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楊衞隆 今日香港缺少了甚麼? 2015年04月05日

昔日香港和今日香港的最大差別是香港精神。我中學畢業的時候是七十年代,當時的香港年青人對前途充滿信心,有衝勁,有夢想。街上有很多夜英專夜中學的招牌。年青人下班之後去上夜學。街上有很多樓梯底小店,修理買賣鐘錶、修理買賣二手相機。工廠區晚上還有機器聲,長沙灣有漂染廠和製衣廠,還有電子廠,滿街小販。香港四處生氣勃勃,可以看到年青人的熱誠和衝勁。
今日,年青人的熱誠和衝勁竟然是八十後拿父母的錢做首期供樓,供一層自己供不起的樓。父母給錢子女,讓子女可以一生一世當屋奴,傳媒還將這樣的人間慘劇稱為勵志故事。
七十年代的時候,如果有年青人拿父母的錢去買樓,肯定被人說是沒出色的裙腳仔。當年,年青人白手興家,創立一番事業才是勵志故事。用家人的錢買樓變成勵志故事,香港的悲劇。回歸十多年,香港精神已經盪然無存,愛港等同愛國,愛國等同愛共,這樣的愛共精神取代了香港精神。
教導愛共的公民教育是香港的真正悲劇。為何香港人忘記六四,讓下一代愛共親共,把香港的下一代變成老共。這樣下去,香港還有前途嗎?
我為甚麼移民美國? 答案是六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