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經濟學家認為通縮是好事,當然囉,物價便宜一點不好嗎? 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物價因為工業生產而暴跌,令到經濟興旺起來,人人得益。通縮是貨幣政策的目標,通脹是洪水猛獸。為何現代經濟學家怕通縮?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看看通縮會影響甚麼人。欠下很多債的人怕通縮,卻歡迎通脹。請想一想,某人供樓,月入五萬,月供三萬,如果通脹嚴重,兩年之後,月入五萬變成月入六萬,月供三萬仍然不變。很多現在供樓的人,已經供了十多年,每月供款只是幾千元,原因是過去的通脹將他們的供款不停"縮水"。供樓的人還可以因為通脹而得益,因為樓價會因為通脹而上升。供款縮水,樓價發水,供樓的人自然會有很大的經濟得益。
反過來說,這個人踫上嚴重通縮,月入五萬變成月入四萬,每月供款還是三萬。更悲慘的情況是,樓價大跌,因為通縮,將樓價縮水,將供款發水。供樓的人有很大的經濟損失。
以前,各國政府的國債較少,資產較多。通脹嚴重的話,民生困苦。當時的政府當然不想看到通脹。
現在,各國政府的國債規模超級龐大,通縮會令到國債規模被擴大。因為國債規模以GDP比例計算,通縮係GDP收縮,國債規模變相擴大。另外,銀行會因為通縮產生的斷供而蒙受巨額損失。所以各國政府害怕通縮。
由於低利率會推高通脹,所以各國政府一看到通縮就立即減息。因為增加貨幣供應可以推高通脹,所以各國政府一看到通縮就立即量寬。
非常可惜,量寬和低息有副作用,那就是"實質"財富收縮效應。無論央行濫發多少鈔票,利息低至零息,實質財富都沒有增加。實質財富沒有增加,政府發鈔得來的財富又從何而來? 答案是,濫發鈔票得出來的財富是從所有窮人和中產階段的口袋挖出來。這樣挖走人民的財富,政府雖然多了錢花費,市面會變得蕭條,失業率會增加。
結局是,很多人靠政府福利過活,變成量寬叫化子。很多企業沒有錢賺,企業只靠股份升值,不時集資和發票據撐下去,變成低息爛攤子。
發債太多肯定不是好事,但是,發債就是派福利,派福利就有選票,政府愛赤字,愛發債。債發多了就會怕通縮。各國政府害怕通縮就是戰後數十年財政赤字累積的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