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楊衞隆 金融三國演義 2014年09月08日

歐洲央行減息應該不會改善歐元區經濟情況,因為歐元區經濟問題不是利率太高。而且,今次減息只是減掉10個點子,減這麼少,只會有心理作用。雖然歐元區利率只剩下5個點子,減無可減,但是買債規模可以很大。歐元確實可以大幅度貶值。歐洲央行減息和買債,目的就是要歐元貶值,報復安倍經濟學。兩年前,1歐元兌97日圓。今年1月1日,1歐元兌145日圓,相對日圓,歐元升值一半。現在是1歐元兌136日圓。歐元兩年升值4成,當然打擊歐元區經濟。歐洲人覺得日本有經濟問題,應該自己解決,不應該利用大規模QE令到日圓貶值,打外國人荷包的主意。
歐元區過去半年,平均每個月有約150億歐元外貿盈餘。美國則是平均每月外貿赤字約400億美元。日本的外貿赤字最令人擔心,去年全年赤字達到1,340億美元,金額不大,但是升幅驚人。對比前年,日本去年外貿赤字急升7成。由外貿數字看,歐洲央行不應該減息,更加不應該買債。如果歐元匯價大幅度下跌,美國和日本的外貿赤字會進一步惡化,對歐洲經濟也不會有好處。這是一場不應該打的貨幣大混戰。
歐洲的經濟問題是歐元區內國家的競爭力差距很大,令到失業率差距也是很大,德國只有5%,西班牙是25%。歐元區國家都是用歐元,減息和買債是無法縮窄區內競爭力差距。歐洲央行一直和美國聯儲局對著幹,聯儲局實行寬鬆政策,歐洲央行就緊縮。到了美國收水,歐洲央行就放水,擺到明是趁火打劫。
歐洲和日本應該跟著美國一起利率正常化,對全球經濟最為有利。歐洲央行實在不應該在這個經濟困難時期,搞不必要的貨幣政策保護主義。
歐元區的買債行動是報復日本的大規模QE。其實,日本不應該繼續QE,Q了25年,不能改善日本經濟,還Q下去,只是阿Q精神。
日本的大規模QE成功機會很微。1999年開始,日本將利率壓至接近零,這就是失落25年的起點。事實證明,超低利率不能振興經濟。2001年3月,日本銀行開始QE,買國債和企業債,目的是增加商業借貸。短短4年時間,日本的商業銀行的經常賬結餘由5萬億日圓增加7倍至35萬億日圓。可是,日本企業因為日圓太強而將生產基地搬到海外,無意在日本增加投資。結果商業借貸反而減少。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卻是日本銀行始料不及。
2011年,日本銀行改變策略,期望壓低日圓匯價,增加出口,於是將日本商業銀行的經常賬結餘由40萬億日圓增加至50萬億日圓,結果日圓不停升值,令到日本銀行大出意料之外。
2012年,日銀又改變策略,宣布由2013年開始,兩年內買債140萬億日圓,提高貨幣供應1倍,目的是將通脹推高至2%及讓日圓大幅度貶值,增加出口。這次QE的規模等同美國每月買債2,000億美元,即是美國最大規模的QE的3倍,簡直是晒冷式QE。2012年宣布計劃之後,日圓大幅度貶值,但是,外貿赤字同時增加。日圓貶值是得不償失,因為日本要進口大量燃料,日圓貶值會增加外貿赤字。2014年1月,日本外貿赤字2萬8,000億日圓,破歷史記錄。2014年5月,出口往美國的日本汽車按年計算大跌18%,6月再跌6.8%。美國的日本汽車銷量仍然強勁,只是日本車廠增加在美國生產汽車,減少日圓匯價波動的影響。那就是說,在美國出售的日本牌子汽車,越來越多是美國製造。我懷疑安倍和黑田是否明白日圓貶值對日本的出口和外貿赤字有甚麼影響。我更加懷疑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
日本的醫療開支佔財政預算1/3,而且每年增加1%,屬於嚴重結構性財政赤字。日本國債規模去到GDP兩倍半,結構性赤字是非常危險,安倍不想辦法解決國內經濟難題,反而向全世界宣戰,打一場無論輸贏,對日本都沒有好處的貨幣戰爭。日本可以QE,歐洲當然也可以。日本要晒冷,美國也可以。這場貨幣戰爭的受害人應是正在退市的美國聯儲局。耶倫不盡快退市加息,會有資產泡沫、通脹和政治風險,盡快退市加息的話,美元相對歐元和日圓會升得太多,打擊美國經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