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C觀點 施永青 莫忽視房屋供應量的轉變 2015年09月18日

雖然我曾多次指出,近期某些官員對本港房屋供應的陳述有欠嚴謹;但未來房屋供應量會增加,卻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不應因為官員的陳述方式欠嚴謹,而忽略了供應量的增加,對市場(包括價格)可以造成的影響。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指出: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新單位供應量將達八萬三千個。這種說法叫人摸不著頭腦;究竟是三年或是四年,兩者的差異可不小。若三年有八萬三千個,平均每年有二萬七千六百六十六個,這是一個相對高的供應量,足以對樓市有明顯的遏抑作用,但若是四年才有八萬三千個,那平均每年只有二萬零七百五十個,這只是一個僅算足夠的供應量,只足以令樓價不再急升,但不足以令樓價回落。因此,政府在公布統計數字時,應說得確實一些,三年就是三年,四年就是四年,不應說三至四年,令市民無法解讀,亦令公布失去意義。
不過,即使是四年裡有八萬三千個潛在供應,也是一個不錯的改善。因為,過去五年(2010至2014),本港私人樓宇的總落成量,亦不過是五萬六千九百七十六個,平均每年只有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二個,潛在的新供應量接近翻了一番,不能低估它對市場可以造成的影響。
依我估計,政府之所以把預期的供應量拖長至三至四年一起估計,是因為供應量主要集中在後面兩年,前面的兩年應該供應有限。這個情況跟董建華年代差不多,一樣是初期依然供應不足,但一來的時候卻是排山倒海,令市場應接不暇。
以我們公司掌握的數字,今年的落成量不多,只有一萬一千個單位;明年多一些,但也不足二萬個,只有一萬八千個左右。起碼要到2017年,落成量才會達到政府所訂的目標,每年二萬個以上。屆時,樓價就會遇到壓力。
最近出席一個有烽煙(phone in)的電視台節目,發現不相信供應量增加可壓樓價的市民為數不少。他們認為,即使供應量增加,發展商也不一定減價。他們認為強調供應有用,是政府虛與委蛇的說法,目的在於保護地產霸權,不想用更強硬的手段,向發展商開刀。
我覺得這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陰謀論。增加供應的效用,即使沒讀過經濟的市井之徒都可以理解。董建華年代的「八萬五」,就曾成功地令樓價跌了七成,可見供應增加的威力。照我當時所見,大部分發展商在意識到供應確實會大量增加之後,他們不但不會採取囤積居奇的策略,而且還加班加點,漏夜開工,第一時間去申請預售證,以便率先開盤搶客。因為他們很清楚,延後推盤的結果,只會是愈賣愈平,棄價求量才是應付供過於求的最佳策略。
在自由社會,發展商當然有權決定自己的樓盤如何訂價,但形勢比人強,當形勢不妙的時候,最頑固的發展商最終也會被迫削價求售。只要政府不斷增加供應,這個日子終會到來。投資者切勿對供應量的變動掉以輕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