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如果有決心,鼓勵創意經濟,減少依賴地產的話,其實是可以果斷辦事的。政府不是沒有土地,而是要在土地規劃建屋上,要過五關斬六將,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將賣地表的土地,全數撥作效法新加坡的組屋計劃,任由現時私人物業市場自行調節升與跌,而且由市場定奪吧!
為樓市劃分用途
德國亦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皆因德國的租樓比例屬新高,德國人願意租樓,而非鍾情買樓,箇中原因,當然是政府政策使然。德國有兩個招數,包括租金管制相當嚴格,而且仍然有租客居住的出租物業,業主出售會有嚴格限制,加上銀行對房貸審批相當嚴謹,即使量寬,德國樓市仍絕對不是最好的投資選擇。
類似租管的政策,香港也曾經試過,但斷估即使政府要推,成功機會幾乎近於零。為平衡業主與租客的議價能力,舒緩基層面對租金狂飆、越租越貴、越租越細之苦,坊間已不乏建議重推租務管制的聲音。
然而,一旦真正要把政策重推可行性加以研究,只怕市場派忠粉又要伺機發難,說甚麼違反自由市場、走回頭路,甚至不尊重私有產權,總之要上綱上線,市場永遠是對的,一切社會責任道德考慮,都要讓路給市場,惟物極必反,怕且在基層大眾安居問題上,市場派只會因盲目為撐而撐市場利益、罔顧基層市民福祉,而冒上被指摘舐既得利益者鞋底之險,進退兩難是肯定。更敢肯定的,是市場派俊傑在權衡利害後,應會選擇識時務地龜縮。
說到底,如果樓價再升,政府在要繼續左兼右顧的情況下,任何政策都只是拖延時間,作用欠奉。事實已證明,斷估招數再辣,亦只會被擺明有心冇膽加息的耶倫打亂樓市的降溫部署,只要供應未有效增加,滿足市場需求升幅,官方任何進一步從壓抑需求出發的措施,都只會加劇貧富差距。
似乎,環顧昨天與上述提及過的幾個例子,由政府介入,將樓市劃分為用家及商品市場,類似新加坡的政策造法是最為可取,受影響的市場持份者,亦應該相對較少,但最後成事與否,決定仍在於我們的政府有沒有這份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