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巴士的報 盧永雄 To be, or not to be 2015年06月22日

泛民飯盒會召集人、公民黨議員梁家傑上周三在政改辯論上發言說,「莎士比亞名劇《王子復仇記》,有句膾炙人口的話,『To be, or not to be』,何文匯博士譯做「忍辱偷生,還是一死了之?今次政改,同樣面對一個『To be, or not to be』局面。」

梁大狀以此支持他們對政改投反對票的「not to be」立場。6日之後,公民黨另一個創黨成員湯家驊也選擇了「not to be」,脫離了公民黨。

莎劇中的主人翁哈姆雷特王子面對著生存和死亡的抉擇,這是一個二元的選擇,to be 或者not to be,生存抑或毁滅,必須二擇其一,快意恩仇,沒有灰色。這是戲劇,不一定是人生。

泛民在今次政改一開始就選上一條他們認定是白色的路,乾乾淨淨,不沾點灰,最適合政治潔癖者選擇。民主黨在2010年和阿爺就政改達成妥協方案,後來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受到激進泛民的狙擊,甚至有人覺得是阿爺收買了激進泛民去打擊民主黨(只是猜測並無根據)。所以今次政改泛民大黨如民主黨和公民黨很早就聲言不會妥協,就是打著自己小算盤,深怕一和阿爺講掂數,又會跌入被狙擊的困局。心中在計數,口說得漂亮,亮出「not to be」的大旗,綑綁在一起。

可惜成功的政治往往是灰色的,例如1972年中美破冰,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問中國見毛澤東; 1978年中共領袖鄧小平要走上市場化的道路; 甚至於90年代基本法起草時,寫下行政長官最終由普選產生,在《中英聯合聲明》本無此規定; 這一切一切,都是多重妥協的成果。

梁大狀這種「To be, or not to be」的二元思維,毫不妥協,如作為漂亮口號,宣傳吹水,本無不可; 但若信以為真,奉行不昧,這個政黨、以至泛民主派的道路,必定會愈走愈窄,泛民團體,勢必愈搞愈碎。

公民黨奉行毫不妥協的原則,行著黨內少數派不認同的道路,少數派就會選擇和政黨同樣的手法,亦無需妥協,就分裂出去。你「not to be」,我也「not to be」。公民黨人如此,民主黨人亦可如此。溫和派可以出逃,激進派也可以出走,那樣就黨不成黨了。

湯大狀脫黨,可能馬上有人抹黑他,說阿爺指使他如此。但觀乎湯大狀的行徑,又真是看不出他是受誰指派,特別是辭去立法會議員職位,觸發一次補選,更非阿爺所願。試想11月本有區議員選舉,多一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更增變數。而且湯大狀若辭職之後又少一個溫和人物在立法會內,弄不好更選出一個激進派入局,更非阿爺所願。

湯大狀所選的道路,中途退黨退選,交棒給公民黨後輩,似是想留美名的安排,讓公民黨人難以批評。但若期望湯大狀做第三道路的領袖,他卻連立法會議員也不是,就很難擔當這個角色了。人人隨心所欲,政治版圖,勢將愈割愈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