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不滿意,或者認為我搞錯,請暫時接受。我只是將無厘頭化為簡單道理,有些地方,可能有點牽強。
將正常利率壓到超低,可以產生財富效應,推高資產值,減低借貸成本,令到人們容易借錢,有更多錢可以花費。市場上多了人花費,市道自己旺盛,失業率下降,資產值再次上升。這是一般人的理解。
從數學上計算,超低息產生的財富效應會遞減,因為資產值不能無止境上升,借貸也不可能無止境地增加。更加重要的問題是借貸風險跟著資產值上升而增加。第一年的資產增值係20%,第二年是10%,第3年是5%,第4年係0。由此可見,到了第4年,維持超低利率,不能產生財富效應。
計數要看兩個方向,維持超低利率就是將有儲蓄的人的利息拿走,是負財富效應。正財富效應是隨時間遞減,負財富效應是隨時間而增加。第一年減少5%,第二年是6%,第三年是8%,第四年是11%。
將正負財富效應加在一起看,到了第四年,埋單計數,正財富效應是35%,負財富效應是30%。維持超低息到第四年還算是有回報。可是,第五年開始,問題出現,正財富效應是-5%(信不信由你,維持超低利率的第5年就會出現通縮。最初輕微,跟著慢慢嚴重),5年的總和是30%,負財富效應是15%,5年總和是35%。到了第五年,實行超低利率,對經濟有害而無益。所以,第五年不應該繼續實行超低利率。
加息的時候,資產值會回到實行超低利率之前的水平。假定第五年加息,正財富效應和負財富效應在加息時是:
第一年資產值下跌35%。資產值不是緩慢下跌,而係一跌到底。
第一年的加息只是提高財富5%,所以,第一年加息是減少財富30%。
加息的第一年係投資者的狗臉歲月。
日本不能加息,原因在此。美國急著要退市,計劃明年加息,原因也在此。超低息維持時間越長,越難退市,越難利率正常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