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受注目的港大、中大及理大三家大學在5月5日至9日的滾動民調 顯示,政改方案的支持率創新低,只有42.3%的受訪者支持政改 方案,較對上一次的調查下跌了0.6個百份點,而反對的則上升至 40.3%,上升了0.5個百份點, 令到支持與反對的差距收窄至只有兩個百份點。不過一日之後, 三大學公布5月6日至10日的滾動民調,支持政改比率調頭回升, 最新有44%受訪者支持,反對政改的比率則跌至38%, 差距擴大到6個百分點。
一直以來,大多數的民調都顯示, 支持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的民意比例都明顯比反對高。 三家大學早兩日的民調卻顯示支持與反對的比較差距一度收窄到兩個百份點,自然惹起建制派的質疑,但泛民派則反應熱烈,不忙提醒政府要接受民意。不過三家大學的民調結果一日後就劇變,不要忘記這是「滾動民調」,即之前有4日的數據是累積的,再加上新數據,按理不會加一日數據就出現這麼大的差距。
在評論三家大學的民調之前,先要做些事實調查的功夫。 我一直對不同民調顯示市民對政改方案的支持度差異,有些懷疑。於是請教了一些專門研究民調的學者,據他們的分析, 差異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三家大學的民調原本由NowTV資助進行,最近Now不再提供資助,三家大學便獨自進行。這個民調的關鍵問題是問市民「你支持定反對政府建議的2017年 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而其他調查則是問市民「 是否支持立法會通過政府建議的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方案」。
驟眼看,兩條問題好像沒有分別。但細心一想,問市民是否支持政改方案,就是抽空地問市民對方案的評價。而問市民是否支持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則是具體地針對6月底立法會應否通過政改方案的問題。後者的支持度往往會較前者為高,估計有部份的市民,他們很可能是泛民的支持者, 原本不支持政改方案,但卻支持在立法會上通過這個方案, 皆因他們認為立法會通過了方案以後,將來還可以改進,所以支持通過。問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有顯著的分別。
第二個差異是,很多政改民調是專門就政改進行調查,而三家大學正在做的滾動民調則是「搭單式」發問。意思是它們調查其他問題時,在尾段附加一、兩條有關政改的問題。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專門的政改調查,會問得比較詳細,受訪者也有更多時間去理解及回答問題。至於「搭單式」的民調,由於受訪者此前已經回答了很多其他問題, 對於最後附帶的政改問題,往往會流於印象式的回應,這或許解釋了民調結果為何有這麼大的波動性。
有份參於三家大學的民調的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卻表示,調查顯示政改方案的支持率一度下跌,可能與近期政治人物的言論有關,但到臨近立法會表決之前,支持「 袋住先」的比率會超過五成,因為市民覺得否決了政改,便什麼也沒有了。鍾劍華的估計會否成真,還要看事態的最後發展。 最關鍵的問題是,即使民意如鍾劍華估計那樣,議員會跟民意投票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