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C觀點 施永青 個人宜利己 群體需利他 2015年09月29日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利己的基因與利他的基因同時得到保存及延續。所以大多數人都懂得為自己著想,但人有時亦會捨己為人,並對能夠這樣做的人表示衷心的欣佩。兩者好像矛盾,但必須同時存在,這叫做對立的統一,正如陰陽同時存在一樣。中國人說,「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就是這個道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從個人層面來看,這是對的。不懂得為己的人,不用天誅地滅,也難以存活下去。然而,於群體而言,就需要有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若然人人都自己顧自己,群體就無法凝聚,就沒法團結起來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力量小的群體,就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最終會被淘汰。
因此,即使在崇尚個人價值的資本主義社會,捨己為人亦會被視為一種美德,不會加以否定。足球比賽之所以這麼吸引人,就是因為它不是全靠個人技術,還得靠團隊合作。要合作,就不能只顧自己,有時還需要為隊友製造機會。從不願意把自己腳下的波交給隊友的人是打不好足球的,球隊亦不會接納這樣的隊員。球迷在看到整隊球隊合作得好的時候,會比只看到個人有優秀演出時更興奮。
參加過群眾示威遊行的人,大都會感受過小我融入大我的滋味。人會為有這麼多人願意犧牲小我而感動。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源自人類基因中的利他需要。
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需要利他的時候很少,大部分時候,社會都容許成員以利己作為行動的出發點,並有足夠的法例去保障私有產權與個人利益。維護自己個人的利益會被視作正常行為,無需背負罪惡感。利他行為會被鼓勵,但不會被視作法律上的責任。所以,我並不贊成把讓座視作必然的責任;但我更不贊成把不讓座也加以肯定,以至不讓座變成社會的普遍現象,老弱婦孺再也不容易在社會上得到援手。
社會主義社會是另一個極端。它只看到利他對社會帶來的好處,因而完全否定了利己的存在價值。社會主義者認為,最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各盡其力,各取所需;以為只要把人的私念壓下去,人人都大公無私,社會資源就可以分享共用,達到最高的效益。
為了達至這個理想,他們在意識形態上全面進行鬥私、批私,把利己的行為視作是一種罪行;屢教不改的,要入勞改營。然而,他們的種種努力都沒有成功。自私的基因是生物付出沉重代價後的進化成果,怎會輕易變異。結果大家都來公社吃大鑊飯,為公社耕田的時候卻不落力,最後大家都差點餓死,不得不分田到戶,自耕自食,問題才得以解決。可見要滅私不但沒有可能,甚至會釀成災難。
因此,我不贊成過度鼓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思想;這只會令社會變得虛偽,大家只是說得漂亮,做的完全是另一套。當多數利己的人養成依賴習慣之後,社會就缺乏創業的精神,經濟就會倒退,社會不會有前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