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睇好中國,4月大牛市跟得到,今次終於要失手,因為兩次性質上大有分別。4月炒北水南下,想像空間無限大,所以當時反應超快,立即以期指及期權填補中資股倉位的空虛。今次擺明是熊市反彈,轉角位的前因後果,是先後有福士、希拉莉批評藥價及嘉能可(805)等事件,將負面情緒推到極致,然後美國就業數據欠理想,短期加息預期下降,觸發換馬活動,沽出好股,換入殘股。環球股票的短期走勢和公司基本因素瞬間脫節,形成愈墮落愈快樂。由於這種修正浪的空間不會太多,催化劑當時看亦不是特別明顯,一時掉以輕心,便錯過了這個短線機遇。
對於核心持倉的處理,自己並不後悔,曾經捱沽,但上周四開始看來已回穩。對於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在於估值數字高低,而是在於價值創造的能力,故絕對不會因為市場缺水,拋售好股來換馬,就要盲目跟風。假如自己投資選股一時一樣,這盤生意能否行到今時今日會是疑問。
需要檢討的是短線操作的部分。「極度恐慌,有利反彈」,一向是自己短炒戒條之一,今次居然走漏,理由有兩個。第一是今次出乎意料的壞消息一浪接一浪,自己在第二個壞消息即希拉莉批評藥價時已有行動,早了兩日,結果無功而還,挫折了士氣,到最後升浪終於出現時,失去一向的兇狠。第二是工具的選擇上失敗,追市時的加倉,包括生物科技股ETFs,與及本地地產股call,完全沒有貢獻,前者是壞消息風眼之一,後者是博息口預期,表面上都合情合理。
近年股票兩極化,玩選股玩到過分沉迷。4月之用期指及期權作主力,現時回看可能是太趕時間下的選擇,當時是在周五晚夜期追,與及在周一九點半現貨開市前買,今次沒有那種逼切性。其實既然明知自己會和恒指比較,日後要短炒市升的話,部分倉位應該改以期指作為工具,買期指始終會比買殘股容易接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