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問題如計時炸彈
透過全國槓桿去解決企業過度槓桿,並且從而應付隨時出現的連鎖違約危機,另一重點就是做大分母,在經濟增長的推動下,數字上的負債佔比水平就因而會下降。但內地當局依然是重回借貸、投資及搞大經濟的舊路,以前的目標是要谷大增長,用槓桿去谷起經濟,今次則是用槓桿救經濟,再解決之前高槓桿問題。次序可能有變方法依然一樣,能否跟之前所產生的成效有明顯區分,重點仍然是當局不斷強調的一個聚焦點,那就是經濟質量了。
中央開放民資進入國企,搞混合所有制,等同國家變賣資產,實在是為化解當前國企面對的低效及債務風險的無奈之策。地方國企作為地方政府的舉債渠道,正好是內地金融風險所在,地方國企更是集影子銀行、地方債、房地產風險於一身,儼如計時炸彈。內地非金融類企業槓桿率已遠高於德國的49%、美國的72%及日本的99%。國企債務風險較央企更高,去年地方國企負債累計27.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6%,今年首季地方國企業實現利潤雖仍處負增長,卻被地方政府視作搖錢樹,不時會透過國企名正言順開出各樣支出,均被視為腐敗現象。
自審計署加緊清查地方債以來,近兩年地方政府來自土地及融資平台的資金渠道受到限制,不少地方政府透過信託公司借債度日,同時利用地方國企吸血,公共項目資金需求會靠基本面較優質的國企,透過發企業債曲線為政府解決融資需求,部份國有企業因本身的融資能力被透支了,形成嚴重資不抵債。
然而,走到等同於變賣國有資產的混合所有制,作為國企改革的一部份,亦被指是一場最後的盛宴,把局部槓桿擴散成全民間槓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