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的排名由去年全球40躍升到28位,成為香港第一。而「亞洲第一」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奪得,「世界第一」就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四年蟬聯。
港大這間百年老店,被成立24年的科技大學趕過頭,的確是大事件。香港的排名變成科大全球排28排第一,港大全球排30排第二,中大排名亦下跌,由去年全球排46跌到今年排51位,在香港就排第三。除了中大和港大排名下跌外,科大、理大、城大和浸大排名都上升,香港排第四的城大,由去年全球排108躍升到57位,是香港進步最快的大學。理大亦大躍進,由162位升到全球116位,浸大由318位升到281位。
香港的大學排名變動如此大,有一個微觀解釋。負責QS相關研究的總監Ben Sowter接受傳媒訪問時說,QS世界大學排名是根據學術聲譽、僱主評分、師生比例、教員論文引用比例和國際化等方面評估,今年改變了教員論文引用的評分方式,令個別大學不會因為某些學院的研究或論文引用次數較多,而令整間大學獲得較高評分。過往港大醫學院的教員論文被引用次數高,令港大整體評分高,改變制度後就令港大排名下跌。
Ben Sowter亦談到去年佔領運動,或會影響外國學生來港升學意欲。其言下之意是影響到香港部分院校的排名。
從香港四所大學排名上升,兩所大學排名下跌來看,多多少少反映到過往排名高的大學,強項是集中於部份學院,當評分方式改變,不同學系實力較平均的大學的排名,就大幅上升。但撇除這個微觀因素外,科大這所只有24年歷史的年青大學,可以超越百年老店港大,對港大來說也算是異常殘忍的挑戰。而城大的排名和中大只差6位,未來中大亦有被城大超越的危險。
我曾與一名大學高層人士聊天,這位教授提到部分大學的校長,開宗明義說自己不注重排名,結果它的排名就下跌,這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大學校長說不重視排名,或多或少察覺到自己大學發展的局限,覺得難以爭取更高排名,結果就自我「搬龍門」,不將排名當作是自己的任務,但這種做法影響很大,全世界不論僱主或學生,都看著大學排名來選擇學校或招聘員工,不論大學校長講到排名之外的其他理想有幾高,但社會仍然重視排名。
結果那些不將排名放在最高優先次序的大學,它的排名就跌得很快,轉眼就被其他大學超越,往後更會形成惡性循環,不論吸引資源和吸收良好學生方面,都會受到很大制肘。大學排名下跌後,再想爬升,就難比登天了。
這位教授亦提到,科大這所年青大學,創校時由當年的行政局首席議員鍾士元擔任校董會主席,鍾士元當時權傾朝野,為科大爭取到巨量資源,科大成立頭十年可說是一所重金打造的大學。但往後科大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學系和部分商業學系,從世界各地聘請優秀的教師來港,集中力量拉升大學排名,重視學生出路,要將自己打造全球最名牌大學。結果成立未夠25年就已經超越港大,成為香港第一。
他認為有些大學正在不斷弱化,關鍵是不能找到強勢校長作領導,近年香港環境比較政治化,十年前香港各間大學都是由國際知名學者帶領的局面,早已被打破,現時不少大學校長,本身在國際上學術水平不高,發展大學的目標比較渙散。有說法指「創業難,守業更難」,有些大學就只是想被動地守住生意,結果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了。
從港大失卻「香港第一」的慘痛經驗中得知,現今社會競爭劇烈,如果不將自己的目標鎖定要做到最好,結果可以跌得很快,轉眼就被人超越,再這樣下去,很可能就一沉不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