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青心直說 胡孟青 入行前的反思 2015年03月12日

年輕人或準大學生,希望在金融界幹一番事業,大發金融夢,想做銀行家、要當投資銀行高層,我還是奉勸他們最好調節一下個人預期。凡事有目標值得鼓勵,但若目標過份僵化、有欠彈性的話,當期望落空時,對自己毫無好處。
只要花點時間,看看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的業績公佈、年報、主席及管理層對前景看法的話,無論滙控(005)范智廉、高盛布蘭克費恩,他們都不能列舉出多於三個長線樂觀的展望,反而審慎及負面居多。這幾間跨國金融機構的說法,對行業的前景是最佳的陳述,是對有意入行人士最真的展示。

金融業進入新常態
當你知道內地高幹高層可以向國際投資大班推薦一個能力普通、紀律及語文能力隨時不及格的子姪入職;而且路路暢通後,年輕人可以問,香港有這個關係網,可以即時為投行本身提供潛在生意或交投嗎?無疑,投行既依重關係網亦要有本身實力及賣點,但金融機構目前最渴求的人才,已不再是學院尖子、能夠為機構開闢業務,而是要一批人能夠為公司減低潛在罰則,應對監管機構。瑞信找來一個保險人領軍,已經顯示行業進入新常態。
高盛最近發表一個詳盡報告,結論是在監管不斷收緊、資金水平不斷提升,以及環球資金氾濫下,金融機構傳統的借貸及融資功能,其實開始被其他平台分薄。很簡單,公司以往要集資,就會透過投行安排,但現在全球錢多,私募基金盛行,它們願意等,而且所要求的條件更寬鬆。又好像按揭,香港的非銀行貸款升至新高,眾所周知是因監管收緊,財仔盛行造成。網上平台普及,中介支付機構累積大量資金,亦是一股不能忽視新勢力,內地要大搞網上金融、P2P平台,並非假大空的想法。
時移世易,社會教育水平提升,大部份均是專上及大學程度,以前長輩掛上口的「努力讀書,他日生活富裕」已經不再成立。其實,廿年前左右,無論英國及澳洲,做一個builder甚至水電、通渠,月入隨時可以較一個有一定年資的一級金融業人士為高。薪酬的高與低,根本是建基於行業供求,而非職業銜頭或機構的名字。讀書目的,是增進知識提升內涵,我反對為搵錢而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