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從技術角度來看,港股已經重返去年12月的水平,但是現在滬深300比當時高出大概40%。現在與去年12月相比,投資環境是惡化了,當時海闊天空,信心澎湃,現在蟹貨重重,對政策沒有憧憬,而數據亦顯示整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尤其是製造業板塊。中國股民的熱情只不過是從2014年開始,在這之前經歷了長達7年的熊市,即使最終對大市回復不聞不問,其實並不出奇。
銀行地產股之所以平是因為廢,投資者覺得這兩大板塊並沒有特別前景,尤其是銀行業,既有利率自由化和資產質素惡化長期影響,又有互聯網金融的挑戰,銀行業不似會有估值的提升。
當年美國救市最終之所以成功,同樣有兩個理由。第一,美國政府是在低位出手,普遍投資者本來已經覺得有得博,加上政府的入市多了一層保障,增加了信心,相反中國政府在高位出手,股票並沒有太大防守力,一旦救兵撤退,就會失去保障,所以兩地股民的心態上大有分別,形成中國政府軍在股市中要孤軍作戰。
第二,美國政府救市既治標又治本,量化寬鬆的同時,降低匯率和利率,當上述兩大經營成本下降,即使原本廢的股票都會有改善空間,但是中國政府的救市方法只不過是托市和偵查沽盤,基本因素沒有特別改變,廢的股票就繼續廢,重複拋出「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等提出已久的概念,是不能再提起股民的興趣,這是兩地救市另一個關鍵的分別。
中國救市可謂前路茫茫,政府不夠膽讓股市漩渦式下跌,股票價值卻無法短期內追上已經泡沫化的水平,所以A股只會淪為投資者互相短線博弈的賭場,沒有辦法可以再次大升。
A股變成純粹是中國人Party未嘗不可,中國有一億股民,幾十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值的股票,每個股民平均只要投資幾十萬元就可以買起整個股市,無法泡沫化反映中國人也不相信中國股票,不過,他們不信亦不能怪誰,只能怪中國的營商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