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巴士的報 盧永雄 學學昂山素姬的務實 2015年06月11日

緬甸最大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昨日抵達北京,進行5天訪問,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反對中國的人會抽取中宣部命令內地傳媒不能夠宣傳昂山素姬到訪的細節,借此譏諷中國。然而,這樣的評論卻是只見樹木,忘了森林,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昂山素姬與習近平走在一起,而這件事也只能理解為雙方超常的務實態度。

親西方媒體很喜歡將2010年11月昂山素姬獲釋,視為緬甸民主的重大勝利。但整件事有極其複雜的政治背景,要由中國的崛興講起。過去10年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美國急忙修訂其亞太區政策,要重新介入亞太事務,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與緬甸總統、軍政府領袖吳登盛「講數」,拉攏緬甸這個貼鄰中國的國家,從而孤立中國。在美國拉線之下,吳登盛同意釋放昂山素姬,以換取美國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事情進展順利,吳登盛也馬上「交差」,於2011年9月,緬甸政府以民意反對為由,突然叫停了中國有份參與的「密松大壩」水力發電項目。不久之後,另一個中國有份投資的「萊比塘銅礦」項目,亦給緬甸軍政府叫停。這兩大項目的突然停止,令到有份參與的中資企業,損失慘重。更顯示過去一直與中國友好的緬甸軍政府,已徹底地投向美國。由於緬甸與中國接壤的雲南,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一個重要的陸路通道,緬甸投向美國,對西方圍堵中國,起著重大作用。

從另一角度看,一直堅持民主自由的美國,對緬甸的民主發展,作了原則性妥協。表面上看緬甸釋放昂山素姬,緬甸民主好像有了重大進步,美國也有藉口解除制裁。然而,吳登盛軍政府維持專制統治的意圖沒有改變,昂山素姬原本希望參與今年年底的總統選舉,但緬甸軍政府早已在憲法中設立了種種關卡,阻止了昂山素姬參選,如今拒絕修改憲法。事件清楚表明,美國為了拉攏緬甸圍堵中國,不惜犧牲緬甸的民主,任由吳登盛阻止昂山素姬參選,以外交的實利,淩駕了民主的原則。

明白了當中的背景,大家便會知道,昂山素姬訪華,其實存在著複雜的外交角力,當不明情況的人以為昂山素姬將會當選緬甸總統,中國害怕緬甸變天,才會和她會面。其實事情恰恰相反,昂山素姬根本沒有機會參選總統,昂山素姬與中國見面的義意其實在於,吳登盛得到美國的支持,無視民主的訴求,她只好拜訪中國,將注碼押到中國身上,以抗衡美國對緬甸的影響。至於中國方面,雖然與昂山素姬的政治意識形態南轅北轍,既然吳登盛靠攏了美國,又何妨與昂山素姬打打關係,甚至支援她上臺執政?

泛民經常批評特區政府「離地」,其實他們更加離地。搞民主要能落地,才可生根。泛民奢談民主要有最理想的普選方案,其他所有方案皆否決,最後也不會得到民主。不如學學昂山素姬的務實做法,既然美國不支持緬甸實踐民主,她務實地轉向中國,任何能住前走的方法都試,任何對國家人民好的事情都做。昂山素姬政治家的風範,和香港的政客相比,簡直差天共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