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想,這是作為父親的任務嗎?為甚麼不是子女自己的任務?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有為父母買樓,原來將來還要為子女買樓,我們這一代,真是雙重責任。
現實是市區的一個四百呎的細單位也要三四百萬,首期三成也要一百萬,以目前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要積累這筆首期絕不容易。所以很多父母都不忍心子女要為積累首期而降低生活水平,所以都主動提出為子女付首期。有些能力高的家長,甚至會全資為子女置業。
這種現象已造成社會分化。我認識一些家庭背景比較窮困的大學生,就經常有怨言,他們覺得這是跨代貧窮的一個重要原因。貧苦家庭出身的學生,不但升大學的機會少,能夠置業的機會也少,甚至連結婚生子的機會也受影響。此之所以,他們對地產霸權十分痛恨。他們不認同家長為子女買樓的風氣,認為這會造成對他們的不公平競爭。他們沒有父母資助,只好延後置業。此外,父母的援手,亦間接把樓價推高至一般年輕人負擔不起的水平。
我個人並不太贊成父母一早就告訴子女會幫他們置業,這只會養成子女依賴父母的習慣,以後無法獨立。人要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總得為自己的將來作點籌劃。在年輕的時候,接受一點生活的壓力,對成長不無好處。它既可以逼使年輕人發掘自己的潛力,亦可以令年輕人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
其實,自己負責買自己的居所並非甚麼了不起的大事,年輕人應有更大的志向,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一個有大志的人不會把注意力放在置業上。若然能夠完成自己人生的大願,有沒有買到樓根本無關宏旨。一般而言,對有大志的人來說,置業只是小事一樁罷了,不難在追求宏願的過程,順手把它處理好。家長們與其花氣力為子女置業,不如引導他們及早立下大志。
現時香港的樓價偏高,要年輕人憑自己的力量去買樓的確不容易。但如果大部分人都買不起的時候,可能正是不宜買樓的時候,大可以先租一段時間,待樓價回落到負擔得來的時候才買吧!
有人做過統計,在發達地區,一般年輕人都要出社會工作八至十年,才有能力置業。所以,我覺得父母即使是要協助子女置業,也宜等他們接近三十歲的時候才考慮。如果他們不是要結婚成家,再等多一會也不要緊。最好是他們憑自己的努力,已可以解決住屋問題。
據美國房地產經紀協會最近的報告,由年輕人為主的首次置業成交,跌至總成交的33%(過去一般都有40%),反映年輕人置業困難的情況並非香港的獨有現象。人口老化是一個原因,但樓價與年輕人的購買力脫節亦是一個重要原因。父母不替子女買樓,可使上車盤的定價更貼近年輕人的購買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