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並不喜歡看太多文字的書,因為教科書的字已經夠多了,當時唯一愛看的只有漫畫(無聊一提,我第一本看的漫畫,不是龍珠的話,大概是到理髮店看到的老夫子)。記得小時候曾經有一晚,我睡不著覺,半夜起來翻看IQ博士,結果被老媽發現,被臭駡了一頓。直至中五畢業,忘了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太無聊(因為我沒做暑期工,大部份中五畢業生都會做暑期工,但我認為沒必要這麼早就打工,反正早晚要打,而且是有排你打),所以買了本幾百頁的三國演義,大概花了整個暑假才看完,但其實半懂半不懂。自此之後,我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愛上了跑圖書館。尤其是在中六時,到了新學校,沒什麼朋友,午餐時間我都會到圖書館看書。在學校的圖書館你會遇見不少怪人,他們都是沒朋友的(笑)。當時主要看赤川次郎的偵探小說(但大部份人愛看的三色貓系列,我只看了三色貓出場的那一本),另外也看金庸,和一些第零類,亦即是哲學類的書籍。現在我的書櫃裡,大部份的仍是漫畫,有些小說、哲學和心理學的休閒書,還有些雜七雜八、不同類別的書籍。而近十年左右,我已沒再買漫畫(沒買,但還是經常看),而其他書就會不定期買來看看,方便自己在大便時看,因此我大便的時間可能比一般人要久一點。
言歸正傳,你相信世上存在著一個喜歡看不同類型的書,同時又經常談論股巿,但居然沒看過關於投資類別的書的人嗎?在不久前,我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大約在今年八月還是九月左右,我第一本正式看的投資類別的書是《金錢遊戲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是外國人,我看的是中文翻譯版(我不想打他的名字,反正我不想去記,有興趣知道的人隨便搜一下就會知道作者是誰)。以前看書時,我都是抱著消遣的心態,但這次看的原因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覺得自己在股票買賣中,除實戰外,實在有必要看一下其他人的做法和想法。我很快便看完這書,接著看的是曾淵滄教授的《財富 非常通道》。之後停了一段時間,最近看了博客止凡的作品《不讓自己陷入中產貧窮 尋找財務自由的關鍵之路》(這名字真要命),我花了大約兩三天就看完,這可能是一個個人紀錄。之後看了曾教授的另一本最近期的作品《機會是留給有錢的人》,這本不好看,但讀後感以後有機會再談談。這書我花了兩天已看完,很快便打破了自己剛創下的個人紀錄。現在正在看的是曹仁超先生的《論勢》,這本很「抵睇」,還未看完。
我曾經相信著一個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多看書,因為不是所有書都值得看,某些書是會教壞人的。對於容易受書本影響的人(像我一樣),我的建議是,要看的話,看歷史名著,而歷史名著的定義是作者已經成為歷史,換句話說是已經死了。一本作者已經逝世的書還留在巿場上,這本書大概值得一看,死得越久,越值得看。第二是學會批判思考,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想想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動機,對內容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第三是不用太功利,看書不一定要有什麼目的,因為很多東西現在看來沒用,但將來說不定會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