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到"希臘違約會不會產生雷曼時刻,沒有人知道,因為那是信心問題。債市爆發信心危機,中國和日本受到最嚴重打擊。"
先來看看量寬是甚麼。央行/政府濫發貨幣/國債,政府可以獲得很多貨幣,可以實行龐大財政赤字預算。這些貨幣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通過稅收向有經濟能力的人收錢,而是打劫所有持有貨幣的人。不要以為富人受害最深,因為富人不會持有大量現金。富人的資產大都是股票和房產。股票和房產會在量寬時期大幅度升值。持有最多貨幣的人/機構是退休者、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他們以國債、企業票據和存款等形式持有貨幣。持有貨幣的好處是風險低,壞處是回報低。除了持有貨幣的人受害,受薪階級也受害,因為他們的收入是固定單位的貨幣。貨幣相對物價貶值,受薪階級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受薪階級少收的薪金不是化作輕煙,而是益了做生意的老闆。但是,資產泡沫令到做生意的人交多些租,結局也是益了富人。量寬的必然結果是貨幣貶值,資產泡沫,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不要用外幣匯價和金價衡量貨幣的價值,那些東西不能顯示貨幣的實際價值。當物價不停上升,那就是說貨幣貶值,工資縮水。這就解釋了量寬環境之下,實質工資減少。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富人。工資縮水,租金上升,消費自然疲弱。消費疲弱不是對每個經濟體系都是壞事。雖然美國的GDP有7成是內需消費,但是,美國的外貿赤字也是主要來自內需消費。美國消費疲弱,自然減少進口,外貿赤字會減少。外貿赤字減少即是美國經濟更加健康。以出口或者旅遊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即是香港、希臘、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地區,受到全球性消費疲弱的影響最嚴重。這亦解釋了為何金融海嘯之後,希臘陷入債務危機。香港同樣受到旅遊業不景和中國出口疲弱的打擊。
回到中國和日本的話題去,當希臘違約,希債之中有約820億歐元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希債爆煲會打擊市場信心。情況像次按風暴一樣,天曉得哪些證券有次按成份,哪家銀行/基金持有次按證券,投資者瘋狂拋售證券和銀行股份,引發銀行/基金破產,證券失去流通性。
希臘違約的時候,投資者必然拋售歐豬債,跟著拋售所有主權債。誰會理會哪家銀行持有多少希債,哪隻股份有希債成份,總之,有懷疑就沽貨。那就是債市和證券業擠提。債市出事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受到打擊最大的國家是中國和日本,因為歐美日等國家長期依賴發債填補赤字,不能發債就只有發鈔,歐美日不能沒有赤字。當歐美日等國家濫發鈔票,人民幣和日元匯價會爆升,濫發出來的歐美貨幣會湧進人民幣資產。中國和日本的外債規模不大,尤其是中國,連GDP 4成都沒有。歐美國家的外債等閒是GDP 1倍半。
當人民幣匯價急升,中國的出口生意和旅遊業就立即崩潰。日本也是一樣。中國樓市和日本經濟岌岌可危,大鱷很容易趁火打劫。中國的鬼城很快會變成難民營,貧民窟。
最令人擔心的是商品價格。糧食價格會因為大戶炒賣和投資者避險而炒高,當很多國家的窮人買不起糧食,內戰和區域性戰爭會大量出現。
請想像一下,中國和香港的糧食價格一個月之內升兩三倍,樓價一星期之內跌掉八成,恒指一夜之間跌至8000點,情況會怎樣。我不是危言聳聽,全球債市爆煲的殺傷力是金融海嘯的一千倍以上。到時,各位會知道,雷曼時刻只是小插曲而已。
希債的破壞力沒有那麼大,最大的破壞力來自信心危機和全球性濫發貨幣。希債只是全球債市核彈的信管。全球央行一齊量寬,玩火玩出禍。全球央行一齊QE,好像沒有壞處。很多人以為QE只有好處,越多QE越好。QE不是沒有壞處,只是「時辰未到」。當炒家以為「財神到」的時候,就是「時辰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