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難改弱勢
內地官方媒體雖然不斷用股市做擋箭牌,強調股市上升是反映股民對經濟展示信心,但細看正式公佈的官方經濟數字,亦不難怪,為甚麼外資機構大戶對中資股大多都採取逢高必沽的操作策略。事實上無論任何一間外資券商的股票策略師,如何樂觀推介,並且不斷上移內地股市目標,但來自同一間券商的經濟師,都不約而同地直指,經濟來得遠較預期差。
中央要保七,首季經濟增長就有百分之七,已是沒有太大意義。百分之七是實際經濟增長,若計算物價因素,由於今年整體通脹大幅放緩,內地首季的名義經濟增長,已由7.7%急速回落至只有5.8%。基於內地實質利率依然高企,令到名義經濟增長,其實有需要達到10%或以上水平,才會令借貸投資有利可圖,惟現在只及合理水平的一半增長左右,恐怕即使多減一、兩次利息或再降準,亦不足以全面扭轉積弱多時的經濟形勢。
投資受樓市影響但尚算有一帶一路產生的催化效應,而亞投行獲空前反應,可見短期固定資產投資毋須太過分擔心,就算是以往基建拉動增長的一套循環再用,內地都可以振振有詞說是為一帶一路吧!
至於產能過剩的舊經濟工業,反而叫人憂慮,工業生產已有多個月份未見有9%至10%的穩定增長水平。今年首兩個月農村外地工作人數,竟然減少了逾600萬人,按年減幅達3.6%,有經濟師已經提出,數字從來未試過按年下跌。官方對農村人外出打工人數減少,似乎都有了預備,並且主動降溫,強調是農曆年因素及季節效應。不過以往都有農曆年因素,為甚麼當時沒有按年減少,而現在又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