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看自己上一篇文章後,發現自己當時說牛熊證已不再是選擇,但在最近一星期,我卻買入了多隻牛證。先說一下復活假後我的操作,以結果來說,北角ETF嚴重落後於大巿,主要原因在於我實在有太多二三線的股票了,而過去兩三星期,大升的卻主要是一線股,二三線股則大幅回落。因此,為了追貨,但同時我的資金又不足,只好買入大藍籌的牛證,以遠價遠期小注碼來減低風險,不知不覺間便買了九隻牛證:
4月9 68601 騰訊瑞信五六牛B(RC)
4月10 69026 中移法興五甲牛A(RC)
4月15 60373 中壽匯豐五甲牛C(RC)
4月16 63257 夏三匯豐六一牛A
4月16 67416 騰訊匯豐五甲牛B
4月16 65250 平安匯豐五乙牛I
4月16 66426 港交匯豐五乙牛B
4月17 69333 友邦匯豐五甲牛A(RC)
4月20 67299 中企法巴五乙牛A(RC)
除了第一隻騰訊牛走短線外,其他的到期日都在11月或之後,收回價也在2成以外(除了友邦,在1成多以外),當然換取的就是相對小的杠桿,但也滿足了我買入大藍籌的目的。全部證都打算等到期回收,希望自己有足夠的耐性不會賣出。
另外這兩星期做了一個很錯的決定,就是上巿當日重倉了廣發證劵(1776),第一次嘗試用競價時段成功買入,但這幾乎已是最高位了。整個故事的因由其實也頗有趣,首先,我在4月9日以3.84賣出6000股廈門港務(3378),目的只是想試試曾教授所說的零成本(我早前在2.05買入10000股)。賣出後得意非凡,在4月10日廣發上巿,我抽中了800股,經過近乎白痴的計算後,想以26.5買入3000股,再以32塊多賣出,就可以短時間內做出另一隻零成本股票,而結果當然是飲恨收場了。
另外我還計算了一下,如果我由今年1月1日開始,什麼也不做,持股到今天的話,我是多賺了還是少賺了?以帳面計算的話,做麼也不做能有+198,075,而今天我只是+163,912,結果發現是帳面上我少賺了三萬多,相差達20%。這三萬多究竟跑到哪裡呢?主要是牛熊證蝕得太多,1月1日時我持有兩隻A50的牛證,以今天結算的話,兩隻牛證成本2萬,現價五萬三,即是正3萬3,可是我現在牛熊證的利潤卻是負一萬多,一來一回已經相差4萬。我的本金其實不多,所以4萬也不算少。除此之後,今年還做了不少錯誤決定,例如上面提到的廣發證劵、賣出中國銀行(帳面比現價少賺一萬元)、賣出中交建(帳面少賺近二萬元)、賣出平安保險(帳面少賺一萬多元)。
比較得意的可能只有賣出人保換馬廈門港和天津港,但人保最近回升,所以不也是很得意,多過一星期出現逆轉也非不可能。另外因為賣出部份套現而買入的中航科工、華南城、中國光纖,也相對地升得比較多,而最近賣出江西銅也可能頗為正確。中國銀行換馬工行A股,雖然還是中國銀行升得比較多,但也算了,用工行試驗A股是風險低回報也低。
結論是這四個多月來的無用功,甚至應該叫做負用功,得到的教訓是內地是牛巿,香港不可能不是牛巿,香港只能跟隨內地起舞。之前猜香港是波幅巿,內地是牛巿的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為了補缺這一錯誤,需要買入藍籌、紅籌、和國企大股,另外也要準備資金踏足A股巿場,堅持持股,少玩貼價牛熊證,當中熊證無論貼不貼價也是萬萬碰不得(我早幾日手癢又踫了,結果損失九百塊,沒走的話第二天更會被殺掉),賣股也只應該是換馬。最後有剩的,大約可以留二至四萬元扮扮股神,嘗試在牛巿中學習牛巿式炒波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