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巴士的報 盧永雄 97風暴回憶 2015年07月24日

最近壹傳媒大量裁減香港雜誌部人手,計劃將《忽然一周》停刊,看來其印刷媒體生意相當麻麻。我去了台灣,特意買份台灣版《蘋果日報》看看,赫然發現其要聞版A疊內,竟然一個「版面廣告」都沒有,只有半版旅遊分類廣告。

由於A疊是報紙的重要位置,通常可以賣到好貴的廣告價錢,像台灣《蘋果日報》那樣零廣告,狀況相當恐怖。翻開其他疊數,娛樂版有幾個「版面廣告」,體育、財經版也接近零「版面廣告」的狀況。從目測的廣告量,數數手指,這樣一份報紙,很難賺錢。再看看台灣其他報紙,早已呈現弱勢的《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固然極少廣告,即使比較強勢的《自由時報》,「版面廣告」數量也是有限。

一葉知秋,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了平面媒體的雪崩狀況,也從側面投射出台灣經濟的問題。事實上,亞洲區正出現一個「無個好」的狀況,南韓最新的GDP因新沙士爆發而大跌。內地剛公布的最新7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8.2,創了15個月新低。各個地區也有問題,整體而言,都在下跌。

見到亞洲經濟疲弱的狀況,令我想起一個煤礦中的金絲雀的故事。以前的煤礦場,不時會有煤氣漏出,由於致命的煤氣無色無味,難以察覺。煤礦工人便在礦洞內養一籠金絲雀,見到金絲雀死亡,便知道礦洞內煤氣漏出,工人可以及時撤離。亞洲區似乎出現了金絲雀死亡現象。

目前在香港所見,暫時好像未見到經濟疲弱的情況,酒樓食肆,仍然人頭湧湧,失業率很低,特別是建築勞工,非常短缺,這令我想起1997年的狀況。

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經濟很繁榮,當時的候任特首董建華規劃回歸後施政的時候,諮詢了多家跨國企業,那些外資企業大力抱怨香港出現「三高」:樓價租金高、工資高及通脹率高,這樣的經濟狀況,成本高、賺錢難,發展將不可以持續。董伯伯聽到這些意見之後,便提出每年建屋八萬五的政策,希望大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推低樓價,從而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但政策生不逢時,正當政府向樓市開刀的時候,碰正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資金撤出亞洲。風暴首先在泰國發生,之係輻射到香港,令到股市大跌。

我提起這件舊事,並不是說香港股市可能在短期內將會大跌,只是想提醒大家,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與當年很類似,現時樓價不是高,是超高。最近一周的中原數字升上143,單是住宅物業,便比97年貴44%以上,租金亦相應高。個別行業的工資相當分化,像建築工人這種厭惡性行業,工資超過,而一般文職打工仔,工資卻不理想,在過去五年、十年都沒有明顯的增長。

香港現時的樓價租金,勞動行業的工資,以及通脹的情況,與97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惟一不同的是,由於美國此前大幅減息,利息水平較當年低。不過,香港生意難做的情況,已經在不同行業擴散。平面媒體行業,面對互聯網的衝擊,本來已經內傷,因此率先爆煲。剛剛也見到福士車廠面對同業大幅割價的影響,宣布裁員。事實上,香港在汽車等高消費奢侈商品方面的銷售,早已經疲勢畢露。

總括而言,香港甚至亞洲經濟,已經出現有點「金絲雀慢慢窒息死亡」的狀況,只不過是由於利息低企,氣球漏氣,不是爆破而已,所以能夠維持一個較長的時間,或許到2017年利息升上較高水平,危險性就更大。大家如果要做長遠的投資,要預備好在一、兩年之後,可能會有較差的情況出現,未來的生活,也將比現在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