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人在處理哀傷痛苦事件時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5個階段,及早認清及接受A股已死的現實才可修正策略,繼續作戰圖利,否則只會被情緒蒙蔽理智,愈炒愈傷心。
評論所見,不少人仍處最初階段,否認A股有問題。如指股票佔國內人資產配置比例太低,有大量儲蓄資金可流入,中國政府行政能力高,要風得風,甚至搬出07年上次暴升圖表,當年在爆煲前,也曾出現過類似目前幅度的調整,牛市急回是正常,至少尚有終極一升。上述理據相當薄弱,現在硬銷A股程度已和祈福黨無分別,普羅市民應覺得自己好幸福,不必去買股票。政府是一定搞得掂,問題是願意付甚麼代價如最簡單有效救市是人民幣貶值,政府又未必肯。終極一升更只是發夢,樓上重重蟹貨,孖展倉又再不可能浪接浪,根本完全無條件大反攻,將心比己,彈一成已沽都沽唔切,怎麼有機會創新高?
開始遷怒外資,又要嚴懲造謠者,代表部分人踏入憤怒這個第二階段。憤怒並無建設性,即使拉人封艇,對個別投資者而言,根本全無幫助,股價不會因此有起色,只不過心理上好過一點。唯一好處是精神上有寄託,想揪出真兇,而不會像處於否認階段時,還繼續想加注。
稍後時間,大眾主流的想法應是唔好再加,但也不要沽,耐心等待反彈才斬倉,即是討價還價的第三階段。但個個咁諗,反彈有邊個會去追?其他市場的熊市反彈又快又勁,是因狂挾淡倉,偏偏A股淡倉比例太低,這個最大利好因素存在,討價還價的心理只會延誤撤退時機。
至於沮喪,主要是屬於情緒層面,而當市場集體踏入這個階段,成交萎縮,波幅將會收窄,大家聞股色變,倉位不減也不加。屆時會是證券商股和交易所等等的地獄,君子不立危牆下,自己對於這些板塊,已經採取先走為敬的行動,甚至伺機造淡。
唯有是及早去到最後階段的接受,才可以盡快重新上路。明白A股已死,短炒無妨,卻一定要嚴守紀律,到位要斬,至於中長持倉則可免則免,無謂逆水行舟,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開始用去年11月升浪的起步位,因為在爆煲後,股市及經濟的前景都比當時更差。當自己心理上作出調節,豁然接受往者已矣,將會發覺眼界大大不同,有能力作出合適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