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巴士的報 盧永雄 DSC死在紅海 2015年08月03日

連鎖家電直銷店「DSC德爾斯」宣布結業,將遣散香港300名員工。這是繼《新報》和《忽然一週》後,短短一個月內第三間執笠的公司,三公司合共有500個打工仔受影響。雖然在如今勞工短缺的世代,願意做事不會找不到工作,但這些結業消息連番出現,總是令人覺得不好受。

每間公司結束都有其本身特殊原因,但亦有經濟大局的共通性。DSC德爾斯做的是平價家電直銷生意,它的老細許明順做過不少行業,開過食肆,搞過貿易,改裝電視機都做過。

許明順做開電器相關行業, 90年代DSC德爾斯未成立之前,互聯網開始興起,許明順已研究網上賣家電的可能性,最後覺得網上交易未成氣候,特別是銀行對網上交易收取的費用就很高,最後許明順認為很難做,決定改為做「樓上舖」,在1997年投資10萬元,租600呎地方,創辦DSC直銷中心,當時只有許明順兩夫婦兩名員工。

DSC開始時只有樓上舖,策略亦很簡單,地舖舖租昻貴,賣大品牌,利錢深。他用樓上舖省下大量租金和店員人工成本,就引入一些平價新牌子,你賣5000元一部電視,我2000幾有交易。將省下的租金成本買來在報紙打廣告,實行平價直銷,為客戶提供一個低價選擇。這樣慢慢就做出頭來。

DSC直銷中心後來愈做愈大,卻開始偏離原有模式。到2008年10月,有62年歷史的老字號泰林電器全線結業,許明順吸納了大部份泰林員工。DSC直銷中心同泰林客路不同,直銷中心的客戶群主打中、低檔,泰林的客戶主要是中高檔客。許明順怕泰林班高級客不會幫襯低格的直銷中心,就決定改名,由『 DSC直銷中心』改名做『 DSC德爾斯』。」公司一路擴充,到2011年已開了21間分店。搞得幾搞,德爾斯和其他家電分銷商一樣,都是在商場大開分店,門面十分風光,但戰線亦搞到好長。

DSC崛起的歲月,剛好是本地經濟由盛轉衰步入低潮期,由97年的經濟高峰,舖租貴人工貴的年代,到金融風暴爆煲,到2000年科網狂潮爆泡二次爆破,到2003年沙士風波第三度插水,經濟一浪比一浪低。而DSC早年在貴價的日子,避開高昻舖租,以廉宜產品打出新路,初期是一種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是一種行新路的藍海策略(避開激烈競爭市場的新經營模式)。

由1998到2005年的經濟低潮期,舖租和人工大跌,成本下降,市場對廉宜產品的需求上升,造就了DSC崛起的機會,但亦吸引了DSC不斷開舖,甚至在2009年改名提高檔次的策略,此舉是由顛覆策略回歸主流,租大商場大舖搶貴價生意,這是一種紅海策略(激烈競爭的傳統經營模式),泰林做不好,DSC其實不是那麼聰明,也一樣不好。DSC失敗在想更上層樓,背棄了自己成功的模式。

這還不止,由2009年至今,舖租急升,人工大漲,令這個紅海的水熱得要命,就加速了DSC的死亡。如今香港很多行業生意逐步減縮,但成本易升難跌,恐怕這個企業死亡潮,還只是剛剛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