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巴士的報 盧永雄 書生救市 2015年07月08日

內地的股災逐漸蔓延到香港,大陸上證綜指再跌6%,內地收市之後恒指再繼續急插,最後收報23,516點,大瀉1,458點。睇嚟內地的股災止不到血,更吸引咗外邊的沽家,借機「隊」低港股圖利,香港又變成提款機啦!

內地今次回應股災的救市情況,可以說是有點手忙腳亂。如果這場風波是清理場外融資(即係民間孖展借貸)所引發,內地的監管部門在這種場外融資蔓生的時候,沒有做好管理的功夫,到後來就突然間硬加干預,就觸發跌市。

到底內地的大跌市是因為有強橫的對手惡意造空市場,同政府對著幹,抑或只是觸動咗民間的恐慌情緒,現在都有少少搞不清。但內地股市跌勢加劇的時候,國務院在上星期六拍板一連串救市措施,現在救咗三日,初步評估救市措施有點拖泥帶水,書生味比較濃,沒有果斷行動,客觀上未將危機止住,還將風險擴散。

平情而論,股市下跌不一定需要救,投資者真金白銀入場,自己應該承擔風險。在股市暴跌時,政府如果要救市,主要的理據有兩個,主要是面對一些惡意的造空集團,操控市場,拖跨股市,這亦是香港1998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情況,所以特區政府要入市干預,以防金融崩潰。另一種救市的理據,就是面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如果任由股市暴跌,風險擴大,亦會帶來大崩潰,這就是2008年美國面對次按危機的情況。

回看中國的跌市,如果阿爺不是鎖定有人惡意造空操市場,或者任由股市暴跌會帶來系統性風險,根本就不應該在上星期六決定入市救市。如果救市只是為了救起炒股的大媽,這個行為的確理據不足,亦會帶來道德風險,以後逢跌市都要府去救。

相反地政府有足夠的理據,認為是應該入市干預的話,那麼過去三日內地政府入市的行為,就顯得非常之拖泥帶水,充滿了書生氣了上星期六一度傳出,國務院是預備了1.7萬億入市的,但事實上公布出來就只有1200億,而這1200億還是叫間證券行籌集,是「民間資金」,只不過集資後並不是由證券行自己買貨,而是集中到中證金公司那裡操盤入市。後來傳出第一日操盤用了57億,之後用了多少錢就不知道了。

當大家以為阿爺會暴力救市時,表面睇阿爺相當錫身,並無自己拿出真金白銀來入市,這個行為有少少奇怪,因為既要入市又用民間的錢,而且用錢太少,並不可以阻斷市場的跌勢。內地這種拖泥帶水的救市做法,從表象觀之,可能是受一種不想過份干預市場的理念左右。外界盛傳內地有些部門不贊成大手入市干預,傳聞這些意見背後理據,就認為中國要發展股票市場,是不應該動不動就入市干預。另外如果政府直接買股票,是用了納稅人的錢,用了市民的血汗錢來救股民,亦不適當。

這些意見說得漂亮,但脫離了實際。如果這些意見是對的話,政府根本不應該入市。政府決定入市,最大的功能是防止系統性風險爆發。其實應該問問人民銀行,到底現時中國場外融資的規模有幾多,是2萬億還是20萬億呢?如果只是2萬億,那麼崩盤跌下來,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還可以承受;但如果是20萬億,這樣崩潰下來,觸發大量的壞帳和破產,恐怕會造成巨大的金融風暴,並非現政府可以承受得了。如果人行官員對這個數字是沒有底的話,那麼負責任的決策者就不應該用現時這樣窒手窒腳的方式去救市。

如果中國的決策層純料因為不想背上干預市場的惡名話,就似乎太天真了。可以去看看美國前聯儲局主席白南克2000年當教授時出版的大作《關於大蕭條的論文集》(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他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1929年美國大蕭條,指美國政府沒有用超常的方式放水,而造成十年的衰退。

香港、美國、日本、歐洲都曾入市或以量寛的形式大力干預市場,救起股市中國這樣一個初初在搞金融經濟的國家,還迷信於股市不能干預的話,那麼金融主管們就應該看看美國人怎樣救市。結論是股市要不就不干預,一干預就要干預到底,不要帶起市場經濟的假面具,窒手窒腳地做,否則只會製造出一個管理者的風險。

中國這次股災如果處理不好,不單可能會引爆一個影響全球的金融風暴,更加大的問題是令世人對中國的管理層失去信心,質疑中國沒有管理現代化國家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