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一場投資講座後,一個客戶留下來閒聊,回應是聽過自己演講許多次,這一次是第一次覺得沒有提供甚麼出路。自己當然是相當緊張,立即好好檢討要如何正確傳遞想表達的訊息,因為無論任何環境,市場工具齊備,選擇繁多,總會有出路,束手無策已經是不存在的過去式。
事實上,當時亦非完全沒有建議,主打提供是指出中國在TPP簽訂後,似乎有對外資開放跡象,意識型態上的控制未必再那麼嚴,對迪士尼、Facebook及Google等巨型企業有利。這位長期支持的客戶覺得無建議的原因,是自己一向睇好這些企業,沒有新鮮感。
事後的發展,證明這個建議的確是最好的建議,最好的答案就是最簡單直接的答案。幾家巨企的股價飛天,可惜(真可惜要講可惜),在這個業績期內,手上有好幾隻美國中型股在公布後應聲倒地,連環受創,抵消大部分巨企帶來的利潤,做啱一步原來是不足夠,必須要做啱埋第二步,戒手痕不亂買中型股才可以成功突圍。否則一來一回之下,整體升幅還比不上指數。
今次經驗說明,分散投資的副作用是大大增加中伏機會。似乎要爭取超級回報,的確應該學巴菲特將注碼集中,但這一輪失手個案中,除一兩間公司外,絕大部分曾輝煌過,嚴格而言只是帳面利潤被蒸發,贏少咗。真正的難題是中型股較易出現大規模短期調整,市場只是由過度樂觀,變成稍為審慎,股價就會一下子急跌,其實一兩年前的Facebook,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解決方法不在於萬佛朝宗,而是如何去蕪存菁。自己是採用既集中亦分散的打法,十大持倉佔比四成以上,剩餘則由好幾十隻股票去分,然後按照業績及股價表現進度升降呢。今次中伏影響較大,是因為TSLA及MKTX等都是已經被提升至手上第二梯隊,還有炒特殊狀況的VMW。其實孩之寶HAS業績後也一度倒地,自己選擇加倉便證明了是對。
更好的股票,也會遇上低潮,或者發展上的瓶頸,重注大股一樣有短期調整風險。何況分散投資是發掘下一浪主力的必然階段,無倉位就無心認真去跟進。確定個別股票不能成材,就忍心止蝕算了吧,有些則可以俾多次機會,甚至可以加注,提升作為重心。由於沒有標準答案,決定十分艱難,但投資從來就不會容易。不能因為短期成敗輸打贏要,而放棄持之有恆的方法。(基金持有Goog call、FB、DIS、TSLA、MKTX、VMW及HA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