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勝向敗中求 黃國英 決勝在速度 2015年04月20日

參觀完沙田文化博物館「李小龍武藝人生」展覽之後,最大啟發是李小龍講求實戰的態度,而實戰的重點,則是速度及力度,和投機炒賣的模式是十分近似。其實基金經理這一行的勝負之間,或者是好和卓越之間的分野,就是對消息反應的速度。
最佳近例當然是公募基金不需QDII就可以參與滬港通事件,當晚追買期指贏開個頭,才可以愈戰愈勇。至於上周五晚的跌勢,自己定性為調整而並非泡沫爆破,追沽期指只是賺了小利便平倉,並且掉頭買了FXI末日call,博港股迅速回穩兼且反攻,而懶理手上原有持倉會捱打。
其實今次急速回落,不外乎是A股今年一一九事件的翻版,如果仍然相信最高領導人倡導炒股,是為了企業以股代債的經濟任務的話,在未達成目的之前,策略當然是一路繼續逢低買,不應為了短期波動而退縮。
真正令自己懊惱的敗仗,反而是日本。上周五早上察覺不妥,當時日經指數在高位整固,可是手上一批旅遊相關股份,化妝品、機場以至百貨公司等等,全程受壓節節敗退,似是計數散水格局。感覺不舒服,卻只是因為猶豫了大半日,結果已經相差甚遠,正正引證了速度的重要,自己快對手卻更快,絕對需要精益求精。而不夠快的理由,是今個月贏得多,以為有等待的空間,導致未能及時撤退,以後要十分提防這一個心理謬誤。
而由於德國和日本同氣連枝,都是炒強美元概念,所以同樣響起了警號,自己失諸日股,便大幅減持德股暫避,算是亡羊補牢。其實假如早一點認定外圍市況轉差,而當時港股卻在高位,從值博率角度考慮,應該要一併沽出部分港股,這樣其後在上周五晚買夜期或者是FXI call,都可以更加揮灑自如。
速度之所以重要,是因投資決定往往是一環扣一環,如頭開得好,信心逐漸增加,愈贏愈易,反之在逆境中要打翻身戰,便相對困難兼且甚大壓力,兩者是主動和被動的分別,所以如今次早半日回應日股的弱勢,成績便會好得多。
要訓練速度,每次主要戰役都要摘筆記,重點分析自己的反應時間。另外,要記低窒礙下決定的因素,例如complacency便是自己這次失手的元凶,還有可能是太忙,精神不集中諸如此類。做事一定要分輕重,一旦明白了速度是關鍵,便要好好修煉,何況你加快市場一樣會加快,更加不容鬆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