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傳媒報導: 長和明日(即是今日)勢大幅高開,麥格理話長實可值188元。我對188這個價位有點保留。
長實及和黃重組是將兩家公司合併,然後分拆地產業務。每股和黃可換0.684股新公司長和股份,長實是1換1。另外,合併後的新公司「長和」於開曼群島註冊,等同遷冊海外。
為甚麼要將長實及和黃合併? 原因可能是黃和持有赫斯基能源公司超過3成股權。
husky energy inc (HSE:Toronto) 6月時股價37加元,現在約25加元,曾經跌至約21加元。以跌幅度計算,約3成,和其他石油類股份差不多。例如以美元計價的BP,股價半年跌約3成。可是,加元同期相對美元貶值兩成。赫斯基能源股價相對BP跌了兩成,大跌的原因不是單純的油價大跌。
赫斯基能源的生意是上中下游一條龍,包括開採、油管及煉油和零售。它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務和美國頁岩油頁岩氣出現惡性競爭,但是,赫斯基能源明顯處於下風。美國頁岩氣開採極之成功,令到美國有天然氣出口,天然氣價格暴跌。石油方面,赫斯基能源是在加拿大開油砂,開採成本極高,高過美國頁岩油。赫斯基能源的石油以出口美國為主,那就更加要命,美國頁岩油開發得非常順利,快要搞出口,加拿大的高價開採石油怎會有美國市場? 赫斯基能源的油砂礦位於加拿大中部,要出口石油到美國,有兩條路可以走,將石油送到加拿大海岸,再運到美國港口,或者興建直達美國的油管,即是現在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爭個你死我活的Keystone Pipeline。
赫斯基能源的開採成本極高,約70美元一桶,現在的油價是50美元之下,本來已經沒有任何利潤可言。要將赫斯基能源的石油用火車運到美國,成本很高。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因地而異,有個別頁岩油的開採成本約35美元,只及赫斯基能源的開採成本一半,而且沒有長途運輸的運費。上游採油不行,中游的油管也不行,沒有合理的石油價格就沒有必要將石油運到美國去。好了,下游方面,赫斯基能源的煉油業務明顯地出了一些問題。剛剛發生的意外是赫斯基能源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煉油廠,發生爆炸,引起大火。這間煉油廠由加拿大進口原油,每日處理十五萬桶石油。
現在將長實及和黃合併,即是將赫斯基能源放入長和,再將長實及和黃的地產業務分拆開來。我對赫斯基能源沒有好感,長線來說,美國頁岩油會完全取代加拿大石油。如果我是赫斯基能源的顧問,我會建議停止開採業務,關閉礦場,遣散員工。
長和有這樣的資產,肯定不是我想持有的股份。股價多少,我都不會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