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勝向敗中求 黃國英 相形見絀 2015年08月17日

人民幣忽然貶值,幾日之內,市場恐慌情緒已經平復。理由很簡單,說是要國際化自由化,可是人民幣始終是一隻受操控的貨幣,今次是自願貶值,而不是受到狙擊。中國人民銀行要企硬的話,人民幣短期再跌的空間不大,中國有龐大外匯儲備,實力雄厚,試想港幣何嘗不是偏高,可是,聯繫匯率還不是好地地,如果香港守得到中國要守卻守不到,未免太不合邏輯。
消息公布之初,市場是以人民幣會繼續崩盤作為行動假設,但未幾看來已經修正睇法,改為即使要再跌,也會是一段時間之後的事情。外圍市場復元的能力相當好,尤其是美股。當時被人民幣拉跌是有兩個理由,第一是出口中國的營收將會受到人民幣貶值所打擊,第二則是擔心中國企業競爭力提升,此消彼長,近年的優勢將會削弱。現在看來人民幣短期貶值幅度有限,營收損失不大,中國企業競爭力依然不足為懼,而且美元加息的進程,很大機會因而放緩,成為額外的利好條件。
在今次反攻的過程中,美股明顯最勁,港股則相形見絀,這個大趨勢看來未來幾年也不似會改變,即使美股表面上遠比港股貴,千萬不要扒逆水,人民幣貶值很可能是最後一個wake-up call,提醒我們投資股票一定要向外闖。美股長久而來的優勢,包括科研能力强,品牌影響力大,企業資產負債表健康,現金流入源源不絕,大批上市公司不斷回購,股票愈來愈少,而由於市場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很可能比表面數據差得多,歐洲及日本等地,是需要擔心被中國這個主要出口市場所拖累,相比之下,美國本土市場的規模夠勁,中國風險相對便較低。美股之勁,是因為進一步拋離歐洲及日本,特別是倚重汽車業的前者。
至於港股乏力,固然是擔心中國經濟差,又欠缺國家隊托市,更重要是市場看人民幣短期不會跌,長遠卻很可能依然再要貶。
假設企業核心競爭力沒有改善,這種段落式貶值帶來的好處有限,反而令長期持有人民幣甚至是港元資產的風險提升,減少資金流入。既然外圍今次一齊跌,當然是先追回瑕疵最少的美股。對港股的最終期望不要太高,貶值後風險增加而實質助力細,是不似會大跌,上落區間卻會向下移。既然中港公司價值創造力不足,又多了一重風險,真的要迷途知返,減低港股比重,寧願去高追長期看似搖搖欲墜的美股,記住「好嘢會貴,平嘢係廢」。

1 則留言:

  1. 人民幣主動爭取貶值,
    目的是要主動推升/甚至急升 →美元。

    戰略目的非常清楚。



    强势美元最终可能是美国的苦酒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40038593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