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已成瘟疫,不止是新聞票房毒藥,有關政改的新聞點擊率極低之外,還有是政改失敗的餘毒不斷在建制派和泛民中爆發,炸到大家遍體鱗傷。所以泛民話要馬上重啟政改,看不到他們這個要求有多大民意支持,也看不到政府有任何意願去做。署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話,特區政府無計劃,亦不能夠在未來2年,重啟政改「五步曲」。無論你是否喜歡劉江華,都要接受這是政治現實。
我和一個政界高人傾起,他說如今大家不用太急為政改善後療傷,因為做得太急,反而容易出錯。倒反而是做點實事,好像政府上星期提出優先處理200億民生撥款,就無論什麼政治立場,都無可非議。
記住是做實事,不是做大事。特首CY一直講,政改之後,要轉向專注經濟民生問題。若然講的經濟民生大事,恐怕政府現時未足夠政治能量,去處理那些大問題。例如搞樓價租金高企問題,關乎龐大商業利益; 講退休保障,又有工會要話事,總之不要以為經濟民生易搞,搞到核心問題,一樣難搞。
高人話,政府要做實事,主要是令市民快快受惠的事,好像今年3月實施將長者搭小巴2元優惠擴展到專線小巴,就是這類事情,一經實施,65歲長者嘟八達通睇到銀碼變成2元,就會感到政府幫了他們,實實際際。
高人相信,推而廣之,要做「有效政府」,未必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如韓國爆發中東新沙士,政府要全力防疫,盡量做到零感染,順便掃街,搞好衛生,甚至將政總和立法會附近的帳蓬清理掉,將地方搞得乾淨淨,市民也覺得政府有效,做到實事。
順著這個邏輯演譯,政制嘢的確少搞為妙。溫和泛民叫政府搞個平台出來討論政改。問題是搞平台有用嗎?阿爺不會同意改變人大8.31決定,泛民不接受8.31作政改前題,即使搞十個平台,都不會傾出一個大家都接受的方案。
政治是一個管理期望的遊戲,不是一個製造失望的遊戲,明知講政改無結果,還是少講為妙。當泛民評論還以為阿爺想在2016年搶多泛民4個席位,取得立法會三分二議席,好讓政府屬意的政改方案通過。我就覺得阿爺不會定出這種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亦無計劃何時再提政改了。衰起上來,就如陳弘毅教授所預測,現在的政制,可能永遠繼續下去了。
高人有個總結:「誰做實事誰就贏」,我覺得是一個合理的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