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巴士的報 盧永雄 籌款反映大勢 2015年07月07日

這兩天和一個泛民人士談起今年的七一遊行,外界留意到人數大幅減少,大約只佔去年遊行人數的兩成。但大家講起泛民政團在當天籌得的款項,也覺得數字有啟發性。

遊行是擺檔籌款的好日子,如去年的人數高峰期,籌款好容易。今年泛民6大政團籌得的金額合共194.3萬元,相比去年的371萬元,只有去年的52%。今年的遊行人數比較少,但建制派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地方,這只不過是因為否決了政改,遊行沒有了特定目標議題,所以參與遊行的人少了而已。泛民政團籌得的金額,也不算太低,如果按人數比例,金額應該只有去年的兩成左右,而今年籌得的數目比例是52%,籌款表現也算不錯。而細看各個政團今年籌得的款項與變化,可以見到政治實力的端倪。

6大政團之中,只有公民黨籌款高於去年,籌得43.5萬元,高於去年的41萬元,不過,當中也有些特別原因,公民黨今年在場中銷售雨傘產品,去年沒有,估計如果它們今年沒有這些產品,籌款數字也一樣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學民思潮,今年籌得54萬元,相比去年的131萬元,大跌近6成,跌幅雖然很厲害,但仍然是「吸金王」。這個變化一方面反映了學民思潮去年領導佔中運動不太成功,另一方面,它始終仍是最受歡迎的泛民團體。

至於民主派的最大黨民主黨,跌幅不多,下跌了兩成,但籌得的款項很少,只有16萬元,排在榜末,數字叫人唏噓。泛民支持者願意出來遊行的,都是核心份子,因為遊行要付出的代價較投票更大。民主黨在6大政團中籌得的款項最低,反映泛民核心對其支持也是最低。從籌款數字可以看到,傳統民主派的民主黨的受歡迎度,鬥不過激進派,如「人力」、「社民連」籌得的金額便遠多於民主黨;而激進派亦鬥不過「小朋友」,學民思潮得到的支持最多。反映泛民支持者偏向年青而又激進的政團。

泛民朋友話,從籌款數字,已經可以見到民主黨的困局,也解釋了民主黨為何在政改方案投票上,採取綑綁式立場。民主黨作為泛民的老大哥,如今的影響力,已經江河日下。雖然其地區力量比較強,在區議會選舉還有些競爭力,但在立法會分區直選以及立法會超級區議會選舉,遇上年輕激進的對手,選票很容易會被搶走。

所以,在政改投票時,民主黨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與中央溝通,更遑論妥協。特區政府高官說泛民政黨,錯判形勢,錯估了中央立場。其實,看了這些籌款數字,便會知道,像民主黨這些老牌泛民政黨,與中央打交道已久,怎會錯判中央立場?他們根本是在「睇餸食飯」,知道影響力日漸衰退,知道公然挑戰學民思潮那種「非公民提名不是普選」的立場,只會自討苦吃,進一步失票。當然更加不敢與中央妥協,支持政改方案,因恐懼會因此招來選舉災難。所以,民主黨名為綑綁,實為龜縮,縮在泛民陣營後面,不敢露面出位。

事實上,不止民主黨是這樣,公民黨何嘗不是?其支持度遠比學民思潮低,所以公民黨內即使有湯家驊那種不同聲音,主流派也不為所動,甘願跟著「小朋友」團團轉。看到泛民政團的籌款狀況,已預視了年輕而且激進的勢力,在泛民群眾當中的影響力,將會愈來愈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