雖屬於同一時區,時差很少,但要連接起來,需要的網絡速度及成本,是絕不能低估的。更重要是,滬港通的出現,是建基於為內地資本賬開放的更大實驗、人民幣國際化加快、資金流向便利化,這是另外三個市場完全沒有需要的所謂「零的突破」。
過去十多年來,區內交易所經常談合作、聯盟等等,但最後均雷聲大雨點小,連新加坡年前有意收購澳洲交易所,亦都鎩羽而回。其實說穿了,全球經濟每下愈況,股票市場已經成為各地區展示實力的主要平台及參考指標,某程度上,既涉及國家或地區市場的主權實力,甚至可以理解為國家安全的一部份,又怎會讓外人隨便指指點點呢!交朋友,總是會有底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