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巴士的報 盧永雄 中國這個「第二富國」是真的嗎? 2015年10月14日

有一條新聞十分刺激眼球,瑞士投資銀行瑞信發表最新全球財富報告,話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裕國家。

瑞信的報告話,全球最富裕國家仍然是美國,有85.9萬億美元財富。中國以22.8萬億美元財富,成功取代只有19.8萬億的日本,進佔第二位。另外又話以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財富來界定中產,中國的中產的增長驚人,達1.09億人,超越美國9200萬人,成為全球之冠。

中國真是這麼富有嗎?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改革股市,國企股開始到香港上市,那時的投資銀行家在推介會最喜歡講的概念,是「中國有13億人,這家公司做甚麼生意,只要1人賺1元,都賺13億了。」這種說法成為笑談,卻又成為今天的新聞。由於中國人口多,講到實際數字,好易成為全球數一數二,所以中國的中產人數全界第一,這種講法不太有意思,中國人口多基數大,講實數什麼也是第一,你換個角度話中國病人數量世界第一,也不能推論了中國是一個病國。

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確令4、5億人脫貧,是人類歷史上最短時間最大規模的脫貧案例,這點成就不容否認,但整個國家有22.8萬億美元財富,卻完全不等如中國是全球第二富國,甚至富國也說不上,因為第一是人均財富和產值不高,在去年底中國人均GDP是7575美元,按世界銀行劃定的標準,處於中等偏上位置,但距離12600美元的高收入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國只是中等收入國家,不是富國。

第二是貧富差距拉大了。《人民日報》今年1月發表了一篇題為《一些貧者從暫時貧困走向跨代貧窮》的文章,這是黨媒罕見的公開承認改革開放造成了嚴重的貧富差距,文章描述的兩極分化的情況讓人觸目驚心:中國居民收入的堅尼系數(貧富差距量度指標)2003年為 0.479,到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這之後逐年略降,2014年的基尼係數是0.469,還在較高水平。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是 0.3左右。接近0.5的堅尼系數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堅尼系數一般都在 0.24到0.36之間。

文章更指「貧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並形成了階層和代際轉移,一些貧者正從暫時貧困走向長期貧困和跨代貧窮…社會階層流動通道也將被嚴重堵塞。」

文章提出很嚴肅的問題,問中國的改革怎樣走下去,「如果繼續將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國企化公為私,如果城鎮化後失地的農民沒有長遠的保障,如果多數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狀況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如果再不將改革的紅利真正惠及老百姓,如果財富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極少數人和國外輸送,如果基尼係數仍舊維持在高位甚至持續升高,如果還堅持殺開一條血路,如果再不問姓資姓社……請問諸位頂層設計師,這樣的改革還能維持多久?是到了對30多年的改革再改革的時候了,再不改革原來的改革,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瑞信作為投資銀行,當然到處找富翁、搵生意,吹一吹「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富國」的牛,絕不出奇。但中國黨媒都這樣反思,可見中央領導不是為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飄飄然,而是在思考收入增加的副作用。我覺得上述文章中兩句最重要:「再不將改革的紅利真正惠及老百姓,如果財富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極少數人和國外輸送」,是點到題上去,所以買了澳門賭業股的朋友,以為阿爺會不斷擴大到澳門賭錢的人流,也是太天真太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