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自己一度處於劣勢,股份強弱互易,新興市場大升,手上的知識型股票卻接近全線捱打,恒指升了千幾點,組合總值則只有寸進,表現曾經最多被恒指拋離百分之七以上。當時的決定其實相當關鍵,到底要像今年4月時高速變陣,隨波逐流,抑或是擇善固執,沿用一貫的陣容,就像卡爾教練一樣,明知其後的勝利?
當時不斷問自己,到底投資的最重要理念是甚麼,是價值創造,透過企業的成長,去分享利潤,抑或是左穿右插,嘗試從市場情緒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搖擺時賺錢。自己一向是兩者並行,但大比例側重於價值創造。作為一隻小型基金,其實完全投機是沒有問題,客戶亦不會理會,可是這種手法上不了大,市場深度始終有限,而且隨機性太大,何況當時已失先機,港股亦不似4月時有強勁催化劑,有力長驅直進。既然深信實體經濟和股市趨向兩極化,資金流向只是一時,於是決定不變應萬變。
結果相當幸運,在美國企業及中國國企陸續公布業績之後,強弱再度互易,科網股發力,中資股put反敗為勝。和恒指升幅相距收窄至兩個百分點之內,執行上是可以再做好一些,不過至少已經避免了最壞的狀況,被市場左一巴右一巴,保住了自己的信念。
其實勝負也是在於一線,假如當時科網股繼續沉淪,中資股繼續升,就會由英雄變狗熊。
許多對沖基金表現不外爾爾,就是因為擺脫不了跟隨指數表現的羈絆。有異於平均數絕對是一項風險,自己其中一個夠膽冒險的理由,是不甘平淡,死也要死得好看。今次表面上是固執,實質上陣容方針在兩三年前已大改,而且不斷微調。
正如卡爾教練一樣,一旦找到了成功的方程式,不會因為一兩場敗仗又大變。士隊的成功,甚至改革了整個NBA聯盟的球風,自己沒有那樣偉大,但至少在投資講座上看到觀眾的轉變,是相當正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