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零八個月,是二次大戰時日軍侵佔香港的歲月。爸爸是30年代由廣東佛山來香港搵食,在香港上環太平山街賣「故衣」(舊衣服),來港不長時間,就遇上日本侵佔香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隨即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取道中國大陸向香港進攻,。1941年12月25日,駐港英軍在聖誕日投降,隨即展開日治時期,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為止。老一輩的香港人隨口就說出「三年零八個月」這個時間,可見這三年多的日子如何痛苦難捱,刻骨銘心。
佔領之初,日軍「放假三天」,即是展開姦淫擄掠的三天,「日本仔」見婦女就姦汚,見值錢的東西就搶掠。爸爸說當時死很多人,在他出入的太平山街一帶,隨處都是死屍,還見到日軍的狼狗,咬食屍體的肚腸。幾十年後,爸爸在街上見到狼狗,還是繞道而行。
日軍在灣仔軒尼詩道附近還設了「慰安所」,不止拉原來當妓女的人作慰安婦,還去拉良家婦女當娼,爸爸說當稍有姿色的女子,出街都搞到衣衫襤褸,面目可憎,以免被拉去當慰安婦。
日治時代當然過日式生活,街道名稱馬上要改,皇后大道中變了中明治通。而港幣就沒收,全部強逼兌換成日本軍票,以一元軍票的面值換走港元二元,戰後爸爸還拿著一大叠日本軍票,話日軍將他所有積蓄搶光。
不過最難頂的還是日日捱肚餓的日子,就是所謂「六兩四米」。日軍佔領香港後,搜刮有用的物資去支持日軍打仗,但當時香港已經有150萬人口,要養活大批城市人是一個重大負擔,日治政府首先實行糧食配給制度,一人一日只可以用「米票」買六兩四的米,即等如大約一碗飯的份量,其他副食品如糖、油、鹽等供應亦極少,售價飛升,香港人馬上進入吃不飽的階段。到戰爭後期,日本節節敗退,糧食供應更不足,就把配給米再減半,即是一天只可以買等如四分一碗飯的米,也不是保證可以買到。當時人們已進入飢荒狀態,要吃木薯粉充飢,個個面黃骨瘦,餓死的人無日無之。
日治政府也知道本地的糧食供應無法維持,就遣送大批港人回內地,香港人口由150萬劇減到50萬,大批市民日日面對親友生離死別。但南中國同樣受日軍統治,回鄉也一樣捱餓。爸爸說有朋友回鄉一樣沒得吃,連樹皮草根也要刨出來食,最後還是餓死收場。聽完爸爸講的悲慘故事,不單對日本糖果興趣大減,吃飯也吃得碗底朝天,不想浪費食物。
鑑古可以知今,回憶戰時之痛,只想反對戰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北京的抗戰70週年閱兵活動,日本政府大表反對,認為潘基文草率決定出席「以過去的事為焦點的活動」。可惜的是,日本政府高官自己卻經常出席「以過去的事為焦點」的靖國神社參拜活動。德國深刻記取二戰教訓,沒有人擔心德國會重蹈覆轍。日本刻意忘記二戰侵略歷史,又要將自衛隊改作可以出擊的部隊,難免令中、韓這些飽受二戰之苦的鄰國,憂心忡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