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C觀點 施永青 代議式民主的表裏與虛實 2015年03月18日

理論上,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意思。有了民主之後,社會上的事情就可以按照人民的意願來決定,不必聽命於帝皇或教宗。
以開會討論然後投票表決的管理模式,在小團體裏尚可以有效地直接進行;但人數一多,就不可能聚在一起開會,人民只能透過選舉代理人在議會中進行代議。當今的民主國家主要都是採用這種代議政制,實際上只是一種間接民主,不算是直接民主。究竟在間接的代議政制下,人民是否仍然有效地為眾人之事作主?那就爭議極大。
首先,議會的選舉只能隔幾年才搞一次。期間,代議人如何表現,選民都沒他們奈何。譬如,在今次特首選舉的議題上,雖然多數市民贊成「袋住先」,但泛民議員一樣可以不理民意,自行捆綁起來,堅決要加以否決。在代議政制下,他們完全有權這樣做。所以在代議政制下,人民只是有權參與投票遊戲,但當選的議員並非個別選民的政治代理人。議員當選後,既可以我行我素,亦可以按照自己的最新體會,搞搞新意思。
另一方面,投票給同一個代理人的選民有那麼多,他們的政治立場並不完全一致,議員亦不完全了解他們,很難按他們的意願去投票。再者,選民自己也在不斷變化,如果社會上出現了新的矛盾,原先取向接近的選民也會分化,叫代議人怎去代理這麼分化的意願?因此,全世界的民主制度,都沒有要求議員要按自己選民的意願辦事。美國總統要出兵伊拉克,也可以打了再算;最多將來要面對議會的彈劾,但無需先進行公投。
這樣每隔幾年讓人民投一次票,就說成人民已經當家作主,是否有點兒戲?即使有一人一票,並有公民的提名,這種民主制度也距離真民主甚遠。
在現實世界,政客大部分是競選時一套,當選後又是另一套;全世界都如是。人民也拿他們沒辦法,即使選民可以在下次選舉時改選新人,但選出來的人,難免又是同一路貨色。此之所以,人們看清民主憲政的本質後,投票的熱情反而銳減。
現時香港正為特首的選舉方法爭吵不休,但若是改問一個具體的問題︰芸芸眾政治人物之中,有哪個最適合做你的政治代理人?很多人可能立即搭不上嘴。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在政治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取態。你可能會欣賞某人的環保政策,卻擔心他在經濟政策上過度干預。某人的醫療政策你雖然很認同,但你卻沒法接受他要援助第三世界的主張。社會問題實在太複雜,一個認真的人會很難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政治代理人。即使「眾裏尋他千百度」,也難決定手上的神聖一票(其實影響力只有幾百萬分之一)該投給哪一個人,以至手上的投票權如同虛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