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令我想起當年盧婆婆的金句︰「敲你個老虎頭!」結果政府漏夜開會,因應訴訟叫停領匯上市,老虎原來敵不過法律程序,懶理背後理據合理與否。領匯上市後又令我想起孩子基金、大幅加租,商戶由反對變就範。由當年房署管轄的屋邨街坊商場,到成為過千億元市值企業,好聽一點是一個向上移動的故事,情況猶如屋邨戶憑個人奮鬥登上豪宅,但更實際情況是,公營管理一直未有發揮及釋放物業組合價值,香港類似情況,絕不限於領匯例子或其他非領匯屋村商場。
領匯商場可攻可守
染藍沒有好結果?老實說,套用領匯的情況,可能性是一半一半。首先,領匯現時派息回報約3.5厘,跟美國10年長債息率平均差距已經收窄,談不上高息吸引。再者,領匯每股資產值約43元,現水平每基金單位價格已經有溢價。
假設領匯性質是收租股而非房產基金,以統一估值計算比較的話,領匯就可能是全港最貴的收租股。當然,領匯最少還有三大法寶,增長會較其他收租股較有潛力:包括仍然有一批商場可供翻新、證監會修改房產基金守則後,本港房產基金有更大彈性去提升回報,最後亦是最重要的是領匯商場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
領匯之入選,源自其屋邨商場身份及房產基金定位,撇除這因素,根本是普通收租股,令本港上市藍籌地產發展及收租股,增至最少八隻。恒指公司近年希望在50隻成份股內組合做多一些變化,令股份業務涉獵層面更廣,但畢竟內銀所佔比重依然偏高。內銀股重要,但那需要有四隻內銀股做成份股?即使要,至少農行(1288)無論在資產、成交及市值都較為重要,怎可能有交行(3328)而冇農行?
恒指公司對剔除個別中資股的考慮是頗為避忌。市場其實還有很多喜好,成交及波幅遠比現行的成份股為大。指數沒有代表性,不單是指數本身的升與跌那麼簡單,而是對指數成交、相關指數掛鈎產品及基金追蹤意欲的絕對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