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排稍強了一點,主要是跟隨外圍炒。上周五恒指回落94點,收24375點,也是跟隨美股上周四由高位回落的一個調整,不過阿爺股市咁強,港股衰極有個譜。
美股杜指上周五再彈升168點,估計港股今日會跟彈。近期內地股市可以用「氣勢如虹」來形容,上證綜指之前一直突破不到3405點高位。在兩會之後,一舉衝破,出現八連升局面,上周五升35點,升多1%,收3617點,成功突破埋3600點。
我與一位內地證券界朋友聊天,講起滬深兩個股市最近四天,成交都在一萬億元人民幣以上,上周五更高達11652億元人仔,唔計上海,單是深圳股市,成交額已經接近香港的10倍,在香港成交得700億的日子,遇上內地兩市成交高峰,內地總成交是香港成交的15倍!內地市勢這樣旺,估計3月尾、4月初,還會再衝多一浸。
官方放話 升市有譜
今次內地升浪,與官方推動很有關係。中國去年11月減息以後,中央見到大市飆升,曾多次提示風險。正如我早前提過,內地的主要問題是經濟慢,不是過熱。中央其實希望股市向上升,以此帶動經濟向上,但去年11月初升時升得太急,用孖展投入市場的資金過多,所以有少少擔心。一輪調控之後,包括限制一下「孖展」,略為調低股市過熱因素,放下了心頭大石,想再次撐高股市,兩會一過,馬上出招。
你只要看看新華社的語調便可見一斑,上周五新華社發表文章,大數中國股市的利好消息。文章列舉推動股市上升的三大因素,第一是地方債置換計劃(我們上周一也提過,中央計劃支持國有銀行收購地方債)及「一帶一路」政策利好消息出台;第二是市場期待再次減息及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令資金寬鬆的預期進一步增強;第三是總理李克強強調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是為經濟增速托底。文章說這三大因素,驅使股市全面向上,促成股市新一輪的快速上漲。
直接調控中國股市的中國證監會,對當前股市行情同樣評價正面,話近期股市上漲,是市場對經濟增長托底,是認同金融業的風險可控,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下行、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改善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數據出籠 先見小頂
內地股市多多少少都有政策市味道。官方不想股市上升,總有方法把它打低,要股市向上的話,便會出口術甚至出手術將之撐高。看完新華社的文章及中證監的評論,可以見到兩會之後,第一是造高股市讓克強總理好像有點業績,第二是中央谷高股市,藉此帶動利好經濟的預期,希望經濟在第二季有好一點的增長。我從相反角度估計,第一季已經接近尾聲,可能第一季的經濟數字不是那麼好,中央搞多些催谷動作,以承托經濟數據消息出籠造成的衝擊。因此,我覺得短期應該順着內地市況去炒,可能到了4月初,當比較淡的經濟數據出籠,中央或許還有降準的行動出台去頂。炒完那一轉,這個上漲行情便可能要唞唞。
有朋友說,內地股市已經升了這麼多,手上的紅色股,卻仍未上到高位。他可能是在大市回落得未夠深的時候已經買貨,到現在便只有微利。例如我經常提到的萬科(2202),有人在16.1元低位撈到,有朋友卻在17.6元已忍唔住入貨,現價17.82元,才剛見到家鄉。我就話股市升跌幾多,永遠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投資千萬不要按自己入貨價作自己的預期,話股價應該去到邊,例如在17.6元買了萬科,覺得應該會去到19元。股市是沒有應該的,因為有很多因素一齊影響着股市的即期表現。如果不是長線投資,而只是中短期,即幾個月之內的炒作,股市去到那裏,便是那裏。換言之,內地股市如果再走一段,已經走到差不多,港股H股仍未上到高位的話,不要認定港股H股一定會上高位,反而要看着上證綜指做人,上證綜指見高回落,港股H股走勢都差不多啦,短炒要順勢食胡。
願走波幅 選擇很多
我覺得近期左右港股走勢除了內地股市,就是美元,特別是前一浪,美元急升,港元兌美元跌到7.77元,這對香港股市造成頗大創傷,因有大量資金流走了。資金流走,不會那麼快回流。所以,港股可能仍要熬一段日子,才能康復。雖然港元匯價已經在低位反彈,上周五兌美元收7.7577元(見附圖),但要等資金回流,可能也要一段時間,還要等較多的外資睇好香港股市,港股才會有運行,才易創新高。所以,不要認為股市應該升到那裏或者股價要升到甚麼水平,要留意的是大市走勢。短炒的話,要在適當時候進出,有胡就要食,是其中一個關鍵。有時,不要覺得太少,食10%、8%已經不錯啦。
講到這裏,不期然想起與一位股壇老雀的對話。上星期與一家大型公用企業高層飯聚,同枱有一位電子傳媒的退休老總,也是買股高手。他慨歎有很多散戶買一些不知名的無厘頭股票,輸得好慘,並笑着提議陸羽仁應該多些教育散戶如何買股。他個人很喜歡煤氣(003),原因是煤氣年年派紅股,十送一,已經有10%進帳,而且還有2厘股息派,年年都有12%回報,相當不錯。
我同意煤氣是一家營運得不錯的公司,送紅股的策略亦令到股價有長期的良好表現。如果是怕煩的散戶,買煤氣是其中一個選擇。不過,避開細股,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股場搵食,例如可以買A股或者H股的股票基金股(ETF),順着波浪走一轉,食到5%至10%也不難。如果能夠承受大一些風險的,可以買內銀股;風險胃納再高一點的,可以買萬科這些大型內房股。順着波浪,一轉執8%至10%,一年走得兩三轉,收穫已經相當之好。相反炒賣細股,就要同大戶對賭,散戶大多數長線計都係做點心。
匯控當衰 唔好鬥氣
最後,講講另一位做生意朋友的買股經驗。這位朋友做生意忙唔得閒睇,買股很少郁動,以前一直在買匯控(005),他最近見到匯控股價很低,問我是否可以入貨。他說匯控上周五跌至66.45元,覺得無理由這樣低殘,認為股價一定會反彈。我估佢的匯控平均成本也要70幾80元,想趁低位溝淡。我說作為長線投資者,都希望選擇好質素的股票,在低位撈貨,然後持貨三幾年,等股價回升。不過,這種「巴菲特式」的投資方式,成功的背後一定要分析公司前景及基本因素。例如匯控,要看其五年,甚至十年的前景,是否能夠可以大幅改善盈利狀況。如果不能夠的話,雖然現價低,但低處未算低。
匯控盈利前景不佳。首先是國際銀行業目前正面對嚴苛的監管環境,隨時可能遭當地政府罰錢,銀行內部的監控人員,比以前多了很多,內外交煎,令經營成本急速上升。匯控主席范智廉話,如果執政者希望創造一個令市民放心的環境,不必擔心國家將介入及再次拯救銀行體系,只能寄望銀行能賺多於資金成本,惟金融海嘯以來,資本要求增大約三至四倍,資金成本上升,暗示在監管日益收緊下,銀行賺錢不再容易。你話政府會唔會聽佢話減少銀行資本要求,照睇就唔會啦。
另一方面,由於之前以美國為首的整個金融市場的槓桿比率太高,銀行買入太多高風險高槓桿金融產品。自2008年開始,金融業正進行一個去槓桿化的過程。據巴菲特估計,這個過程要用10年,即2018年才能完成,銀行才能清理所有的不良資產。在這個去槓桿化的過程期間,銀行其實是在養傷,所以經營都會比較保守,有錢也不願借出去。再加上第三個因素是利息低企,令銀行業息差縮窄,造成經營環境不好。上述的三大因素,只有利息低企的因素,會在美國開始加息以為慢慢改善,其餘的短期內是改善不了。
結論係在未來一兩年,國際銀行業,特別是匯控,經營環境還是比較差。匯控股價未必永遠都不會好轉,但我認為無謂跟大環境鬥氣,現在去買它。買匯控,不如買內銀股啦。內銀無論點衰,都有國家「照」,為甚麼要買PE比較高的匯控,而不買內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